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微小RNA(microRNA,miRNA)-200家族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量,分析miRNA-200家族的表达量和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子宫内膜癌组选取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47例,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手术病理标准进行临床分期;正常对照组为子宫肌瘤患者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共11例。所有样本均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iRNA-200家族的表达量。结果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NA-200b,miRNA-200c,miRNA-205的表达分别为4.83±2.89,11.34±7.51,6.53±3.8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中其表达分别为0.98±0.77,0.49±0.56,1.04±0.76。子宫内膜癌miRNA-200家族的表达较正常内膜组织明显升高(P<0.01)。子宫内膜癌组中根据组织分型G1、G2、G3分别有11、29、7例,而临床分期Ⅰ、Ⅱ、Ⅲ期的分别有35、9、3例;子宫内膜癌miRNA-200家族高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miRNA-200家族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urora B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biotin peroxidase,SP)法对10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10例正常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和7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Aurora B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其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Aurora B表达的阳性指数在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中明显高于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增殖期的表达也高于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Aurora B表达阳性指数在高分化、低手术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1/2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低于中、低分化、高手术分期和子宫肌层浸润深度>1/2的子宫内膜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1、P<0.05,respectively)。结论:Aurora B参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腺体上皮细胞的增生和复制;Aurora B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有关,Aurora B的表达升高提示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增加。  相似文献   

3.
肇丽杰  王永来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5):5049-5051
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素诱导的肝细胞受体EphB4及其配体EphrinB2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33例子宫内膜癌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phB4、EphrinB2mRNA的表达率及相对含量,并分析二者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EphB4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的表达率和相对含量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P<0.05)。EphrinB2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的表达率和相对含量也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P<0.01)。②EphB4、EphrinB2mRNA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密切关系(P<0.05)。二者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不同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EphB4和EphrinB2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进展以及恶性程度有关,二者表达趋势呈现一致性,检测EphB4/EphrinB2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cl-2、PTE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Bcl-2、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①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0.0%,显著高于Bcl-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4.0%)(P<0.05),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分级之间其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TEN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0%,高于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2.0%)(P<0.05),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分级之间其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Bcl-2、PTE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χ2=6.0883,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恶性进展中Bcl-2、PTEN表达下调,提示二者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志坚  肖红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2244-2246
目的:探讨MMP-7与子宫内膜癌发病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72例子宫内膜癌病变组织、64例内膜癌前病变组织和8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MMP-7及其天然抑制物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内膜癌组、内膜癌前病变组MMP-7的阳性表达分别为87.5%(63/72)、75%(48/64),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43.8%(35/80)(P<0.01),而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内膜癌组和癌前病变组TIMP-1的阳性表达分别为80.6%(58/72)、65.6%(42/64),也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38.8%(31/80)(P<0.01)。随着内膜癌临床分期的增加,MMP-7的表达明显增强,Ⅱ期以上的内膜癌MMP-7表达均明显高于Ⅰ期(P<0.05)。在不同组织学分类中,组织分化程度低的内膜癌MMP-7表达明显高于组织分化程度高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内膜癌组织,MMP-7表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内膜癌组织(P<0.01)。而TIMP-1则与上述病理学参数无显著相关性。结论:MMP-7在内膜癌发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MMP-7表达增强和TIMP-1分泌相对不足,是内膜癌浸润和转移的重要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mad2和Smad4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在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n=15)、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n=20)及子宫内膜腺癌(n=52)中Smad2和Smad4的表达情况,评估其与子宫内膜腺癌的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Smad2在子宫内膜腺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4在子宫内膜腺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2与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和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Smad4与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相关(P<0.05)。结论:Smad2和Smad4蛋白与子宫内膜癌变密切相关,可作为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SPP2和PCNA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MC)组织中ASPP2和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26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52例子宫内膜癌标本中ASPP2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ASPP2 mRNA和PCNA表达在子宫内膜腺癌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之间存在差异(P<0.05),并且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PCNA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ASPP2 mRNA和PCNA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结论:ASPP2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且与细胞增殖活性及复发明显相关,可用来评估肿瘤恶性程度、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GF-D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PDGF-D的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DGF-D的表达阳性率较正常内膜和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更高,而在后两者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PDGF-D的高表达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PDGF-D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提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新生血管的形成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TGFβR-Ⅰ、TGFβR-Ⅱ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多克隆抗体技术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15例子宫内膜复合增生(其中9份伴有不典型增生)、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1及其受体TGFβR-Ⅰ、TGFβR-Ⅱ的表达。利用CD34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子宫内膜癌及复合增生组织中TGF-β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P<0.05),而前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正常子宫内膜、复合增生到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GFβR-Ⅰ、TGFβR-Ⅱ表达逐渐下降甚至缺如,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VD高于复合增生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P<0.05),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TGF-β1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与TGFβR-Ⅰ、TGFβR-Ⅱ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TGF-β1通路异常表达可能通过血管生成而促进子宫内膜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P16蛋白表达与原发性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和P16基因缺失突变和点突变在原发性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免疫组化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技术分别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组织及原发性子宫内膜癌组织。检测P16蛋白和P16基因缺失突变和点突变。结果:①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原发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组织;②在原发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6基因缺失突变率高于点突变率。结论:①在原发性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P16蛋白缺乏与子宫内膜细胞增殖失控及分化不良紧密相关;②原发性子宫内膜癌与P16基因缺失突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PTEN、P53、ER、PR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P53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各20例,子宫内膜癌50例及子宫内膜癌旁组织50例中PTEN及P5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TEN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旁组织及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缺失率逐渐上升,表达缺失率与组织学分级、ER、PR有关,P<0.05,差异有显著性。P53蛋白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中阳性率达44%,P53蛋白阳性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TEN、P53二者皆为抑癌基因,皆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雌孕激素可能调控PTE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uPA系统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正常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uPA系统的表达。结果:uPA系统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而在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与子宫内膜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则无显著性差异;子宫内膜癌组织中uPA系统的表达与其手术-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有关;uPA与uPAR及PAI-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uPA系统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密切相关,且其各因子在此过程中起着相互协同、互相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J-1基因mRNA及其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癌旁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100例子宫内膜癌、癌旁组织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DJ-1基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DJ-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期别及患者血CA125水平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DJ-1 mRNA及DJ-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间表达无显著差异。DJ-1 mRNA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期别及血CA125水平无明显相关性;中低分化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J-1 mRNA的表达高于高分化者,深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J-1 mRNA的表达高于局限于黏膜层及浅肌层浸润者,DJ-1 mRNA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DJ-1 mRNA及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展、浸润和转移等环节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γ-synuclein、C-erbB-2的表达及其与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中γ-synuclein、C-erbB-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肿瘤分期、组织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等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取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对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γ-synuclein、C-erbB-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3%(29/60)、55.0%(33/6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γ-synuclein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C-erbB-2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γ-synuclein、C-erbB-2的阳性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406,P<0.05)。结论:γ-synuclein、C-erbB-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二者共同检测可能可预测子宫内膜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整合素ανβ3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对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NE)、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AH)及45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EC)中的OPN、整合素ανβ3表达进行检测,并评价其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OPN和整合素ανβ3在NE、AH、E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45.0%、86.7%;15.0%、40.0%、75.6%;二者的表达从NE到EC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增高;二者的表达随着子宫内膜腺癌的分化降低而增加,随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发展,其表达均显著增加,二者在E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①OPN和整合素ανβ3在EC中呈明显阳性表达,二者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②EC中OPN、ανβ3表达呈正相关,同时检测OPN和整合素ανβ3有望提高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及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受体(TβRⅠ、TβRⅡ)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与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ez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flt-1)等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9例子宫内膜癌和12例转移灶组织中TβRⅠ和TβRⅡ蛋白的表达,选择不典型增生14例,单纯、复合性增生20例以及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15例作为对照,并在子宫内膜癌中检测了ezrin和flt-1。结果:TβRⅠ和TβRⅡ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P<0.05,P<0.01),并且深肌层浸润组的表达低于无肌层浸润及浅肌层浸润组(P=0.000,P=0.008),中、低分化癌中的表达低于高分化癌(P=0.003,P=0.000)。子宫内膜癌中,TβRⅠ与ezrin呈负相关(P=0.001),TβRⅡ与flt-1呈负相关(P=0.003)。结论:TβRⅠ、TβRⅡ表达下降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各20例,子宫内膜癌50例及子宫内膜癌旁组织50例中PTEN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TEN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旁组织及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缺失率逐渐上升,P<0.05,差异有显著性。表达缺失率与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与子宫内膜腺癌肌层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PTEN表达缺失是早期诊断子宫内膜腺癌较好的生物标志,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探讨PTEN及PI3K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表达相关性。方法:收集62例子宫内膜病理标本,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法检测PTEN及PI3K的表达。结果:PTEN和PI3K在子宫内膜良、恶性组织中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子宫内膜癌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中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无肌层浸润或浸润深度≤1/2组与浸润深度>1/2组中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I3K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中及有转移者中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EN阳性表达率与PI3K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γ=-0.631,P<0.05)。结论:PTEN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及肿瘤侵袭性呈负相关;PI3K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肿瘤侵袭性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二者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中呈拮抗作用,表达呈负相关。组织芯片用于多因素比较研究具有高效率、质控好的优点,是一种可靠、快速、经济的高通量分析工具。监测PTEN和PI3K表达,对判断肿瘤恶性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