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中芳  李冰  谢慧贞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9):2616-2619
目的:探讨枕后位产程活跃期停滞时孕妇改变体位对纠正胎方位、提高阴道顺产率的效果。方法:以胎方位为枕后位,在发现产程活跃期停滞开始孕妇采取与胎儿脊柱同方向的同侧俯卧位的的正常初产妇共150例作为观察对象,以孕妇与胎儿脊柱相反方向的对侧俯卧位150例及随意卧位150例分别作为对照组。结果:产程加速阶段及最速阶段停滞始孕妇采取同侧俯卧位时,胎方位的纠正率分别为78%及80%,产程减速阶段停滞时,同侧俯卧位纠正胎方位的机会为52%,总的胎方位纠正率为70%,总顺产率为69.3%;相应地,对侧俯卧位的胎方位的纠正率分别是58%、62%和34%,胎方位的总纠正率为51.3%,总顺产率为45.3%;随意卧位胎方位纠正率分别是30%、32%和18%,总纠正率为26.7%,总顺产率为26.7%。不论产程停滞在加速阶段、最速阶段还是减速阶段,孕妇采用同侧俯卧位组的胎方位纠正率、阴道顺产率均比采取对侧俯卧位的相应的对照组高,也比随意卧位的相应的对照组高(所有P值均<0.05);持续性枕后位及剖宫产的发生率均比对侧俯卧位相应的对照组及随意卧位相应的对照组低(所有P值均<0.05)。结论:枕后位在活跃期出现了产程停滞,孕妇需采取与胎儿脊柱同方向的侧俯卧位可有效地纠正胎方位,提高阴道顺产率,方法简单、孕妇依从性好,易于在任何医院推广使用,有助于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2.
陈殿红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2):1714-1716
目的 探讨产程活跃期胎方位异常采用药物松弛宫颈并配合孕妇体位干预对纠正胎方位、提高阴道顺产率的效果.方法 产程活跃期以胎方位为枕后位患者,给孕妇应用安定10 mg联合间苯三酚80 mg,并指导孕妇采取与胎儿脊柱同方向的同侧俯卧位的正常初产妇作为观察组,以孕妇随意卧位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及总产程优于对照组(P<0.05),但2组第二产程及阴道流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水肿、阴道助产及剖宫产低于对照组(P<0.01),而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干预处理后,使枕后位转成枕前位,由难产转为顺产优于对照组(P<0.01),产妇难产及剖宫产率降低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但2组阴道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活跃期出现枕后位、产程停滞,及时给予松弛宫颈药物处理,指导产妇采取脊柱同侧卧位可有效纠正胎方位,能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顺产率,其方法简单,效果满意,有助于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3.
苏艳 《中国保健》2006,14(6):102-103
目的探讨产程中改变孕妇体位纠正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2例枕后位的孕妇在产程中指导孕妇取同侧俯卧位,利用胎儿重力,羊水浮力,子宫间歇收缩的合力作用,使胎头在下降时逐渐从枕后位转至枕前位娩出,并对分娩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纠正的72例枕后位中,自然分娩47例,阴道助娩7例,剖宫产18例.结论在产程中指导孕妇取同侧俯卧位纠正胎头枕后位是降低难产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晓娟  陈庆云 《中国保健》2008,16(14):599-600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枕后位潜伏期开始采用侧俯卧位对纠正胎方位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潜伏期确诊为枕后位且头位评分总分>10分的初产妇186例,随机分成同侧侧俯卧位组和自由体位对照组(各93例),观察两组最后胎方位、阴道分娩率等.结果同侧侧俯卧位组胎头转至枕前位58例(62.37%),阴道分娩54例(58.06%).对照组胎头转至枕前位27例(29.03%),阴道分娩23例(24.7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产程潜伏期开始指导产妇取同侧侧俯卧位是纠正枕后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在胎方位异常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4年11月-2015年11月的胎方位异常孕妇76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中孕妇采取自由卧位,在分娩中应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中孕妇给予间苯三酚,孕妇行胎位同侧俯卧位。观察组两组孕妇的分娩效果。结果观察组中孕妇的总产程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阴道顺产率较对照组高,剖宫产率较对照组低,对照组中产妇宫颈水肿比例较观察组高,P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应用于胎方位异常分娩的产妇效果较好,顺产率高,安全性高,操作方便,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以矫正胎方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7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450例活跃期呈持续性枕后位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产妇采取同侧俯卧位,对照组不做卧姿要求,对2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同侧俯卧位矫正胎头枕后位是降低难产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早期更换产妇体位纠正头位难产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2):3076-3077
目的:探讨采用侧俯卧体位纠正胎头位置异常,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正常足月妊娠、枕后(横)位产妇2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实验组在产程早期即应用侧俯卧位,在活跃中、晚期辅以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法;对照组采用随意自由卧位,无特殊处理。结果:实验组经阴道分娩率为91.82%,约为对照组(18.18%)的5倍;而对照组的剖宫产率为81.85%,约为实验组(8.18%)的10倍。结论:产妇早期使用侧俯卧位,可纠正枕后(横)位,降低头位难产率,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分娩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程中改变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对枕后位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娩的产妇420名,根据宫口开大3 cm时胎位分为A组(158名)和B组(262名)。A组产妇根据胎儿枕部及脊柱方向指导孕妇行对侧俯卧位,在宫口开全后行阴道检查,并经超声证实仍为枕后位者进行徒手旋转胎头,B组产妇采取自由体位。对比两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产道损伤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A组产妇在经过体位改变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后,其阴道分娩率、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产道损伤等母儿结局与B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产程中对枕后位应及时诊断并积极处理,体位改变联合徒手旋转胎头有助于提高枕后位阴式分娩率,尤其是徒手旋转胎头对纠正枕后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同步进行徒手旋转胎头术及侧俯卧位在降低头位难产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宫口开大5~8 cm,产程进展缓慢或停滞的孕妇436例,阴道检查确诊为枕横位或枕后位,充分估计胎儿体重<4 000 g,排除脐带绕颈2周以上,头盆评分≥7分.施徒手旋转胎头术后孕妇取胎肢体方向侧俯卧位(研究组)109例,单纯徒手旋转胎头术后随意体位(徒手组)109例,单纯侧俯卧位(侧俯卧组)109例,普通试产(普通组)109例.就其产程及分娩结局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徒手组、侧俯卧组、普通组矫治成功率分别为91.74%、79.82%、82.57%、16.51%;顺产率分别为89.90%、79.81%、75.23%、15.60%.研究组与徒手组、侧俯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显著意义,与普通组相比,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宫口平均扩张速度分别为7.00±4.15、5.05±2.13、5.54±2.63、1.05±0.78 cm/h,研究组与各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催产素滴注率分别为0.92%、4.50%、6.42%、44.95%,研究组与徒手组相比,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与侧俯卧组相比,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与普通试产组相比,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同步进行徒手旋转胎头术及侧俯卧位法是目前十分有效地纠正胎方位异常的方法,能显著降低手术产率,保护、促进自然分娩,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仝玉丽 《职业与健康》2006,22(18):1516-1517
目的观察产程活跃期徒手矫正异常胎头位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产程进入活跃期产妇160例,经加强产力,改变母体体位等处理后,胎方位仍不能自然旋转为枕前位,产程阻滞的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儿头、辅以经孕妇腹部轻推儿背为脊前方位的联合手法。结果徒手旋转异常胎头位置成功145例,失败15例,其中枕后位13例,枕直后位2例。结论该法可矫正异常胎头位置,使难产转为顺产,是降低难产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何飞霞  陈可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462-1463
目的:根据持续性枕后位产程进展情况处理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0年6月分娩的3 683例产妇资料,将宫口扩张7~10 cm的218例持续性枕后位产妇分为两组:A组109例经阴道内诊检查确定枕后位且已破膜者,取孕妇胎儿脊柱方向同侧俯卧位、徒手转胎头、产后常规静滴缩宫素2 h;B组109例取随意卧位、无徒手转胎头、产后未常规静滴缩宫素。结果:A组第二产程延长减少23.0%,自然分娩率增加48.6%,产钳助产减少24.8%,剖宫产率降低23.9%,新生儿窒息率减少9.2%,产后出血率减少12%,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枕后位的难产率增加,早期发现、积极处理可减少剖宫产率及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中胎方位对分娩方式和母儿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在2003年1月~2007年11月住院分娩的10 498例第二产程的分娩资料中,选择初产妇、单胎、足月妊娠、无明显头盆不称、无妊高征等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持续性枕后位128例(枕后位组)、持续性枕横位104例(枕横位组)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枕前位产妇130例做为对照组(枕前位组),选择条件同枕后位组。比较3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与枕前位组相比,枕后位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枕横位组与枕前位组比较第二产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枕前位组比较,枕后(横)位组产钳助产、剖宫产、会阴裂伤、产后出血、缩宫素使用、胎儿窘迫等均明显高于枕前位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胎方位异常可导致产程延长和母儿并发症增加,正确认识、及时处理枕后(横)位对改善分娩结局、减少母儿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预防枕后位,减少头位难产。方法:选择2004年10月~2007年10月在产前检查、妊娠36周始至动产、经彩超及产科检查确诊为枕后位、年龄21~35岁的初产妇200名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侧俯卧位与胸膝卧位结合纠正枕后位,对照组采取自由体位。结果:至动产时观察组89例转为枕前位,5例转为枕横位,6例枕后位,枕后位发生率6%;对照组29例转为枕前位,25例枕横位,46例枕后位,枕后位发生率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36周始纠正枕后位,可减少枕后位,预防头位难产。  相似文献   

14.
陈东东  陈佳权  韩文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4):2197-2198
目的:探讨孕妇侧卧位的角度与纠正枕后位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0年1月于牡丹江医学院附属二院妇产科分娩经彩超及产科检查确诊为枕后位、无明显产道异常或头盆不称、年龄20~32岁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宫缩时均取跪位,宫缩间歇时,观察组同侧俯卧位(同侧俯卧>90°);对照组对侧俯卧位(对侧俯卧>90°且向对侧旋转后儿头枕部超过12:00)。结果:观察组90%转为枕前位经阴道分娩,10%剖宫产;对照组78%转为枕前位经阴道分娩,20%剖宫产。结论:侧卧位的角度与纠正枕后位的成功率关系密切。纠正枕后位时可采取跪位(180°)、同侧俯卧位(>90°)、同侧卧位(90°)、及对侧俯卧位(对侧俯卧>90°且儿头枕部超过12:00);若对侧俯卧<90°或对侧俯卧>90°但儿头枕部不超过12:00,胎儿将继续向枕后位旋转;若对侧俯卧胎儿枕部位于12:00,胎位不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不完全纵隔子宫中晚期妊娠的声像图特征及对胎位、胎盘、羊水和胎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4医院自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90例不完全纵隔子宫中晚期妊娠妇女作为观察组,按照病历号顺序随机选择87例同期非纵隔子宫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检查对观察组确诊后,对两组孕妇定期给予超声随访直至胎儿出生,对比其妊娠结局.结果 超声观察可见胎儿的躯体大部分位于较大宫腔的一侧,而胎儿的部分肢体或少部分胎儿躯体位于较小宫腔侧.对该组产妇进行了随访追踪可见,其中24例产妇为正常分娩,占26.67%,另有66例产妇为剖宫产,占73.33%,产前给予影像学检查可见有86例表现为胎位异常,占95.56%,其中46例为横位,占51.11%,40例为臀位,占44.44%,出现胎盘增厚变形31例,占34.44%.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正常分娩率低,剖宫产率高,胎位异常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23、5.88、4.78,均P<0.05).结论 在不完全纵隔子宫畸形妇女中晚期妊娠期间,给予超声检查能够获得较高的准确率,对胎儿发育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为后续生产方式的选择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阴道试产失败的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提高产妇分娩的安全性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桂林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根据阴道试产情况,将其分为阴道试产成功组127例和阴道试产失败组23例,对比两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癌症、剖宫产史、子宫破裂史等因素,将其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阴道试产失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孕前BMI、胎儿体重、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子宫破裂史、先兆子宫破裂、宫缩情况、产程停滞、胎儿宫内窘迫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胎儿体重、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先兆子宫破裂、宫缩乏力、产程停滞、胎儿宫内窘迫是阴道试产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试产成功组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产褥病率、子宫破裂率优于阴道试产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BMI、胎儿体重、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先兆子宫破裂、宫缩乏力、产程停滞、胎儿宫内窘迫均是导致孕妇阴道试产失败的影响因素,应根据孕妇的身体情况和具体手术指征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科临床足月妊娠孕妇使用普贝生改善宫颈条件、提高引产成功率的效果与可行性。方法将72例孕37~41周单胎、头位、无阴道试产禁忌的孕妇阴道后穹隆横放置普贝生1枚,比较其应用前后宫颈条件的改善,观察用药后宫缩情况、宫缩发动时间、胎心胎动情况、胎儿娩出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普贝生可有效、安全地用于促进宫颈成熟和提高引产成功率,耗时短、损伤小、方便、较易被待产妇及家属接受。结论在严密观察及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下,普贝生作为一种促宫颈成熟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成功的因素以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 638名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孕妇,根据阴道试产成功与否分为阴道分娩成功组(1 038名)和阴道试产失败组(600名)。对比两组的产后出血率、子宫破裂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总结影响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相关因素,影响母婴结局的相关因子。结果孕妇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情况与年龄、产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入院宫口的扩张情况、上次剖宫产手术时间、是否紧急入院及有无阴道分娩史之间有关联;两组孕妇的产后出血率、子宫破裂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成功与孕妇年龄≤35岁、产前BMI30 kg/m~2、距离上次剖宫产手术时间10年、有阴道分娩史、紧急入院以及入院时宫口扩张≥6 cm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仰卧位、侧卧位和俯卧位三组不同分娩体位对孕产妇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选择自然分娩的产妇300例,随机分为仰卧位组、侧卧位组和俯卧位组,每组100例。比较三组产妇妊娠结局(顺产率、剖宫产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产妇疼痛及焦虑感和胎儿心率,评价不同的分娩体位对孕产妇的影响。结果比较三组产妇的顺产率,发现俯卧位和侧卧位产妇顺产率均显著高于仰卧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三组产妇的疼痛及焦虑情况发现,侧卧位和俯卧位分娩可以降低产妇的疼痛感和焦虑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和产后2 h出血量发现,侧卧位和俯卧位分娩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稍高于仰卧位组产妇,侧卧位和俯卧位分娩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稍低于仰卧位组产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产妇胎儿胎心正常率发现,侧卧位分娩和俯卧位分娩胎儿胎心正常率显著高于仰卧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妇在第二产程分娩的过程中采取俯卧位和侧卧位分娩,可以提高孕产妇的顺产率,降低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和焦虑感,胎儿胎心的正常发生率也显著升高,达到改善孕产妇母儿结局的目的,是促进自然分娩的有效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分娩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北京市大兴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6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描述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布情况,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全部纳入研究的136例产妇中,73例成功完成阴道分娩,占53.68%,63例阴道分娩失败后转为剖宫产分娩,占46.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分娩方式的分娩孕龄、胎儿双顶径、胎儿腹围、胎头方位、子宫下段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的双顶径、子宫下段厚度、分娩孕龄、胎头方位均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具有一定的成功率,但同时也有一定的风险。通过积极寻找影响因素,并给予正确的干预,有望提升该类产妇的阴道分娩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