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09例不孕妇女血清抗透明带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透明带抗体(AzpAb)在不孕症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间接法测定109例不孕妇女(包括原发和继发不孕)血清的AzpAb,47例早孕妇女做对照。结果:109例不孕妇女中AzpAb阳性者21例,阳性率为19.3%;47例对照组阳性1例,阳性率为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30岁组77例中AzpAb阳性者14例,阳性率18.2%;31~42岁组32例中AzpAb阳性者7例,阳性率21.9%。原发不孕组48例中AzpAb阳性者10例,阳性率20.8%;继发不孕组61例中AzpAb阳性者11例,阳性率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z-pAb可以导致原发或继发不孕,且与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2.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自然流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对41例自然流产妇女(病例组)的流产组织进行HCMV DNA检测,以及采用免疫组化(IHC)检测HCMV感染阳性者流产组织局部细胞因子(IL-2、IL-10、TNF-α)的变化,并与3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HCMV DNA的阳性检出率为41.46%,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为13.33%,两组HCMVDNA的阳性率经统计学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HCMV阳性病例组IL-10较对照组升高(P<0.05),IL-2有所降低(P<0.05),TNF-α无显著差异。结论:HCMV感染与自然流产有关,HCMV感染会引起孕妇免疫功能进一步抑制,促进了胎儿宫内感染并可能最终导致流产。  相似文献   

3.
自然流产胚胎组织中生殖支原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殖支原体(MG)感染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收集自然流产者胚胎组织54例为自然流产组;另取40例人工流产者胚胎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套式PCR方法对两组标本进行生殖支原体检测。结果:流产组MG阳性9例,阳性率16.7%;对照组无MG阳性检出,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然流产与MG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复发性自然流产(RSA)者的甲状腺自身抗体(TA)因素进行研究,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以在遗传门诊就诊的有RSA病史的非孕期患者100例为病例组,同期有正常分娩史非孕期妇女100例为对照组,比较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含量.结果 病例组TA总阳性率(TgAb、TPOAb或两项阳性者)、TgAb及TPOAb阳性率(分别为22.0%、16.0%和18.0%)高于对照组(10.0%、5.0%和6.0%);病例组中2次流产史与≥3次流产史、原发性和继发性RSA、早期和晚期RSA者的TA、TgAb及TPO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TgAb及TPOAb阳性组与阴性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A与RSA相关,TA阳性是RSA的危险因素;RSA的TA因素与年龄、RSA患者的流产次数、流产孕周和既往有无正常分娩史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和正常早孕妇女绒毛、蜕膜中Survivin、Stat3的测定,探讨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的流产病因和胚胎、胎盘的生长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RSA患者及20例对照组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Survivin、Stat3含量。结果:RSA患者孕早期绒毛中Survivin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3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的表达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RSA组与对照组蜕膜中Survivin、Stat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过表达可能与反复自然流产有关,而Stat3与反复自然流产无关。  相似文献   

6.
夏敏  郑洁  程毓芝  吕立群  刘杰  李薇  孙虹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2):5034-5036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后自然流产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6月在湖北省妇女儿童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RT治疗后222例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单精子卵浆内显微注射(ICSI)的自然流产情况,比较未流产及流产组的年龄、既往自然流产史、不同促排方案的流产率、使用促排卵药物(Gn)的天数及用量、hCG日的子宫内膜厚度。结果:IVF及ICSI的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促排方案间的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组与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组既往有流产史者明显高于未流产组(P<0.05),流产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起ART早期妊娠丢失的原因复杂,可能与患者既往妊娠史、年龄、子宫内膜厚度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层析法和分离培养法对95例自然流产者(观察组)和102例人工流产患者(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CT、UU的检测。结果:①观察组宫颈分泌物CT和/或UU的总检出率为64.21%,对照组为24.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CT、UU复合感染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自然流产次数≥2次者,CT、UU检出率与只有1次自然流产史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CT、UU复合感染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UU感染与自然流产的发生可能相关,尤其与复发性自然流产关系密切,对自然流产患者进行CT和UU的检测并积极治疗对防止不良妊娠结局再次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抗卵巢抗体与不明原因不孕及流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抗卵巢抗体(AoAb)对不明原因不孕、自然流产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不孕、流产的病因。方法:用ELISE法对126例不明原因不孕妇女和89例自然流产妇女血清AoAb进行检测并与90例正常生育期妇女血清AoAb阳性率做对照。结果:不明原因不孕妇女血清中AoAb阳性率为28.57%,流产组AoAb阳性率为13.4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不孕组AoAb阳性率高于流产组,P<0.01。结论:AoAb是造成不明原因不孕和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且对不孕的影响要比自然流产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9.
复方米非司酮用于疤痕子宫流产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米非司酮用于疤痕子宫流产的效果。方法: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10周妇女310例自愿要求药物流产作为观察组,同期非疤痕子宫施行药物流产妇女31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于复方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口服流产,若在0.5h内呕吐或3h未排出孕囊再补米索前列醇。结果:两组对象年龄、孕产次、停经天数、孕囊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流产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出血时间观察组为(13.2土8.7)天,对照组为(13.1±8.5)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米非司酮对瘢痕子宫妊娠流产与非瘢痕子宫妊娠流产同样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免疫功能异常在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检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血清中的几种抗体和因子,有助于揭示早期自然流产的原因和发展机制。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对157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血清中的5种免疫抗体及3种TH1细胞因子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自然流产患者中5种抗体及TH1细胞因子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但与流产次数无明显关系。结论:自然流产患者中5种抗体及TH1细胞因子阳性可能和自然流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封闭抗体在正常生育、早初孕及孕育不良妇女人群中的分布,探讨早初孕妇女封闭抗体的产生规律。方法:将514例患者分为健康早初孕、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继发性不孕、偶发性自然流产、正常生育产后妇女共5组。应用ELISA法检测各病例组血清中的封闭抗体(black antibody,BA)定性和定量结果。结果:BA的阳性率分别是:早初孕组50.9%(108/212),URSA组26.8%(22/82),继发不孕组42.9%(48/112),偶发性自然流产组70.4%(38/54),产后组88.9%(48/54);各组BA阳性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65,P<0.001),早初孕组与URSA组(χ2=13.940,P<0.001)、产后组(χ2=25.551,P<0.001)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与继发性不孕(χ2=1.919,P=0.166)和偶发流产组(χ2=6.560,P=0.01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初孕组妇女在5、6、7、8、9、10孕周BA的阳性率及BA定量结果秩均值分别是:52.2%、52.7;51.9%、57.4;54.2%、52.3;37.5%、51.9;61.5%、53.2;33.3%、43.5。早初孕组各孕周BA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70,P=0.484);各孕周BA定量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1,P=0.974)。早初孕组和产后组BA定量结果的秩均值分别是61.5和88.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58,P=0.001)。结论:BA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是:产后组、偶发性自然流产组、早初孕组、继发不孕组、URSA组。URSA的发生与BA的缺失有关,继发性不孕和偶发性自然流产与BA的缺失无相关性。随着妊娠的进行,封闭抗体的生成和浓度逐渐增强,在孕早期则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超声结合血β-hCG在"妊娠盲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尿妊娠实验阳性或弱阳性,孕周约32~42天的早早孕患者检查TV-CD和血β-hCG。结果:宫内早早孕子宫内膜动脉阻力指数(RI)<0.5,宫内早早孕流产型RI>0.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外早早孕子宫内膜未见明显局限性动脉血流信号,而有一小部分RI>O.5,多数见静脉血流信号或无血流信号显示。48h后复查,宫内早早孕流产组、宫外早早孕组与宫内早早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β-hCG宫内早早孕组与宫内早早孕流产组、宫外早早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外早早孕组与宫内早早孕流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h后复查,宫内早早孕流产组与宫内、外早早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能量图结合血β-hCG联合应用能预测妊娠的趋向,提示妊娠的着床部位,为临床早诊断、早治疗、避免误诊提供一个有价值的临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反复自然流产(RSA)与促血管生成素-2(Ang-2)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3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和37例健康早孕人工流产妇女的绒毛膜组织中Ang-2的表达水平。结果:自然流产组Ang-2的表达高于人工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ng-2的表达均与年龄无关(P>0.05);自然流产组Ang-2的表达与胚胎孕周呈正相关(P<0.05),而人工流产组Ang-2的表达与胚胎孕周无关(P>0.05)。结论:Ang-2的高表达可能是造成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带器妊娠实施药物流产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晓汾  刘淑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3):3274-3276
目的:观察带器妊娠患者行药物流产时的临床效果,探讨此方法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分别观察160例带器妊娠患者与150例单纯妊娠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流产时的临床效果及药流后出血量、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等相关反应。结果:带器妊娠组完全流产率90.000%,不全流产率6.250%,失败率3.750%,宫内节育器自然排出率28.125%;单纯宫内妊娠组完全流产率92.000%,不全流产率5.330%,失败率2.670%。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药物流产时间和药流后出血量、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及服药后的副反应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物流产用于带器妊娠,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纯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失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早期妊娠失败的患者31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研究组,采用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Ⅱ组为对照组,采用人工负压吸引术。再将Ⅰ组随机分为3个亚组,即Ⅰa、Ⅰb、Ⅰc组,分别给予米索前列醇400μg、600μg、800μg3个不同剂量,比较分析完全流产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流产并发症发生率、月经复潮情况。结果:①Ⅰ组3个亚组之间,在完全流产率、流产并发症发生率方面,Ⅰa组与Ⅰb、Ⅰ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Ⅰb组与Ⅰ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Ⅰa组与Ⅰ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b组与Ⅰ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Ⅰb组低于Ⅰc组;②Ⅰb组与Ⅱ组间完全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流产并发症发生率方面,Ⅰb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流产后第1次月经周期均延迟,第2、3次月经周期基本恢复正常,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失败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最佳剂量为600μg,阴道后穹窿给药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替代人工负压吸引流产术,可减少流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自然流产患者的免疫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与免疫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56例自然流产妇女(流产组)进行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抗卵巢抗体(AO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及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HCGAb)的检测;选择正常妊娠妇女8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流产组的ASAb、AOAb、EMAb和HCGAb的阳性率分别为28.1%、25.2%、26.1%和23.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5.8%、1.2%、1.2%和3.5%,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01)。4种抗体联合检测,抗体的阳性率为42.1%,与单独检测ASAb、HCGAb、AOAb和EMAb相比,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免疫因素是自然流产的不容忽视的因素,4种抗体的联合检测较单一抗体检测阳性率高,对自然流产的临床诊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贵阳市育龄女性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基因多态性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降低贵阳市育龄女性自然流产发生率。方法选取2016—2019年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孕前优生咨询的525例育龄女性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自然流产史分为两组,病例组175例女性,对照组350例女性。比较两组育龄女性MTHFR C677T、A1298C及MTRR A66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结果病例组MTHFR C677T野生基因型CC型69例(39.4%),杂合突变CT型76例(43.4%),纯合突变TT型30例(17.1%),对照组MTHFR C677T野生基因型CC型154例(44.0%),杂合突变CT型164例(46.9%),纯合突变TT型32例(9.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0,P<0.05);病例组的T等位基因频率为38.9%,较对照组T等位基因频率(32.6%)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P<0.05)。两组MTHFR A1298C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TEG)在不同流产次数的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凝血功能中的变化趋势,为早期不同流产次数RSA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检测指标。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湘潭市中心医院不孕不育科治疗的147例不同流产次数的RSA已孕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根据不同孕周将其分为早孕组(平均妊娠6^+6周)35例,早中孕组(平均妊娠13^+6周)47例,中孕组(平均妊娠18^+6周)65例;并根据不同流产次数将流产≥4次者分为流产4组(31例),流产3次者分为流产3组(69例),流产2次者分为流产2组(47例)。从同时期于我院建立生产档案的健康孕妇中随机抽取160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TEG检测5项参数变化情况,并对比不同RSA患者TEG变化情况。结果经TEG检测后,凝血指数(coagulation index,CI)均值都在3以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均呈血液高凝状态,观察组各项指标更偏向高凝状态,R值和K值缩短,α角和MA值增大,CI值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孕周患者中,R、MA及C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值随孕周的增加而降低,α值随孕周的增加而升高,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4组的MA值高于流产3组、流产2组(P<0.05);R、K、α角及C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流产次数的RSA患者中应用TEG检测,可在早期准确反映出患者RSA的倾向,且患者既往流产次数越多(≥4次),TEG的参数MA增加得越明显,其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的凝血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硫酸基转移酶1A1(SULT1A1)His等位基因与南京地区女性复发性自然流产(RESA)相关性及RESA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01例RESA患者和106例正常对照,应用DNA测序技术检测SULT1A1基因Arg213 His多态性分布,并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基因型对RESA的危险度。结果:SULT1A1的Arg/Arg、Arg/His、His/His三种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s等位基因可增加RESA的危险性(OR=1.43)。在有装修异味房子中居住大于3个月的环境因素在病例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SULT1A1基因Arg213His等位基因是RESA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和正常早孕妇女绒毛、蜕膜中STAT3的测定,探讨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患者的流产病因和胚胎、胎盘的生长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RSA患者及20例对照组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STAT3含量。结果:STAT3在RSA患者和正常妊娠妇女孕早期的绒毛和蜕膜中均高表达。RSA组与对照组绒毛中STAT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A组与对照组蜕膜中STAT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检测了RSA患者和正常早孕妇女绒毛、蜕膜中STAT3的表达,在胎盘形成过程中STAT3参与、促进滋养细胞的存活、生长和浸润,胚胎生长具有肿瘤的特征。STAT3在RSA患者和正常妊娠妇女孕早期绒毛和蜕膜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AT3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