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余瑞欣  张英  孙小平  闫燕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6):3667-3668
目的:通过对80 261例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出生缺陷的发生现状,以制定降低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各产科医院专人统计、上报方法。结果:15所医院总的出生缺陷率为11.08‰,呈逐年上升趋势,前5位是:神经管畸形、总唇裂、多指并指(趾)、脑积水、先心病。结论:加强宣教,加强婚前、孕前咨询及检查,提高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率,提高医院人员技术水平,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2.
张文慧 《药物与人》2014,(4):297-298
目的:了解监测医院七年来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为进一步减少出生缺陷,制定预防保健措施及开展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对2007-2013年福州市二医院内出生的14905例围产儿,男7824例、女7077例、性别不明4例、出生缺陷256例,进行x2检验等统计分析。结果:出生缺陷和孕母年龄、出生性别有显著差异(p〈0.05)、提出预防出生缺陷发生内容,重点和需求。结论:应广泛开展预防出生缺知识的宣传,加强孕前、孕期保健、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工作,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从而降低围产儿死亡。  相似文献   

3.
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承德市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对2003~2005年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7.35‰,围产儿死亡率9.20‰,缺陷围产儿死亡率420.53‰,占围产儿死亡的33.60%;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为神经管畸形、总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多指、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缺陷发生率与性别无关(χ2=1.98,P>0.05),城镇发生率为5.76‰,乡村8.34‰,乡村明显高于城镇(χ2=8.52,P<0.01),产妇≥35岁年龄组高于35岁以下组(χ2=4.31,P<0.05)。结论广泛开展预防出生缺陷知识宣传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加强孕前、孕期保健、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工作,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出生缺陷是指新生儿出生时即存在的各种形态和结构的异常,可以涉及某一脏器或脏器的一部分,也可以涉及到身体的较大区域。为了寻找本地区可能影响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我县2007年10月—2011年9月围产儿出生缺陷病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凤霞  徐文  姚屹  宋世琴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5):2119-2121
目的:分析我院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动态变化及流行特征,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1995年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和统计标准,对我院1997年1月~2004年12月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按照前4年与后4年两阶段进行分析。结果:监测围产儿42 996例,前4年与后4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9.66‰、13.87‰,后4年出生缺陷较前4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本市户口围产儿出生缺陷上升趋势明显;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出生缺陷与产妇年龄、围产儿出生季节、胎数、胎儿性别关系密切。结论:根据出生缺陷监测结果,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6.
武建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72-4574
目的:通过对榆次区2010年出生缺陷儿的监测,剖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10月1日~2010年9月30日妊娠满28周至分娩后1周内的围产儿,包括活产儿、死胎、死产进行监测。结果:2010年榆次区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6.00/万;神经管畸形发生率为7.27/万;发生率较高的出生缺陷是多指(趾)、唇裂合并腭裂、神经管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唇裂、外耳畸形、直肠肛门闭锁或狭窄、马蹄内翻足、并指(趾);产妇居住于农村的分娩出生缺陷儿的比例明显高于居住在城市的产妇。出生缺陷儿的男女性别比为3∶1,神经管畸形全部发生于女性新生儿。结论:加强优生优育的健康教育,重视婚前体检、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做好三级预防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刘国琴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5):5589-5590
目的:了解大丰市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率。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要求,对大丰市2004~2008年在所有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天的25 343例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共监测出生缺陷儿143例,出生缺陷率为5.64‰。前5位出生缺陷是:唇腭裂、多指(趾)、神经管畸形、肢体短缩、先天性心脏病。近两年,出生缺陷率呈大幅下降。结论:加强婚前、孕前、孕期保健,加强产前筛查,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出生缺陷严重影响人口素质及生命质量,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不幸,也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为探讨预防出生缺陷的干预措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对2 0 0 2年1 0月1日至2 0 0 3年9月3 0日太原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太原市1 0个县(市、区) 94所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 8周到产后7天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 2 480 7例,孕2 8周前引产的出生缺陷儿63例及4~6个月进行B超筛查的孕妇981 7例。2 方法 由监测医院分娩室护士长将本院资料进行统计后,填写围产儿季报表、…  相似文献   

9.
太原市1997~200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山西省"削峰"工程出生缺陷动态监测实施方案>要求,1997年以来,我市在10个县(市、区)的94所医院进行了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动态监测.至2003年,共监测围产儿187 492例,出生缺陷儿2 462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1.31/万.其中神经管畸形(NTD)881例,NTD发生率为46.99/万,占出生缺陷的35.78%.围产儿死亡2 505例,围产儿死亡率为13.36‰.出生缺陷畸形的顺位依次为神经系统缺陷、面耳颈部缺陷、骨骼肌肉系统缺陷、消化系统缺陷.出生缺陷儿有53.57%存活,缺陷儿死亡率是同期围产儿死亡率的34.75倍.孕28周前引产的出生缺陷儿88.12%依靠B超诊断.因此采用B超筛查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太原市1997~200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新艳 《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0):790-792
目的 了解太原市1997~2004年出生缺陷儿发生率及变化趋势,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和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山西省“削峰工程”(山西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全国,全国又高于世界,山西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成了“珠峰”,政府要削除这个“珠峰”采取一系列措施,称作“削峰工程”)及“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的要求,对1997~2004年太原市10个县(市、区)94所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内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 8年共监测围产儿217908例,出生缺陷儿287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31.75/万;其中神经管畸形(NTD)1021例,NTD发生率46.85/万,占出生缺陷36%.围产儿死亡2892例,围产儿死亡率13.27‰;缺陷儿死亡率是同期围产儿死亡率的32.39倍;出生缺陷畸形发生顺位,依次为神经系统缺陷、面耳颈部缺陷、骨骼肌肉系统缺陷,消化系统缺陷;28周前引产出生缺陷儿诊断89.74%依靠B超.结论 出生缺陷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开展广泛健康教育,普及婚检和进行保健知识宣传,加强孕产期保健和产前B超筛查等,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福田区出生缺陷发生的基本情况, 找出有关影响因素, 为更好地落实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辖区内 2001~2003年 767例出生缺陷儿登记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总出生缺陷发生率为 21. 54‰; 常住、暂住、流动人口之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 23 .21‰、19 .59‰、22. 11‰; 缺陷儿胎龄满 37周~41+6周 546例, 占 71. 19%; 男女性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 24 .57‰、17 .56‰; 出生缺陷确诊时间为产后 7d内者 582例, 占 75. 88%。结论: 出生缺陷监测及报告制度的落实、监测诊断技术的提高是辖区出生缺陷发生率保持较高水平的直接原因; 围产保健及健康教育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准确了解包头地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找出适合本地具体情况的干预措施,促进本地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1~2007年出生在包头市的86576例围产儿中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与出生缺陷发生相关联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2001~2007年包头市各爱婴医院共出生围产儿(孕满28周到生后7天)86576例,出生缺陷数707例,出生缺陷发生率8.16‰,出生缺陷发生病种顺位是脊柱裂、唇腭裂、先天性脑积水、多指(趾)并指(趾)畸形。结论:采取适合包头市具体情况的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青岛市出生缺陷现状,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青岛市出生缺陷三级监测网络信息,调查2009年4月1日~2010年3月31日全市住院分娩的妇女,妊娠或分娩缺陷儿(孕28周~产后7天内确诊)者作为缺陷组,分娩正常儿者做为对照组,分析出生缺陷发生现状。结果:①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0.34万/(466/77 231),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多指(趾)、先天性脑积水(肢体短缩并列)、并指(趾)居出生缺陷前5位。②干预现状:调查对象平均婚检率33.37%(311/932),缺陷组接受婚检的比例低于对照组(χ2=4.64,P<0.05);缺陷组接受孕前保健的比例低于对照组(χ2=15.47,P<0.01);43.78%调查对象(408/932)接受产前筛查,缺陷组接受产前筛查的比例高于对照组(χ2=10.90,P<0.01);③治疗性终止妊娠后出生缺陷率由60.34万/下降为活产婴儿的43.89万/(339/77 231,χ2=20.14,P<0.01),出生率的顺位改变为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外耳畸形、总唇裂、并指(趾)。结论:青岛市出生缺陷发生较全国低,接受孕前保健比例较高组出生缺陷发生率较低,显示加强孕前期和围生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苏州市出生缺陷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探讨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效果,为进一步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依据。方法:对苏州市2003~2008年出生缺陷个案进行回顾性调查,将出生缺陷发生率等定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归纳分析。结果:6年来苏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从2003年的9.61‰下降到2008年的7.36‰。20岁及34岁年龄组妇女分娩缺陷儿的风险明显增加,男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胎。结论:苏州市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在提高产前筛查及诊断、完善二级预防的基础上,应全面开展一级预防,积极开展三级预防。  相似文献   

15.
张宏  霍正浩  刘兰  王风兰  张涛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3):2001-2003
目的:探讨宁夏回族自治区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政府制定出生缺陷干预措施和对策提供依据。方法:设计统一的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的5个行政市22个市县(区)在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的所有婴儿进行入户调查,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28.72万/;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发烧(OR=1.116)、孕早期服用抗生素(OR=1.559)、孕妇异常生育史(OR=1.281)、近亲结婚(OR=17.328)、早产(OR=1.147)、汉族(OR=1.471)、常住地为农村(OR=1.311)是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结论:宁夏回族自治区出生缺陷干预应从加强婚前健康教育、避免近亲结婚、提倡婚前检查、做好孕早期防护和加强产前检查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李丹丹  安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4955-4957
目的:掌握海淀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探索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和统计推断方法对2008~2010年海淀区各助产机构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海淀区2008~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是184.77/万、168.60/万和212.78/万;3年总计本市和外地户籍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66.24/万和207.75/万,单胎和多胎缺陷发生率分别是184.07/万和380.57/万。结论:海淀区出生缺陷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先天性心脏病占出生缺陷的首位;出生缺陷发生率外地户籍人口高于本市户籍人口、多胎高于单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泽州县1997~200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动态变化及人群分布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山西省实施控制新生儿出生缺陷“削峰工程”的要求,我县自1997年回顾性调查后,对全县的围生儿进行了出生缺陷动态监测。结果 泽州县1997~2005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55.04/万(825/53212);1997~200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生率较高的前5位出生缺陷类型是脊柱裂、无脑儿、先天性脑积水、唇裂合并腭裂和脑膨出。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165.40/万(687/41536)明显高于城镇发生率118.19/万(138/11676),男性出生缺陷构成占52.48%(433/808);出生缺陷儿死亡占围生儿死亡的58.59%,居围生儿死亡之首。结论 泽州县出生缺陷率高于全国水平,出生缺陷发生与围生儿性别、城乡分布有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统计住院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寻找预防出生缺陷的措施。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福建省新生儿救护中心厦门分中心住院围产儿13 898例中发生出生缺陷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出生缺陷构成状况、孕妇多种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间福建省新生儿救护中心厦门分中心住院患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2.45‰(312/13 898)。出生缺陷按不同组织器官及部位划分,位于前5位依次为心血管系统、四肢畸形、肾脏发育异常、尿道下裂、颌面部畸形。结论:大力实施围产期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与干预工作,积极开展围产保健、避免早孕期高危因素的暴露、提高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孕期出生缺陷干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针对性地开展出生缺陷干预,为基层制定有效干预措施和降低出生缺陷提供依据。方法:对3241例孕妇分别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微量元素钙、铜、铁、锌等含量及弓形虫和风疹病毒检查,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筛查出乙肝病毒携带者和大、小三阳共188例,占6.31%,孕妇血清中微量元素未达标准为237~681例,占7.31%~21.01%,弓形虫和风疹病毒感染分别为0.40%和0.34%,三维彩超查出胎儿头颅、肢体和腹部畸形14例,占0.60%。结论:针对性的开展出生缺陷筛查和孕期干预,可预防和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郭立杰  武卉 《职业与健康》2014,(11):1568-1570
目的了解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变化及转归情况。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对该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分娩的围生儿逐一筛查。结果该院共出生围生儿数7 616例,出生缺陷儿237例,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3.11%,出生缺陷儿死亡数28例,缺陷儿死亡率11.81%;围生儿死亡数86例,死亡率1.13%,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外耳畸形、多指畸形、总唇裂(唇裂、腭裂、唇裂合并腭裂)、21-三体综合征,构成比分别为48.9%、11.0%、7.2%、5.1%以及4.3%。农村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0.9%,明显高于城镇的29.1%;缺陷儿死亡率城镇为4.3%,农村为1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出生缺陷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广泛开展优生、优育健康教育,加强婚前保健、围生期保健,开展产前诊断和优生咨询,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