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技术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后bcr/abl融合基因的水平,并比较RQ-PCR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在检测CML微小残留病方面的敏感度.方法 采用RQ-PCR技术检测初诊CML患者30例,以及应用伊马替尼治疗1年、2年的CML患者各8例,观察骨髓细胞中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的表达情况,并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RQ-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敏感性可达到10个拷贝.初诊CM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水平为68.18%±26.67%,而经伊马替尼治疗1年、2年后的水平分别为0.16%±0.15%、0.04%±0.02%,与治疗前相比,分别下降了2.82和3.36个对数级.当FISH结果为阴性时,RQ-PCR的检测结果仍为阳性.结论 RQ-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敏感性比FISH更高,对于监测伊马替尼治疗过程中分子水平的变化、提示病情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弄清染色体畸变与白血病发病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用G和Q分带方法研究了染色体断裂点的分布。取22例距爆心1公里以内的健康原子弹幸存者的外周血,用PHA在37℃培养48小时,观察在1616个细胞中,稳定性染色体型畸变有433个细胞(占26.8%)。用作进一步分析的290个细胞中,共有592个断裂点。其结果如下:(1)某些染色体臂上的断裂点的实际数比顶期数要高。(2)根据区的长度,断裂点的高发区为22q1,5q3,4q3,6q2,14q3,21q2,13q3,围绕着丝点区为低发区为4~*,11~*,9~*和17~*。(3)在原子弹幸存者的染色体断裂点高发区与淋巴性白血病细胞14q~ ,6q~-,22q~-区,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22q~-,5q~-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初发未用药组33复发用药组39)进行脆性染色体研究,并以3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三组均用TC199培养液按Sutherland改良法做血淋巴细胞培养,对照组另加氯丙嗪培养,收获细胞,常规制片,做G分带,经光镜观察大量细胞的染色体及核型分析发现:(1)72例中69例(初发组32/33,复发组37/39) 有脆性染色体,二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均未发现脆性染色体.(2)脆性染色体细胞数,初发和复发二组分别占计数细胞数的14.24%(235个)和12.21%(238个);脆性染色体条数分别为286和272条,二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3)二组脆性染色体号表达频率高低顺序为6号、3号、17号、1号、2号.(4)脆性染色体形态特征,多见为未染或淡染的染色体间隙和断裂,以及异常随体.(5)脆性位点初步确定为6P22、3P21、17q12、1P22、2ql4;还有6q末,17q末和2q末异常随体.上述结果与用药、吸烟、性别等因素均无相关性.因此,可以认为上述脆性染色体表达可能为本病所固有的一种遗传学特征,而且上述脆性位点的多位性可能与本病的多基因遗传效应相一致.本文重要意义在于可应用基因工程手段研究揭示这些脆性位点上致病基因的DNA结构的异常变化,为制作DNA探针,开展基因诊断和治疗创造广阔的前景也为建立本病新病因学理论,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进展期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格列卫治疗初期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探讨其在评价病情变化及指导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Ph染色体阳性CML进展期患者16例,其中加速期9例、急变期7例,口服格列卫0.4或0.6g/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6、9周采集骨髓涂片,常规糖原(PAS)染色,并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骨髓细胞增生度降低较明显,粒系及原始细胞比例下降,但红系比例增高明显,巨核细胞3周时下降明显;少数患者除了红系仍呈明显增高趋势外,其余上述特征变化不明显,按照诊断标准评价骨髓,可使约1/3患者病情评价出现误差.对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显著的患者,若骨髓粒系、巨核细胞显著降低,则暂时减量或停止格列卫治疗.结论 进展期CML应用格列卫治疗初期骨髓形态学具有特征性的变化,可用于评价病情变化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根据MRI特点评估较低级别胶质瘤(LGG)1号染色体短臂和19号染色体长臂(1p/19q)基因表型的可能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69例LGG患者,分析以下MRI征象:中线移位、侵犯室管膜下区(SVZ)、T2/FLAIR失配、病变均匀性、肿瘤所在部位、假性进展、治疗后新增强化、FLAIR上残腔及灶周信号改变;以及人...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新发现的5种罕见染色体异常核型,经医学遗传学国家培训中心鉴定为世界首次报道。这5例核型分别为: (1)46,xy,t(11;18)(11pter→11q21::18q23→18qter;18pter→18q23::11q21→11qte) (2)46,xx,t(7;22)(7pter→7q11::22q13→22qter;22pter→22q13::7q11→7qter) (3)46,xy,t(7;8)(7pter→cen→8pter;7qter→cen→8qter) (4)46,xy,t(1;3)(1pter→1q23::3q12→3qter;3pter→3q12::1q23→1qter) (5)46,xxy,t(13;14)(13qter→cen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1例孕17周超声发现室间隔缺损,主动脉与肺动脉内径接近,单脐动脉的胎儿进行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方法 对羊水细胞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父母外周血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G显带分析提示胎儿核型为45,XY,-13[45]/46,XY,r(13)(p11q34)[35],父母核型均正常,胎儿染色体异常为新发突变。CMA检测胎儿为 13号染色体长臂q32.3q34存在13.6Mb缺失,为致病性CNVs,13号染色体长臂q31.3q32.3存在7.2Mb重复,为致病性未明CNVs。不同检测方法嵌合情况存在差异。结论 本例13单体,13环状染色体嵌合体胎儿产前超声诊断表现为心血管发育畸形,相关发育基因的缺失和重复可能是表型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关于染色体异常引起流产的报道逐渐增多。因而染色体异常与流产的关系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将我院在遗传咨询门诊中的40对反复流产夫妇的染色体情况分析如下。本组病例均有2~6次流产史。22~45岁,流产发生在孕3个月内者24对,占60%。标本取自周围血,加植物血凝素(PHA)培养72h,低渗、烤片、G显带。每例计数30个中期分裂相,核型分析3个分裂相并绘图、显微摄影。本组发现染色体异常3例,其染色体核型为:(1)46,XY,t(4;12)(p12;q12);(2)46,XY,t(7;13)(p15;q12);(3)45,XY,-13,+t(13q;13q)。其中(1)(2)  相似文献   

9.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在急性白血病中最为常见,是一类具有高度异质性的侵袭性血液系统疾病,其中t(8;21)(q22;q22)染色体易位是AML中最常见的染色体易位,可产生AML l-ETO融合基因并编码AMLl-ETO融合蛋白.本文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的“二次打击”学说,t(8;2l)AML的发病机制,涉及t(8;21)AML发生发展的各种因素,AMLl-ETO融合蛋白组成成分的功能等进行综述,为t(8;21)AML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的基本信息.同时本文还总结了二代测序技术在白血病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t(8;21)AML的精准治疗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方法 Ph+ALL患者46例,分别应用VDCP、VDCLP方案联合伊马替尼诱导治疗,完全缓解(CR)后继续伊马替尼联合化疗进行巩固及强化治疗,有合适供者的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 46例Ph+ALL CR率为67.4%(31/46),无治疗相关死亡。16例患者CR后行造血干细胞移植,10例目前仍无病生存;3例复发;3例死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合并感染。CR后持续巩固及强化治疗的15例患者中位缓解期为13(9~19)个月。结论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Ph+ALL,CR率较常规化疗诱导治疗明显提高。伊马替尼联合化疗进行巩固治疗,中位缓解时间及生存时间较长,较单用化疗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6岁。于2005-04发现两侧颈部、下颌下淋巴结肿大,伴低热、乏力,疑诊“淋巴结炎”,先后输“青霉素、先锋霉素”治疗2月余,肿大之淋巴结无缩小。于2005-06-13入我院。查体:轻度贫血貌,颈两侧和腹股沟可触及数个蚕豆大小的淋巴结,胸骨压痛(+),心肺(-),肝肋下未触及,脾肋缘下6 cm,触痛(+)。实验室检查:WBC 224.2×109/L,Hb 81 g/L,PLT 211.2×109/L。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细胞占0.94,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嗜酸、嗜碱细胞比例略高。染色体检测:Ph+率92%。诊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慢性期。给予羟基脲、小剂量高…  相似文献   

12.
例1,女,40岁,因突发耳聋于2006—04—11入住耳鼻喉科,查血白细胞594.83×10^9/L,血红蛋白54g/L,血小板547×10^9/L。骨髓涂片检查诊断为慢性髓性白血病,Ph(+),bcr/abl(+)。经给予羟基脲、格列卫治疗后复查骨髓完全缓解(CR),继续服用格列卫3个月,因发生骨髓抑制而停药,  相似文献   

13.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7,28(6):476-480,F0003
说明:①本索引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②缩略词及未译出的原文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在各(字母)部之首;③文题、作者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最后为起止页;④因篇幅所限,每篇文章在本索引中仅在一个主题词条目中出现。B白癜风两种黑素细胞种植方法在治疗白癜风中的对比分析(罗卫,赵广,向培德等)(6):404-405白内障后囊膜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治疗儿童白内障(魏亚明,王兴利,马大为等)(3):215-216白血病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1例(李敏,白雯,王黎明等)(5):35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异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ph染色体分析与bcr/ablmRNA检测(张茜,路…  相似文献   

14.
人类环氧合酶-2(COX-2)基因定位于1号染色体q25.2~25.3,长8.3kb,由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组成。COX-2在其转录起始点上游5'侧翼区有个30bp保守的TATA盒,而COX-1在同一区无一此结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伊马替尼治疗慢性期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早期分子反应(EMR)。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应用伊马替尼治疗的39例CML慢性期EMR的患者,并分析影响EMR的因素。结果 39例CML患者可评估38例,EMR率61%。其中,低、中危组EMR率70%(19/27),高危组EMR率36%(4/11)。高危组与中、低组比较,EMR率明显减低(P<0.05)。EMR患者和EMR失败患者,例数分别为23例和15例;初诊时肋缘下脾脏大小分别为4.0(QR=1.5)cm,11.3(QR=1.6)cm(P<0.05);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3(QR=4.0)×10~9/L,35(QR=8.9)×10~9/L(P<0.05)。结论初诊时脾脏大、白细胞计数高、Sokal评分高危可能与伊马替尼治疗CML的EMR失败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伴t(11;17)(q23;q21)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报告1例APL伴t(11;17) (q23;21),分析其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并对近2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本例患者为男性,35岁,白细胞计数38.17×109/L,骨髓早幼粒细胞88.5%,细胞核规则,无Auer's小体,PLZF-RARA融合基因阳性.染色体核型:46,XY,t(11;17)(q23;q21).诊断:APL伴t(11;17)(q23;q21).治疗采用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大剂量阿糖胞苷(2g/m2,总量24g,3个疗程)联合化疗,随访至2013年2月,患者完全缓解已10个月.国内外文献已报道伴t(11;17)(q23;q21)易位的APL患者20例,年龄23~75(48.9±16.3)岁,其中男性占90%.3例单用维甲酸治疗的患者中2例死于早期并发症,应用维甲酸联合诱导化疗的10例患者中6例在11~56个月死于复发,1例死于早期脓毒血症,提示大多数病例对维甲酸治疗疗效欠佳.结论 伴t(11;17)(q23;q21)易位的APL是一种少见变异型,具有重要的形态学和临床特点.延长亚砷酸治疗时间,采用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和大剂量阿糖胞苷联合化疗方案可能对缓解病情和患者存活有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分型技术对234例CML患者以及1370例无血缘关系健康对照者进行HLA-A/B/C/DRB1/DQB1基因分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基因频率、单倍型频率以及疾病发生相对危险度(RR)的研究。结果 CML患者中HLA-Cw3及Cw7的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其RR分别为1.4777和3.0595。而HLA-Cw4基因型频率则显著降低(P=0.0020),其RR为0.4331。扩展单倍型A2-B51-Cw14-DR9-DQ9与A11-B13-Cw3-DR12-DQ07的频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RR分别为3.1027和3.1606。两位点单倍型A2-Cw3、A24-Cw3、B15-Cw1与B40-Cw3的频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RR分别为2.5574、2.2544、3.8587及1.6853。结论通过大样本量的病例对照研究HLA基因多态性与CML之间的关联性探讨取得了初步结果:HLA-Cw3及Cw7与CML的易感性相关;HLA-Cw4则与CML发生呈负相关,可能是CML的保护性基因;某些HLA单倍型或扩展单倍型亦与CML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M-FISH技术检测辐射诱导染色体易位和双着丝粒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 (M FISH)技术检测的易位和双着丝粒染色体畸变的差异。方法 用 1,2 ,3,7,8,9,14和 15号染色体端粒和着丝粒特异性探针的M FISH方法 ,分析6 0 Coγ射线离体照射的脐带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易位和双着丝粒畸变。结果  (1)用M FISH方法分析6 0 Coγ射线诱导的易位和双着丝粒染色体畸变的剂量 效应曲线 ,均符合线性二次剂量效应模式 ;易位与双着丝粒的比值在大多数剂量水平不等于 1。 (2 )细胞中无非稳定性畸变的完全相互易位的比例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而降低。 (3)对大多数被标记染色体 ,3 0 0Gyγ射线照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观察值与理论值无差别 ;9号染色体畸变 (易位和双着丝粒 )观察值显著高于理论值 (P <0 0 5或P <0 0 1) ,15号染色体易位观察值显著低于理论值 (P <0 0 1)。结论 电离辐射诱导的染色体易位率不等于双着丝粒畸变率 ;对于大多数染色体 ,辐射诱发染色体易位率和双着丝粒畸变率符合随机性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41例反复自然流产孕妇及其配偶的外周血染色体,按常规方法制片,经Giemsa染色、G显带,每例至少计数3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3~5个核型,结果发现异常核型7例,占8.54%(7/82),其中平衡易位3例,大Y2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1例,XYY1例。自然流产夫妇的染色体异常涉及到所有23对染色体,最多见的是平衡易位。本文平衡易位3例,占异常核型的42.85%(3/7),与大多数作者报道相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在孕早期胚胎停育遗传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6月-2020年6月因早期胚胎停育于石家庄市第四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194例患者的临床信息及胚胎停育组织。对入组胚胎停育组织依次采用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进行染色体分析,结合胚胎染色体检测结果进行亲缘性溯源检测并汇总、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CMA结果。结果 (1)所有患者入组平均34.1(22~45)岁,其中120例(61.9%,120/194)>35岁;孕周平均9.75(7~14)周,其中144例(74.2%,144/194)<10周。存在不良孕产史的101例(52.1%,101/194)孕妇中,79例(78.2%,79/101)有胚胎停育史,22例有自然流产史(21.8%,22/101)。(2)124例(63.9%,124/194)核型异常者中,三体89例(71.8%,89/124),单体15例(12.1%,15/124),三倍体11例(8.9%,11/124),嵌合体8例(6.4%,8/124),结构异常1例(0.8%,1/124)。(3)33例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