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人类染色体端粒酶(h TERC)基因检测、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来院诊治的520例怀疑宫颈癌的女性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TCT、高危HPV检测、h TERC基因检测及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3种检测方法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计算不同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TCT检测的阳性率为68.65%(357/520)。TCT对未见上皮内病变(非SIL)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鳞状细胞癌(SCC)(P0.05);TCT对LSIL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SCC(P0.05)。高危HPV检测对非SIL的诊断阳性率明显低于LSIL、HSIL及SCC(P0.05)。h TERC基因检测对非SIL的诊断阳性率明显低于LSIL、HSIL及SCC(P0.05);h TERC基因检测对LSIL的诊断阳性率明显低于HSIL及SCC(P0.05)。TCT、高危HPV检测、h TERC基因检测诊断宫颈病变的灵敏性分别为52.98%、97.11%、72.01%;特异性分别为93.06%、45.01%、98.59%。结论 3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可大大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HER-2、hTERC在子宫颈上皮脱落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玉池  周颖  李敏  彭程  李彩荣  凌斌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4744-4748
目的:研究癌基因HER-2、端粒酶(the human telomerase gene,hTERC)在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hybridization,FISH)方法,检测15例正常、7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24例浸润性子宫颈癌脱落细胞中HER-2、hTERC的表达情况。结果:HER-2在正常子宫颈脱落细胞、CINⅠ、CINⅡ~Ⅲ及浸润性子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6.3%、16.6%及58.3%,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为6.7%、18.8%、65.0%及100.0%。②HER-2、hTERC基因在CINⅠ、CINⅡ~Ⅲ中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CINⅡ~Ⅲ及子宫颈癌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同时子宫颈癌组明显高于CIN组(P<0.05)。③HER-2高表达与细胞分级有明显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无关。结论:HER-2、hTERC基因高表达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子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检测HER-2、hTERC基因可以作为子宫颈癌早期筛查、病情监测和评估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组织人染色体端粒酶(human telomerase RNA component,h TERC)基因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11年2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6例宫颈石蜡标本,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对照组18例(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或鳞状上皮化生);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mtrae 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组30例;CINⅠ-Ⅱ组28例;CINⅡ组35例;CINⅢ组35例;宫颈癌组20例,其中初治15例(鳞癌11例,腺鳞癌3例,腺癌1例),治疗后复发5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上述标本的h TERC基因表达情况,并与宫颈癌其他筛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1)对照组、CINⅠ、CINⅠ-Ⅱ、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组中h TERC基因扩增率分别为5.6%、10.0%、32.1%、65.7%、88.6%及95.0%。对照组和CINⅠ组h TERC基因扩增率均显著低于CINⅠ-Ⅱ、Ⅱ、Ⅲ级和宫颈癌组(均P0.05);宫颈组织中h TERC基因的扩增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递增而逐渐增加(χ2=12.270,P0.05)。(2)宫颈组织h TERC基因检测对预测宫颈高级别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1.1%、79.3%、80.4%、85.9%、73.0%、3.92、0.24及0.60。结论宫颈组织中h TERC基因检测对宫颈高度病变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门诊就诊人群高危型HPV基因型分布特征,为疫苗接种和宫颈癌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 086例妇科门诊就诊女性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高危型HPV(high-risk HPV,HR-HPV)亚型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所收集的5 086份标本中,HPV阳性1 641例,其中1 534例为HR-HPV感染,HPV阳性率为32.27%,HR-HPV阳性率是30.16%。HPV阳性率从高到低的年龄组分别是:55~64岁组(41.35%)、<25岁组(36.22%)、25~34岁组(34.12%)、45~54岁组(34.00%)、≥65岁组(30.11%)、35~44岁组(25.94%);所有HR-HPV阳性标本经病理检测,未发现有病理改变228例,仅轻度炎症改变724例,低度病变243例,高度病变312例,原位癌15例,宫颈癌12例;HR-HPV亚型最常见的类型分别是:HPV52、HPV58、HPV16,其阳性率分别为21.77%、16.75%、15.31%。结论在就诊人群中HPV感染率最高的是55~64岁的人群,最常见的HR-HPV亚型是HPV52,HPV基因型检测对于宫颈癌的早期防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流行病学显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主要病因.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感染、多重感染对宫颈癌前病变起到了强烈的预警作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能更加有效地筛查宫颈癌前病变治疗后有无复发或病变残留.该文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多重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治疗后随访中的意义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 pillomavirus,HPV)负荷量指导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IN)I的治疗。方法回顾2007~2011年在海珠区妇幼保健院诊断CINI合并HPV持续感染半年以上的30~49岁患者,将90例经病理诊断为CINI、资料齐全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观察组给予观察,微波组应用微波破坏治疗,切除组应用转化区大环状切除术(1argeloopexcis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zone,LLETZ)切除宫颈移行带,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复查,将HPV负荷量≥100.00设为高负荷组,HPV负荷量10.00—99.99设为中负荷组,HPV负荷量1.00—9.99设为低负荷组。结果治疗后1年,切除组清除HPV感染率达到100.0%,HPV高负荷组的患者应用微波破坏治疗和观察的方法清除HPV感染率分别为55.6%、0%,HPV中负荷组的患者应用微波破坏治疗和观察的方法清除HPV感染率分别为70.0%、22.2%,HPV低负荷量的患者应用微波破坏治疗和观察的方法清除HPV感染率分别为90.9%、30.8%。结论对于病理诊断为CINI的患者,HPV负荷量≥100.00、持续HPV感染、已生育,出血症状明显者可考虑行微波治疗或LLETZ治疗。  相似文献   

7.
HPV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生物学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对HPV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基因特征和致癌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该文综述了近年来HPV主要型别与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致癌机制、协同因子、实验室检测方法以及宫颈癌预防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学正常(NILM)或不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增生妇女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随后出现宫颈上皮细胞病变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测筛选333例NILM或ASC-US增生妇女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分析受检者HPV感染率与亚型分布情况,对比各组受检者的背景因素,比对两年后细胞病变进展情况。结果 333例标本中HPV阳性105例,高危型主要以HPV52、HPV16为主;两年后复查TCT结果显示单一高危型HPV阳性病例上皮细胞病变风险比单一低危型HPV阳性病例及HPV阴性病例高,且HPV16阳性病例宫颈上皮细胞病变风险比HPV52阳性病例高。结论 HPV不同基因型感染可能是宫颈细胞病变进展的标志物,对NILM或ASC-US增生人群进行HPV基因分型筛查能起到早期预警功效,可指导宫颈癌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负荷量指导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的治疗。方法回顾2007~2011年在海珠区妇幼保健院诊断CINⅠ合并HPV持续感染半年以上的30~49岁患者,将90例经病理诊断为CINⅠ、资料齐全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观察组给予观察,微波组应用微波破坏治疗,切除组应用转化区大环状切除术(large loop excis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zone,LLETZ)切除宫颈移行带,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复查,将HPV负荷量≥100.00设为高负荷组,HPV负荷量10.00~99.99设为中负荷组,HPV负荷量1.00~9.99设为低负荷组。结果治疗后1年,切除组清除HPV感染率达到100.0%,HPV高负荷组的患者应用微波破坏治疗和观察的方法清除HPV感染率分别为55.6%、0%,HPV中负荷组的患者应用微波破坏治疗和观察的方法清除HPV感染率分别为70.0%、22.2%,HPV低负荷量的患者应用微波破坏治疗和观察的方法清除HPV感染率分别为90.9%、30.8%。结论对于病理诊断为CINⅠ的患者,HPV负荷量≥100.00、持续HPV感染、已生育,出血症状明显者可考虑行微波治疗或LLETZ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状瘤病毒(hrHPv)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级别之间关系。方法:选取经第二代杂交捕获(hybridcapture1I,HCⅡ)方法检测hr-HPV阳性病例,比较63例不同程度的病变宫颈组织石蜡标本(慢性宫颈炎13例,CINI—Ⅱ11例,CINⅢ16例,宫颈癌23例)h-HPv负荷量的差别。结果:63例宫颈病变的组织中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hr_HPV病毒负荷量中位数亦增加。将hr-HPV病毒负荷量进行分组后,hrHPv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进行SOearman’s等级相关分析,等级系数,r=0.472。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hr-HPV病毒负荷量中位数亦增加,并且高负荷量比例增加,但没有明显的hr-HPV病毒负荷量数值极限提示CIN的分级,需结合组织学检查才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TERC基因扩增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FISH技术检测120例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00例各级宫颈病变中,CINⅠ组TERC基因异常扩增为13.3%(4/30),CINⅡ组为71.0%(22/31),CINⅢ/原位癌组及宫颈癌组均为100.0%(39/39)。各组TERC基因异常扩增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时,hTERC基因有扩增,且随着病变的进展,hTERC基因异常扩增几率增加,高度病变和癌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度病变,可以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杨位  金平  靳荣  毕学汉  李娟  吴军花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3153-3156
目的:研究人染色体末端酶(hTERC)基因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宫颈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hTERC基因在20例正常宫颈细胞、5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41例宫颈癌中的表达率。结果:①hTERC基因在CINⅠ组、CINⅡ/Ⅲ组及宫颈癌组的扩增均高于正常组(P<0.05);②宫颈癌组hTERC扩增高于CINⅠ组、CINⅡ/Ⅲ组(P<0.05)。结论:①hTERC基因的扩增随着宫颈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高;②应用FISH技术检测hTERC基因可以作为诊断宫颈病变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端粒酶RNA(human telomerase RNA component,hTERC)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长臂,在各级宫颈病变均有一定的表达,对于高级别宫颈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hTERC基因进行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筛查、诊断和治疗中均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的3号染色体和TERC基因的扩增情况。方法: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以hTERC/CSP3 DNA探针检测64例宫颈癌及3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脱落细胞中的TERC基因的表达率。结果: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67%(2/12)、50.00%(4/8)、81.25%(13/16)、95.31%(61/64),正常组、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的TERC基因阳性量分别为2.3±1.4,3.8±2.9,7.4±2.4,17.8±16.9,47.6±26.2,阳性率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高。宫颈癌病理检查与荧光原位杂交法对TERC基因阳性情况表达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正常组与CINⅠ、CINⅡ,CINⅠ与CINⅡ基因阳性表达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组与CINⅢ,CIN I与CINⅢ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CINⅡ与CINⅢ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ISH技术能定量检测TERC基因并可鉴别细胞的癌变,可作为宫颈癌的诊断手段之一。检测TERC扩增可以帮助确定低分化病变的高风险和降低细胞学检查的假阴性。  相似文献   

15.
周波  李婷  周晨  陈忠东  谢宛玉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6):4077-4080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RNA(hTERC)基因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11月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5例妇女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病理学检查确诊CIN患者69例,宫颈鳞癌(SCC)患者26例,正常细胞学妇女20例。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脱落细胞hTERC基因的表达。结果:①hTERC基因在CINⅠ、CINⅡ、CINⅢ及SCC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2.00%、75.00%、100.00%和100.00%。CINⅠ、CINⅡ、CINⅢ和SCC组与正常组比较,hTERC基因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INⅠ与CINⅡ、CINⅢ比较,CINⅠ与SC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随着病变程度增加,hTERC基因的表达率增加。在CINⅠ中hTERC基因扩增的异常细胞仅占6.5%,而在CINⅡ、CINⅢ及SCC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扩增的异常细胞所占比例依次递增为25.50%、30.60%和50.80%(P<0.05)。FISH检测结果显示,CINⅠ组细胞中hTERC基因异常扩增信号为2∶3型占60.00%,而在SCC中仅占36.44%。SCC中,4∶4型和5∶5型所占比例最多,其中5∶5型拷贝数是各级CIN的总和。hTERC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的程度关系密切。结论:hTERC基因在CIN和SCC中表达异常,且随病变程度增加阳性表达率增加,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生物遗传学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hTERC基因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协助临床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方法:取20例正常妇女及82例宫颈病变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其中CINⅠ11例,CINⅡ26例、CINⅢ22例、宫颈癌23例,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FISH)检测hTERC基因的扩增情况。结果: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患者的hTERC扩增阳性率分别为9.1%、57.7%、100%、95.7%,CINⅢ及宫颈癌的hTERC基因的扩增率明显高于其它组,hTERC预测宫颈高度病变(CINⅡ/Ⅲ及宫颈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3.10%、96.78%。结论:随着组织学病变程度的增加,hTERC的扩增数逐渐增高,FISH技术可协助临床提高宫颈病变的筛查率。  相似文献   

18.
季修庆  成建  林颖  胡平  许争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1):4813-4815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hTERC(human telomeraseRNA component)基因扩增,探讨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行膜式薄层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检查剩余液体133例,经活检证实,正常或炎症30例,CINⅠ38例、CINⅡ29例、CINⅢ25例、浸润性鳞癌11例。采用FISH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内hTERC基因扩增情况,以正常标本的检测结果建立阈值。结果:正常阈值为6%,在不同组病例中扩增阳性率率分别为:CINⅠ15.79%(6/38)、CINⅡ34.48%(10/29)、CINⅢ72.00%(18/25)、鳞癌100.00%(11/11)。随着病变级别的增高,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不断升高。CINⅢ及CINⅢ以上者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及CINⅠ、CINⅡ者(P<0.01)。结论:在不同宫颈上皮内瘤病变中都有可能发生hTERC基因的扩增,且随着病变程度加重基因扩增发生的阳性率升高,可以作为预测宫颈上皮内病变进展的标志物,成为宫颈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myc原癌基因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筛选114例宫颈细胞涂片,按最终病理学结果分组,其中正常宫颈20例,CINⅠ20例,CINⅡ25例、CINⅢ25例、宫颈癌24例;同时选取上述病例的宫颈病理切片,均用FISH方法检测c-my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①C-myc基因在不同细胞学分级中即ASCUS、LSIL、HSIL和SCC宫颈脱落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0%、20.8%、38.9%、61.2%、95.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C-myc基因在不同病理学分级中即正常宫颈、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脱落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0.0%、44.0%、72.0%、90.2%,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在宫颈病理切片组织中C-myc基因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组织中依次为0.0%、20.0%、56.0%、80.0%、9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yc基因在各级CIN和宫颈癌的脱落细胞及组织中均有异常扩增,其扩增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增加而增加,提示c-myc基因异常扩增在宫颈病变筛查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