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口/鼻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6月至2011年3月治疗的8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面罩吸氧)和观察组(采用经口/鼻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每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h的肺功能、血气分析、血清一氧化氮(N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内皮素(ET)及β -ET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2、24h的肺功能、血气分析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24h血清NO、CK-MB、ET及β-ET水平分别为(13.05±2.40)、(15.56 ±2.41).μmol/L,(42.16 ±4.85)、(30.34 ±3.47) U/L,(48.24±5.45)、(44.05±5.41) ng/L,(1.41±0.18)、(0.85±0.03) ng/L,与对照组的(9.56±2.35)、(11.34±2.29)μmol/L,(53.14±4.97)、(45.21±5.02)U/L,(55.13±5.64)、(50.17±5.74) ng/L,( 1.82±0.14)、( 1.05±0.17) n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口/鼻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较佳,可显著改善肺功能和多项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11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9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头罩给氧,研究组患儿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1. 5%优于对照组患儿的57. 6%,并发症发生率10. 1%低于对照组患儿的22. 1%,动脉血气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临床效果十分理想,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新生儿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新生儿出现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改善了新生儿的动脉血气,同时减少了患儿家庭支出费用,提高了新生儿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及分析采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气道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分析66例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临床资料,救治方式为经鼻气道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37例为观察组和传统面罩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29例为对照组,对于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方面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大多数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血气分析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8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均可以有效起到治疗作用,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气道持续正压通气的方式与传统的联合面罩通气相比较,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确诊为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2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予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经鼻导管持续吸入氧气。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2 h和12 h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同时记录RR、HR、MBP等指标。结果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对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及改善呼吸衰竭的效果肯定(P<0.05)。结论对COPD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抢救重症婴儿肺炎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方式与鼻导管吸氧方式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治疗后的基本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20.0%,显效率73.3%,无效率3.3%,死亡率0,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13.3%,显效率53.3%,无效率26.7%,死亡率3.3%,总有效率66.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方式在抢救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婴儿患者中,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102例轻、中度呼吸衰竭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1例采用头罩吸氧治疗及相应护理,观察组51例采用经鼻CPAP无创呼吸机给氧治疗及相应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儿2 h后的血气情况及临床疗效并加以对照分析。结果对比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情况,治疗后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PO2)和pH值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鼻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可行的,可以明显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先进的医疗技术研究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疾病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在医院收治的患者中选择15例新生儿患者,男性有10例,女性有5例。对这些新生儿患者采取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的方法。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15例新生儿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治愈率明显提升,患者的死亡率逐渐下降。结论利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的方法,通过机械呼吸机给新生儿提供氧气,新生儿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这种方法是当前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或者其他呼吸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NICU)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给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变化、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PCO_2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PO_2无显著性差异(P>0.05),pH值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与对照组的67.65%比较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上机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合并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较常规机械通气而言,可显著提高疗效,缩短上机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卫功文 《工企医刊》2011,24(6):21-22
目的 观察无创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28例,分析应用前后的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 25例经过NCPAP治疗明显好转,血气PaO2明显提高(P<0.01),PaCO2显著下降(P<0.05).结论 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确诊为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2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予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经鼻导管持续吸入氧气。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2h和12h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同时记录RR、HR、MBP等指标。结果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对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及改善呼吸衰竭的效果肯定(P〈0.05)。结论对COPD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采用CPAP治疗,对照组53例给予头罩吸氧,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气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6%(P<0.05);观察组治疗后pH值为7.35±0.18,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为(10.42±2.67)、(6.22±1.59)kPa,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为(96.85±15.58)%,而对照组pH值为(7.29±0.17),PaO2、PaCO2分别为(7.11±1.52)、(6.15±1.57)kPa,SaO2为(83.26±12.7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aO2和SaO2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pH值及PaCO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PaO2和SaO2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CPAP对呼吸衰竭新生儿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经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通气治疗后反流性咳嗽24h食管pH值监测及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性治疗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COPD并呼吸衰竭经CPAP通气治疗后出现反流性咳嗽患者2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24h食管pH值监测组11例,PPI试验性治疗组16例.结果 24h食管pH值监测组诊断反流性咳嗽9例,阳性率81.82%(9/11);PPI试验性治疗组诊断反流性咳嗽14例,阳性率87.50%(14/16).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经CPAP通气治疗后出现反流性咳嗽,行PPI试验性治疗的诊断准确率高,抗反流治疗疗效好,方法 简单,易操作,较好地适用于COPD并呼吸衰竭危重患者,比24h食管pH值监测更有临床应用价值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持续正压通气对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持续正压通气(contini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和对照组(面罩吸氧),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3 d后监测喘息缓解情况、哮鸣音消失时间、最大呼气峰流速(PEFR)、第1秒最大呼气率(FEV1%)、用力肺活量(FVC)、血气分析(Pa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哮喘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PEFR、FEV1%、PaO2等方面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正压通气可以明显改善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症状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撤机模式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病例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NICU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例68例,在患儿病情好转但尚未达到撤机标准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拔管后给予增强型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呼吸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在治疗重叠综合征(OS)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差异性.方法:选取在医院睡眠呼吸监测诊疗中心诊疗的120例OS患者,根据治疗中呼吸机通气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BiPAP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CP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呼吸道正压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治疗组给予持续呼吸道正压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29/3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9%(23/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1.5±3.7)d、(16.3±4.5)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治疗中,给予持续呼吸道正压治疗具有操作简单、临床效果好及副作用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中小型医院,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unattended home monitoring along with automatic titrating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auto-CPAP) as an acceptable method for diagnosing and prescribing proper CPAP pressure for treatment of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classic symptoms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 DESIGN: Nonrandomized, prospective case study of 63 patients with a presumptive diagnosis of OSA. SETTING: University hospital and veterans affairs medical center ambulatory sleep disorders clinics. PARTICIPANTS: Fifty-eight men and 5 women were recruited for symptoms of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heavy snoring, and witnessed apnea. INTERVENTION: Subjects with 10 or more respiratory events per hour were titrated by automatic, unattended home monitoring to an optimal CPAP pressure. MAIN OUTCOME MEASURES: Number of subjects able to be diagnosed by unattended home monitoring, titrated to optimal CPAP pressure, accepted an auto-CPAP machine for home use, and symptoms improved. RESULTS: Fifty-four (86%) of 63 patients completed sufficient diagnostic studies, and in 45 (83%) of these, a diagnosis of OSA was established. Nine subjects were unable to adjust to the nasal mask for an adequate diagnostic recording, and 9 had fewer than 10 respiratory events per hour. Ten subjects with OSA could not complete a titration study. Thirty-five of the subjects diagnosed with OSA accepted the auto-CPAP machine into their home, while 30 used it for therapy longer than 3 weeks. The estimated cost of performing in-home studies was less than one fourth of the estimated cost for in-laboratory polysomnographic examinations had they been performed. CONCLUSION: Unattended monitoring plus auto-CPAP allows cost-effective diagnosis and CPAP titration of most patients with OSA with straightforward symptom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经面罩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2017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出13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面罩无创通气(BiPAP无创正压通气).结果:治疗24h后两组动脉血气指标以及呼吸频率均明显好转,P<0.05;治疗24h后的PaCO2、PaO2和呼吸频率对比,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24h后的p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治疗3d、治疗7d后的呼吸困难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面罩无创通气治疗可快速缓解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换气障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