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出生缺陷对中国围产儿死亡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1990~2001年期间中国围产儿死亡率以及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变化趋势,探讨出生缺陷对围产儿死亡的影响。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资料。调查对象为孕28周到产后7天住院分娩的围产儿。把资料按出生地分为城乡两组,按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分为沿海、内地、边远地区三组,调查围产儿死亡率和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结果 中国围产儿死亡率由1990年的22.85‰下降到2001年的13.26‰,呈下降趋势;死胎死产率和早期新生儿死亡比例也呈下降趋势。同期围产儿出生缺陷死亡专率呈下降趋势,但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却逐年上升;在城镇和乡村以及沿海、内地、边远三类地区中都观察到同样变化趋势,1996~2001年间趋势更为明显。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城镇高于乡村,沿海和内地高于边远地区。结论 出生缺陷在死亡围产儿中的比例逐年上升,成为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李彩霞  李东雄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5):3528-3529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围产儿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996~2005年住院分娩的8619例围生儿,及其102例出生缺陷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年间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11.83‰,1996~2000年缺陷儿出生高于2001~2005年出生缺陷儿,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生缺陷儿死亡率为40.10%,占围产儿死亡的52.56%。结论:先天畸形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孕早期是预防出生缺陷的关键,加强对高危妊娠的检测和产前诊断,达到早期治疗,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率则是预防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徐蓉  肖芳  赵欣  李兰  邹国庆 《卫生软科学》2010,24(4):371-373
[目的]了解昆明市五华区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探明该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分布的种类,分析出生缺陷的发生原因,寻找影响出生缺陷的可能因素,减少残疾儿的发生率。[方法]利用妇幼三级网络,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搜集出生缺陷资料,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该区出生的围产儿共28659例监测数据库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活产儿28659例,围产儿出生缺陷603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1.04‰;围产儿死亡243例,围产儿死亡率为8.47‰;出生缺陷造成围产儿死亡123例,占同期围产儿死亡的20.38%;出生缺陷依次为神经系统、手足及四肢、唇裂及腭裂、外耳畸形等。[结论]要加强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工作,增加产前诊断项目,提高28孕周前诊断技术水平,及时终止妊娠,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4.
钟新艳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369-1370
目的:按照山西省“削峰工程”及“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的要求,对太原市10个县(市、区)200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在我市各医疗保健机构中全面开展医院和家庭分娩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围产儿30 416例,其中出生缺陷儿40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4.47/万;出生缺陷儿中神经管畸形发生率为46.03/万,占出生缺陷儿的34.23%。围产儿死亡387例,围产儿死亡率为12.72‰。出生缺陷各系统畸形顺位仍以中枢神经系统最高,出生缺陷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乡村高于城镇(P<0.01)。结论:加强农村卫生保健工作,开展产前诊断十分必要,B超筛查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降低围产儿、新生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衡阳市出生缺陷消长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衡阳市围产儿死亡与出生缺陷的关联。【方法】对衡阳市部分医院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7年监测医院的围产儿死亡率为10.3 4‰;出生缺陷儿死亡率为384.17‰,是围产儿死亡率的3 7倍;缺陷儿死亡率是非出生缺陷死亡率的49倍。出生缺陷发生率平均为66.37/104,且出生缺陷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双多胎、孕母年龄、围产儿的出生月份有密切关系。出生缺陷儿按系统分类排在前5位是肢体畸形、唇腭裂、神经管畸形、消化道畸形、泌尿生殖系统的畸形。【结论】出生缺陷不仅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而且也是影响出生人口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动态分析郑州市各级医院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出生缺陷预防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2011年7月~2012年6月郑州市各级医院正常分娩婴儿及治疗性引产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共监测围产儿138376例,死亡1408例,死亡率为10.18‰;出生缺陷儿1315例,出生缺陷率为953.4‰;1408例死亡围产儿中缺陷儿488例,占34.66%;≥35岁孕妇分娩围产儿出生缺陷率1260.6‰;缺陷儿产前诊断率为45.40%,产前诊断的出生缺陷疾病前3位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和先天性脑积水,出生后诊断的出生缺陷疾病前3位分别是多指(趾)、外耳畸形和总唇裂。结论:出生缺陷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重视优生知识宣传,加强产前筛查,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是降低出生缺陷儿出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丽水市出生缺陷发生现状及变化趋势,探讨减少本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年10月1日—2016年9月30日丽水市3个监测县(市、区)8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d内的围产儿和28周的出生缺陷儿报表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围产儿92 543人。报告出生缺陷2 907例,其中围产儿出生缺陷2 234例,28周出生缺陷儿673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4.14‰,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男婴(25.57‰)高于女婴(22.52‰),城镇(27.04‰)高于乡村(22.62‰)(均P0.05);不同年龄组母亲分娩出生缺陷围产儿的概率不同(P0.05),20岁(37.21‰)和≥35岁(30.21‰)女性娩出出生缺陷围产儿的风险较高。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前五位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腭裂、并指/趾和小耳。围产儿和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9.09‰和15.49%,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出生缺陷儿死亡占围产儿死亡的41.14%。结论丽水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围产儿性别及其母亲的年龄和居住地区与出生缺陷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横县住院分娩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 ,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按照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中出生缺陷监测规范要求 ,对横县 8个接产单位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监测。 结果 监测围产儿 85 0 0人 ,出生缺陷 94例 ,出生缺陷发生率 11.0 6‰ ,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率 4 78.72‰ ,占同期围产儿死亡率的 2 6 .32 % ,巴氏水肿儿为出生缺陷首位原因 ,发生率达 3.88‰。 结论 我县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全国水平 ,是我县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普及婚前医学检查 ,优生宣传咨询 ,做好孕期保健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0-2004年围产儿出生素质现状.寻求提升出生人口素质的相应对策。方法采用对医院连续性监测的方法,监测内容为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低出生体重儿,按孕妇居住时间分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2组人群,列表分析及x2检验。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从2000年的11.53‰下降到2004年的7.31‰,常住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2.22‰.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10.22‰,P<0.01,2组人群差异非常显著;出生缺陷从2000年的9.23‰上升到2004年的16.81‰.常住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66‰,流动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63‰.p<0.05,2组人群差异显著;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从2000年的70.35‰下降到2004年的22.66‰.常住人口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42.19‰,流动人口低出生体重几发生率为45.34‰,p>0.05.2组人群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提升出生人口素质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尽早开始围产期保健,为流动人口创造卫生保健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宁波市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了解出生缺陷与围产儿死亡的关系。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象为孕28周到产后7 d的围产儿。收集2007年10月-2010年9月各县(市)、区妇保院(所)上报的围产儿死亡表、评审表及各种监测报表。 【结果】 非本市户籍围产儿死亡率(16.86‰)明显高于本市户籍(6.82‰),非本市户籍出生缺陷死亡率(4.52‰)高于本市户籍(3.12‰);本地户籍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达45.74%,明显高于非本地户口的26.83%;本市户籍死亡围产儿的主要出生缺陷前四位顺位:先天性心脏病、脑积水、泌尿系统畸形、唇腭裂,非本市户籍:先天性心脏病、脑积水、唇腭裂、神经管畸形;死亡围产儿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率本市为82.05%,非本市为79.28%。 【结论】 出生缺陷是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因素,早期产前诊断是避免出生缺陷、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182例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近10年北京协和医院作为三甲医院在围产保健方面的特点,以进一步提高保健水平,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协和医院17 532名围产儿中死亡的个案资料。结果:2001~2005年围产儿死亡率为9.29‰,2006~2010年围产儿死亡率11.03‰,平均10.38‰。孕产妇年龄<25岁者及>35岁者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高,随孕周增加围产儿死亡率下降。出生体重<2 500 g者围产儿死亡率达8.47%,是正常体重儿的32.8倍。足月新生儿死亡中出生缺陷为最主要的死因,医源性早产中最主要的死因则为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占47.8%)。死胎前三位的死因分别为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出生缺陷、脐带因素。结论:做好出生缺陷地三级预防,加强对农村地区及城市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及产前检查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龙岗区2004~2009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几年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变化趋势,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4~2009年龙岗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05‰,流动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常住人口;男性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15‰,女性发生率为11.50‰,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比女性发生率高;常见出生缺陷类型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及总唇裂;出生缺陷中的死胎、死产导致死亡构成比呈下降趋势(χ2=38.19,P<0.000 1),新生儿存活构成比则呈上升趋势(χ2=36.65,P<0.000 1)。结论:积极开展三级预防,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郑在激  龚勋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261-3262
目的:分析海南省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基本情况及动态变化,探索影响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对2005~2010年海南省某妇幼保健院出生缺陷围产儿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 483例围产儿中发生出生缺陷286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4.91‰;出生缺陷儿死亡率为3.57‰。出生缺陷前5位疾病是:唇腭裂、多指畸形、外耳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发育畸形;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孕产妇年龄呈正相关,年龄35岁以上是发生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分娩出生缺陷新生儿的孕妇以城乡低收入、低文化人群为主。结论:加强育龄孕妇产前筛查和优生优育教育,营造优生优育的社会和文化环境,降低婴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陕西省出生缺陷的发生水平及分布特征,为今后工作的重点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06-2010年在陕西省25家监测医院出生的孕28周至生后7 d所有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 【结果】 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117.8/104,缺陷发生率逐年上升(χ2=16.81,P<0.01)。前五位缺陷类型依次为:总唇裂、神经管缺陷、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χ2=8.58,P<0.01)。农村发生率高于城镇(χ2=70.72,P<0.01)。单发缺陷占缺陷总数的83.5%。通过超声诊断的病例占52.2%,通过临床诊断的病例占45.9%。产前诊断率为48.1%。围产儿死亡率为8.3‰,呈逐年下降趋势(χ2=6.91,P<0.01)。五年来缺陷儿死亡率高于非缺陷儿死亡率,死亡围产儿的缺陷发生率也高于非缺陷发生率。 【结论】 陕西省2006-2010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降低缺陷发生率的工作重点仍然在农村地区,应积极开展预防神经管缺陷的工作,不断提高各监测点的产前诊断能力,从而降低本地区的缺陷发生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该院出生缺陷的消长情况,了解该地区出生缺陷的高危高发因素,及时发现可疑的致畸因素,为开展出生缺陷的预防、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依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00~2010年在该院分娩的产妇及其围产儿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年间共监测围产儿27 838例,缺陷儿311例,发生率为11.17‰;主要出生缺陷为指(趾)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复合畸形、消化道畸形、尿道下裂、脑积水;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较女婴显著增加;产母年龄≥35岁,尤其是产母年龄<20岁时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结论:加强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提高出生缺陷产前检出率,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出生缺陷监测分析与政策思考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了解湖州市6年来出生缺陷变化趋势,探讨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方法:对1999年1月~2004年12月湖州市22家医院产科分娩的91236例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统计分析出生缺陷检出率,各种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类别、构成比。结果:①共发现出生缺陷儿982例,出生缺陷检出率107.63/万,有逐年增高趋势。②出生缺陷前5位依次为总唇裂(17.32/万),指趾畸形(15.56/万),先天性心脏病(15.24/万),外耳畸形(13.59/万),先天性脑积水(7.89/万)。③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率高达529.53‰。结论:本市出生缺陷检出率的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提出了当前降低出生缺陷的5点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7.
2005~2008年上海市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朱丽萍  许厚琴  秦敏  李芬  金辉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44-4846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2005~2008年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了解上海市围产儿死亡及其评审工作的现状,为探索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健全围产儿死亡评审制度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上海市围产儿全部死亡个案及评审资料。结果:①上海市围产儿死亡率5.38‰,其中本市户籍2.95‰,非本市户籍73.00‰。②围产儿死亡中死胎、死产、早期新生儿死亡的构成比分别为61.88%、7.92%和30.20%,死胎构成比保持在61.00%,死胎构成比较稳定,死产构成比从2005年的9.08%下降到2008年的7.06%,早期新生儿死亡构成比从2005年的29.18%上升到2008年的31.90%。除了本市户籍者中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略有上升外,死胎、死产的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③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不明原因、严重畸形、优生引产、胎盘早剥和早产儿。④评审结果:区级评审的围产儿死亡中Ⅰ、Ⅱ类死亡者占16.66%,而早期新生儿死亡中的Ⅰ、Ⅱ类死亡占26.25%。区级评审有争议的典型案例经过市级复评审,结果升级的占50.60%。结论: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需要加强出生缺陷一、二级预防和提高新生儿抢救能力,此外需要规范和提高围产儿死亡评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顾维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615-2617
目的:了解奉贤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奉贤区13 266例监测围产儿进行分析。结果:①奉贤区两年间出生缺陷儿188例,出生缺陷率为14.17‰;②出生缺陷前5位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总唇裂、血管瘤和神经管畸形;③出生缺陷发生在男女性别、户籍、出生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孕妇年龄有关(2χ=7.517,P<0.05);④出生缺陷儿死亡与非出生缺陷儿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 345.85,P<0.001);⑤产前诊断及治疗性终止妊娠可降低活产婴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并使出生缺陷顺位发生改变。结论:出生缺陷发生与孕妇年龄有关,与性别、受孕时间、户籍无关;出生缺陷儿死亡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做好三级预防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郭立杰  武卉 《职业与健康》2014,(11):1568-1570
目的了解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变化及转归情况。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对该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分娩的围生儿逐一筛查。结果该院共出生围生儿数7 616例,出生缺陷儿237例,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3.11%,出生缺陷儿死亡数28例,缺陷儿死亡率11.81%;围生儿死亡数86例,死亡率1.13%,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外耳畸形、多指畸形、总唇裂(唇裂、腭裂、唇裂合并腭裂)、21-三体综合征,构成比分别为48.9%、11.0%、7.2%、5.1%以及4.3%。农村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0.9%,明显高于城镇的29.1%;缺陷儿死亡率城镇为4.3%,农村为1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出生缺陷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广泛开展优生、优育健康教育,加强婚前保健、围生期保健,开展产前诊断和优生咨询,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缪金剑  周华  蒋健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8):2787-2789
目的:了解常州市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以及城市功能区出生缺陷状况,探讨常州市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常州市所有接产医院产科分娩的出生缺陷儿,并根据城市功能划分为中心城区、工业区、农村3个区域,将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对比。结果:2010年围产儿共39 39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5.10‰,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出生缺陷前三位顺位与2007~2009年基本一致,全市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10‰,其中工业区出生缺陷率为9.13‰,中心城区出生缺陷率为4.60‰,农业区为3.24‰,工业区出生缺陷率显著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发生出生缺陷的人群中,工业区组在流动人口、孕期吸烟或被动吸烟、孕期一方饮酒、从事高风险职业等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婚前产检率、孕期定期检查率等指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应继续加强婚检与孕前保健工作,提高流动人口的生育健康管理工作,加强出生缺陷产前检出率,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