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232例婴儿出生体重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凤玲  许春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377-1377
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了解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 232例新生婴儿的出生体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 232例婴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236.33 g,男婴平均出生体重为3 297.22 g,女婴平均出生体重为3 160.69 g。新生儿中早产发生率为3.16%,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2.17%,巨大儿发生率为3.84%。结论:预防早产是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重要措施,巨大儿出生体重有必要逐年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年正常新生儿出生体重现状及分娩方式,为临床及孕期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该院2004年~2013年住院分娩的孕37周~41+6周单胎活产新生儿出生情况,计算10年间足月活产新生儿平均剖宫产率、低出生体重儿及巨大儿发生率,计算足月各孕周出生体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近10年间足月单胎活产新生儿20 909例,男婴10 995例,女婴9 914例,男女比例为1.11∶1。阴道分娩12 629例,剖宫产8 280例,平均剖宫产率39.60%。低出生体重儿430例,平均发生率2.06%;巨大儿1 654例,平均发生率7.91%。2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 344.46±450.10)g,新生儿体重呈上升趋势。3低出生体重儿总体呈下降趋势,巨大儿总体呈增长趋势。4各年份剖宫产率明显低于于阴道分娩率,剖宫产总体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各年份剖宫产平均出生体重高于阴道分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平均出生体重(3 316.24±401.45)g,低于10年间平均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平均出生体重(3 388.15±498.69)g,高于10年间平均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39~39+6为分娩高峰孕周,平均出生体重为(3 352.86±405.99)g,与10年间平均出生体重[(3 344.46±450.10)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37~37+6、38~38+6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10年间平均出生体重(P<0.05);40~40+6、41~41+6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大于10年间平均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新生儿出生体重随孕周增加逐渐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年来足月活产新生儿体重呈上升趋势,剖宫产率也有所增长,说明加强孕期合理营养指导及保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吉安市活产新生儿的出生体重现状。方法对2007年1月—2007年12月间在我市住院分娩的3 865例活产新生儿的出生体重现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 865例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 326.25 g±484.36g,男婴平均出生体重3391.83 g±514.37 g,女婴平均出生体重3 264.36 g±476.82 g;早产发生率为6.18%,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4.56%,巨大儿发生率为8.39%。结论加强产前保健指导,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控制巨大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近3年来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有关因素的关系,了解低出生体重儿(LBW)、早产儿、巨大儿和剖宫产率的发生状况,提高围产保健质量,提升母婴健康水平。[方法]根据我院SQL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2005—2007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2003例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平均体重3336.3g,男婴高于女婴101.3g;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周有直接联系,孕周增长新生儿体重也增加;与母亲年龄无明显关系。LBW发生率与多胎妊娠有关,胎数越多发生率越高。早产儿发生率为6.1%,3年间下降0.9%;巨大儿发生率6.4%,3年间下降0.3%;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51.5%;剖宫产率39.7%,3年间上升4.8%。[结论]要减少过期妊娠经阴道难产发生率,产前要及时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和分娩时机,以降低母婴并发症,确保母婴安全。同时要发挥健康教育作用,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有效干预,是降低LBW、早产儿和巨大儿的发生率,控制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无锡市77484例新生儿出生体重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无锡市新生儿出生体重现状,并对妇幼保健工作提供一些科学依据。【方法】对无锡市2003~2005年住院分娩的活产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进行分析。【结果】①77 484例新生儿中,早产儿2.07%,低出生体重儿1.54%,巨大儿5.72%;②平均出生体重为(3 370.32±427.84)g,37~42周出生的新生儿出生体重随胎龄增长而增长;③婴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随胎龄增加而显著减少,足月低体重儿比例较早产儿明显少。【结论】无锡市新生儿出生体重超过了WHO的国际参照值;各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均高于我国15个城市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较低;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及低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龙潭区10年新生儿出生体重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玉凤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1665-1666
目的:观察我区1995~2004年出生婴儿体重的变化情况及对妇幼保健工作和产科工作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观察我院10年间平均出生体重、早产儿、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FGR)等情况,并与国内相关报道相比。结果:10年间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有一定升高,与国内情况相近;早产儿、FGR无明显变化,低于国内平均水平;巨大儿发生率有极显著增加,与国内平均水平相近;剖宫产率有明显增加,农村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低于城区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讨论:应加强围产期、分娩期保健工作,采用有效措施,进一步降低早产儿、FGR发生率;控制巨大儿的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缩小城区与农村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余红  刘丹  程洪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2):5007-5009
目的:了解绍兴市妇幼保健院活产儿出生体重10年的变化趋势。方法:对1998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该院出生的活产儿出生体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在3 295~3 354 g之间波动,男婴高于女婴,流动人口婴儿低于户籍人口婴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4.5%,巨大儿发生率为8.1%。结论:该院历年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高于全国水平,流动人口平均出生体重低于户籍婴儿,今后应重点关注流动人口的孕产妇保健。  相似文献   

8.
吴卓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1):1723-1724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与运动联合干预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择早孕检查的孕妇30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作常规孕期保健同时进行营养与运动联合干预,对照组仅作常规孕期保健,调查两组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适中,剖宫产率、妊娠合并症发生率、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巨大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接受营养和运动联合干预能够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巨大儿及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改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9.
2311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了解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发生情况,以指导产科和妇幼保健工作,提高母婴健康水平。方法:对2005年8月~2006年7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311例活产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11例新生儿平均体重3397.17g,早产儿发生率4.41%,巨大儿发生率10.99%,剖宫产率55.73%。结论:应加强产前保健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控制巨大儿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低出生体重儿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和探讨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低出生体重儿产生原因和孕期保健现状。方法:对该院1999~2003年出生的低出生体重儿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对11 473例婴儿进行调查,发现低出生体重儿491例,其中流动人口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11.78%,常住人口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1.47%,两者经2χ检验差异显著。流动人口中低出生体重儿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妊娠后期的体力劳动引起早产占67.39%,孕期营养不良引起足月低出生体重儿(足月小于低龄儿)占66.25%,孕期保健覆盖率19.1%。结论:制定有效的政策,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做好孕期保健宣传,增强整个人群的孕期保健意识,防止和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生儿健康状况,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以人群为基础整群分层抽样横断面抽取沈阳市2010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出生的6 162例新生儿进行调查。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值为(3 399.24±459.69)g;不同性别及胎龄婴儿出生体重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亲孕期体重增长越多,婴儿出生体重越大(r=0.15,P0.001);父、母亲吸烟、被动吸烟或饮酒均可导致低体重发生率增高(P0.01);低出生体重儿在新生儿期就出现追赶增长趋势。早产儿发生率为5.37%,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3.55%,巨大儿发生率为10.68%;剖宫产率为69.96%;新生儿死亡率为3.8‰,第一位死因是早产低出生体重。结论应加强孕产期及新生儿保健工作,控制孕期体重增长在正常范围,消除父母亲不良生活嗜好,可降低早产、低体重和巨大儿的发生,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应重点加强新生儿的发育监测和管理,是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调查人群活产儿出生体重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在西城区7个街道调查2 977名已分娩妇女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父母双方危险因素的接触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处理,探讨影响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 【结果】 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383.6 g,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1.9%,巨大儿发生率为7.4%。经单因素χ2检验,母亲有早产史、此新生儿为早产、孕期有先兆流产是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孕前贫血、孕期有糖尿病、孕期精神不愉快者巨大儿的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OR=37.457)低出生体重发生率较高;孕期心情愉快(OR=0.737)者巨大儿发生率低,而孕期有糖尿病(OR=2.940)及父亲孕前吸烟(OR=1.407)巨大儿发生率高。 【结论】 调查人群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较低,巨大儿发生率与全国水平相似,低出生体重儿及巨大儿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市年活产婴儿低出生体重儿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2000~2005年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情况及流行趋势,为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哈尔滨市抽取南岗和道外两个区具有接产能力的全部16家医院(包括乡镇卫生院),对2000~2005年出生的孕周≥28周的全部活产婴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填写产妇及新生儿调查表。结果:共调查活产婴儿15 112人(男7 861人,女7 251人),其中低出生体重儿486例,发生率为3.2%;各年度间差异显著,但城乡、性别间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均未见显著差异;低出生体重儿中37周的早产儿223例占45.9%,足月产儿253例占52.1%;≥1 500 g的低出生体重儿是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组成部分占93.8%,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仅占6.2%。结论:哈尔滨市2000~2005年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和发达国家的发生率相近;低出生体重儿以1 500~2 500 g为主,农村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早产,城市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宫内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妊娠期糖尿病(GDM)一日门诊预防GDM患者发生早产、巨大儿和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贵阳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收治的GDM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基本信息、家族史、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是否参加GDM一日门诊、是否早产、是否分娩巨大儿及是否分娩低出生体质量儿。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分析GDM一日门诊和早产、巨大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关系。结果 共收集1 393例GDM患者,其中早产104例,低出生体质量儿91例,巨大儿71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33.06±4.83)岁,体质指数(BMI)为(22.78±3.18)kg/m2,共有535例(38.41%)GDM患者自愿参加GDM一日门诊。研究组和对照组早产儿发生率分别为7.85%、7.32%,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3.64%、6.57%,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分别为7.74%、6.34%,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年龄、孕前BMI及糖尿病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描述舟山市2002-2015年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分析不良出生结局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舟山市电子医疗数据库,收集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相关信息,描述新生儿出生体重和不良出生结局发生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37 141例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重为(3 388±462) g,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早产的发生率分别为2.34%,9.42%和3.61%;高危妊娠(OR=1.80,95%CI:1.42~2.28)是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出生季节为夏季、秋季、母亲年龄<25岁、孕前消瘦等是巨大儿的保护因素。母亲孕前超重和肥胖是巨大儿的危险因素;母亲年龄<25岁是早产发生的保护因素。母亲年龄>30岁(OR=1.38,95%CI:1.19~1.60)、冬季出生(OR=1.24,95%CI:1.06~1.45)、母亲孕前超重和肥胖、高危妊娠(OR=1.95,95%CI:1.66~2.29)等是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 舟山市2002-2015年新生儿出生体重呈下降趋势,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新生儿性别、出生季节,母亲年龄、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危妊娠等因素影响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或早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产前保健方式对出生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产前保健方式对婴儿出生结局的影响,以明确如何加强孕期适宜保健和妊娠期营养,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及危害程度。【方法】整群收集孕妇1 451例。采用病例回顾方法,根据产前保健次数与适宜营养、分娩方式及地点等将病例界定为全程、部分和无系统保健三组。并根据胎儿出生状况分析出生结局。【结果】1 451例样本中,早产发生率在全程、部分和无系统保健三组分别为1.8%、7.1%和21.1%(P<0.05);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重在三组差异有显著性(3.4、3.3和3.1 kg,P<0.05);低体重儿的发生率三组差异有显著性(1.6%、2.9%和14.7%,P<0.05)。无系统保健组孕产妇其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增高,达到3.8%(P<0.05)。孕期的营养测试和指导可降低低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发生率(P<0.05)。【结论】出生前保健次数的增加及保健内涵的提高可明显降低早产、低出生体重及窒息的发生。加强产前保健可能对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对儿童体格和智能发育的消极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根据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近十年的住院分娩记录,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十年变化趋势,了解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 方法 对2002年1月-2011年12月在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住院分娩的5 421例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孕周、孕母年龄、孕母族别等因素与低出生体重、巨大儿的关系。 结果 1)5 421例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399.95±475.94)g,男婴平均出生体重为(3 457.05±475.94)g,女婴平均出生体重为(3 335.43±467.72)g。2)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2.60%,与早产、孕母族别、新生儿性别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巨大儿发生率为10.20%,与孕周、孕母年龄、新生儿性别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近十年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平稳增加; 预防早产是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重要措施,巨大儿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新生儿的出生体重有必要逐年观察。  相似文献   

18.
2 311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了解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发生情况,以指导产科和妇幼保健工作,提高母婴健康水平.方法对2005年8月~2006年7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 311例活产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 311例新生儿平均体重3 397.17 g,早产儿发生率4.41%,巨大儿发生率10.99%,剖宫产率55.73%.结论应加强产前保健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控制巨大儿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9.
陈萍 《中国妇幼保健》2011,(19):2937-2938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方法: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新生儿病房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957例新生儿于入院时进行血糖筛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7例新生儿中,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76例,总发生率为7.94%。早产儿低血糖36例,发生率为21.05%;足月儿低血糖37例,发生率为4.96%;过期产儿低血糖3例,发生率为7.5%。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49.17,P<0.01)。低出生体重儿低血糖39例,发生率为21.08%;巨大儿低血糖8例,发生率为12.90%;正常出生体重儿低血糖29例,发生率为4.08%。前两者与后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χ=60.39,P<0.01;2χ=9.72,P<0.01)。结论:新生儿低血糖的治疗关键在于预防,对存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巨大儿、窒息、感染等低血糖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均应严密监测血糖,且对新生儿实行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以预防及早期发现低血糖,及时治疗,防止严重的并发症出现,防止对新生儿造成危害,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二孩生育对新生儿异常出生体重的影响,为二孩政策下的优生优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江苏省某三甲医院出生的2 479名活产单胎新生儿,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高龄二孩生育对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发生率的影响。结果适龄产妇和高龄产妇分娩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地区高龄产妇分娩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于适龄产妇(P0.05)。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娩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正常的初产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于经产妇(P0.05),农村地区的初产妇分娩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于经产妇(P0.05),孕前偏瘦的经产妇分娩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初产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对异常出生体重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OR=1.393,95%CI:0.535~3.629;OR=0.925,95%CI:0.498~1.720);经产妇分娩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比初产妇下降了近50%(OR=0.519,95%CI:0.276~0.978),经产妇分娩巨大儿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OR=1.221,95%CI:0.836~1.784)。结论高龄可能会增加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发生风险,女性应避免高龄生育;二孩生育的妇女应警惕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