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为制定农村改水计划、策略及采取防病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供水卫生基线调查方案》,对梧州市6个乡镇生活饮用水现状进行调查。结果6个乡镇人口24.86%以地面水为水源,75.14%以地下水为水源;供水方式以地下水分散式供水为主,10.81%饮用城市及镇自来水厂完全消毒的自来水,2.84%和12.92%分别饮用部分处理或未经任何处理的自来水。检测16份水样,结果一级水质4份,三级水质2份,合格率为37.5%。其中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的合格率分别为40%和36.36%,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合格率分别为25%和41.66%,主要是细菌学指标不合格。结论大部分农村人口还未能喝上卫生安全的饮用水,应加快以农村自来水为主的改水工程。 相似文献
2.
增城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增城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现状,分别于2012年枯水期(3-4月)和丰水期(7-8月)对该市全部20个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出厂水、末梢水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显示,采用完全处理工艺的水厂有10间(占50%);其余10间水厂属小型集中式供水,均未对水源水进行消毒处理.共采集水样160件,合格51件,合格率为31.9%.丰、枯水期及出厂水与末梢水水样合格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完全处理的水样合格率为63.8%(51/80),高于未处理水样[0%(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合格指标合格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氨氮(95.0%)>浑浊度(91.3%)>臭和味(89.4%)>菌落总数(88.1%)>肉眼可见物(87.5%)>耐热大肠菌群(76.3%)>总大肠菌群(75.0%)>游离余氯(35.0%).提示增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水质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了解农村生活饮用水现状,为制定农村改水规划,采取防病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自治区卫生厅《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供水卫生基线调查方案》进行,对柳州市郊区农村10个乡镇生活饮用水供水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郊区农民21.53%饮用城市自来水厂的自来水,42.99%饮用村镇集中式供水站自来水,35.48%饮用非自来水,以地下水水源集中式供水为主;检测10份水样,结果一级水质2份,三级水质1份,不合格水7份,主要是细菌学指标不合格。结论 对农村加强卫生管理、定期监测、加氯消毒等综合措施,来提高农村供水的卫生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济南军区联勤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迅速组建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奔赴四川地震灾区。针对震后人畜死亡、房屋倒塌、生态破坏、环境恶劣等严重影响水源水质卫生状况的不利因素,为了解部队饮用水卫生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以预防水媒性传染病的发生,保障官兵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6.
2008年张掖市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张掖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对张掖市6县(区)进行了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包括水源类型、取水方式、水质处理和饮用人口,每县随机抽取12~16个监测点,不同类型的水样采集数根据供水方式的饮用人口比例确定,分别于枯水期(3—5月)、丰水期(7~9月)进行水样采集、保存、分析和评价。结果农村人口1002036人。饮用集中式供水的占81.80%,以地下水深井为主要水源:饮用分散式供水的占18.20%,以地下水浅井为主要水源.张掖市农村生活饮用水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饮用未经任何处理饮用水的人口为94.34%。集中式供水枯水期、丰水期合格率为53.64%、69.09%;分散式供水为36.36%、25.64%,丰、枯水期集中式供水合格率高于分散式供水,集中式与分散式供水丰水期监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超标指标主要为总硬度、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结论张掖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较低.基本没有水处理及消毒措施,微生物污染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了解上杭县乡镇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及饮水卫生质量。[方法]对我县各乡镇集中式供水人口〉100人的生活饮用水水源进行调查、检验。[结果]我县农村供水以山泉水、井水为主要水源,水质偏酸偏软,水质处理工艺简单,微生物指标超标严重。[结论]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知识宣传,做好水源保护、水质净化消毒工作,防止各种介水疾病,保护人们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双流县饮用水的卫生状况,以便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为今后处理类似突发事件提供参考。[方法]对双流县集中式供水、农村分散式供水和灾民安置点的饮用水进行卫生学调查,采集集中式供水的出厂水、管网水,部分农村分散式供水的井水进行水质检测,并与地震前和地震恢复期的水质检测结果比较。[结果]地震后,双流县集中式供水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分散式供水设施被破坏,部分水质恶化。集中式供水的管网水、出厂水与农村分散式供水的井水合格率,震后初期分别为91.30%、81.16%、44.56%,地震前分别为95.12%、75.00%、49.18%(P0.05);震后恢复期分别为92.44%、81.82%、51.06%,与地震前无明显变化(P0.05)。水质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耐热大肠菌群、色度、浑浊度、铁、锰、余氯,合格率分别为87.37%、90.78%、93.40%、98.86%、96.36%、93.75%、98.61%、96.93%。[结论]汶川大地震后双流县饮用水水质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1.
旺起镇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方法 对吉林省旺起镇3840个饮用水源的水源类型、水源周围污染状况、取水方式进行普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16个水源水按GB5750-85进行检测。结果 浅层地下水饮用人口占80.62%,地面水饮用人口占18.43%,泉水饮用人口占0.95%。69.7%的水源周围30m范围内在污染源。色度、浑浊度、铁、菌数总数、总大肠菌九超标率分别为31.25%、12.5%、6.25%、68.75%、18.75%。其他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结论 采用集中式供水、引泉入村找是高农村饮用水的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江西省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江西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现状,为政府制订改水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7年,选择江西省22个县进行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水源类型、取水方式、水质处理情况及饮用人口)调查,每个县设10~11个监测点,于枯水期(3—5月)、丰水期(8—10月),按照GB 5750—19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水样的采集、保存和分析,按照《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进行评价。结果农村人口8726 958人,饮用集中式供水的占16.76%,以江河水为主要水源;饮用分散式供水的占83.24%,以浅井水和深井水为主要水源;饮用未经任何处理水的人口达88.52%。丰、枯水期各采集水样221件,地面水、地下水水样分别占21.27%和78.73%,其水样合格率分别为43.89%和51.58%。丰、枯水期以地面水为水源水质合格率分别为63.83%和59.57%,以地下水为水源水质合格率分别为38.51%和49.43%。丰水期地面水水质合格率高于地下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4,P<0.01)。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分别占40.05%和59.95%。丰、枯水期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62.79%和64.84%,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31.85%和42.31%。丰、枯水期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高于分散式供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丰水期:x~2=20.42,P<0.01;枯水期:x~2= 10.88,P<0.01)。超标指标主要为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其次为pH值、硝酸盐氮、锰、铁、砷及氟化物。结论江西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较低,供水方式比较落后,饮水卫生状况仍然不佳。微生物污染是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潍坊市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进一步做好农村改水工作,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方法]2006年3~5月,对潍坊市农村生活饮用水供水状况进行普查和水质抽样检测。[结果]全市农村人口603.78万人,饮水不安全的占47.72%;4项供水指标不达标的372.11万人(占61.63%),其中水质不达标的占78.56%,水量不达标的占7.55%,方便程度不达标的占8.74%,保证率不达标的占5.15%。抽查680个集中式供水工程,67.79%无净水设备直接供水。抽检水样2416份,合格率为47.19%。集中式供水合格率为68.24%,分散式供水合格率为38.94%(P〈0.01);地下水合格率为59.67%,地表水合格率为26.56%(P〈O.01);深层地下水合格率为74.06%,浅层地下水合格率为48.34%(P〈0.01)。抽检水样细菌总数、色度、浑浊度、亚硝酸盐氮、氨氮、硝酸盐氮、氯化物超标率分别为26.49%、21.48%、16.68%、15.60%、15.36%、15.12%、12.29%。[结论]潍坊市农村饮用不安全水人口较多,水质检测合格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为掌握延平区农村水质卫生状况,以便为主管部门加强水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我中心2004年1~10月水质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加强政府对公共卫生的管理职责,健全完善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监管能力,是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之一。调查选择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莱西市作为代表性农村地区,摸清青岛市代表性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水源类型、水质处理情况及水质检测结果等本底情况,全面掌握村镇饮用水卫生现状,对农村地区供水状况和卫生监管措施提出改进对策,为提升供水单位卫生管理水平和应对饮用水卫生突发事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南平市延平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方法 2009年据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延平区农村生活饮用水进行检测,据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为58.2%,其中集中式供水合格率69.1%,分散式供水合格率49.0%(不包括...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笔者于2010年4-6月对海淀区农村全部226口自备井(包括7个乡镇216口农村自备井,5个农村集中式水厂10口自备井)的卫生状况进行了现场调查,并按照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其中有取水条件的202口自备井出水口水样进行采集、保存、运输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铁、铬、锰、砷、铅、铜、锌、汞、色、浑浊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总硬度、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氮、硫酸盐、耗氧量、挥发酚类、氰化物、氨氮、亚硝酸盐氮、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共计26项.按照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如有1项指标不合格即判定该水样不合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