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模仿婴儿吸吮乳头式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初产妇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3月在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模仿婴儿吸吮乳头式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始动时间、首次泌乳量>5 ml时间、不同阶段泌乳量、乳房肿痛、母乳喂养和产后抑郁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始动时间较对照组提前,首次泌乳量、不同阶段泌乳量和母乳喂养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乳房肿痛和产后抑郁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模仿婴儿吸吮乳头式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母婴分离初产妇乳汁分泌,建立母乳喂养信心,促进产妇母亲角色转变,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通过产后早期乳房按摩,促进乳汁分泌和缓解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 将4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早期乳房按摩,对照组进行母乳喂养的常规宣教和指导,比较两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和乳房胀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开始泌乳时间比对照组要早,而且乳房胀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产后早期乳房按摩不仅促进乳汁早期分泌,还能缓解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乳房按摩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泌乳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5月我院剖宫产产妇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仅给予常规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术后6h进行乳房按摩护理,每天3次,连续4天,对两组产妇的泌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开始泌乳时间显著提前,泌乳量明显增加,乳房舒适度显著提高和产后乳汁淤积例数明显减少,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乳房按摩不仅可以提前泌乳的开始时间,增加泌乳量,还可降低乳房胀痛和产后乳汁淤积的发生率,提高乳房的舒适度,可以有效提高纯母乳的喂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闻爱群  王丽莉  万万 《现代保健》2012,(14):107-108
目的:观察产妇产后早期乳房按摩配合湿热敷对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5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250例与观察组250例。对照组产后指导给予完全的母乳喂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产后4h指导并协助产妇进行乳房按摩配合湿热敷,每日5次左右,每次15-20min,连续3d,观察两组产妇开始产乳时间、一周后的乳汁分泌及充盈度。结果:观察组开始产乳时间早于对照组,一周后泌乳量也高于对照组,乳房严重肿胀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结论:产后早期乳房按摩配合湿热敷能促进乳汁分泌,降低乳房肿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潘小路 《医疗装备》2023,(23):139-141
目的 探讨在初产妇产后恢复中采取乳房按摩仪联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68名初产妇,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乳房按摩仪干预,两组均持续观察至出院,对比两组乳房胀痛程度、产后恢复情况、泌乳情况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催乳素水平、产后72 h泌乳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胀痛程度、乳房硬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泌乳情况优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房按摩仪联合护理干预可改善初产妇产后乳汁淤积情况,缓解乳房胀痛,加速乳汁分泌,可促进其产后康复,进而提升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普林格尔治疗仪结合手法按摩促进下垂乳房泌乳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根据产妇的知情同意将81例乳房下垂产妇随机分为3组,产后72h内研究组采用普林格尔治疗仪结合手法按摩刺激乳汁分泌,对照组分别采用单纯手法按摩和仅依靠新生儿吸吮刺激乳汁分泌。观察3组泌乳情况。结果研究组泌乳开始时间明显提前,泌乳量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1)。结论普林格尔治疗仪结合手法按摩促进下垂乳房泌乳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对初产妇施行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进行分娩的产妇8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为所有产妇提供助产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产妇认知行为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妇初乳分泌时间以及产后乳房充盈时间均较对照组产妇短,产后24 h母乳喂养次数明显较对照组产妇多,比较两组产妇初乳分泌时间、产后乳房充盈时间以及产后24 h母乳喂养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48 h内无乳汁分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汁分泌充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乳汁分泌不足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初产妇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能够促进母乳分泌,增加泌乳量,可明显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后不同时间乳房穴位按摩对乳汁分泌情况及乳房胀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分娩的初产妇84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产后2h开始进行乳房穴位按摩,B组产后12h进行乳房穴位按摩,对两组泌乳情况及乳房胀痛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A组首次泌乳时间、血清泌乳素水平、产后48h泌乳量与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A组乳房胀痛发生率为7.14%,明显较B组28.57%低(P0.05)。结论:产后2h进行乳房穴位按摩更利于乳汁分泌,也能减少乳房胀痛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择期剖宫产产妇早期乳房按摩对母乳喂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产妇200例,均实施母乳喂养的常规护理,100例产妇(全程按摩组)入院后当天即由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正规系统的乳房按摩,按摩直至产后第4天,产后按摩组仅在产后第2天进行乳房按摩直至产后第4天。观察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母乳量满足婴儿需要的时间、乳房扁平凹陷改善情况。结果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母乳喂养量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间、纯母乳喂养率和乳房扁平凹陷,全程按摩组分别为(14.1±2.8)h、(26.0±1.5)h、92.0%、13.0%,产后按摩组分别为(26.7±1.2)h、(38.7±4.5)h、76.0%和33.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择期剖宫产产妇实施早期乳房按摩,可提早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改善乳房状况、保证母乳喂养,比产后按摩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产后康复数控治疗仪用于初产妇产后泌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1年1~9月份在该院自然分娩的初产妇893例按单、双日分娩日期随机抽取分为两组,单日为观察组461例,双日为对照组432例。产后均给予常规护理和指导,观察组在分娩后8h开始使用产后康复数控治疗仪进行催乳治疗。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产后泌乳时间提前,乳汁分泌量增加,产后42天回访时乳汁分泌通畅,纯母乳喂养比例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产后康复数控治疗仪对初产妇产后的泌乳治疗疗效显著,且使用方便,产妇乐于接受,能增强初产妇母乳喂养信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按摩实施时间对孕妇产后母乳分泌及成功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南京总医院收治的10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在产后2 h内由专业护理人员实施乳房按摩,对照组在产后12 h实施乳房按摩,比较两组产后泌乳启动时间、产后3 d血清泌乳素水平、产后泌乳量,比较两组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乳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泌乳启动时间为(14.56±6.39)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7±8.41)h,产后3 d泌乳素水平为(337.73±86.69)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4.57±54.01)ng/ml(P0.05);产后7 d,观察组泌乳充足的产妇为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8%(P0.05);产后2个月内,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4.23%,高于对照组的73.08%(P0.05);观察组产后乳房胀痛、乳房肿胀及泌乳热发生率分别为34.62%、3.85%、1.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62%、26.92%、21.15%(P0.05)。两组乳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2 h内为乳房按摩最佳时机,产后尽早实施乳房按摩可缩短泌乳启动时间、增加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减少乳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杨丽莎 《医疗装备》2023,(11):124-126
目的 分析剖宫产产妇应用微波治疗仪联合乳房按摩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瑞金市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术的62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乳房按摩,观察组加用微波治疗仪干预,均连续干预3 d。比较两组乳汁分泌情况、喂养情况、乳房胀痛程度及新生儿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结果 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3 d泌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胀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 d,两组新生儿的IgM、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3 d,两组新生儿的IgM、IgG水平均高于出生后1 d,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产妇应用微波治疗仪联合乳房按摩可缩短泌乳始动时间,促进乳汁分泌,缓解乳房胀痛,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并有助于增强新生儿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后乳房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泌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200例,以随机综合平衡法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乳房护理,比较两组产后的泌乳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泌乳使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24h和48h的泌乳量多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后3d乳房胀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施产后入乳房护理可有效地促进产妇乳汁的分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并可预防和减少乳房胀痛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任风姣 《现代保健》2011,(36):118-119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乳房按摩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效果。方法选择300例产妇分两组,试验组150例产后24h行乳房按摩,30min/次,1次/d,共2d。对照组150例行常规产后护理,比较两组母乳喂养情况,泌乳量和纯母乳喂养率。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泌乳开始时间早,乳量增多,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结论产后早期乳房按摩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产妇二胎剖宫产母乳喂养的早期保健干预方案及效果,为提高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促进纯母乳喂养提供参考。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9月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60例二胎剖宫产高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母乳喂养教育,观察组采用早期保健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信心、乳房舒适度、母乳喂养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产妇在技巧、个人内在思考、喂养信心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48 h哺乳次数多于对照组,48 h泌乳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人工喂养添加率低于对照组,产后6个月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产妇的乳房通畅率高于对照组,硬结、胀痛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早期保健措施干预能够提高二胎剖宫产产妇的母乳喂养信心,促进产后泌乳,减少乳房不适,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6.
顾桂芳 《医疗装备》2022,(18):139-141
目的 探讨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早期护理对剖宫产产妇乳房胀痛及泌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上饶市广丰区人民医院分娩的86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早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乳房胀痛程度、泌乳情况与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观察组干预3 d后乳房胀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72 h内哺乳次数多于对照组,产后3 d内总泌乳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早期护理可显著减轻剖宫产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程度,促进乳汁分泌,增加泌乳量,从而可提升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疏通经络,穴位按摩促进母乳分泌的疗效,为临床开展此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剖宫产产妇120例,年龄20~34岁,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产后行疏通经络,穴位按摩辅助哺乳;另一组为对照组,按产后常规进行护理指导哺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住院期间乳汁分泌显效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P〈0.01);同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减轻产后乳房胀痛,发热及减小肿块的作用。结论依据子午流注理论按时进行产后早期疏通经络,穴位按摩可缩短泌乳的始动时间,促进乳汁的分泌,改善产后乳房不适,是一种简单、经济、且行之有效的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乳房按摩最佳时间对母乳喂养、泌乳量和乳房问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计划在该院分娩的临产妇15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产后2 h给予乳房按摩,对照组产后12 h给予乳房按摩,比较不同时间按摩对产妇母乳喂养、泌乳量及乳房问题的影响,寻求最佳按摩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1周泌乳量及母乳喂养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两组乳房胀痛评分、焦虑评分(HAMA)、抑郁评分(HAMD)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乳房硬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乳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肿胀、乳房胀痛、泌乳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2 h较产后12 h进行乳房按摩更能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促进泌乳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早期应用产后康复仪治疗对母婴分离产妇催乳的影响.方法 将96例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催乳方法 (热敷、按摩、挤奶);实验组在产后6小时使用产后康复仪治疗.观察两组产妇泌乳始动率、血清泌乳素水平、泌乳量以及乳房肿胀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u=-2.825,P<0.01)、血清泌乳素水平增高(24、48、72小时比较t值分别为7.736、10.912、8.688,均P<0.01)、泌乳量增多(24、48、72小时比较t值分别为41.134、18.636、10.836,均P<0.01)、乳房肿胀的发生率降低(χ2=5.031,P<0.01).结论 应用产后康复仪治疗可使乳房肿胀发生率降低,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且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健康教育促进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的应用效果,为母乳喂养临床健康教育和指导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期间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接收的280例剖宫产产妇,根据术后健康教育方式划分为两组。行常规产科健康教育的产妇共132例,设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健康教育的产妇共148例,设为观察组。观察记录两组产妇分娩后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乳房胀痛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喂养情况,统计产妇对健康教育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产妇平均泌乳始动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且乳汁分泌始动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 05);观察组产妇乳汁分泌充足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比较剖宫产产妇生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 05);观察组新生儿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人工喂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产妇对健康教育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剖宫产后给予产妇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健康教育可有效缩短泌乳始动时间,促进产妇乳汁分泌、降低乳房胀痛发生率,从而提高新生儿全母乳喂养率,产妇对健康教育满意度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