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宫颈病变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调查分析,为预防宫颈病变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提供指导。方法选择在医院妇产科住院的165例宫颈疾病患者,其中包含44例宫颈癌患者、5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65例宫颈炎/宫颈尖锐湿疣,使用导流杂交基本芯片技术对送检的标本进行HPV亚型分析检测。结果 165例宫颈病变患者中发生HPV感染116例,感染率为70.3%,其中,宫颈炎/尖锐湿疣患者有31例高危型HPV感染,感染率为47.7%,10例低危型HPV感染,感染率为15.4%;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有35例,感染率为62.5%,低危型HPV感染4例,感染率为7.1%;宫颈癌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有36例,感染率为81.8%,未发现低危型HPV感染;不同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低危型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炎/尖锐湿疣患者中有单一感染39例,感染率60.0%,多重感染8例感染率12.3%,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单一感染有31例感染率55.4%,多重感染9例感染率16.1%,宫颈癌患者中有单一感染29例感染率65.9%,多重感染7例感染率15.9%。结论宫颈病变与高危型的HPV多重感染密切相关,在治疗时要根据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亚型检测结果,及时防治宫颈癌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生殖道感染和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51例宫颈癌、2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300例单纯宫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生殖道人乳头瘤状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沙眼衣原体(CT)、细菌性阴道病(BV)及滴虫检测,观察比较各类患者的感染率,分析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及CIN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的HPV、HSV-2、CT、BV及滴虫感染率依次上升,其中CINⅢ与宫颈癌HPV感染率分别达到了95.16%、98.04%,与单纯宫颈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CINⅡ、CINⅢ的高危型HPV感染率依次上升,为65.63%、74.51%、88.14%,宫颈癌最高,为94.00%,与单纯宫颈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是最主要的生殖道感染病毒,其他如CT、HSV-2、BV等也较常见,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与生殖道感染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其相互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2008年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HPV分型检测及宫颈组织病理检查的病例1 451例,以宫颈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将宫颈病变分为慢性宫颈炎(炎症)229例、鳞状上皮轻度上皮内瘤变(CINⅠ及湿疣)644例、鳞状上皮中度上皮内瘤变(CINⅡ)200例、鳞状上皮重度上皮内瘤变(CINⅢ)102例、鳞状细胞癌(SCC)68例等5个级别,另设正常对照组208例。运用卡方趋势检验比较HPV在不同病变中的总感染率、单一感染及多重感染的分布及变化。HPV检测用HPV-DNA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方法。结果:正常对照组、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SCC组的HPV总感染率分别为20.7%、72.0%、67.4%、84.0%、87.3%、98.5%,呈上升趋势(P<0.01);单一型感染率分别为13.5%、48.5%、44.9%、57.0%、66.7%、83.8%,亦呈上升趋势(P<0.01);多重感染比例分别为34.9%、32.7%、33.4%、32.1%、23.6%、15.0%,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随着HPV总的感染率上升,宫颈病变程度加重。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不依赖于感染HPV亚型的多少,而更取决于HPV亚型的致病力。多重感染不增加宫颈癌机率,宫颈癌更趋于单一高危型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门诊实施宫颈癌筛查患者460例,根据最终病理诊断结果分为对照组(良性病变或健康组)、癌前病变组及宫颈癌组,分别为220、150、90例。比较三组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及具体分型。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癌前病变组及宫颈癌组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8.18%、54.67%、92.22%,且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60例患者中183例感染高危型HPV,其中HPV16型检出率(67.21%)最高,与HPV18、HPV33、HPV52、HPV58及其他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尤其是16型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国宫颈癌高发地区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研究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000名宫颈癌高发地区已婚妇女,进行宫颈液基细胞标本采集及细胞学诊断、阴道镜检查并取活体组织做组织病理学诊断。病理学检查发现散在或成群出现的凹空细胞即诊断为HPV感染,所有检查均双盲进行。结果1000例组织活检标本中发现宫颈鳞状上皮癌(SCC)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1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111例,正常867例。HPV感染603例,总阳性率60.30%(603/1000)。SCC和CINⅢ病例中HPV阳性率为100%(6/6)。SCC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病例中HPV阳性率为81.95%(109/133),正常者HPV阳性率为56.98%(494/867),后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x2=29.02,P<0.001)。结论该地区妇女HPV感染率明显增高并且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病例中全部感染HPV,证明HPV感染是该地区宫颈癌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任炜  安霞  崔峰  张凡 《中国妇幼保健》2015,(9):1375-1376
目的:探讨张家口地区女性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癌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2月~2013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有下生殖道HPV感染的500例患者以及9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上皮瘤变以及宫颈癌多发生在性活跃期和生育期,高危人群为31~40岁妇女,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过早的进行初次性生活、产次过多以及性伴侣过多等。下生殖道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之间关系密切,其中高危型HPV(16型和18型)是发生宫颈病变的主要因素,而低危型HPV(6型和11型)与宫颈良性病变有关。结论:女性下生殖道高危HPV感染是发生宫颈上皮瘤变以及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患病年龄呈逐渐降低趋势。因此,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对于减少宫颈上皮瘤变发病率以及降低宫颈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温岭市妇幼保健院宫颈门诊就诊人群宫颈病变的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06年10月在温岭市妇幼保健院宫颈门诊就诊的病人,进行宫颈脱落细胞、阴道镜、宫颈组织病理等诊断方法,分析宫颈疾病的类型、发病年龄、HPV感染率以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的患病率。结果:温岭市妇幼保健院宫颈门诊就诊人群高发的宫颈炎性病变2 719例(其中含HPV感染386例),宫颈良性肿瘤56例,宫颈畸形2例,CIN 206例,宫颈癌23例。宫颈良性病变的HPV感染率为14.20%,CIN和宫颈癌HPV感染率为60.70%,经χ2检验,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5)。宫颈良性病变者平均年龄31.68岁,宫颈癌平均年龄为44.9岁,CINⅠ为31.82岁,CINⅡ为32.32岁,CINⅢ为34.56岁。宫颈HPV感染以20~30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的高峰年龄为31~44岁,相对HPV感染推后约10~15年。结论:积极诊治宫颈炎性病变,HPV阳性者进行严格的宫颈癌筛查,31~44岁年龄段是宫颈门诊宫颈癌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贵州省黔南州布依族和苗族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HPV感染及型别分布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HPV感染及型别的差异。方法:2007年1月~2011年10月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医医院、贵州省瓮安县人民医院、贵州省都匀市人民医院、贵州省贵定县人民医院4家医院组织病理学诊断为CINⅡ、CINⅢ级和宫颈鳞癌的组织标本16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民族将其分布依族组87例和苗族组80例,采用美国Digene公司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检测HPV感染情况,分别比较两组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HPV感染及型别的差异。结果:①HPV总感染率:167例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HPV检出156例,HPV感染率为94.4%。②HPV感染率:布依族组HPV感染率为88.5%77例,其中宫颈癌、CINⅡ和CINⅢ级中HPV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71.4%、96.6%、96.7%;苗族组HPV感染率为98.8%80例,其中宫颈癌、CINⅡ和CINⅢ级中HPV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96.0%、100.0%、100.0%;两组比较,P<0.01。③HPV型别感染率:布依族组宫颈癌、CINⅡ级及CINⅢ级HPV感染以HPV16、HPV58、HPV31和HPV33多见;苗族组宫颈癌、CINⅡ级及CINⅢ级HPV感染以HPV18、HPV33和HPV58多见,两组比较,P<0.01。④HPV型别多重感染率:布依族组单一型别感染53例,占60.9%,多重感染24例,占27.6%。多重感染中最常见的为HPV16合并的感染;苗族组单一型别感染49例,占61.3%,多重感染30例,占37.5%。多重感染中最常见的为HPV18合并的感染,两组比较,P<0.05。结论:布依族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HPV感染及型别分布与苗族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9.
刘敏  胡勇  向希映 《现代预防医学》2014,(16):2938-2939,2946
目的了解宜昌地区女性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况。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检验科进行宫颈分泌物HPV DNA检测的女性患者1 182例,对其HPV DNA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宜昌地区HPV平均感染率约32.83%(388/1 182),其中妇科门诊就诊患者中低危型HPV(6/11型)感染率约25.00%(73/292),而妇科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高达61.19%(298/487),且宫颈癌患者HPV高危型感染率达63.77%,显著高于其他宫颈相关疾病。结论宜昌地区高危型HPV感染率较高,而宫颈癌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更是超过60%。建议宜昌地区将高危型HPV DNA检测作为普通女性人群的常规体检项目,为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防治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丽水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分布。方法:采用HPV分型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对68例宫颈癌、6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以100例子宫颈炎患者的HPV基因型别作为参照。结果:子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HPV检出率分别为75.0%、84.0%和95.5%,其间差异比有显著性。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主要基因型分别为HPV16,58,53,52,68和18。结论:丽水市及周边地区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HPV感染率很高,以16、58、53、52和68型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及病毒载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南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78例宫颈癌患者为A组,7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为B组,另选78名同龄健康人员为C组,检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及HPV DNA载量,比较不同组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及HPV DNA载量。结果宫颈癌患者(A组)HPV16、HPV18、HPV33检出率分别为88.46%、73.08%、32.05%,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B组)HPV6/11检出率14.10%,其它两组没有检出。HPV DNA载量方面,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 147.12,P<0.05),同时A组中不同宫颈癌分期及B组中不同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患者的HPV 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及病毒载量明显异于健康同龄妇女,且宫颈癌分期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分期对其表达也有较大影响,应重视上述指标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68例宫颈癌及非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为试验组;并选取68例非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细菌性阴道炎(BV)、沙眼衣原体(CT)、滴虫及解脲支原体(UU)进行检测,分析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患者BV、CT、HPV及滴虫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感染率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中BV、CT、HPV及滴虫的感染率随着病情的增加而不断升高。结论生殖道BV、CT及滴虫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女性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发生率呈年轻化趋势。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SCC)的主要病因[1]。为了解本地区外出务工女性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状况,探讨HPV与SCC和CIN等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本研究在开展外出务工女性妇女病筛查基础上,对检出的宫颈病变患者进行了HPV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350例为宫颈癌组,宫颈正常女性10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HPV分型检测。结果宫颈癌组HPV感染率为84.6%,对照组HPV感染率为9.0%;宫颈癌组HPV单一感染率和HPV多重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宫颈癌HPV多重感染以二重感染为主,只有3例三重感染,HPV二重感染以HPV16+HPV18占29.8%、HPV16+HPV68占14.9%、HPV16+HPV58占12.8%为主;HPV多重感染的发生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有关(P<0.05)。结论宫颈癌的发生与HPV多重感染有关,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有关,HPV与宫颈癌分期、病理分型、组织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刘金风  胡培英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617-4618
目的:分析宫颈癌及高危型癌前病变组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载量、HPV多重感染情况,探讨HPV载量及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关系。方法: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涂片(TCT)、高危型HPV-DNA(HC-Ⅱ)检测,进行宫颈病变筛查。筛查异常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宫颈癌(ICC)及高危型癌前病变(CINⅡ、CINⅢ、原位癌),术前未进行放疗及化疗为研究对象。运用SPF10-PCR技术对HPV阳性标本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筛查异常510例,活检病理确诊:宫颈正常(≤CINⅠ)398例,高危型癌前病变(≥CINⅡ)64例,宫颈癌48例。HC-Ⅱ检测筛查,HPV阳性465例(91.18%)。其中,≤CINⅠ356例(89.45%),≥CINⅡ63例(98.44%),ICC46例(95.83%),差别有显著性。HPV载量分5组,1~9、10~99、100~999、≥1000。各组比较,≤CINⅠ、≥CINⅡ、ICC差异均有显著性。组织学检测HPV感染,≥CINⅡ组62例(96.37%),ICC组46例(95.83%)。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型别混合感染分别为30.43%、38.71%,较正常宫颈明显增高,且均有高危型别参与感染。结论:HC-Ⅱ检测是筛查宫颈病变,预防宫颈癌发生的有效手段,但HPV载量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表达不确定。HPV多型别混合感染对宫颈病变发展程度有潜在影响,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患者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亚型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导流杂交方法对91例CIN和宫颈患者进行HPV分型,分析HPV亚型的检出情况。结果 91例样本均有HPV亚型被检出,其中单一型感染66例(72.5%),多重型感染25例(27.5%),检出率较高的HPV亚型有HPV16型(41.8%)、HPV58型(13.1%)、HPV33型(12.3%)、HPV52型(7.4%)、HPV18型(5.8%)、HPV31型(5.8%),各级CIN和宫颈癌中HPV高危型检出率均较低危型检出率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IN和宫颈癌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运用导流杂交方法可检测HPV多种亚型,其在CIN和宫颈癌的防治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癌的主要病因[1]。但有研究认为单纯HPV感染不至于引起CIN,CIN和宫颈癌的发生由多种因素所致[2]。本研究通过对嘉兴地区高危人群的生殖道HPV、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及单疱病毒(HSV2)等病原体感染情况进行检测,探讨各种病原体混合感与CIN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宫颈癌,包括鳞癌和腺癌,不仅是全球最常见的四大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全球妇女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宫颈癌筛查分为"三阶梯":宫颈细胞学检查和(或)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阴道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近年来,随着宫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HPV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不同类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感染状况。方法回顾性研究妇科门诊2520例已确诊的CIN和宫颈癌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和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法(HybridCaptureII,HCII)检测高危型HPV,对比低危型HPV6/11和高危型HPV16、18两组型别感染者年龄和宫颈病变程度。结果 (1)2520例女性宫颈拭子HPV总感染1786例,阳性率70.87%;高危型HPV16、181404例,阳性率55.71%;低危型HPV6/11756例,阳性率30%。高危型HPV感染率以宫颈癌组的最高64.29%(P0.005)。(2)在CINI和CINII~III患者的所有年龄组中,20~35岁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50.78%和40.26%;在宫颈癌患者中,35~50岁所占比例最高38.25%。(3)HPV感染的高峰年龄为35岁,HPV阳性率达87.66%(P0.005),并随年龄的增长,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低危型HPV6/11感染的高峰年龄亦35岁,占阳性例数的55.68%(P0.005);高危型HPV16感染的高峰年龄为50~65岁,占阳性例数的12.9%;高危型HPV18感染的高峰年龄为65岁,占阳性例数的40.20%(P0.01)。低危型HPV6/11多见于年轻妇女,而高危型HPV16、18则多见于中老年妇女。(4)在CINI组中,低危型HPV6/11所占阳性例数的比例最高82.42%。在CINII~III及宫颈癌组中,均以高危型HPV16所占阳性例数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7.46%、42%。结论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呈现升高趋势;不同宫颈病变中HPV型别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分析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类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6月本院HPV感染检测患者2 042例,依据检测结果分为宫颈癌组(1 164例)、宫颈癌前病变组(444例)、宫颈细胞学正常组(434例)3组。统计分析3组一般资料、HPV感染类型,并统计分析3组不同年龄、民族患者的HPV感染情况,分析3组主要感染类型分布情况,统计分析宫颈癌组不同病理特征患者的HPV感染类型。结果 宫颈癌组患者年龄≤35岁比率低于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细胞学正常组,>35岁比率高于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细胞学正常组(P<0.05)。宫颈癌组、宫颈癌前病变组患者的HPV感染率均高于宫颈细胞学正常组(P<0.05),其中宫颈癌组患者的HPV多重感染率低于宫颈癌前病变组(P<0.05),高于宫颈细胞学正常组(P<0.05)。宫颈癌组年龄>35岁患者的HPV感染率高于≤35岁患者(P<0.05),宫颈细胞学正常组年龄>35岁患者的HPV感染率低于≤35岁患者(P<0.05)。宫颈癌组患者的主要感染类型为HPV16、H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