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潜伏期分娩镇痛硬膜外罗哌卡因的最低有效浓度和最佳浓度.方法 ASA分级Ⅰ~Ⅱ级头位、单胎的初产妇55例,妊娠37~42周,产前无服用镇痛催眠药,宫口开至<3 cm时于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罗哌卡因初始浓度为0.15%,试验剂量5ml,观察5 min,确认导管在硬膜外腔后,给予相应浓度的罗哌卡因10ml.根据双盲、序贯的方法,以上一例产妇的镇痛效果确定下一例产妇所用罗哌卡因的浓度,视觉模拟量表评分≤10分为有效.整个产程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宫缩以及分娩方式.结果 潜伏期分娩镇痛中硬膜外罗哌卡因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14%,其95%可信区间为0.14% ~0.16%.最佳浓度为0.18%.结论 潜伏期分娩镇痛硬膜外罗哌卡因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14%,最佳浓度为0.18%.  相似文献   

2.
黄凤贞  刘辉  唐巍 《现代医院》2008,8(5):51-53
目的比较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病人自控(CSEA+PCEA)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9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B组为镇痛组,行CSEA+PCEA分娩镇痛,A组鞘内用0.1%罗哌卡因2.5mg,硬膜外镇痛维持用0.1%罗哌卡因加2μg/ml芬太尼混合液;B组鞘内用0.1%布比卡因2.5mg,硬膜外镇痛维持用0.1%布比卡因加2μg/ml芬太尼混合液;两组产妇均于宫口开大3cm时开始镇痛,宫口开全时停用镇痛药。C组为自然分娩对照组。分别观察产妇生命体征、产程变化、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运动阻滞程度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和新生儿Apgar评分,记录各组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缩宫素使用率和分娩镇痛的满意度。结果A、B两组产妇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镇痛后A组96.7%产妇能下床行走和自主排尿而B组仅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镇痛组与对照组比较第二产程有延长,但对分娩方式无影响,各组间的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缩宫素使用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差异。结论腰-硬联合阻滞病人自控分娩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式,而0.1%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更适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3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产妇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为分娩镇痛麻醉药物剂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月北京美中宜和妇儿医院收治的正常单胎初产妇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方式行分娩镇痛,蛛网膜下腔注射0.15%罗哌卡因2 ml后,随机分为3组进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A组采用0.1%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麻醉、B组采用0.125%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麻醉、C组采用0.15%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麻醉。观察并记录各组分娩镇痛效果、满意率、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B、C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及满意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镇痛效果及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0.125%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行分娩镇痛可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并能够有效防止罗哌卡因浓度过高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方法76例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Ⅰ组即罗哌卡因组和Ⅱ组即左旋布比卡因组,分别应用0.1%罗哌卡因和0.1%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1#g/(kg·ml)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观察镇痛效果(VAS评分),下肢运动能力(改良Bromage评分),记录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镇痛满意度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除下肢运动能力(改良Bromage评分)左旋布比卡因组明显高于罗哌卡因组外,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浓度及用量罗哌卡因运动阻滞弱于左旋布比卡因,但总体上两种药液用于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效能相近,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60例A组,随机分为A1、A2两个亚组,镇痛液分别为罗哌卡因0.075%、0.1%,均复合2μg/ml芬太尼,于宫口开至2~3 cm时,L2-3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注0.8%利多卡因,5 min后给负荷量8~10 ml镇痛液,确定镇痛平面,疼痛明显减轻后接希腊力美电子镇痛泵.持续输注药液6~8 ml/h,单次按压量3 ml,间隔时间15 min.宫口开全停药.30例同等条件未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为B组.记录观察产妇BP、HR、SpO2、产程、胎心、宫缩的变化及缩宫素使用率,同时评价产妇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与下肢活动度:采用改良Bromage(MBS)评估.结果 产妇BP、HR、SpO2平稳.A组用药10 min后疼痛明显减轻,均达到满意镇痛,A1、A2两个组比较,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A2两个亚组对下肢运动及产程无明显影响,其催产素使用高于B组(P<0.05).A组与B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075%和0.1%罗哌卡因分别复合2μg/ml芬太尼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均效果确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且不影响产程、产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60例A组,随机分为A1、A2两个亚组,镇痛液分别为罗哌卡因0.075%、0.1%,均复合2μg/ml芬太尼,于宫口开至2~3 cm时,L2-3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注0.8%利多卡因,5 min后给负荷量8~10 ml镇痛液,确定镇痛平面,疼痛明显减轻后接希腊力美电子镇痛泵.持续输注药液6~8 ml/h,单次按压量3 ml,间隔时间15 min.宫口开全停药.30例同等条件未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为B组.记录观察产妇BP、HR、SpO2、产程、胎心、宫缩的变化及缩宫素使用率,同时评价产妇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与下肢活动度:采用改良Bromage(MBS)评估.结果 产妇BP、HR、SpO2平稳.A组用药10 min后疼痛明显减轻,均达到满意镇痛,A1、A2两个组比较,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A2两个亚组对下肢运动及产程无明显影响,其催产素使用高于B组(P<0.05).A组与B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075%和0.1%罗哌卡因分别复合2μg/ml芬太尼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均效果确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且不影响产程、产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60例A组,随机分为A1、A2两个亚组,镇痛液分别为罗哌卡因0.075%、0.1%,均复合2μg/ml芬太尼,于宫口开至2~3 cm时,L2-3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注0.8%利多卡因,5 min后给负荷量8~10 ml镇痛液,确定镇痛平面,疼痛明显减轻后接希腊力美电子镇痛泵.持续输注药液6~8 ml/h,单次按压量3 ml,间隔时间15 min.宫口开全停药.30例同等条件未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为B组.记录观察产妇BP、HR、SpO2、产程、胎心、宫缩的变化及缩宫素使用率,同时评价产妇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与下肢活动度:采用改良Bromage(MBS)评估.结果 产妇BP、HR、SpO2平稳.A组用药10 min后疼痛明显减轻,均达到满意镇痛,A1、A2两个组比较,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A2两个亚组对下肢运动及产程无明显影响,其催产素使用高于B组(P<0.05).A组与B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075%和0.1%罗哌卡因分别复合2μg/ml芬太尼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均效果确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且不影响产程、产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60例A组,随机分为A1、A2两个亚组,镇痛液分别为罗哌卡因0.075%、0.1%,均复合2μg/ml芬太尼,于宫口开至2~3 cm时,L2-3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注0.8%利多卡因,5 min后给负荷量8~10 ml镇痛液,确定镇痛平面,疼痛明显减轻后接希腊力美电子镇痛泵.持续输注药液6~8 ml/h,单次按压量3 ml,间隔时间15 min.宫口开全停药.30例同等条件未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为B组.记录观察产妇BP、HR、SpO2、产程、胎心、宫缩的变化及缩宫素使用率,同时评价产妇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与下肢活动度:采用改良Bromage(MBS)评估.结果 产妇BP、HR、SpO2平稳.A组用药10 min后疼痛明显减轻,均达到满意镇痛,A1、A2两个组比较,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A2两个亚组对下肢运动及产程无明显影响,其催产素使用高于B组(P<0.05).A组与B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075%和0.1%罗哌卡因分别复合2μg/ml芬太尼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均效果确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且不影响产程、产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60例A组,随机分为A1、A2两个亚组,镇痛液分别为罗哌卡因0.075%、0.1%,均复合2μg/ml芬太尼,于宫口开至2~3 cm时,L2-3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注0.8%利多卡因,5 min后给负荷量8~10 ml镇痛液,确定镇痛平面,疼痛明显减轻后接希腊力美电子镇痛泵.持续输注药液6~8 ml/h,单次按压量3 ml,间隔时间15 min.宫口开全停药.30例同等条件未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为B组.记录观察产妇BP、HR、SpO2、产程、胎心、宫缩的变化及缩宫素使用率,同时评价产妇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与下肢活动度:采用改良Bromage(MBS)评估.结果 产妇BP、HR、SpO2平稳.A组用药10 min后疼痛明显减轻,均达到满意镇痛,A1、A2两个组比较,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A2两个亚组对下肢运动及产程无明显影响,其催产素使用高于B组(P<0.05).A组与B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075%和0.1%罗哌卡因分别复合2μg/ml芬太尼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均效果确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且不影响产程、产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60例A组,随机分为A1、A2两个亚组,镇痛液分别为罗哌卡因0.075%、0.1%,均复合2μg/ml芬太尼,于宫口开至2~3 cm时,L2-3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注0.8%利多卡因,5 min后给负荷量8~10 ml镇痛液,确定镇痛平面,疼痛明显减轻后接希腊力美电子镇痛泵.持续输注药液6~8 ml/h,单次按压量3 ml,间隔时间15 min.宫口开全停药.30例同等条件未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为B组.记录观察产妇BP、HR、SpO2、产程、胎心、宫缩的变化及缩宫素使用率,同时评价产妇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与下肢活动度:采用改良Bromage(MBS)评估.结果 产妇BP、HR、SpO2平稳.A组用药10 min后疼痛明显减轻,均达到满意镇痛,A1、A2两个组比较,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A2两个亚组对下肢运动及产程无明显影响,其催产素使用高于B组(P<0.05).A组与B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075%和0.1%罗哌卡因分别复合2μg/ml芬太尼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均效果确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且不影响产程、产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60例A组,随机分为A1、A2两个亚组,镇痛液分别为罗哌卡因0.075%、0.1%,均复合2μg/ml芬太尼,于宫口开至2~3 cm时,L2-3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注0.8%利多卡因,5 min后给负荷量8~10 ml镇痛液,确定镇痛平面,疼痛明显减轻后接希腊力美电子镇痛泵.持续输注药液6~8 ml/h,单次按压量3 ml,间隔时间15 min.宫口开全停药.30例同等条件未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为B组.记录观察产妇BP、HR、SpO2、产程、胎心、宫缩的变化及缩宫素使用率,同时评价产妇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与下肢活动度:采用改良Bromage(MBS)评估.结果 产妇BP、HR、SpO2平稳.A组用药10 min后疼痛明显减轻,均达到满意镇痛,A1、A2两个组比较,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A2两个亚组对下肢运动及产程无明显影响,其催产素使用高于B组(P<0.05).A组与B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075%和0.1%罗哌卡因分别复合2μg/ml芬太尼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均效果确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且不影响产程、产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60例A组,随机分为A1、A2两个亚组,镇痛液分别为罗哌卡因0.075%、0.1%,均复合2μg/ml芬太尼,于宫口开至2~3 cm时,L2-3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注0.8%利多卡因,5 min后给负荷量8~10 ml镇痛液,确定镇痛平面,疼痛明显减轻后接希腊力美电子镇痛泵.持续输注药液6~8 ml/h,单次按压量3 ml,间隔时间15 min.宫口开全停药.30例同等条件未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为B组.记录观察产妇BP、HR、SpO2、产程、胎心、宫缩的变化及缩宫素使用率,同时评价产妇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与下肢活动度:采用改良Bromage(MBS)评估.结果 产妇BP、HR、SpO2平稳.A组用药10 min后疼痛明显减轻,均达到满意镇痛,A1、A2两个组比较,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A2两个亚组对下肢运动及产程无明显影响,其催产素使用高于B组(P<0.05).A组与B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075%和0.1%罗哌卡因分别复合2μg/ml芬太尼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均效果确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且不影响产程、产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60例A组,随机分为A1、A2两个亚组,镇痛液分别为罗哌卡因0.075%、0.1%,均复合2μg/ml芬太尼,于宫口开至2~3 cm时,L2-3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注0.8%利多卡因,5 min后给负荷量8~10 ml镇痛液,确定镇痛平面,疼痛明显减轻后接希腊力美电子镇痛泵.持续输注药液6~8 ml/h,单次按压量3 ml,间隔时间15 min.宫口开全停药.30例同等条件未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为B组.记录观察产妇BP、HR、SpO2、产程、胎心、宫缩的变化及缩宫素使用率,同时评价产妇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与下肢活动度:采用改良Bromage(MBS)评估.结果 产妇BP、HR、SpO2平稳.A组用药10 min后疼痛明显减轻,均达到满意镇痛,A1、A2两个组比较,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A2两个亚组对下肢运动及产程无明显影响,其催产素使用高于B组(P<0.05).A组与B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075%和0.1%罗哌卡因分别复合2μg/ml芬太尼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均效果确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且不影响产程、产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60例A组,随机分为A1、A2两个亚组,镇痛液分别为罗哌卡因0.075%、0.1%,均复合2μg/ml芬太尼,于宫口开至2~3 cm时,L2-3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注0.8%利多卡因,5 min后给负荷量8~10 ml镇痛液,确定镇痛平面,疼痛明显减轻后接希腊力美电子镇痛泵.持续输注药液6~8 ml/h,单次按压量3 ml,间隔时间15 min.宫口开全停药.30例同等条件未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为B组.记录观察产妇BP、HR、SpO2、产程、胎心、宫缩的变化及缩宫素使用率,同时评价产妇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与下肢活动度:采用改良Bromage(MBS)评估.结果 产妇BP、HR、SpO2平稳.A组用药10 min后疼痛明显减轻,均达到满意镇痛,A1、A2两个组比较,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A2两个亚组对下肢运动及产程无明显影响,其催产素使用高于B组(P<0.05).A组与B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075%和0.1%罗哌卡因分别复合2μg/ml芬太尼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均效果确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且不影响产程、产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药物联合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金华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初产妇10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顺序将产妇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4例.在产妇宫口开至2 cm时,A组产妇给予0.3 mg/ml纳布啡联合0.1%罗哌卡因行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  相似文献   

16.
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半卧位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0.1%罗哌卡因复合2μg/m l芬太尼硬膜外镇痛半卧位分娩的临床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140例分成3组:A组40例用0.1%罗哌卡因复合2μg/m l芬太尼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B组50例。A、B两组均于宫口开大8 cm时上AD-980型产床,将产床倾斜角度调整为36.5°,背板角度以产妇卧姿舒适为宜。C组50例,采取传统的自然分娩方式。观察3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3组的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镇痛半卧位分娩效果可靠,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闫新波  李淑琴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8):4466-4468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对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60例,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及产科并发症,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A组)、芬太尼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20例。A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1%罗哌卡因(2.5 mg)+舒芬太尼4μg共2.5 ml,硬膜外腔配置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B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1%罗哌卡因(2.5 mg)+芬太尼20μg共2.5 ml,硬膜外腔配置0.1%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行PCEA;C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1%罗哌卡因2.5 ml,硬膜外腔配置0.1%罗哌卡因行PCEA。观察并记录镇痛前后产妇生命体征变化、镇痛效果、Bromage评分、分娩方式、不良反应。结果:镇痛前后3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注药后的显效时间,A组和B组优于C组(P<0.05);A组蛛网膜下腔注药维持时间长于B组和C组(P<0.05),B组蛛网膜下腔注药维持时间长于C组(P<0.05);A组和B组的罗哌卡因用药量少于C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增强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产妇分娩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罗哌卡因复合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对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分娩镇痛的产妇,选取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I组采用0.1%罗哌卡因复合0.2ug/ml舒芬太尼,Ⅱ组采用0.1%罗哌卡因复合0.4ug/ml舒芬太尼,Ⅲ组给予0.1%罗哌卡因复合0.6ug/ml舒芬太尼,观察对比三组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Ⅱ组和Ⅲ组产妇的镇痛效果高于I组产妇,p<0.05;I组镇痛起效时间较长,与其他两组比较,p<0.05;Ⅲ组产妇缩宫素使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等高于I组与Ⅱ组,p<0.05。结论采用0.4ug/ml舒芬太尼复合0.1%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较好,能够保证产妇镇痛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无痛分娩过程中对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产妇是否干预分娩疼痛的意愿,招募该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入院分娩的初产妇,对照组和镇痛组各80例。镇痛组予以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 mg/L,镇痛泵模式选用自控模式。记录产妇一般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孕龄、宫口开大情况、基础体温、收入水平、保险类型、所属地区及学历等;观察并记录产程中体温,疼痛评分;检查产程中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对照组和镇痛组产妇基本临床资料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中,城镇人口低于农村人口,镇痛组中,城镇人口高于农村人口(P=0.016),而两组在经济收入、学历及医保类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镇痛组在宫口开大2 cm时,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385),宫口开大4 cm、8 cm、宫口全开时及胎儿娩出时,镇痛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T1时,两组产妇相关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2、T3时对照组相关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6、IL-10、TNF-α)明显高于镇痛组(P0.05);发热组与未发热组产妇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6、IL-10及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镇产妇更倾向于选择药物镇痛,农村产妇更倾向于选择不干预疼痛;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可以有效减轻产妇疼痛评分和产程中血清相关炎症细胞因子(IL-6、IL-10及TNF-α)水平;使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产妇发热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6、IL-10及TNF-α)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药物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对消除产痛以及对产程、胎心、分娩方式、产妇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 80例无产科、麻醉禁忌的初产妇 ,随机分为 4组 ,A组作为对照组 ,其余 3组作为观察组 ,观察组中 B组为 0 .12 5 %丁哌卡因 +芬太尼 (2μg/ ml) ,C组为 0 .0 6 2 5 %丁哌卡因 +芬太尼 (2μg/ ml) ,D组为 0 .12 5 %罗哌卡因 +芬太尼 (2μg/ ml)。在宫口开大 2~ 3cm时给予硬膜外穿刺、置管、连接自控泵 ,给药方式采用负荷剂量 +持续剂量 +PCA。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及观察组间产痛程度、产妇运动能力、产程进展速度、分娩方式及对新生儿影响。结果 :各观察组较对照组镇痛效果显著 (P<0 .0 1) ,对生命体征无影响 (P>0 .0 5 ) ;各观察组活跃期较对照组缩短 ,宫颈扩张快 ,剖宫产率下降 ,经阴道分娩率高 (P<0 .0 5 ) ;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0 5 ) ;D组对产妇运动功能影响最小 (P<0 .0 5 )。结论 :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效果佳 ,可加快产程 ,降低剖宫产率 ,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尤以 0 .12 5 %罗哌卡因 +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更为理想 ,实现了可行走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