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联合百令胶囊治疗对干扰素α-2b无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6例对干扰素α-2b治疗无应答的HBeAg阳性CHB患者被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9例,给予对照组贯ETV治疗,观察组接受恩替卡韦和百令胶囊治疗,观察2年。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法定量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l、CPK、MDA、SOD和GSH。结果在治疗2年时,两组血清HBV DNA载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LT、AST、CPK和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SOD和G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应用ETV抗病毒的同时加用百令胶囊治疗对干扰素α-2b无应答的HBeAg阳性CHB患者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程健  孙静  周文三  严晓敏  刘勇  许林  吴静  林丽  吴超 《胃肠病学》2009,14(8):483-487
背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呈持续性高表达。然而关于抗病毒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T细胞表面PD-1表达变化及其与病毒载量关系的报道较少。目的:动态观察CHB患者抗病毒治疗早期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与血清HBV DNA载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31例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前或基线期(T1)、治疗后4~8周(他)和12.16周(T3)的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同时检测血清ALT水平。结果:抗病毒治疗早期,CHB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逐渐下调(P〈0.05),血清HBV DNA载量和ALT水平亦逐步降低(P〈0.01);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与HBV DNA载量(P〈0.01)和ALT水平(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通过降低CHB患者的病毒载量使T细胞表面PD-1表达下调,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与患者疾病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6例,其中39例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47例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结果在治疗24周时,联合治疗组谷丙转氨酶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66%和68%,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的41%和10%(P〈0.05或P〈0.01);在治疗48周时,联合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为85%,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的51%(P〈0.01)。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增加HBV DNA转阴率及谷丙转氨酶复常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脂肪变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05年至2009年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应用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且资料齐全的50例CHB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病理学检测结果将其分为无脂变组(28例)、脂变组(轻度脂肪变21例、中度脂肪变1例).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下限为500拷贝/rnl),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V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甲状腺功能;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8周时的抗病毒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对数据中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无脂变组HBV DNA阴转率(<500拷贝/ml)为42.9%,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为31.6%,完全应答率39.3%;脂变组HBV DNA阴转率为40.9%,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为33.3%,完全应答率40.9%,经x2检验(x2值分别为0.012,0.019,0.014,P值分别为0.600,0.560,0.568),未发现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48周时的疗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甘油三酯均较治疗前升高(无脂变组t=-2.164,P<0.05;脂变组t=-2.863,P<0.05);治疗后两组甘油三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2,P<0.05). 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轻度肝脂肪变对CHB患者应用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48周时的疗效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ETV)联合百令胶囊治疗对干扰素α-2b无应答的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6例对干扰素α-2b治疗无应答的HBeAg 阳性CHB患者被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9例,给予对照组贯ETV治疗,观察组接受恩替卡韦和百令胶囊治疗,观察2年。采用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 血清HBV DNA 载量,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法定量检测血清 HBsAg和HBeAg水平,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TGF-βl 、CPK、MDA、SOD和GSH。结果 在治疗2年时,两组血清HBV DNA载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LT、AST、CPK和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SOD和G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应用ETV抗病毒的同时加用百令胶囊治疗对干扰素α-2b无应答的HBeAg 阳性CHB患者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干扰素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接受IFN-α2b3MU,肌肉注射,1次/日,连用15天后改为隔日1次;苦参碱150mg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1次/日;对照组仅给α-干扰素治疗。苦参碱治疗2个月,α-干扰素治疗6个月。结果 两组治疗结束时ALT和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两组相差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HBVDNA和HBeAg阴转率较单用α-干扰素组高(P〈0.05)。结论 苦参碱联合廿干扰素抗HBV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表达水平的变化和HBeAg转阴的关系.方法 选择用干扰素α-2b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56例,分别于治疗前、48周时检测外周静脉血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同时检测HBeAg、ALT和HBVdNA载量.结果 抗病毒治疗48周后HBeAg转阴组CD4+CD25+rreg水平[(9.12±2.45)%]较治疗前[(11.99±3.25)%]明显下降(P<0.01);而HBeAg未转阴组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HBeAg血清转换者CD4+CD25+Treg水平降低,而未转阴者Treg下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与普通干扰素(IFNα-2b)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淋巴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5年6月于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72例,按照患者自主选择的治疗方法分为PEG-IFNα-2a组(n=40)和IFNα-2b组(n=32),干扰素抗病毒疗程至少1年。采集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时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high)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配对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结果治疗12个月时,IFNα-2b组和PEG-IFNα-2a组的有效病例数分别为26例和32例。两组患者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HBV DNA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5、0.05、0.47)。治疗前,IFNα-2b组和PEGIFNα-2a组外周血CD4~+CD25~(high)T淋巴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U值分别为235.5、238.0,P值均0.05)。干扰素治疗12个月时,PEG-IFNα-2a组CD4~+CD25~(high)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5,P=0.012)。在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中,IFNα-2b组和PEG-IFNα-2a组比治疗前基线均显著降低(U值分别为121.0、204.5,P值均0.05),而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淋巴细胞频率,PEG-IFNα-2a对CD4~+CD25~(high)T淋巴细胞的下调作用比IFNα-2b更强,但对于治疗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两类干扰素的下调作用没有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与单用干扰素α-2b及单用拉米夫定三种不同疗法,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三个治疗中心针对259名HBeAg阳性CHB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其中单用干扰素α-2b(A)组82名患者;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B)组88名患者;单用拉米夫定(C)组89名患者。对照分析各组治疗12、24、36、48周时以及随访第72周时,血清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血清HBV标志物的变化。观察不良反应以及乙型肝炎病毒耐药情况。结果 (1)三组患者治疗各时间点血清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组抗病毒治疗48周时,HBeAg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9.67%和31.59%,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用干扰素α-2b组抗病毒治疗48周时,血清HBeAg阴转率和转换率分别为30.29%和29.27%,与单用拉米夫定组的6.74%和5.6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组和单用拉米夫定组治疗12周即可获得较高的HBVDNA检测下限率,伴随治疗时间越长,单用拉米夫定的患者48周耐药率12.21%,而联合用药组仅为3.23%;(5)干扰素治疗期间可出现白细胞明显减少现象,没有发生一起严重不良事件,入组患者均完成疗程。结论三组不同治疗方法均可获得一定的抗HBV疗效。但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较单独使用干扰素α-2b或拉米夫定的疗效高。适当延长抗病毒治疗时间,患者能获得较高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还可以减少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母婴传播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我院收治的非母婴传播的HBeAg阳性CHB患者13例,以同期母婴传播的HBeAg阳性CHB患者19例作为对照,应用国产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48周。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HBV标志物,采用罗氏ABI 7500实时定量PCR系统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结果在治疗24周和48周,两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15.4%、30.8%和15.8%、26.3%(P0.05);在治疗48周,非母婴传播组血清HBsAg定量低于1500 IU/m l的发生率46.2%,显著高于母婴传播组的22.2%(P=0.045);在疗程结束后24周,非母婴传播组发生完全应答率为38.5%,显著高于母婴传播组的5.3%(P=0.029)。结论非母婴传播HBeAg阳性CHB患者应用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可获得更高的持续应答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2b治疗前、中、后期CD4+/CD8+T细胞的活性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32例患者隔日1次干扰素5 MU肌注,共24周。抽取干扰素α-2b治疗前,治疗1、4、12、24周的外周静脉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比例及CD4+/CD8+T细胞表面CD69、HLA-DR的表达。结果干扰素α-2b治疗结束,HBV DNA含量转阴者12例(37%),其中HBeAg、抗-HBe血清转换5例(16%);12例治疗无效(37%)及8例HBV DNA抑制(25%)。HBV DNA转阴者治疗前,治疗1、4周时CD69、HLA-DR表达率较治疗无效及HBV DNA抑制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转阴者治疗后1周时,CD69、HLA-DR表达率最高;4周时CD4+/CD8+T细胞的CD69、HLA-DR表达率较前下降,但仍保持较高表达率;12周时CD69、HLA-DR表达率较前更下降,与治疗无效及HBV DNA抑制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周时CD69、HLA-DR表达率最低,与治疗无效及HBV DNA抑制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CD8+T细胞活化分子CD69、HLA-DR的表达,对干扰素α-2b的疗效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薛乐洋 《肝脏》2016,(6):459-462
目的探究与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2b和恩替卡韦对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9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与恩替卡韦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2周、24周及52周血清HBV DNA、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病毒学突破、病毒学反弹率。结果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与恩替卡韦组治疗12周后未检测到HBV DNA、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及ALT复常率相比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后未检测到HBV DNA、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病毒学突破率及病毒反弹率相比差异也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治疗24周后较恩替卡韦组相比,HBeAg转阴率较高(P0.05)。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与恩替卡韦组治疗52周后相比,未检测到HBV DNA、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较高,病毒学突破率及病毒反弹率较低(P均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相比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临床医生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α干扰素(IFN-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的预测指标。方法 165例HBeAg阳性CHB患者接受干扰素-α1b治疗24周,以ALT、HBV DNA基线、IFN-α剂量、肝组织炎症程度为预测指标,分析这些指标与抗病毒应答的相关性。结果 5 ULN1×106copies/mL组(P<0.05,P<0.01),中、重度CHB的有效应答率高于轻度CHB(P<0.01);IFN-α剂量与疗效未显示相关性(P>0.05)。结论干扰素疗效与治疗前ALT、HBV DNA水平及肝组织炎症程度等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预测IFN-α抗HBV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逍遥散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逍遥散口服。治疗2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肝功能指标、乙肝病毒标志物变化情况及HBV DNA应答率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中医证候改善、肝功能恢复、HBeAg和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逍遥散可提高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73例HBV DNA≥1×107copies/ml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25例,ADV治疗组24例和Peg-IFNα-2a治疗组24例,疗程为48周。对比分析在治疗48周时的HBsAg血清转换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结果联合治疗组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ADV治疗组和Peg-IFNα-2a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ALT复常率明显高于Peg-IFNα-2a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显著高于Peg-IFNα-2a治疗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Peg-IFNα-2a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干扰素α-1b联合恩替卡韦(ETV)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高病毒载量(血清HBV DNA≥1×107 IU/ml)CHB患者被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α-1b治疗,观察组采用干扰素α-1b联合ETV治疗,疗程48 w。比较两组治疗后第12、24、48 w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 DNA不可检出率、HBe Ag阴转率和HBe Ag转换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在治疗第24 w和48 w时,观察组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68.8%和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1%和63.6%(P0.01);在治疗第12 w、24 w和48 w时,观察组血清HBV DNA不可检测率分别为45.8%、72.9%和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4%、31.8%和47.7%(P0.01);在治疗第48 w时,观察组HBe Ag阴转率和HBe Ag转换率分别为67.6%和6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9%和37.1%(P0.05)。结论干扰素α-1b联合ETV治疗血清高病毒载量的CHB患者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α-1b。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病例分别应用干扰素α-2b及干扰素α-2b加甘草酸二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及病毒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干扰素α-2b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组与单用干扰素α-2b组比较ALT复常率高(P<0.05);HBeAg及HBV DNA阴转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干扰素α-2b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能增强抗病毒作用,但对于肝损伤较重者,可考虑两者合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索α-2a抗病毒治疗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记忆性CD8+T淋巴细胞CD127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3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每周1次,共48周.根据CD45RA、CD27分子表达来判定记忆性CD8+T淋巴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CD127在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组间均数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结果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CD45RA-CD27+记忆性CD8+T淋巴细胞上CD127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Z=2.889,P<0.05),其表达水平与血清HBV DNA水平和HBeAg呈负相关.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抗病毒治疗应答较佳者随着HBV DNA和HBeAg水平的下降,记忆性CD8+T淋巴细胞表面CD127分子的表达在治疗24、48和72周都明显增加,而应答欠佳者则无明显变化(Z24周=1.954,Z48周=2.789,Z72周=2.989;均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CD8+T淋巴细胞表达CD127增加,CD127在记忆性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判定抗病毒治疗有效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胸腺肽α1(Tα1)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本科收治的CHB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74例,对照组采用PEG-IFNα-2a治疗;观察组采用PEG-IFNα-2a联合Tα1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时HBV DNA载量的变化情况,QOL及慢性肝病问卷(CLDQ)评分和不良反应.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治疗3、6、12个月时HBV DNA载量下降值和病毒学应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281,P=0.02;χ2=3.950,P=0 04;t=3 237,P=0.00;χ2=4.022,P=0.04;t=3.197,P=0.00; χ2=4.028,P=0.04);观察组治疗6个月时总的QOL、生理、社会关系评分及乏力、焦虑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039~3.472,P<0.05);观察组治疗12个月总的QOL、总的健康状况、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评分及乏力、全身症状、活动、焦虑、环境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020~3.201,P<0.05).结论 PEG-IFNα-2a联合Tα1治疗CHB可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及抗病毒能力,提高机体清除HBV的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非母婴传播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我院收治的非母婴传播的HBeAg阳性CHB患者13例,以同期母婴传播的HBeAg阳性CHB患者19例作为对照,应用国产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48周。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HBV标志物,采用罗氏ABI 7500实时定量PCR系统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结果 在治疗24周和48周,两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15.4%、30.8%和15.8%、26.3% (P>0.05);在治疗48周,非母婴传播组血清HBsAg定量低于1500 IU/ml的发生率46.2%,显著高于母婴传播组的22.2% (P=0.045);在疗程结束后24周,非母婴传播组发生完全应答率为38.5%,显著高于母婴传播组的5.3% (P=0.029)。结论 非母婴传播HBeAg阳性CHB患者应用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可获得更高的持续应答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