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骶神经根磁刺激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女性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1月至12月,120例难治性OAB患者随机分为骶神经根磁刺激组(n = 40)、索利那新组(n = 40)和联合治疗组(n = 40)。治疗前后分别评价三组排尿日记(日间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单次排尿量、尿急次数)、尿动力指标(初始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和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结果 骶神经根磁刺激组2例、索利那新组1例、联合治疗组1例脱落。联合治疗组日间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单次排尿量、尿急次数、初始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和OABSS评分均优于骶神经根磁刺激组和索利那新组(P < 0.05)。 结论 骶神经根磁刺激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女性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效果优于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由坠落伤、交通伤或运动等因素引起[1],表现出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比如肢体和躯干的感觉运动缺陷[2],且几乎所有SCI患者都有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3],发病率高且呈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3.
骶神经根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观察骶神经根磁刺激治疗对脊髓损伤所致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骶神经根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患者,共治疗10天,应用排尿日记、生存质量评分和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24h平均排尿次数减少,平均单次排尿量明显增加,平均尿失禁次数相应减少,生存质量提高,治疗有效率达71.4%;尿流动力学结果提示,刺激后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显著增加,充盈末逼尿肌压力明显降低,最大尿流率明显增加。结论:骶神经根磁刺激通过抑制逼尿肌反射,增加膀胱测压容积,增加尿流率,从而改善尿频症状,减少尿失禁,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盆底磁刺激联合针灸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OAB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琥珀酸索利那新片口服,每天口服1次,连续服用2周;观察组患者给予盆底磁刺激及针灸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2周。于入选时、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分别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量表(OABSS)、国际尿失禁咨询问卷-膀胱过度活动症分问卷(ICIQ-OAB)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 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2组患者OABSS评分、ICIQ-OAB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并且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观察组OABSS评分、ICIQ-OAB评分亦较治疗后2周时进一步降低(均P<0.05)。经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观察组OABSS评分、ICIQ-OAB评分亦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均P<0.05)。 结论 盆底磁刺激联合针灸治疗OAB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显著优于常规药物治疗,能进一步减轻患者尿失禁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骶神经根磁刺激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SCI后NB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电针组、磁刺激组和联合组各20例,联合组为前3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并均在执行饮水计划的前提下行间歇性清洁导尿。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排尿日记评定和尿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因排尿症状而影响的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对排尿日记、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及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发现,联合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电针组和磁刺激组,电针组和磁刺激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电针及骶神经根磁刺激治疗均能改善SCI后NB患者的排尿功能,而联合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骶神经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力型膀胱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36例脊髓损伤合并逼尿肌无力型膀胱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对S3神经根进行重复功能性磁刺激(repetitive function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F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简易膀胱容量测定、膀胱超声及焦虑自评量表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最大自排尿量、平均自排尿量、残余尿量、膀胱初感觉容量及焦虑自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治疗后试验组的最大自排尿量、平均自排尿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复功能磁刺激作用于骶神经根对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力型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疗法为临床上治疗逼尿肌无力型神经源性膀胱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临床康复》2003,7(8):1311-1314
圆锥上脊髓损伤导致的痉挛性膀胱,贮尿与排尿功能双重障碍,对患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影响最大。在这类患植入骶神经根(S2-4)排泄神经假体,通过电刺激能恢复控制性的排尿、排便和阴茎勃起功能,配合完全性骶神经后根(S2—4)切断去传入,能恢复良好的贮尿功能。目前该方法已临床应用2000多例,效果优良。章介绍了排泄神经假体的组成、临床适应证、植入方法、治疗效果、手术并发症和术后故障的判断与处理。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 (spinalcordinjury ,SCI)不仅严重损害患者的躯体运动和感觉功能 ,而且使损伤平面以下的内脏器官失去高级中枢 (大脑和 /或脊髓 )的调节与支配 ,引起神经性器官功能紊乱 (neuropathicdysfunction) ,以脊髓终末支配的盆腔器官 (膀胱、尿道、直肠、肛门和性器官 )功能障碍最为常见。圆锥上SCI发生在脊髓排泄中枢 (S2 - 4节段 )以上 ,在脊髓休克恢复后 ,多发展成痉挛性功能障碍 ,表现为盆腔器官的贮存和排泄功能双重障碍 :一方面常见反射性尿失禁、粪失禁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 ;另一方面 ,持续的膀胱痉挛造成膀胱内高压 ,通…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骶神经根磁刺激对脊髓疾患所致逼尿肌反射亢进和急迫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 采用骶神经根磁刺激治疗脊髓疾患后逼尿肌反射亢进导致急迫性尿失禁患者15例,治疗10 d,应用排尿日记、生活质量评分和尿流动力学检查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24 h平均排尿次数减少,平均单次排尿量明显增加,平均尿失禁次数减少,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有效率85.7%;尿流动力学检查显示,应用骶神经磁刺激后初尿意时膀胱容量增加(P《0.05),最大膀胱测压容量明显增加(P《0.01),充盈末逼尿肌压力明显降低(P《0.01).结论 骶神经根磁刺激通过抑制逼尿肌反射,增加膀胱测压容积,从而改善尿频症状,减少急迫性尿失禁,提高生活质量,是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康复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方法 80例BPH合并OAB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和BPH生活质量(QOL)评分以及尿动力学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IPSS、OABSS、QOL评分及OABSS量表中问题3(尿急)的评分,膀胱初始感觉时容量、强烈尿意时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逼尿肌最大压力、残余尿等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均符合正态分布.治疗结束时完成可供统计分析的例数为76例,其中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治疗后治疗组在IPSS、OABSS、OABSS量表中问题3的评分及QOL等评估指标分别为(10.4±1.3)、(4.1±1.6)、1.7±0.4)和(2.2±0.3)分,较治疗前的(15.8±2.3)、(10.1±1.9)、(3.9±0.7)和(4.5±1.8)分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膀胱初始感觉时容量、强烈尿意时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逼尿肌最大压力等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分别为(123.0±17.9)ml、(65.3 ±34.5)ml、(14.2 ±4.3) ml/s、(46.7 ±19.6)cmH2O,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仅在IPSS和最大尿流率两项指标上有显著改善[(14.1±2.5)分比(16.4±1.8)分和(14.3±3.4) ml/s比(11.5±3.6) ml/s,P<0.05].治疗后在IPSS、OABSS、OABSS量表中的问题3评分和QOL评分以及膀胱初始感觉时容量、强烈尿意时膀胱容量、逼尿肌最大压力等指标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础药物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BPH合并OAB疗效较单一基础药物治疗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1.
骨盆底肌电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骨盆底肌电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 (OAB)的效果。方法 对经过临床症状及排尿动力学检查确诊的 4 0例OAB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治疗组 (2 0例 )及药物治疗组 (2 0例 )。电刺激治疗组 :采用美国LABORIE公司生产的盆腔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 ,通过阴道或直肠电极 ,对患者进行阴道或直肠内 10~ 2 0次 8~ 70mA的电刺激治疗 ;药物治疗组 :舍尼亭 (酒石酸托特罗定片 ) 2mg口服 ,2次 /d ,共 2周。通过排尿日记、副作用及满意度调查表来评价疗效。结果 电刺激治疗组治愈率为 6 0 % ,总有效率 85 % ,满意率 70 % ;药物治疗组治愈率为 5 0 % ,总有效率 80 % ,满意率 6 5 % ,两组疗效及满意率经Ridit分析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两组治疗副作用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盆底肌电刺激能有效治疗OAB ,但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功能性磁刺激(FMS)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采用经S3神经根和膀胱区的FMS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2例,通过对患者尿流动力学的检查、因排尿症状而影响生活质量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国际下尿路综合征(LUTS)症状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0例患者症状有显著改善,日平均排尿次数显著减少,日平均单次尿量增加,尿频、尿急、尿失禁的程度减轻,2例患者无效。结论:FMS可以显著地改善部分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托特罗定联合盆底神经电刺激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就诊的73例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托特罗定组口服托特罗定2mg/次,2次/d,疗程4周;联合治疗组口服托特罗定2mg/次,20:/d,加用盆底神经电刺激治疗,隔日1次,疗程4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尿急、急迫性尿失禁、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减轻(P均〈0.05)。两组之间比较,在减轻尿急次数、尿失禁次数及夜尿次数指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联合治疗组在减少每日排尿次数[(5.6±0.1)次]及每次排尿量[(248±14.6)ml]的增加方面优于托特罗定组[(7.6±0.3)次、(207±11.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托特罗定联合盆底神经电刺激能明显改善女性OAB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用托特罗定,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前沿话题:脊髓损伤后电刺激排尿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圆锥上脊髓损伤绝大多数将并发高张力,高反射的痉挛性膀胱,贮尿与排尿功能双重障碍,章介绍了S2-4神经前根电刺激配合后根完全切断去传入,恢复脊髓损伤患可控制性排尿的理论、适应证和临床效果,并介绍电刺激下生理性排尿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应用磁刺激(magneticstimulation,MS)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利用Allen氏WD技术,以10g×2.5cm致伤力造成Wistar大白鼠T8脊髓损伤模型,MS组于术后即刻、1、2、4、8、12、24及48h分别给予磁刺激,以后每周2次磁刺激至术后第8周;对照组在损伤后不做治疗.2组均于术后第8周取损伤区脊髓组织0.5cm作NF200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观察神经纤维再生情况.结果术后第8周,NF200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发现MS组神经纤维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脊髓损伤后应用MS可以保护脊髓神经组织,并且对神经纤维的再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初级运动皮质和骶神经根多靶点重复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4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和骶神经根重复磁刺激治疗,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双侧初级运动皮质(M1区)重复磁刺激治疗。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后), 对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压力指标、残余尿量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 两组患者最大膀胱压力、初始尿意时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治疗后初始尿意时膀胱容量[(182.5±42.3)ml]、残余尿量[(179.0±85.4)ml]及生活质量评分[(3.0±1.1)分]较对照组改善优异,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最大膀胱压力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级运动皮质和骶神经根多靶点重复磁刺激能够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膀胱的感觉功能, 减少残余尿量,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TMS)联合经脊髓受损下端神经根磁刺激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B~C级S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磁刺激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比较ASIA残损分级、ASIA运动评分、SCI步行指数Ⅱ(WISCIⅡ)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潜伏期和波幅值。结果:治疗前后2组ASIA残损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ASIA运动评分、WISCIⅡ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MEP检查结果显示,2组潜伏期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缩短(P0.01,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波幅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TMS联合经脊髓受损下端神经根磁刺激与康复训练可进一步促进不完全性SCI患者的脊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重复功能性磁刺激(rFMS)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脊髓损伤后逼尿肌过度活动型NB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干预,包括制订饮水计划、间歇性清洁导尿、膀胱功能训练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盆底肌电刺激(PES),观察组则辅以S3神经根rF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最大膀胱测压容量(MCC)、最大闭合尿道压(Pura.clos.max)均有明显提高(P<0.05),而最大逼尿肌压(Pdet.max)明显降低(P<0.05),最大尿流率(Qmax)则无明显变化(P>0.05);通过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MCC[(360.35±26.49)ml]、Pdet.max[(48.22±3.67)cmH2O]、Pura.clos.max[(79.00±9.62)cmH2O]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而Qmax两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FMS治疗脊髓损伤后NB患者疗效明显优于PES治疗,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盆底磁刺激联合骶神经根磁刺激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5例CP/CPPS患者按照1:2比例分为盆底刺激组(共25例)及观察组(共50例)。待洗脱期结束后,盆底刺激组患者给予盆底磁刺激(10 Hz和50 Hz交替刺激),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盆底磁...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 ,8岁 ,主因摔倒后四肢瘫痪 30天于 2 0 0 2年 10月 13日入院。患者因 30天前玩耍 (旋转 )时突然摔倒 ,双手着地 ,自行站起后诉双手麻木 ,颈部及后背部疼痛 ,无头痛、头晕 ,无恶心、呕吐 ,无大小便失禁 ,半小时后自觉双上肢无力 ,活动逐渐受限 ,约 1个半小时后出现双下肢无力 ,四肢进行性瘫痪 ,无自主活动 ,伴低热 ,排尿困难 ,呼吸困难 ,憋气及说话困难、费力。在外院给予甘露醇、地塞米松 (别名 :氟美松 )等药物治疗 ,具体剂量不详。入院查体 :体温 37.0℃ ,呼吸2 2次 /min ,脉搏 88次 /min ,血压 115 /75mmHg(1mmHg =0 .133k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