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性反转综合征包括46,xx男性及46,xy女性,其染色体核型与表型相反,近年来在遗传门诊中共发现4例报道如下: 例一:李××,社会性别男,46岁,已婚8年,女方未曾受孕,近年来不排精,性生活障碍,家族史(一),患者表型及心理性别均为男性,智力正常,身长162cm,胡须喉结均无异常,男性外生殖器亦未见明显异常,但血染色体核型为46,xx,呈女性核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26例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细胞分子遗传学特征,为临床无精子症类型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正确的指导。方法收集厦门市126例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实验室相关检测,精液检查依照世界卫生组织指南操作,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激素(E2)、泌乳素(PRL)采用BECKMAN ACCESS化学发光法检测,精浆生化检测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锌含量、果糖及中性α-葡糖苷酶等指标。外周血淋巴细胞按常规染色体培养及G和Q显带行核型分析,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选取EAA和EMQN推荐的6个Y染色体特异标签序列位点行Y染色体AZFa、AZFb和AZFc区微缺失检查。结果 126例无精子症患者中检出染色体异常44例,占总数34. 92%;其中染色体数量异常32例,全部为47,XXY,染色体结构异常12例,包括了染色体倒位、染色体易位、染色体部分基因缺失、性反转综合征等。检出Y染色体微缺失14例,占总数11. 11%;其中AZF (b、c)区缺失6例,AZF (c)区缺失4例,AZF (a、b、c)区缺失3例,AZF (a)区缺失1例。精浆生化检测发现中性α-葡糖苷酶正常92例,异常34例;果糖正常96例,异常30例;锌正常112例,异常14例。发现睾丸前因素17例,睾丸因素50例,睾丸后因素28例,不明原因31例。发现高促性激素组71例,低促性激素组10例,正常激素组45例。发现59例睾丸体积>12ml,38例睾丸体积6~12 ml,29例睾丸体积<6 ml。结论对无精子症患者必须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同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性激素检查、精浆生化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技术,对40例性分化异常的儿童进行外周血染色体分析及PCR检测SRY基因,探讨儿童性分化异常的细胞及分子水平的原因。研究表明常染色体、性染色体畸变、SRY基因的突变及性激素和受体的异常,均可导致儿童性分化异常。正确分析儿童性分化异常的原因,早期采取治疗措施,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患者,12岁,社会性别女。未来月经。因尿道下裂来院求治。 体查:外貌无特殊、智力正常,身高143cm、体重42kg,乳房未发育、外阴似女性,大阴唇膨隆,阴蒂肥大,似小阴茎,腹股沟处可扪及活动性包块似睾丸抑或卵睾组织。 检查:腹部B超未见子宫、卵巢、输卵管,似发育欠佳的睾丸组织。性激素检查:雌二醇(E_2)294pmol/L,促卵泡激素(FSH)8.0IU/L,睾酮2.3nmol/L,孕酮(P)3.4nmol/L,促黄体激素(LH)6.2u/L、垂体催乳素5.8ug/L。细胞遗传学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Klinefelter's综合征(Klinefelter's syndrome,KFS)伴无精子症患者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9例KFS伴无精子症患者和8例正常生育男性组临床资料,精液分析依照世界卫生组织指南操作,外周血淋巴细胞按常规染色体培养及G和Q显带行核型分析,对KFS患者X、Y染色体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确认。Y染色体微缺失选取EAA和EMQN推荐6个Y染色体特异标签序列位点行Y染色体AZFa、AZFb和AZFc区微缺失检查。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采用BECKMAN ACCESS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9例患者均以不育就诊,表现为身材高大,喉结不明显,阴毛分布正常或稀少,阴茎正常或短小,除1例伴有Y染色体微缺失者睾丸质地软外,余双侧睾丸质地较硬,睾丸体积<4 ml,精液常规检查离心未见精子,9例患者FSH、LH明显升高,T水平正常值低限或偏低。9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和FISH检测均为47,XXY,行Y染色体Q带染色均为阳性,其中1例Y染色体偏小FISH示存在缺失,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显示AZFa、b、c区缺失,其余未检测到缺失,缺失发生率11.11%。8例正常生育男性组染色体核型正常、Y染色体未检测到微缺失。结论:KFS具有典型高促性腺功能低下型性腺功能减退症特点,KFS患者伴有潜在Y染色体微缺失可能,Y染色体微缺失不是KFS患者无精子的主要原因,KFS患者行Y染色体微缺失筛查对于了解病情和行辅助生殖技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性反转也称性别逆转,临床病例十分罕见,患者的性别表现型与染色体核型完全不合。笔者与同事在计划生育工作中遇到1例典型患儿,患儿年龄4岁,二胎,社会属性及表现型为女童,因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来本所检查,否认有遗传性疾病家族史,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一例呼吸暂停、发育欠佳的新生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芯片检测,探究临床病因与染色体变异的相关性,同时评估传统核型分析与微阵列芯片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首先对患儿进行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其次利用染色体微阵列芯片检测技术对变异片段进行精准定位,明确致病基因.结果 患儿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8.
性反转综合征是一类染色体性别与性腺性别不相符的遗传性疾病,其发病率极低、发病机制不详且相关临床表现各异。现报告1例染色体核型为46,XY,但其社会性别、内外生殖器均为女性,且右侧卵巢伴有性腺母细胞瘤及无性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以期为该病的相关诊疗及研究提供一些新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9.
241例性别发育异常患者病因的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医学遗传学角度探讨性别发育异常的病因.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及PCR基因诊断技术,对241例性发育异常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及SRY基因检测.结果发现染色体异常核型45例,异常率18.7%,其中常染色体异常7例,占异常总数的15.6%,性染色体异常30例,占66.7%,性反转核型8例,占17.8%.在性反转综合征中,SRY基因与表型相符5例,不符3例.结论染色体异常、SRY基因的改变是导致性别发育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对该类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检测,有助于病因诊断及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10.
染色体综合征的产前诊断分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各类染色体病患者大多有智力缺陷等严重症状,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进行产前诊断及时终止妊娠是防止该病发生的有效预防措施;经典的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是检验染色体病的金标准,但此方法有实验周期长、费力、微小染色体改变不能检出等缺点;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许多新的方法和技术不断应用于染色体综合征的产前诊断,这些新的方法和技术各具有各自的优点,都具快速、敏感、特异等特点,虽这些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在临床某些方面不稳定等缺点,但改进后会大力推进染色体综合征的产前诊断速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6例性发育异常患儿进行SRY基因检测,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并对性发育异常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应用PCR扩增及PCR产物直接测序进行SRY基因分析。结果:1例45,XO男性患儿,SRY基因阳性;1例46,XX男性,SRY阴性;1例46,XY女性,SRY基因阳性,对其SRY基因保守区测序结果表明,该区无突变;3例46,XY男性性异常患儿,SRY基因均为阳性。结论:45,XO男性患儿是由于SRY基因易位所至。女性性反转非SRY基因保守区突变所至。男性性反转可能由于常染色体上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基因突变所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长臂上的15个经典微缺失位点进行多重PCR反应的条件,比较多重和单重PCR以及检测15个或者6个微缺失位点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5个微缺失位点分成6组,进行单重和多重PCR的最佳反应条件实验,检测73名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的微缺失状况,比较各方法的优缺点。结果:15个和6个微缺失位点比较发现,两者在微缺失检出人数和缺失检出位点数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P<0.05和χ2=15.06,P<0.05)。单重和多重PCR的检测结果比较发现,微缺失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5,P>0.05),位点数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4,P<0.05)。结论:单重PCR可用于多重PCR筛查之后的确认检测,检测15个位点的微缺失比检测6个位点更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研究Dravet综合征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点,以期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方法 总结分析3例临床疑似Drave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特点,应用NGS测序方法一次性检测OMIM数据库中与癫痫相关基因,并采用PCR和Sanger测序法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临床特点:3例患者均有癫痫持续状态经历,以阵挛发作为主,均于1岁以内发病,其中2例患儿首次发作表现为热性惊厥,3例患儿头颅影像学检查均无异常,1例患儿动态脑电图有轻度异常,3例患儿均对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差;基因型特点:3例患儿均检测到SCN1A基因的杂合突变,其中1例同时检测出GPR98基因突变,结合父母验证结果,3例患儿均为新发突变。结论 Dravet综合征早期多以热性惊厥起病,多有癫痫持续状态,形式以阵挛发作为主,辅助检查多无阳性发现,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Y染色体部分生精基因缺失与原发性少精症和无精症的关系及其分布规律,为评价这部分患者是否可行单精子卵细胞浆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ICSI)及ICSI成功后是否需要行产前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选取Y染色体上AZFa、AZFb、AZFc区6个STS位点进行多重PCR分子检测。对98例原发性少精、无精症患者及10例正常生育男性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的分子检测。结果:98例原发性少精、无精症患者有缺失者7例,缺失率为7.14%(7/98),其中无精子症中缺失率为9.43%(5/53),少精子症中缺失率为4.44%(2/45)。结论:①Y染色体微缺失与原发性少精症和无精症有关;②Y染色体微缺失的缺失位点分布与原发性少精症和无精症有关;③由于Y染色体微缺失有可能通过垂直遗传给男性后代,因此对原发性少精症和无精症患者,在进行人工授精或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前,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对防止基因缺失传给下一代、提高优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我国X连锁显性遗传性肾炎一家系(又名Alport综合征,Alport’s syndrome,AS)编码Ⅳ型胶原α5链的COIAA5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提取35例现存家系成员基因组DNA,根据COIAA5基因中与外显子相邻的内舍子序列设计引物.分别作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将该基因所有51个外显子扩增。以琼脂搪凝胶电泳鉴定产物,作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检测PCR产物,对迁移率异常者进行DNA直接测序。结果 PCR-SSCP分析发现17个外显子PCR产物单链DNA迁移率异常。通过DNA直接测序发现9个外显子可疑突变,但反向测序均未能证实。结论 该家系COIAA5基因外显子未发生突变。其突变可能发生在该基因内含子或其它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告1例47,XYY和1例45,X/46,XY病例,探讨其细胞遗传学特征及表型。方法:利用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分析,PCR技术检测外周血SRY基因。结果:1例患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47,XYY,SRY检测为阳性;1例患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45,X/46,XY,SRY检测为阳性。但社会性别均为女性。结论:深入进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有助于揭示女性XYY综合征和45,X/46,XY嵌合体Turner综合征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检测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对门诊122例男性不育患者行Y染色体AZFa、AZFb、AZFc和AZFd区15个序列标签位点(STS)[包括由欧洲男科学会(EAA)推荐的6个STS位点]基因进行微缺失检测,并同时进行基础性激素和染色体核型检测。结果:122例男性不育患者中AZF基因微缺失患者共检出12例,总缺失率为9.8%(12/122),其中无精子症组、严重少弱精子症组和少精子症组患者的缺失率分别是11.1%(5/45)、10.9%(6/55)、4.5%(1/22);1例为染色体核型异常,核型为45,XY,-13-14+t(13;14 )(q11;q11),未检测到AZF微缺失。无精子症组和严重少弱精子症组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率明显高于少精子症组(χ2=7.810,P=0.005;χ2=7.700,P=0.006)。3组间基础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ZF微缺失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引起原发性无精子症、严重少弱精子症和少精子症。男性不育患者在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前进行AZF微缺失检测,可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治疗带来的心理痛苦和经济压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150例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检测在男科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对150例男性不育患者AZF基因的3个STS位点进行分析。结果:150例中22例(14.67%)AZF基因位点发生微缺失,其中AZFc位点缺失最多,其次为AZFb,AZFa最低。结论:AZF基因微缺失与精子缺陷发生密切相关,对男性不育患者进行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检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