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大肌病变的影像诊断方法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腰大肌病变47例,对腰大肌病变的 CT 及 MRI 征象进行分析。结果:18例腰大肌结核病变中均可见相邻胸、腰椎椎体骨质及椎间盘破坏并受累腰大肌肿胀;6例腰大肌脓肿内见多房影、分隔影或气体影;腰大肌良性肿瘤1例,转移瘤11例,其他恶性肿瘤3例,恶性肿瘤表现为腰大肌不规则肿胀、隆起,内见大片状坏死区,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血肿6例,密度混杂,可见团块状高密度影;腰大肌萎缩2例,腰大肌体积均匀缩小。结论:多层螺旋 CT 和 MRI 检查对腰大肌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对查找原发病灶、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21具成人尸体标本中,解剖了腰交感神经节及其周边解剖结构,在腰2 ̄3椎体范围内,应用“神经记分”方法,测量了神经节大小、数量和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双侧的第二腰交感节多在腰2椎体的下1/3跨过椎间盘至腰3椎体的上1/3。同时还测量了腰动脉与交感链的相交点,腰交感链与主动脉、下腔静脉的距离等。该组资料为施行化学性腰交感神经节切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解剖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21具成人尸体标本中,解剖了腰交感神经节及其周边解剖结构,在腰2~3椎体范围内,应用“神经节记分”方法,测量了神经节大小、数量和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双侧的第二腰交感节多在腰2椎体的下1/3跨过椎间盘至腰3椎体的上1/3.同时还测量了腰动脉与交感链的相交点,腰交感链与主动脉、下腔静脉的距离等.该组资料为施行化学性腰交感神经节切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解剖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姚共和教授诊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学术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了姚共和教授诊疗腰推间盘突出症(腰突症)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肾虚腰惫是腰突症的发病基础,腰络血瘀是腰突症病机的基本环节;辨病应注意临床资料的合参,治疗当依人而异、衷中参西;用药强调以补肾为主,祛瘀为要,创制治疗腰突症的专方海马全蝎丸。  相似文献   

5.
谢学福 《重庆医学》2007,36(24):2501-2501
患者,女,64岁。主诉:腰痛1年,加重伴左下肢放射痛2个月。检查:患者左下肢跛行,腰肌痉挛,腰段脊柱左侧弯,腰3~5椎棘突压痛。屈颈试验(+)、左直腿抬高试验30。,“4”字试验(+)。X线腰椎片提示:腰椎左侧弯,生理弧度消失,腰4~5椎前窄后宽。CT扫描提示腰4~5椎间盘变性,向左后方突出。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腰神经通道狭窄的病因,我们对224例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了腰神经道探查手术,结果发现其病因以腰剖组织变性为主。除外伤昨慢性 部损伤引起腰部 病变外,活动少,或很少进行腰剖燃烧,体形肥胖也是引起腰神经通道狭窄日趋加重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腰突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研究发现,用运动法防治腰突症效果不错。下面就推荐一套可以防治腰突症的保健操:  相似文献   

8.
子诺 《大家健康》2009,(4):77-77
近年来,腰突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研究发现,用运动法防治腰突症效果不错。下面就推荐一套可以防治腰突症的保健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扫描对腰骶椎定位的诊断价值,改进扫描方法,以提高腰骶椎定位准确率。方法:通过分析320例腰骶椎的CT表现,确定3个CT征象在腰骶椎定位中的诊断价值,其中椎体变异者均经胸腰椎透视确诊。结果:第12肋在侧位定位片上的显示率为78.1%,髂脊连线在腰5椎体水平以上者63.4%,腰5及骶1椎形态有规律性。结论:CT扫描对腰骶椎定位有一定的作用,改进CT扫描办法并适当结合胸腰椎透视可以提高腰骶椎定位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等剂量重比重布比卡因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和单次腰麻是否会产生不同效果。方法 60例接受会阴及下肢择期手术的男性病人,年龄18~50岁,体重55~75kg,身高165~180cm,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两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SE)和单次腰麻组(SSS)。两组病人在同一体位同一穿刺部位穿刺,穿刺成功后均缓慢注入重比重布比卡因13.5mg并观察麻醉平面,麻黄素应用例数,阻滞时间的指标。结果 腰硬联合麻醉组在麻醉平面、庥黄素应用例数、阻滞时间等指标上均明显高于单次腰麻组。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所需的布比卡因剂量要小于单次腰麻所需的布比卡因剂量。  相似文献   

11.
腰骶干及其周围结构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腰骶干及其周围结构的特点,为腰骶干损害的诊治及相邻区域的手术操作提供解剖学资料。方珐:对31具(33侧)成人尸体腰骶干及周围的结构特点进行观察,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1)腰骶干本身变异极大,单独加入骶丛的L5神经的走行方向和毗邻关系与腰骶干基本相同。(2)腰骶干最易损伤的部位是在骶骨翼上缘。(3)探查腰骶干时应注意辨认和处理髂腰动脉。(4)髂腰韧带前方是L4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和交通支的易损点。(5)L4横突距腰骶干和L5神经较远,骨折后对其造成损害的可能性不大。结论:腰骶干本身变异较大,在探查腰骶干时应以单独加入骶丛的L5神经的解剖走行为准。腰骶干、股神经、闭孔神经都有其易损伤部位,探查时应首先探查易损点。  相似文献   

12.
腰大肌寒性脓肿多见于成年人,常因脊柱结核引起的,由于结核菌侵蚀椎体,引起椎体骨破坏,约70%~80%病例形成结核脓肿,脓液可沿椎体两旁肌肉间隙,在不同的部位形成不同形态的流注脓肿,脓液从腰大肌附着处流进腰大肌鞘内形成腰大肌寒性脓肿。B超检查是帮助临床确定诊断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临床应用,观察比较硬膜外腔/脊髓联合技术用于腰麻与常规腰麻的脑脊液流出时间,平面固定时间,最终平面,麻醉手术中血压、心率变化及术后头痛等。结果表明采用联合技术施行腰麻,有其自身特点和操作要领,除脑脊液流出时间较长外,能获得与常规腰麻方法相近的阻滞效果,对循环系统功能的影响也相似。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该病的不同病理阶段和临床表现,以及病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况。本组自1983年10月~1995年10月,采职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7例,总有效率923%。疗效满意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12例;女45例。年龄22~64岁病程4月~12年30岁以下15例;31~40岁39例41~50岁90例50岁以上13例。住院无数16~68天,平均32天。0T检查椎间盘突出部位:腰3,q间隙6例腰45间隙51例腰5舱1间隙24例腰3;4腰《,5间隙同时突出4例;腰45腰5抵1间隙同时突出68例;腰34腰4,5腰sff三个间隙突出4例。腰疼伴下肢…  相似文献   

15.
以往在某些下腹部和下肢手术中,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的方法,常常会遇到腰麻作用时间不足或和硬膜外阻滞不完全的问题。我院近来应用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方法,避免了单纯腰麻或单纯硬膜外的不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液调节器用于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护理。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09年6月60例留置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患者,使用普通持续腰大池引流和带输液调节器持续腰大池引流各30例对照观察。结果:30例应用输液调节器的持续腰大池引流患者均能按医嘱要求准确控制每日引流量,无一例发生过度引流。结论:输液调节器应用于持续腰大池引流能准确控制脑脊液引流量,防止引流过度的发生,且便于护士观察引流量,可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同时严密监测病情变化、严格控制引流量和预防感染是做好腰大池引流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本院采用8号针头穿刺引导腰麻针,直入蛛网膜下腔行单次腰麻,大大减少常规采用18号针头穿刺行单次腰麻后引起的腰痛及神经根损伤并发症,提高穿刺成功率,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坤全 《广东医学》2003,24(3):319-320
目的:观察在腰麻药液中加入小剂量麻黄素,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时患者血压的变化。方法:选择60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I,Ⅱ,Ⅲ3组,I组为对照组,Ⅱ组和Ⅲ组分别在局麻药加入麻黄素25mg和50mg。结果:I组麻醉后血压明显降低;Ⅱ组无变化;Ⅲ组稍升高。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时,在腰麻药液中加入麻黄素25mg,可有效预防腰麻后引起的低血压。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了解腰5峡部不连和滑脱X平片横突宽度和厚度,探讨其发病学并为腰5椎体滑脱在成年以后的发展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依据Ohmori方法,测量88例腰5峡部不连和滑脱X线平片横突宽度和厚度,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腰5峡部不连和滑脱X平片横突宽度和厚度与正常腰椎横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5骶1关节髂腰韧带的维系,在腰椎峡部不连、腰椎滑脱发病学方面未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2000~2006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该症127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27例,男75例,女52例;年龄20~65岁,其中20岁~50岁89例,占72.4%;腰椎间盘突出为腰3~腰4共18例,腰4~腰5共59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