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昆明市2个城区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分布特征及其中重金属的浓度水平和污染来源,为开展针对性健康防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和减少空气污染导致的健康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2019年每月10—16日,选择昆明市2个城区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2 km范围内,距离地面15 m高的平台采集PM2.5样品,测量其质量浓度,并分析其中12种重金属浓度水平。对重金属污染来源采用富集因子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19年昆明市2个城区PM2.5日均浓度范围为8~89μg/m3,年均中位浓度分别为27、31和22μg/m3;季节浓度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砷(As)为2个城区主要重金属污染;在1类致癌物砷(As)、镉(Cd)和镀(Be)中,以As的浓度最高,As浓度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冬季和秋季As中位浓度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4年济南市王舍人社区大气PM_(2.5)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方法于2014年检测王舍人社区大气PM_(2.5)中多环芳烃水平,利用比值法进行污染源识别,并评价人群健康风险。结果王舍人社区76 d大气PM_(2.5)检测结果中有49 d(占64.5%)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75μg/m~3),PAHs污染物以2~3环化合物为主,1-5月有燃煤污染特征,7、8月有交通污染特征,9—12月兼有燃煤和交通污染特征。冬季PAHs总浓度(508.33 ng/m~3,n=25)高于春季(132.06 ng/m~3,n=17)、夏季(133.13 ng/m~3,n=14)和秋季(189.33 ng/m~3,n=20),冬季Ba P浓度(5.91 ng/m~3,n=25)高于春季(1.78 ng/m~3,n=17)、秋季(1.44 ng/m~3,n=20)和夏季(1.03 ng/m~3,n=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月大气PAHs污染所致成人、儿童的终身致癌超额危险度和成人预期寿命损失分别为0.68×10~(-5)、0.48×10~(-5)和42.52 min。结论 2014年王舍人社区大气PAHs污染有燃煤和交通污染特征,人群终身致癌超额危险度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苏州市近年来环境空气质量的状况及变化趋势,依据该市2001—2014年3项主要环境空气污染物(SO2、NO2、PM10)的年均浓度监测数据,分析其年度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显示,2001—2014年大气SO2和PM10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NO2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SO2和PM10的污染负荷系数呈下降趋势(分别为rs=-0.596,P0.05;rs=-0.678,P0.01),NO2污染负荷系数呈上升趋势(rs=0.864,P0.01)。提示近14年来该市主要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有所下降,但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4.
吉林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吉林市大气污染状况和大气污染物浓度分布规律。方法以吉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01—2005年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吉林市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SO2、NO2浓度、降尘(DF)、硫酸盐化速率随每日各时刻、季节、年际,在不同功能区的变化规律。结果冬季和夏季吉林市大气SO2和NO2日浓度变化呈双峰曲线,在7:00—8:00和19:00—21:00出现高值区。大气SO2、NO2、PM10、硫酸盐化速率等冬季污染比较严重,春、秋次之,夏季相对较轻。2001—2005年,SO2、NO2、TSP等浓度的日均值范围分别为0.021~0.045、0.027~0.046、0.300~0.470mg/m3,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空气污染物的浓度依功能区不同而异,工业区的污染状况最严重。结论吉林市大气污染仍属于煤烟型污染,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焦化厂对周边煤矿厂区内的生活、生产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方法]分别采集煤矿厂区内环境空气中二氧化氮(NO2)、硫化氢(H2S)、氨(NH3)、苯(C6H6)、甲苯(C7H8)、二甲苯(C8H10)、氰化氢(HCN)及一氧化碳(CO)的样品,并对照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及GB16171-2012《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分析煤矿厂区内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结果]在各检测点各时段内,煤矿厂区内环境空气中NH3均超过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75.52%的H2S及10.94%的NO2样品浓度超过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C6H6、C7H8、C8H10、HCN、CO、NO2的浓度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其中,距离C焦化厂最近的煤矿厂区东面检测区域NO2的污染水平高于北面,CO的污染水平高于南、西、北面(P<0.05).在检测时间段2:00-6:00时和14:00-18:00时中,NO2和H2S样品超标较低,NH3和H2S的污染浓度低于8:00-12:00时和20:00-24:00时(P<0.05);在检测时间段14:00-18:00时中,NO2的污染浓度低于20:00-24:00时(P<0.05). [结论]煤矿厂区周边焦化厂产生的污染物对煤矿厂区内空气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污染物浓度呈现出凌晨至上午上升,上午至下午下降,下午至晚上上升到最高后到下一个凌晨又下降的变化趋势.针对上述空气质量情况,煤矿厂区应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保护职工健康.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17年3—4月选取晴朗微风天气对高校图书馆某自习室内空气负离子、PM_(2.5)、PM_(10)、气温、相对湿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监测期间图书馆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范围为60~320个/cm~3,浓度日最高值出现在9:00,最低值出现在15:00;图书馆内PM_(2.5)与PM_(10)浓度呈正相关(P0.01),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P0.01),而空气负离子浓度与PM_(2.5)、PM_(10)、气温均无相关性。提示本次测定的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波动较明显,其浓度可能与相对湿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广州地区教学环境空气中氡浓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广州地区教学环境空气中氡浓度,探讨教学环境氡的来源.方法 于2005年3-4月,8-9月,运用瞬时测量和累积测量方法进行室内空气中的氡浓度测量,并调查教室面积、装修时间、通风条件对氡浓度的影响,昼夜、季节与氡浓度的关系.结果 广州地区教学环境室内空气中氡浓度为(34.2±21.17)Bq/m3,新建筑物室内空气中氡浓度[(36.6±25.5)Bq/m3]高于旧建筑室内氡浓度[(20.1±8.48)Bq/m3],夜晚室内空气中氡浓度高于白天,6:00-7:00为最高值(165.6Bq/m3),冬季室内空气中氡浓度[(54.2±15.11)Bq/m3]高于夏季室内氡浓度[(17.3±7.31)Bq/m3].结论 广州地区教学环境空气中氡浓度算术平均值在我国标准范围内,教学环境空气中氡浓度在外界条件改变时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冬季采暖期大气污染典型地区超细颗粒物(UFPs)的污染特征。方法分别于采暖前期(2016年11月14—27日)、采暖中期(2017年1月2—15日)和采暖后期(2017年3月6—19日)以天津市中心某交通路口为监测点监测UFPs污染水平。结果冬季采暖期监测点UFPs日粒数浓度、日表面积浓度和日质量浓度平均水平分别为(11 720±3 062)粒/cm~3、(116.22±29.93)μm~2/cm~3和(1.37±0.37)μg/m~3,最高浓度分别为23 317粒/cm~3、264.25μm~2/cm~3和3.2μg/m~3;相关性分析发现在8:30监测的UFPs粒数浓度与PM_(2.5)质量浓度呈负相关(r=-0.327,P0.05)。结论该监测点UFPs污染浓度较高,粒数浓度与PM_(2.5)质量浓度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冬季住宅室内、外PM2.5和PM10浓度日变化规律,指导居民日常防护。方法在灰霾严重的冬季,对华中某市区3个居民住宅室内、外PM2.5和PM10浓度连续监测5 d,绘制出日变化曲线图。结果 PM2.5和PM10浓度日变化呈现一高峰两小峰形态,高峰时段出现在早晨6:00~9:00,两小峰在中午12:00~14:00和傍晚17:00~19:00;室内、外PM2.5和PM10浓度均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但室内浓度显著低于室外(P0.01)。结论老人和儿童冬季应减少户外运动或选择适宜时段;患有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及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在灰霾天气外出尽量戴上合适有效的口罩;居民应尽可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4年—2015年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方法收集兰州市2014年—2015年PM_(10)、PM_(2.5)、NO_2、CO、O_(3-1h)和SO_2的日均浓度监测数据,分析其年度、区域、采暖期、非采暖期分布特征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2014年—2015年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空气中的PM_(10)、PM_(2.5)、CO和SO_2平均浓度下降,NO_2和O_(3-1h)平均浓度上升;除O_(3-1h)外,其余空气污染物均是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2014年—2015年市区西部总体污染物浓度较高;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是PM_(10)、PM_(2.5)和NO_2,2014年—2015年污染负荷系数PM_(10)、PM_(2.5)、CO、SO_2下降,NO_2和O_(3-1h)上升。结论 2014年—2015年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逐渐改善,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空气污染物种类有所区别,针对兰州市首要污染物和污染区域等特点,应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空气质量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上海市居民住宅室内外PM_(2.5)浓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和完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9月—2016年5月在上海市区某居民住宅连续同步监测室内外PM_(2.5)浓度,每月工作日连续采样4 d,周末连续采样2 d。同期采用磁开关记录仪和室内人员活动模式问卷,记录住户开关窗频率、烹饪、净化设备使用情况等。结果累计采样1 296 h,室内及室外PM_(2.5)浓度的小时均值分别为(47.81±35.38)、(86.85±85.40)μg/m3。室内外PM_(2.5)浓度呈明显正相关(rs=0.859,P0.01),室内外PM_(2.5)浓度比值(I/O比值)平均为0.75±0.37,且冬季和休息时段(0:00—6:00)比值较低。室外PM_(2.5)浓度高、室内烹饪、开窗与室内PM_(2.5)浓度升高有关,室内净化设备的使用可降低室内PM_(2.5)浓度。结论本次监测的居民住宅室内PM_(2.5)浓度与室外浓度相关,I/O比值呈季节性和昼夜变化;关闭门窗时建筑围护结构对室外PM_(2.5)有一定阻隔作用,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可降低室内PM_(2.5)浓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空气中机动车尾气及其二次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规律。方法于2005年4月10和12日7:00—17:00,在某交通主干道旁监测空气中机动车尾气污染物(NOx)及其二次污染物(O3)浓度的变化,同时调查车流量,以上述空气污染物浓度与车流量比值(K值)分析NOx(KNOx)和O3(KO3)浓度的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果7:00—9:00及17:00—18:00,KNOx值与KO3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1:00—15:00日照最强,KNOx值与KO3值变化趋势相反。KNOx值于12:00降至最低,KO3值于13:00升至最高。结论空气中机动车尾气二次污染物浓度与日照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朝阳区局部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局部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调查,为有关部门对北京市类似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的监督、评价和治理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方法选择北京市朝阳区的朝阳公园、大北窑、东直门3个地区,每日监测4个时段(8:00,12:00,16:00,20:00),连续5d,测定该区域的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CO、NO2、SO2、负离子浓度等5项环境指标的日均值。结果3个地区空气中的CO和SO2的日平均浓度均低于GB/T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东直门地区空气中NO2日平均浓度有2d偏高,超过二级标准限值0.01mg/m^3。3个地区空气中PM10的日平均浓度都分别各有2d偏高,分别超过二级标准限值0.01-0.04mg/m^3。结论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3个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监测,并对污染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有关部门可根据上述地区的空气质量数据结合气象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和治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南通市PM2.5的污染水平特征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方法于2013年春季(3—5月)、夏季(6—8月)在南通市4个典型环境功能区采集春、夏季大气中PM2.5样品,对南通市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PM2.5污染水平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南通市4个功能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春夏季的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92.777、79.348μg/m3,108.503、103.702μg/m3,82.304、72.939μg/m3,117.498、110.508μg/m3。结论南通市颗粒物污染严重,应引起大众及相关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城区典型居民住宅区PM2.5的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上海市居民住宅区PM2.5的污染状况.[方法]在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网络中的一个城市居民住宅区监测点进行了为期1年的PM2.5的监测(TEOM法).[结果]PM2.5年均值0.060 mg/m3;月均浓度范围(0.037±0.019)~(0.102±0.064)mg/m3,日均浓度范围0.006~0.258 mg/m3.PM2.5冬季明显高于夏季,1月最高,8月最低;污染水平的变化明显受到交通干道机动车和气象因素的影响.[结论]如以欧美等国家的空气质量标准作评价,超标率和超标倍数较高;而与美国洛杉矶地区的污染水平相比,污染是严重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采暖初期太原市大气PM_(2.5)污染状况,探讨燃煤增加对城市大气PM_(2.5)质量浓度的影响。方法记录和整理太原市9个监测点2014年10月(采暖前)和11月(采暖后)的大气SO2、NO2、CO、O3、PM_(10)、PM_(2.5)浓度小时值和日均值,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相关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大气PM_(2.5)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采暖前后大气常规污染物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以PM_(2.5)最大,采暖开始后的约两周内大气PM_(2.5)日均质量浓度未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二级标准限值,但从11月17日开始其质量浓度明显升高,超标严重。除O3外,PM_(2.5)与PM_(10)、SO_2、NO_2、CO浓度的小时值及日均值均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且采暖后相关系数高于采暖前;各污染物经4层小波分解滤波后的时间序列变化图和小波方差图表明PM_(2.5)、PM_(10)、SO_2、NO_2和CO的浓度变化趋势一致,而与O_3浓度的变化不同。结论城市大气PM_(2.5)污染的形成受多种因素作用,采暖期燃煤增加的影响在累积到一定程度且有不利气象条件出现时会导致大气PM_(2.5)污染。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2018年中山市环境空气质量基本状况,收集该市环境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氮(NO_2)、一氧化碳(CO)、臭氧(O_3)、可吸入颗粒物(PM_(10))和细颗粒物(PM_(2.5))的月平均浓度监测数据,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905—2012)评价单项污染物质量状况,并采用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法分析环境空气质量综合状况。结果显示,中山市大气SO_2、CO、PM_(10)月平均浓度范围分别为7~12μg/m~3、0.6~1.5 mg/m~3、24~66μg/m~3,均符合空气质量要求;NO_2、O_3、PM_(2.5)月平均浓度范围分别为13~60、89~245、13~50μg/m~3,有超标情况;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Isum)在2.14~5.28之间,5—7月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相对较低;1、11、12月主要污染物为NO_2,2月主要污染物为PM2.5,3—10月主要污染物为O_3。提示2018年中山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5—7月(主要为春、夏季)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全年主要污染物为O_3、NO_2、PM_(2.5)。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武汉市青山区PM _(2.5)成分污染特征,并评估其对人群的潜在健康风险。方法分析2016—2017年每月7日PM _(2.5)浓度及成分数据,分析其特征,并应用模型对部分成分元素进行人群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2016—2017年PM _(2.5)年均质量浓度为60.06μg/m~3,超过标准限值(35μg/m~3)。4种阴阳离子年均质量浓度17.80μg/m~3,在PM _(2.5)中占比31.40%,NO_3~-与SO_4~(2-)之和占总离子70%以上,平均比值0.72,来源以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主;12种金属离子年均总质量浓度0.27μg/m~3,携带的主要金属元素是Al、Pb、Mn,As、Cr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年平均限值;16种多环芳烃全年总浓度均值15.72 ng/m~3,其中2016年BaP平均浓度1.32 ng/m~3高于我国二级限值,2017年0.63 ng/m~3低于限值。风险评估结果显示,PAHs和As的慢性非致癌和致癌效应的百分位数分布均相对较高,Mn的慢性非致癌风险的百分位数分布有少量偏高,Cr和Cd的致癌风险百分位数分布有少量偏高。结论近年来武汉市青山区空气质量污染情况有所减轻,但仍高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 _(2.5)成分中部分元素慢性非致癌和致癌效应超过可接受水平,应进一步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我国大气污染典型地区采暖期超细颗粒物(UFPs)的污染特征,为今后开展UFPs的健康效应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于2017年1月2-15日在天津市中心某交通路口采用WPS-1000XP型宽范围颗粒粒度仪监测UFPs的粒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质量浓度;使用DUSTMATE型手持式环境粉尘检测仪同步监测PM_(2.5)和PM_1的质量浓度。结果监测点采暖期PM_(0.5)和UFPs粒数浓度最高可达33 484粒/cm~3和22 461粒/cm~3,平均水平分别为19 185粒/cm~3和13 184粒/cm~3;UFPs表面积浓度最高可达264.2μm~2/cm~3,平均水平为126.69μm~2/cm~3;UFPs质量浓度最高观测到3.2μg/m~3,平均水平为1.6μg/m~3;PM_(2.5)和PM_1最高质量浓度分别可达600.0μg/m~3和201.6μg/m~3,平均水平分别为96.94μg/m~3和45.33μg/m~3;相关性分析显示,在8:30这一时刻UFPs粒数浓度与PM_(2.5)质量浓度呈负相关。结论监测点采暖期UFPs污染水平较高,有必要针对UFPs开展长期监测及健康危害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泸州市城区不同大气监测点的PM_(10)中苯并(a)芘(BaP)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方法于2015年6月和12月分别监测A、B、C和D 4个监测点的BaP浓度,并评价大气BaP的人群健康风险。结果56个检测样品中,BaP浓度范围为0.96~8.4 ng/m~3,96%的样品超过WHO规定的大气BaP标准(1 ng/m~3),75%的样品超过GB/T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日均浓度限值(2.5 ng/m~3),最高日均浓度超标2.36倍。泸州市城区BaP浓度除监测点C外,其他监测点的12月BaP日均浓度均高于6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泸州城区大气BaP污染致成人、儿童的终身致癌超额危险度和成人预期寿命损失均值分别为38.0×10~(-6)、24.1×10~(-6)和235.8 min。结论泸州城区BaP人群终身致癌超额危险度处于可接受范围内,BaP污染具有季节性和地区差异性,应根据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