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病情复发因素。方法:选取确诊为RVVC的患者50例和初次或偶发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5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发病前15项生活和生理状况进行调查对比分析。结果:RVVC组排在前5位的因素依次为:发病前5d内性生活、生理状况差、心理负面情绪、月经来潮和性伴同患生殖器念珠菌病;在生理状况差、心理负面情绪、月经来潮、性伴同患生殖器念珠菌病和性生活频率(≥3次)5个因素,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素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RVVC患者病情复发与发病前5d内性生活、生理状况差、心理负面情绪、月经来潮和性伴同患生殖器念珠菌病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发病原因不清,需要在开始治疗前念珠菌培养,治疗需要注意去除发病诱因和抗真菌治疗,推荐方案为第1、4、7 d口服氟康唑150 mg强化治疗和每周口服氟康唑150 mg巩固治疗6个月。  相似文献   

3.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妇女常见病,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广大的妇女,对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深入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菌的特点,发病机制,检测方法,对指导预防和治疗本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妇女常见病,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广大的妇女,对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深入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菌的特点,发病机制,检测方法,对指导预防和治疗本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预防性治疗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 的预防性治疗效果。方法: 将72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39例, 采用氟康唑胶囊0 15g口服, 1次/d, 连服7d, 停药观察; B组33例, 采用氟康唑胶囊0 15g口服, 1次/d, 连服7d治疗后, 于每月月经来潮前1d口服氟康唑胶囊0 3g一次, 连续用药半年。结果: A、B两组治疗1周后, 治愈率分别为87. 18%和87 88%, 无显著性差异(χ2 =0 .008, P>0. 05); 3个月、6个月、12个月各阶段复发率分别为20. 59%、0 .00%, 35 .29%、3 .45%, 47 .06%、6 .90%,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 =6. 72, P<0. 01; χ2 =9 .69, P<0 .001;χ2 =11. 84, P<0. 001)。结论: 氟康唑预防性治疗能够较好地阻断RVVC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陈彬彬  王新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6):5223-5224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WVC)的巩固治疗方法。方法:研究组30例采用强化治疗伊曲康唑、阿希米联合,阿希米巩固治疗3月。对照组20例采用强化治疗及巩固治疗都用硝酸咪康唑。分别于第1次停药后3~7天、14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各随访一次,进行妇科检查,记录患者VVC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同时进行真菌学镜检。结果:强化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复发率研究组为17.6%,对照组为36.8%,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阿希米的特征,用阿希米巩固治疗RVVC较适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基因表达.方法:对VVC患者的白带标本,培养分离真菌,利用API Candida试剂鉴定菌种,采用琼脂弥散法对检出的菌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以PCR扩增法检测CDR1、CDR2的基因表达.结果:分离出120株念珠菌,白念珠菌83株(占69.2%);光滑念珠菌23株(占19.2%);白念珠菌对氟康唑、咪康唑、克霉唑、伊曲康唑和制霉菌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2%(1/83)、8.4%(7/83)、1.2%(1/83)、4.8%(4/83)和0.0%(0/83);光滑念珠菌23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6.1%(6/23)和8.7%(2/23).念珠菌CDR1、CDR2阳性表达率分别62.5%(75/120)和60.8%(73/120).结论:白念珠菌是VVC的主要念珠菌.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念珠菌对制霉菌素均不耐药.耐药基因CDR1、CDR2在多种念珠菌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8.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菌种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不但发病率明显增加,而且耐药现象也日趋普遍.为了解该病临床分离株菌种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本文对1128例念珠菌病的临床株进行了菌种分离和药敏检测,同时对临床分离的白色念珠菌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出26株都柏林念珠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扬州市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的菌种构成,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采集性病门诊80例RVVC患者和80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CY酵母菌显色培养;对80例RVVC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发病危险因素。结果RVVC组检出白念珠菌32株(40.0%),光滑念珠菌20株(25.0%),热带念珠菌11株(13.8%),克柔念珠10株(12.5%),近平滑念珠菌7株(8.8%),与VVC组相比非白念珠菌占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VC发病危险因素分析,是否长期使用抗生素、念珠菌病原学分型、性伴是否患念珠菌龟头炎、糖耐量是否异常、抗真菌药物使用是否不当、精神状况等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扬州地区引起RVVC主要致病菌仍为白念珠菌,但非白念珠菌的比例远高于VVC,以光滑念珠菌为主;长期使用抗生素、念珠菌进行病原学分型、性伴患念珠菌龟头炎、糖耐量异常、抗真菌药物使用不当、精神状况差等是RVVC病情反复发作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致病菌和敏感药物。方法运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培养假丝酵母菌并对培养出的菌种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出128株酵母菌,其中自假丝酵母菌94株,热带假丝酵母菌26株,光滑假丝酵母菌5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株,克柔假丝酵母菌1株。假丝酵母菌对真菌敏感性高的药物只有两性霉素、氟胞嘧啶,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性高。结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最常见致病菌是白假丝酵母菌,假丝酵母菌耐药情况严重,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对两性霉素、氟胞嘧啶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11.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病的最常见的阴道炎。非孕期VVC首选局部用药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在常规治疗后常需进行巩固治疗,孕期VVC的治疗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感染因素及药敏结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分析125例RVVC患者的感染因素,并分离假丝酵母菌予以药敏分析。结果:RVVC患者的感染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前次阴道炎治疗顺从性、性伴侣个数、性生活频率、阴道灌洗和非月经期使用护垫;158株假丝酵母菌中白假丝酵母菌117株(74.05%),热带假丝酵母菌30株(18.99%),光滑假丝酵母菌6株(3.80%),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株(1.90%)和克柔假丝酵母菌2株(1.26%);RVVC菌株对两性霉素和氟胞嘧啶的敏感性较高,而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性较高。结论:针对RVVC患者的感染因素,选择药敏试验敏感的抗真菌药物,可有效防治RVVC。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2008~2010年随机选择72例RVVC育龄期妇女进行阴道上药联合醋水坐浴治疗。A组36例,治疗时间为月经前1天、前2天+月经干净后1天,后2天+排卵期前1天,前2天+排卵期后1天、后2天。B组36例,治疗时间为月经前3天、前4天+月经干净后3天,后4天+排卵期前3天,前4天+排卵期后3天、后4天。阴道上药:克霉唑栓每晨0.1 g,制霉菌素栓每晚40万单位;醋水坐浴:食用醋+温开水,pH值4.8~5.0,20 min/次,2次/d;重复治疗2月为1个疗程。停药后7~14天及3月、6月分别评价近期治愈率及远期复发率。结果:A组和B组RVVC近期治愈率及远期复发率分别为100.0%和5.6%、69.4%和28.0%(P<0.05)。结论:围经期及围排卵期阴道上药联合醋水坐浴是治疗RVV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复杂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宇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1561-1563
目的:探讨复杂型VVC(RVVC)相关因素。方法:将456例RVVC患者从精神因素,性生活≥4次/周,性交多样化,多个性伴侣等方面与同期279例单纯性VVC(VVC)及305例无VVC妇女比较。结果:RVVC组有精神因素、性生活≥4次/周、性交多样化、多个性伴侣等发生率分别为32.4%、22.5%、25.7%、7.7%,显著高于VVC组的19.8%、17.1%、17.6%、30.0%,及无VVC组的17.8%、16.2%、18.2%、2.9%。P值分别为P<0.005、P<0.05、P<0.005、P<0.005;而VVC与无VVC组比较,4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RVVC的发病与精神因素、性生活≥4次/周、性交多样化、多个性伴侣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雌激素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孙爱军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0):2732-2734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一种条件性真菌黏膜感染,病原菌大部分为白色念珠菌,还有部分为光滑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人体正常菌群之一,属于胃肠道和女性下生殖道的正常共栖菌,为条件致病菌。正常人群白色念珠菌的带菌率可高达40%;从阴道粘膜分离出来的念珠菌85%~90%为白色念珠菌,且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最强。目前光滑念珠菌感染所致的病例也越来越多,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林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4):451-452
目的: 探索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 观察两组: A组给予硝酸咪康唑栓 400mg/d阴道上药, 连用 3d, B组硝酸咪康唑栓用药同A组, 同时伊曲康唑口服 400mg/d, 连用 3d, 两组均月经后第 1天重复硝酸咪康唑栓用药 6个月; B组同时口服伊曲康唑 200mg/d1次即可。结果: 两组治疗后 1周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 A组为 86 11%,B组为 94 59%, 但治疗后 3个月A组的复发率为 11 11%, 而B组为 0; 治疗后 6个月A组复发率为 16 67%, B组的复发率为5 40%, 两组在 3个月及 6个月复发率的比较中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硝酸咪康唑栓阴道用药合并伊曲康唑短程冲击治疗加长期间断预防性给药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和预防复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正>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为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病的常见外阴阴道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呈明显上升趋势。75%的育龄妇女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发病,40%~50%可重复感染(2~3次/年),不到5%的妇女可反复感染(每年发生≥4次);妊娠期妇女感染为9.4%~18.5%。VVC不仅给妇女精神上造成痛苦,而且可致胎儿感染,增加胎、婴儿的病死率。本文复习有关文献,就本病病因、发病机理、对妊娠的影响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①制霉菌素栓20万U阴道上药,连用7天。②加用碘伏阴道擦洗及制霉菌素涂药3天。结果:制霉菌素治疗总有效率达95.6%,治愈率达83.3%;加碘伏擦洗能提高治愈率。结论:制霉菌素阴道用药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效果满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20.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因外阴瘙痒、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且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异常痛苦。笔者采用患者夫妇同时口服伊曲康唑,患者阴道塞制霉菌素、外阴部涂克霉唑软膏治疗RVVC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2年6月~2004年6月,本院对年龄20~48岁,已婚,无使用伊曲康唑、制霉菌素和克霉唑禁忌证,未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无妊娠、糖尿病的RVVC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伊曲康唑加制霉菌素、克霉唑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制霉菌素、克霉唑治疗。2.诊断标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外阴瘙痒,白带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