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目的探讨麻醉前预充胶体液和晶体液对腰硬联合麻醉下急诊剖宫产术孕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00例足月妊娠孕妇(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晶体组(Ⅰ组)和胶体组(Ⅱ组),各50例。麻醉前分别快速输注乳酸钠林格液和羟乙基淀粉(万汶)溶液500mL,记录T1(麻醉前)、T2(麻醉后5min)、T3(胎儿娩出)、T4(胎儿娩出后5min)、T5(手术结束)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统计麻黄碱的使用情况和观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T2时的SBP、DBP较T1时明显(下降P<0.05),T2时的HR显著高于T1时(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使用麻黄碱的例数和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剖宫产手术麻醉前快速输注不同液体对术中孕妇血流动力学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纯硬膜外麻醉(EA)与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在基层医院剖宫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单胎足月初产妇7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6例,EA组连续硬膜外麻醉,CSEA组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麻醉效果、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EA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均长于CSEA组(P<0.05或P<0.01),CSEA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EA组(P<0.05),但低血压发生率较EA组高(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新生儿A-pgar评分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比EA起效快,效果确切,肌肉松弛良好是基层医院产妇剖宫产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麻醉前产妇平卧位改为左侧卧位引起血压变化预测腰硬联合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比较给予皮下浸润麻醉时加入盐酸麻黄碱注射液15 mg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剖宫产手术产妇90例,ASAⅠ或Ⅱ级,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根据麻醉前平卧位改为左侧卧位平均动脉压差值分为A(11 mm Hg)、B(11 mm Hg)、C(11 mm Hg皮下浸润麻醉时给予麻黄碱15 mg)三组,每组各30例,观察麻醉后平卧位至胎儿娩出时的平均动脉压,记录发生低血压、恶心呕吐及寒颤例数。结果三组产妇手术麻醉前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5、10 min平均动脉压较麻醉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5 min降到最低值,B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5、10 min平均动脉压组间比较,B组低于A组和C组(P0.05),C组略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血压、寒战、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前,产妇通过变化体位引起血压波动,能够预测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在高发产妇中皮下浸润麻醉时加入麻黄碱,能够有效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6,(9):1181-1183
目的分析采用FloTrac/Vigileo~(TM)监测剖宫产中预注血管活性药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后产妇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在CSEA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90例,随机分成三组各30例,分别为麻黄碱组(M组)、间羟胺组(J组)和对照组(S组)。M组给予泵注麻黄碱10 mg/min,J组给予泵注间羟胺0.3 mg/min,S组给予泵注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对三组产妇在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的MAP、HR、CO、不良反应发生率、新生儿状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组、J组产妇低血压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S组(P<0.05),且MAP在麻醉后比较稳定。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p 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注麻黄碱、间羟胺用于CSEA下剖宫产使产妇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可以有效预防低血压和恶心呕吐,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Flo Trac/Vigileo系统可用于产妇剖宫产术中持续有效地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0.5%等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等比重组和重比重组,每组30例,观察各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平面、达峰时间、麻醉效果、血压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在给药后5min,重比重组患者的SBP、DBP低于等比重组(P<0.05),等比重组感觉阻滞达峰时间长于重比重组(P<0.05),下肢运动恢复时间短于重比重组(P<0.05),等比重组患者低血压和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重比重组(P<0.05)。结论 0.5%等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较重比重布比卡因更适用于剖宫产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轻中度妊高征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轻中度妊高征剖宫产产妇86例,随机分为EA组(Ⅰ组)和CSEA组(Ⅱ组)。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镇痛、肌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能满足手术需要;两组麻黄碱使用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具有起效快,用药少,麻醉效果确切,是一种用于轻中度妊高征剖宫产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预充新一代中分子羟乙基淀粉(万汶)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剖宫产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拟在CSEA下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万汶组(V组)和乳酸林格氏液组(L组)各20例,在麻醉前30min内分别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及万汶500ml,监测记录麻醉前、麻醉后的血糖(BG)变化及麻醉前、麻醉后3min、5min、手术结束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麻醉后3min、5min时BP、HR及麻黄素平均需要量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中BG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预充万汶可以改善在CSEA下剖宫产母体血流动力学,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同时两组产妇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章方勇 《现代医院》2008,8(10):46-47
目的探讨小剂量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100例行急诊剖宫产术的临产妇,随机双盲分为两组:A组(小剂量布比卡因6~8mg)和B组(常规剂量布比卡因10~12mg)两组,每组50例。观察两组用药后的SBP、HR和SpO2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B组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远大于A组(p<0.01),而且与A组相比,血压、心率下降的更加显著(p<0.01);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麻醉效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剖宫产手术,比常规剂量布比卡因安全,麻醉效果确切,对呼吸循环干扰小,是比较理想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盐酸托烷司琼联合氟甲强的松龙预防硬膜外腔应用吗啡术后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122例,手术结束前约30分钟分别给予注射止吐药。5分钟后各组患者均经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mg进行术后镇痛,并根据止吐药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Ⅰ组30例,生理盐水2ml;Ⅱ组31例,盐酸托烷司琼5mg 氟甲强的松龙6mg;Ⅲ组30例。盐酸托烷司琼5mg;Ⅳ组31例,氟甲强的松真龙6mg。结果 Ⅱ、Ⅲ、Ⅳ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Ⅰ组。与Ⅲ、Ⅳ组相比,Ⅱ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下降更显著。结论 盐酸托烷司琼联合氟甲强的松真龙比单独用盐酸托烷司肤或氟甲强的松真龙更能有效地防治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0.
《疾病监测与控制》2021,15(4):293-295
目的:对比腰硬联合麻醉腰麻(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与单用腰麻针穿刺腰麻(spinal anesthesia,SA)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09~2020-09巩义瑞康医院行剖宫产手术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CSEA组(n=60)、SA组(n=60)。其中SA组接受SA麻醉,CSEA组接受CSEA麻醉。对比两组麻醉质量、麻醉情况(麻醉起效时间、穿刺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胎儿娩出后5min阿氏评分(Apgar)、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腰痛、低血压、头痛、寒战、恶心呕吐等)。结果:两组麻醉质量、胎儿娩出后5min Apgar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SA组麻醉起效时间及穿刺时间较CSEA组短,一次穿刺成功率较CSEA组高(P0.05);SA组术后腰痛发生率较CSEA组低(P0.05)。结论:CSEA与SA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中麻醉质量相当,且对新生儿影响较小,但应用SA麻醉起效更迅速,穿刺顺利时时间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且能减少术后腰痛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用局部麻醉药比重来减少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后仰卧位低血压发生。方法 120例产妇(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I和H两组,I组用等比重液(0.5%布比卡因2.0ml);H组用高比重液(10%葡萄糖液1.0ml+0.75%布比卡因2.0ml,注入2.0ml)。比较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达峰平面时间,感觉阻滞最多节段数,低血压发生的时间和例数,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注药后患者反应等。结果两组都能为剖宫产手术提供良好镇痛与完善肌松。两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低血压出现时间相近,H组麻醉平面比I组高(阻滞节段数多),低血压发生比I组多,感觉阻滞达峰平面时间比I组短,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高比重液相比,等比重液对麻醉平面影响较小,可减少剖宫产术CSEA后仰卧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液体扩容对剖宫产脊髓麻醉后低血压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脊髓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四组(n=15),组:麻醉前10 min开始匀速输注复方氯化钠(LR),100滴/min;组、组、组于麻醉即刻分别快速输注复方氯化钠、聚明胶肽、羟乙基淀粉,容量均为10 ml/kg.测量各时点血压变化并记录.结果 脊髓麻醉后15 min内,组、组、组与组相比平均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组、组间比较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20 min,组、组与组相比平均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与组,组与组相比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即刻扩容,晶体液和胶体液均可改善脊髓麻醉前期低血压状态,后期胶体液可能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比较应用聚明胶肽和林格氏液预防剖宫产手术在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后低血压的发生。方法:60例ASAⅠ~Ⅱ级,年龄22~32岁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在CSEA前,30min内A组输注聚明胶肽500ml,B组林格氏液500ml。CSEA于L2~3椎间隙穿刺,注入0.5%罗哌卡因2m(l重比重),麻醉平面控制在T6水平以下,记录产妇麻醉前、麻醉后3min、5min、10min及术毕产妇的SBP、DBP、HR。结果:麻醉后两组产妇血压皆有下降,但B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麻醉后3min、5min产妇心率增快,与入室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麻醉前预充聚明胶肽比林格氏液对减少剖宫产术中引起的低血压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防治剖宫产低血压且对母婴最有利的方法。方法:选择单胎足月择期行腰麻下剖宫产的初产妇4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静脉泵入麻黄素和去氧肾上腺素防治腰麻后低血压。记录术中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1 min及5 min的Apgar评分、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抽取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分别监测脐动脉血PaO2、PaCO2、pH、乳酸等;同时取胎盘组织进行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抗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显示血管的方法进行胎盘绒毛间质内微血管体视学研究。结果:两组SBP、DBP、PaO2、PaCO2和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素组心率和脐动脉血乳酸值明显高于去氧肾上腺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素组脐动脉血pH值明显低于去氧肾上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微血管长度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素组微血管体积密度明显小于去氧肾上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腰麻应用去氧肾上腺素防治低血压有利于增加子宫胎盘血量,改善胎儿血供和氧供,从而降低胎儿缺血缺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的区域麻醉方法在妊高征部宫产术中的麻醉效能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择期剖宫产术的ASAⅡ-Ⅲ级妊高征患者60例,分成3组,分别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和腰-硬联合麻醉,以上局麻药采用临床常有药物。围术期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情况,记录麻醉效能。结果3组产妇的麻醉效能略有不同,C组麻醉平面最高(P<0.01),所需时间最短(P<0.01);在术中镇痛、肌松及内脏牵拉反应方面,A组效果较差(P<0.05);循环变化C组波动幅度小,C组波动最明显(P<0.05);术中安全相关指标表明C组安全性差(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妊高征剖宫产术中循环的安全性较高,但又不失良好的麻醉效能,术后可保留导管镇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麻黄素相比,去氧肾上腺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对母体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术病人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静脉泵注去氧肾上腺素100μg/ml(P组)和麻黄素3mg/ml(E组)维持术中收缩压在基础水平。记录术中HR、BP、SpO2、ECG,采集新生儿脐静脉、脐动脉血监测pH、PO2、PCO2,记录产妇术中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E组术中HR、RPP高于P组(p<0.05);P组新生儿脐静脉血pH、PO2高于E组(p<0.05);P组术中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E组(p<0.05)。结论和麻黄素相比,去氧肾上腺素用于维持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患者的术中血压,能降低新生儿酸中毒的发生率和降低产妇术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剖宫产术后两种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及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发生率.方法 6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术毕分别接硬膜外自控镇痛泵.I组:0.15%盐酸布比卡因加曲马多;Ⅱ组:0.179%甲磺酸罗哌卡因加盐酸奈福泮,观察并记录术后48 h内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对应时点下肢运动阻滞程度(Bromage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6、12、24、36 h 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o-Inage评分Ⅰ组各时点分别为(2.75±0.49)分、(1.51±0.42)分、(0.92±1.08)分、(0.89±0.12)分,Ⅱ组分别为(1.31±0.57)分、(0.35±0.31)分、(0.08±0.30)分、(0.06±0.2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作者单位:252601 山东临清,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义(P<0.05);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发生率Ⅰ组分别为16.7%、13.3%、50.0%,Ⅱ组分别为6.7%、3.3%、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盐酸奈福泮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确切,在运动功能恢复,降低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发生率方面显示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