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脑卒中护理咨询门诊对脑卒中高人群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筛查门诊初次筛查出的高危人群100例,在脑卒中护理咨询门诊进行护理干预,评价干预前后该人群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依从性的差异。结果:脑卒中护理咨询门诊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效果明显。结论:护理咨询门诊的干预对患者疾病的预防和转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深静脉血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该病有三个主要的致病因素.脑卒中患者是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发病群体.通过对其原因分析,阐述了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焦虑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针对92例脑卒中患者焦虑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状态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减缓或消除患者的焦虑状况,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芜湖市社区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高危人群生命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选取芜湖市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高危人群366人,利用自填式和询问式相结合方法调查该人群生命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349名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高危人群生命质量总得分为(76.54±...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站前社区居民对脑卒中预防知识、信念及行为情况培训干预的效果.方法 根据国家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干预项目要求,2013年以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站前社区≥40岁的居民作为目标人群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对筛查出的高危、TIA和卒中人群进行社区规范化干预管理,对社区居民按照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进行健康教育培训.2015年再次调查,对比干预前后效果.结果 对比干预前后危险因素分级情况,风险控制良好.可控危险因素有所减少,社区居民对脑卒中高危因素知晓率明显提高.结论 脑卒中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应加强脑卒中健康教育宣传,筛查高危人群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以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瞻性干预措施对降低脑卒中病人医院感染发病率的临床效果.方法 首先确定脑卒中病人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将2005年7月~2006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一科住院治疗的具有医院感染高危因素的60例脑卒中病人设为干预组,同期在神经内二科住院治疗的具有医院感染高危因素的59例脑卒中病人设为对照组,分别采取前瞻性干预措施及传统方式控制医院感染.结果 干预组及对照组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分别为26.6%和55.9%,两者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χ2=10.52,P<0.01);干预组及对照组病人住院天数分别为(22.2±6.1)天和(26.4±9.8)天,两者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t=2.812,P<0.01);干预组及对照组病人侵入性操作比率分别为46.7%和86.4%,两者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χ2=21.1,Ρ<0.01);干预组及对照组病人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33.3%和76.3%,两者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χ2=22.13,P<0.01).结论 前瞻性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为脑卒中病人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积极主动、确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莉 《西部医学》2017,29(6):850-853
【摘要】 目的 筛查脑卒中高危患者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脑卒中防控措施提供依据,减少高危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方法 对我院2015年1月~3月年龄≥40岁的住院患者的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分析,并以脑卒中风险评分卡为依据,进行脑卒中高危患者筛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我院住院患者2750例中,其中男性1521例,女性1229例,筛查出脑卒中高危患者1026例(373%);脑卒中中危患者827例(301%);脑卒中低危患者897例326%。高血压、高血脂、缺乏体育锻炼、吸烟是脑卒中高危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我院脑卒中高危患者比例较高,且男性高危患者比例高于女性,其比值为124:1。医护人员应加强住院患者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筛查,并对脑卒中高危患者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降低复发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和起病因素,提出在护理工作中积极协助医生针对患者个体情况及时有效地进行药物与血压干预、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起居干预、康复训练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防止脑卒中发生及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入院的30例高危患者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结果:26例患者未出现并发症,2例出现深静脉血栓,2例死亡.结论:对于高危患者在患病期间应加强病情观察,采取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消除高危出血倾向患者持续床旁血液净化过程中护理风险隐患的措施。方法:针对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净化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制订各种干预措施。结果:风险干预措施的实施,减少了护理缺陷,提高了患者满意率。结论:风险干预措施的实施能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使护理人员能正确处理风险隐患,降低风险,提升患者的血液净化治疗质量,消除护理缺陷,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就签约式健康管理联合动机访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在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前期筛查的脑卒中高危人群7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签约式健康管理联合动机访谈护理干预,对比2组脑卒中高危人群对于脑卒中防治知识的认知得分、干预前后的不良生活方式情况。结果 研究组对于脑卒中防治知识的认知总分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干预后不良生活方式占比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签约式健康管理联合动机访谈可让脑卒中高危人群意识到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鼻饲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效果。方法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本科80例脑卒中鼻饲的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其中40例采取调整胃管深度,改变鼻饲体位,定时监测胃残留量,恒温、匀速泵入营养制剂等护理干预措施,与对照组40例比较,有效预防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结果通过一系列护理措施的改进,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减少15%,护理措施有效。结论针对相关因素干预能有效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缩短了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应用含碘造影剂增强CT检查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干预体会。方法对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到我院行含碘造影剂增强CT检查的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高危因素,并探讨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分析,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呼吸困难)、肾功能损伤、造影剂渗漏属于含碘造影剂增强CT检查的高危因素,在开展护理工作时,需要对高危因素进行准确分析,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论肾功能损伤、造影剂渗漏等均属于含碘造影剂增强CT检查的高危因素,在开展护理工作时,需要具有针对性地进行,从而降低治疗风险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体检中心建立脑卒中高危人体筛查与干预管理模式,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选择年龄≥45岁且存在危险因素暴露的脑卒中易患个体作为筛查对象,进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根据检测指标计算积分值,小于75分即定义为脑卒中高危个体。针对高危个体建档并予以健康干预,定期随访脑卒中的发病与死亡情况。结果在脑卒中易患人群中,筛查出的高危个体占31.9%;在348例高危个体中,约半数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心脏病等慢性病。20例进行脑部MRIak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测的高危个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组织影像学改变。结论脑卒中高危个体筛查与干预管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脑卒中风险评估能从危险因素暴露人群中筛查出34%的高危个体,与临床情况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高危因素,根据高危因素采取护理措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干预。方法在查找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以预防为主,早期护理干预可大大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发生新生儿呼吸机肺炎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对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9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的98例机械通气新生儿进行呼吸机肺炎相关高危因素调查,针对高危因素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呼吸机肺炎发生.结果 98例患儿中15例发生呼吸机肺炎,发生率15.31%,死亡3例,死亡率20.0%.结论 新生儿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期间,采取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呼吸机肺炎发生率及死亡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台山市4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以早期发现脑卒中高危人群并进行干预,为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并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方法,选取40岁以上的台山市户籍人口1 800名,首先采集基本信息,然后对筛查出的285名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高,入选人群颈动脉内膜增厚和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著增高(P0.01);危险因素越多者颈动脉内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狭窄检出率显著增高(P0.05);规范治疗对减少颈动脉内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狭窄发生率、降低脑卒中风险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并建立干预体系,对脑卒中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结对高危孕妇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筛查出的285例高危孕妇,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对高危孕妇实施心理护理,不仅取得了高危孕妇的信任和配合,而且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113例可转归高危因素转归74例,仍有高危因素存在者均能提前住院待产,无产妇和新生儿死亡发生。结论对高危孕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缓解孕妇的各种不良情绪,增强其自信心,使其更加配合治疗,保证孕妇及其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78例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详细登记和统计。结果: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与年龄、卒中类型、意识障碍、卧床时间、基础疾病等相关。结论:通过各种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降低住院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脑卒中高危人群临床干预前后血脂水平的数值变化,评价临床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于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本院门诊及社区人群中开展脑卒中筛查工作,参与筛查人群15 746例,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2013例,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为12.78%。通过检测脑卒中高危人群临床干预前后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数值变化,评价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干预效果。结果:临床干预后,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对相关的危险因素给予临床干预,效果良好,对脑卒中的防治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