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2010年西宁地区秋冬季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例进行监测,分析青海省A组轮状病毒主要流行株。方法:采集婴幼儿腹泻病例粪便标本,实验室采用巢氏PCR方法对标本进行A组HRV检测。结果:25例A组轮状病毒感染病例中G3型14例,G9型11例,分别占阳性病例的56%和44%。结论:2010年西宁地区婴幼儿腹泻病例中检出G9型A组轮状病毒,近年来各地报道较多的G9型A组轮状病毒将要或已经成为青海省重要的流行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2011年西宁市腹泻病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青海省腹泻病毒流行株和流行趋势进行统计分析,为腹泻病毒引起的腹泻提供实验室资料,更好地控制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方法:用巢式PCR和多重PCR方法对西宁地区488例婴幼儿腹泻标本进行腹泻病毒检测。结果:西宁地区腹泻儿童中腹泻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轮状病毒A组阳性33例(6.76%),其中G9型15例、G3型13例、P6型1例、P8型2例、P9型2例;轮状病毒B/C组阳性3例(0.61%);杯状病毒阳性23例(4.71%),其中扎如病毒17例、诺如病毒GⅡ型6例;星状病毒阳性7例(1.43%)。结论:轮状病毒A组和杯状病毒是西宁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该院 2 0 0 1~ 2 0 0 2年收集的婴幼儿腹泻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及血清型研究 ,同时填写统一制定的调查表 ,分析流行特征。结果  775份婴幼儿腹泻标本轮状病毒阳性率为 35 .35 %,血清型分型发现 G3型为流行优势株 ,占 4 9.0 %;其次为 G1型占 32 .9%;再次为 G2、G4 ;未定型占 12 .0 %;G9型有 3例 ,为 1a以内患儿。 G1和 G3全年季节性分布与轮状病毒阳性的分布一致。结论 苏州地区 2 0 0 1~ 2 0 0 2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主要血清型为 G3和 G1,G3为优势毒株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该院2001-2002年收集的婴幼儿腹泻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及血清型研究,同时填写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分析流行特征。结果 775份婴幼儿腹泻标本轮状病毒阳性率为35.35%,血清型分型发现G3型为流行优势株,占49.0%;其次为G1型占32.9%,再次为G2,G4;未定型占12.0%;G9型有3例,为1a以内患儿,G1和G3全年季节性分布与轮状病毒阳性的分布一致。结论 苏州地区2001-2002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主要血清型为G3和G1,G3为优势毒株。  相似文献   

5.
三个监测点医院2001-2004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3个监测点医院2001年8月至2004年7月住院的5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状况。方法 以医院为基础的哨点监测,监测对象为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粪便标本并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和分型。结果 共检测3121份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轮状病毒检出率为51%。94%的轮状病毒腹泻发生在2岁以下儿童。G3型为流行优势株,占69.9%,其次为G1型6.6%、G2型2.9%、G9型2.2%、G4型0.3%。P[8]型为最常见的P基因型。最常见的P-G组合型是P[8]G3,占64.0%,还有其他7种不常见的P-G组合的毒株类型。结论 轮状病毒是3个监测点医院住院腹泻患儿的主要病原,P[8]G3型为主要流行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状况和特点。方法以广西罗城县为监测哨点,监测对象为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全年收集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和分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病毒检测,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病毒分型。结果2年共收集607份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轮状病毒检出率为54.29%。轮状病毒腹泻的主要流行季节为11月至次年2月,2岁以下患儿占全部患儿总数的96.11%。G1型为主要流行优势株,占64.54%,其次是G9型占12.77%。P基因型以P[8]为最常见型,P[6]次之;P[8]G1成为2007~2008年的主要流行株,还有其他7种不常见的P-G组合的毒株类型。结论轮状病毒是广西罗城县婴幼儿腹泻住院的主要病原,毒株流行型别显示一定的多样性和规律性,提示有必要在广西长期开展轮状病毒监测。  相似文献   

7.
田登  刘桂香  易虎  赵生仓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559+2564
目的对西宁市秋冬季婴幼儿星状病毒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对我省流行株和流行趋势进行统计分析,为星状病毒引起的腹泻提供实验室资料,更好地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方法采用多重PCR法对西宁地区婴幼儿腹泻的标本进行肠道病毒的检测。结果 202份标本扩增后,根据条带的大小进行分析,结果星状病毒感染11份,占总数的5.44%。结论 2010年西宁地区婴幼儿腹泻中除轮状病毒和诺瓦克病毒是主要的病原外,星状病毒也是主要的感染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安徽省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基因型别分布特点。方法对2011年1~12月收集的5岁以下住院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307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进行G型和P型分型。结果 307份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率为15.64%(48/307);G3型为优势株,占47.91%(23/48),G9型占27.08%(13/48),G1型占16.67%(8/48),混合G型感染占14.58%(7/48),G2型占6.25%(3/48),G4型占2.08%(1/48);P基因型中最常见为P[8],占62.67%(32/48),P[4]占8.33%(4/48);G3P[8]优势组合占47.91%。结论引起安徽地区婴幼儿腹泻的轮状病毒G3P[8]是主要优势流行株,G9型为次之的优势株且存在混合G型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病毒性腹泻患者中人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HRV)的感染情况及毒株流行特点。方法:收集杭州市239份疑似病毒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RT-PCR法进行HRV抗原及核酸检测。。其中HRV阳性核酸应用巢式RT-PCR进行轮状病毒分型检测。结果:239份粪便标本中HRV抗原阳性为44份(18.4%),HRV核酸阳性为55份(23.0%),其中G血清分型:G3型15份(27.3%),G1型9份(16.4%),G2型为7份(12.7%),G9型为1份(1.8%),G2+G3混合感染1份(1.8%),未分型22份(40%)。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同时也可引起成人腹泻散发流行,成人A组轮状病毒流行季节和流行株与婴幼儿一致,G3为主要流行株,且同时存在多种血清型流行,未分型标本的比例较大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RV)感染流行情况。方法 2011年1~12月,采集门诊或住院≤5岁婴幼儿腹泻样本419例,用胶体金和ELISA法检测RV抗原,阳性样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G、P基因型分型。结果 419例腹泻患儿,RV阳性率为24.3%(102/419),主要感染对象为24月以内婴幼儿(占92.2%)。对100份RV阳性样本进行G/P基因型分型,结果显示:G1和G9型为主要流行株,分别占26%,其次为G2型(19%)和G3型(11%);混合G型感染占7%,其中首次检到G4以混合感染形式存在3例;未能G分型达11%。P基因型以P[8]为主占55%,其次为P[4](21%)和P[6](16%);P型混合感染占6%;2例(2%)未能分型。最主要的G/P基因型组合依次为G1P[8](25%),G2P[4](18%),G9P[8](13%)、G9P[6](11%)和G3P[8](11%)。结论 2011年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流行基因型多样,G9型和G2型明显上升,值得高度关注。持续监测优显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河源市感染腹泻流行状况和病原学分布特征,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5—2017年在河源市哨点监测医院开展腹泻症状和腹泻病毒监测,对符合病毒性感染腹泻病例定义的患者进行粪便标本的采集,应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5年5月—2017年4月河源市腹泻监测共采集673份标本,腹泻病毒总阳性率23.48%,分别检出诺如病毒(6.69%)、轮状病毒(16.79%),未检出星状病毒、腺病毒,诺如病毒均为GII型。71.11%的诺如病毒及80.53%的轮状病毒阳性标本来自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病例;60岁以上老年人腹泻病例总检出率为10.71%。轮状病毒在每年2月出现流行峰,诺如病毒在每年9—11月及2—3月出现检出率高峰。腹泻病例门诊就诊比例在0.36%与1.04%之间,与病原学检出率的秩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r=0.493,P=0.014)。结论 诺如和轮状病毒是2015—2017年冬春季河源市感染腹泻的主要病原体,5岁以下婴幼儿是重点防控对象,结合腹泻症状监测可为疾病风险评估、预警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感染性腹泻样本进行检测鉴定,并对轮状病毒A组进行病毒分离,研究2019年广东省部分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及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2日,采集广东省广州市、东莞市和江门市临床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样本,进行多重RT-PCR扩增和微球杂交技术检测鉴定,并对轮状病毒A组阳性样本进行分离后,采用半巢式PCR试验对阳性细胞培养物进行G/P基因分型。结果 共纳入706例合格病例,病原体总检出率43.06%,病毒检出率18.13%高于细菌检出率8.36%高于寄生虫检出率1.27%。病毒病原谱以轮状病毒A组G9P[8]和诺如病毒GII型感染为主,细菌病原谱以沙门菌和艰难梭菌为主,寄生虫以蓝氏贾第鞭毛虫为首。不同季度、不同年龄组病原谱构成各不相同。轮状病毒A组主要受累群体为≤5岁儿童,主要时间分布于1—4月,基因型呈现多样性,包括G2P[4]、G3P[8]和G9P[8]。结论 2019年广东省部分地区感染性腹泻病毒类病原体高于细菌类高于寄生虫类,轮状病毒A组G9P[8]、诺如GII型、沙门菌和蓝氏贾第鞭毛虫是最主要的病原体,且G9P[8]型A组轮状病毒毒株在轮状病毒感染中占主导趋势。在防控病毒性和细菌性腹泻的同时,应警惕寄生虫所致腹泻并重视混合感染的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13.
《Vaccine》2018,36(51):7894-7900
A prospective, multicentr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four sentinel surveillance hospitals to assess the trend and epidemiology of acute diarrhea caused by Rotavirus in Vietnam. During the period 2012–2015, a total 8,889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f age were enrolled in the surveillance, and 8689 stoo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Of these cases, Rotavirus was most common pathogen 46.7% (4054 cases); in which 26.6% (1117) rotavirus-positive stool samples were evaluated to identify genotypes. The proportion of rotavirus positive specimens decreased annually from 54.7% in 2012 to 36.6% in 2015. Rotavirus was detected year-round, but most rotavirus gastroenteritis cases (77.1%) occurred between December and May, corresponding to the rotavirus seasonality. It is found that the peaks varied by regions. Rotavirus positivities varied between the youngest and oldest age, but children 6–11 months old (38.8%) and 12–23 months old (38.4%) counted for most cases. A significant higher number of diarrhea within 24 hours (8.3 times, 95%CI: 8.1–8.4 times) and higher proportion of severe dehydration (12.9%) in Rotavirus positive group than that in Rotavirus negative group (7.7 times, 95%CI: 7.6–7.9 times; and 9.7%, respectively). A downtrend of prevalence of G1P[8] was observed from 82% in 2013 to 15% in 2015. However, G2P[4] was found in 5% of samples in 2012, 9% in 2013, 36% in 2014, and 28% in 2015. Rotavirus infe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 of acute diarrhea among hospitalized children in Vietnam, and a rotavirus vaccination program for children may significantly reduce this diseas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2-2016年河北省5岁以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流行病学特点和基因型别。方法 收集河北省病毒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0~59月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1 614份。采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采用RT-PCR法进行分型鉴定。采用SPSS 20.0软件对腹泻患儿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 614份标本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为45.23%(730/1 614),男女阳性率分别为42.96%(412/959)、48.55%(318/655),男女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6,P=0.027)。轮状病毒感染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秋冬季(11月-次年3月)检出率最高。轮状病毒感染在0~59月龄均有发生,集中在3~35月龄,占全部的96.44%,且随月龄增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不同年龄组患儿中轮状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4.369,P=0.000)。730例轮状病毒阳性标本在2012-2016年均以G9血清型为主,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P分型以P[8]为主。G/P组合以G9P[8]为主,占70.14%,其次为G2P[4],占7.53%。结论 2012-2016年,轮状病毒是河北地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秋冬季高发,G9P[8]为该地区的流行株。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和流行特点。方法 2006年1月至12月,采集门诊或住院≤5岁婴幼儿腹泻样本248例,用酶免法(ELISA)筛查RV,用RT-PCR方法对RV阳性毒株进行G基因型分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数据处理用χ2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48例腹泻样本,检出RV 133例,阳性率为53.6%。RV感染对象主要为24月以内婴幼儿,占94.7%,发病高峰在8~9月份。对125份RV阳性毒株进行G基因型分型,结果显示:G1型(46.4%)为最流行毒株,其次为G3型(17.6%)、G9型(7.2%)和G2型(4.0%),混合感染占14.4%,不能分型占10.4%。结论轮状病毒是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2006年G1和G3型为主要流行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017年烟台市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的分布特征,为感染性腹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烟台市二级以上医院2017年1月-12月的病毒性腹泻病例粪便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Rotavirus,RV),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对得到的阳性标本进行RV-A病毒的检测,用RT-PCR法进一步对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分型。诺如病毒(Norovirus,NV)利用qRT-PCR法检测并分型。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753份标本,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阳性率为16.33%(123例),qRT-PCR法检测阳性率轮状病毒A组为13.94%(105例),诺如病毒为10.36%(78例)。轮状病毒腹泻主要在冬春季流行,3月和12月份阳性率较高。诺如病毒全年均可发病,主要在6月份流行。2种病毒各年龄段均可感染,轮状病毒婴幼儿感染居多。2种病毒感染无性别差异。轮状病毒A组基因型以G9型和P[8]型为主,诺如病毒基因型以GⅡ型为主。结论病毒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各年龄组男女均可感染。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较高,为烟台地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7.
兰州地区2004-2005年度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主要四种腹泻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5岁以下全部住院腹泻患儿400例的粪便标本,分别采用Dako公司酶免疫试剂盒检测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杯状病毒检测采用酶免疫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轮状病毒、星状病毒阳性标本用RT-PCR进行毒株分型鉴定.结果400份标本中四种病毒检测阳性率依次为轮状病毒47.3%、杯状病毒15.5%、星状病毒9.5%、腺病毒7.5%.其中有混合感染的病例数占13.5%.轮状病毒毒株G血清型分型结果为G2(34.4%)、G3(32.8%)、G1(1.1%)、不同型混合感染(5.8%)、未能分型(25.9%),P基因型分型结果为P[4](45%)、P[8](22.1%)、未能分型(32.9%).G型与P型组合P[4]G2(43.6%)、P[8]G3(25.6%),P[4]G3(13.8%)、P[8]G2(3.2%)、P[4]G1和P[8]G1各1例.星状病毒血清分型结果为1型(57.8%)、3型(2.6%)、8型(2.6%)、未能分型(36.8%).病毒性腹泻的高发季节轮状病毒最为明显为10-12月份.发病年龄主要为2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是6-23月龄.结论兰州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复杂,轮状病毒仍是最主要病原,该年度轮状病毒的主要流行株为P[4]G2,与往年明显不同,病原混合感染比例较大,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8.
长春市儿童医院1998~2001年轮状病毒哨点监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为在中国开发和应用轮状病毒疫苗提供流行病学背景资料。方法 以医院为基础的哨点监测,在长春市儿童医院5岁以下腹泻患儿中进行,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和粪便标本,轮状病毒检测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毒株分型用ELISA和/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所有资料录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3年监测中共调查2343例腹泻患儿,收集便样1211份,轮状病毒检出率门诊患儿和住院患儿分别为31.0%和52.9%。轮状病毒感染95.0%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每年寒冷季节流行(11月到次年3月)。流行的轮状病毒G血清型依次为G1(82.4%)、G2(5.0%)、G3(3.3%)和G4(0.9%),P基因型以P[8]和P[4]为常见。共检出9种P~G结合的毒株,其中世界常见的4种流行株占75.6%。结论 轮状病毒流行毒株呈现超常多样性,轮状病毒是长春地区儿童重症腹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