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肠套叠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肠套叠患儿的护理经验。结果42例急性肠套叠患儿中,36例行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其中30例复位成功;12例手术治疗,术后死亡2例。结论做好早期护理观察可为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提高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肠套叠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肠套叠患儿的护理经验。结果42例急性肠套叠患儿中,36例行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其中30例复位成功;12例手术治疗,术后死亡2例。结论做好早期护理观察可为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提高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患儿血胃动素(motilin,MTL)和胃泌素(gastric acid secretion,GAS)水平,及其与病程、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67例窒息新生儿病程2d内、3~5d、7~10d、12~15d血MTL和GAS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新生儿窒息患儿以出生2d内血浆MTL和血清GAS水平最高,随病程延长而逐步降低;轻度窒息患儿7~10d恢复正常;重度窒息患儿12~15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根据临床表现将新生儿窒息组分为4个观察组,将血MTL和GAS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正常对照组和其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MTL和GAS水平与新生儿窒息患儿病程、病情密切相关,对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亦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阑尾切除术后肠套叠的病因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治的5例小儿阑尾切除术后肠套叠病例资料。结果5例病例中,3例回结肠型肠套叠,予以空气整复术治愈,2例小肠型肠套叠,行手术治疗治愈。结论小儿阑尾炎切除术后发生肠套叠诊断相对困难,结合腹部彩超及cT检查,能明确肠套叠类型,对诊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6,(7):851-852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20例小儿肠套叠患儿,按照患儿的年龄进行分组:A组(<3个月)、B组(3~6个月)、C组(7个月~5岁),每组40例。比较三组患儿的水压灌肠情况,并观察不同病症类型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儿进行水压灌肠所需的最大水压由低到高分别为A组相似文献   

6.
高冬梅 《智慧健康》2022,(15):22-24
目的 探讨经脐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入的46例小儿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23例与参照组23例,参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开腹复位术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脐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所需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研究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所需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且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肠套叠患儿采取经脐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儿恢复,增加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小儿急性肠套叠加强护理观察的效果进行全面探索。方法对该院160例急性肠套叠患儿进行术前护理准确、术后密切观察、出院给予指导等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结果患儿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护理后,基本痊愈,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在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疾病的过程中,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等三个环节的护理,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还能科学的缩短小儿治疗时间,减少患儿的病痛折磨,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接收的小儿急性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儿8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儿行开腹阑尾切除术,研究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比两组患儿手术各指标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临床各指标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2.33%明显低于对照组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借助腹腔镜实施阑尾切除术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复发性肠套叠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复习近 5年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 11例复发病例。 11例复发性肠套叠复发 17例次 ,首次套叠时肥胖患儿 9例 (81 9% ) ;1周内有腹泻病史者 5例 (45 5 % ) ,上呼吸道感染者 4例 (36 4 % )。结果 所有的复发性肠套叠均经灌肠复位成功。其中 1例套叠为美克尔憩室并溃疡出血 ,复位后行美克尔憩室切除术 ;另 1例为两次手术复位后复发并行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结论 小儿复发性肠套叠可能和病毒感染有关 ,并且通过灌肠复位的成功率高而没有并发症 ;手术治疗复发性肠套叠多因灌肠复位失败和套叠为器质性病变者。小儿急性肠套叠初次手术复位后很少有套叠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内科急性阑尾炎的误诊原因,减少误诊率,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对40例被误诊的急性阑尾炎患儿误诊情况和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儿均于就诊后24~48小时转入儿外科治疗,37例经手术证实为急性阑尾炎,均给予阑尾切除术治疗痊愈,3例确诊为阑尾周围脓肿,先给予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后3个月左右给予阑尾切除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对于无明确病因的急性腹痛、发热、呕吐、腹泻患儿应高度警惕急性阑尾炎的可能。细致的体格检查和对病情的认真观察是降低误诊率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肠套叠患儿手术中发现肠套叠已经完全复位或大部分复位的病例并不少见。误施手术不仅对患儿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而且增加了发生意外的风险。我们统计了 2 0 0 0 - 2 0 0 2年我院收治的急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入院病例总数 :10 3例 (均经首次空气灌肠未复位 ,没有并发肠穿孔的病例 ) ,其中男性 76例 ,女性2 7例。年龄最大者 9岁 ,最小者 10个月。手术治疗71例 ,非手术治疗 32例 (其中 2 6例经再次空气灌肠复位 ,6例观察期间自行复位 )。手术的病例中 ,发现已自行复位 9例 ;术中手法复位 5 7例 ,其中 2 4例已大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婴幼儿细菌性痢疾并发肠套叠的临床特点,避免误诊。方法回顾分析2005--2008年收冶的16例细菌性痢疾并发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均由于细菌性痢疾引起肠套叠。13例经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然后给予抗炎、补液治疗;3例行手术治疗。结论婴幼儿细菌性痢疾是小儿肠套叠促发因素之一,当菌痢患儿大便性状改变、病情突然恶化时,应引起小儿内外科医生高度重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小儿外科利用经脐部单部位腹腔镜治疗的11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4例,女46例,2,3~12岁,平均6.8岁。所有患儿均采取自脐孔置入单孔腹腔镜,并经过脐轮切口直接置入抓钳探查腹腔,将阑尾拖出体外进行常规切除的方法。结果:110例患儿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8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4例。107例行单孔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3例改行常规三孔腹腔镜手术,无中转进腹手术。患儿均治愈,术中出血少,无切口感染,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7.5月,脐部无可视性疤痕,无肠粘连及肠梗阻。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尤其是单纯性阑尾炎安全可行,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且更加微创,腹部无明显瘢痕残留,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术后营养状况、血清胃泌素(GAS)及胃动素(MLT)的变化。方法选择台州恩泽医疗中心2016年1月-2018年6月手术治疗成功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64例,回顾性分析相关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常规手术组30例和改良手术组34例,观察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况及血清GAS、MLT的变化,其中,并发症包括排便异常、不完全梗阻、肠道狭窄、短肠综合征及胆汁淤积症等,营养状况包括新生儿体质量以及血清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水平。结果术后6个月内改良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 d两组新生儿体质量以及血清Alb、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术后2周、1个月时改良组的新生儿体质量以及血清Alb、PA均显著优于常规手术组(P<0. 05);术后1 d两组血清GAS、M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术后2周、1个月时改良组的血清GAS、MLT均显著优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实施正确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显著改善患儿的术后营养状况及胃肠蠕动功能,有利于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应行灌肠检查的临床效果以及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初诊CT检查疑似小儿肠套叠患儿,观察患儿行空气灌肠术病例的确诊与治疗情况,统计临床诊断率和治愈率,分析疑似小儿肠套叠应行空气灌肠的必要性以及临床价值和意义。结果:本组患儿经灌肠术后56例作出肠套叠确诊,56例患儿均行空气灌肠术,经过治疗,治愈40例,复位失败患者行手术复位16例,经空气灌肠或碘剂灌肠术后确诊4例、排除2例。结论:疑似小儿肠套叠应行灌肠检查,效果明显,诊断率高,安全性高,有治疗作用,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彭浩  禚保彪 《中国校医》2011,25(1):37-38
目的比较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及非手术疗效,观察小儿腹股沟疝术后对睾丸发育的影响。方法经临床及超声检查诊断为腹股沟斜疝患儿300例,其中150例患儿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另150例患儿保守治疗(补中益气丸加敦煌272脐密带),12例治疗无效后转手术治疗,其中5例发生嵌顿而行急诊手术。所有患儿治疗后6个月随访。治疗前后对比2组患侧睾丸的位置、大小、睾丸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结果手术组术后复发5例,非手术组术后复发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疝囊高位结扎术与非手术治疗比较,术后6个月前者对患儿的睾丸体积、血流影响较大(P<0.05)。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差异虽然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对患儿睾丸体积和血流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功能性便秘患儿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治疗前后排便次数、大便性状等指标变化。结果 120例患儿治疗1个月后平均症状积分为(8.34±1.34)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症状积分(13.07±2.47)分(t=18.4389,P〈0.01));治疗6个月之后平均症状积分为(7.51±1.08)分,明显低于治疗后1个月平均症状积分(t=5.2829,P〈0.01)。结论阶段性基础治疗与药物联合治疗可使功能性便秘患儿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及其他临床表现尽早恢复正常,规范、优质的诊疗工作对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康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研究超声检查对小儿急性坏死性肠炎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急性坏死性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6例患者,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6例,给予所有患者腹部超声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16例研究资料中,存在腹痛患者16例,腹泻患者14例,发热患者13例,便血患者11例,呕吐患者10例,绝大多数患者同时存在多个临床症状.经过治疗以后,16例患者中,14例患者复查腹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小时,肠蠕动恢复正常,且小肠壁水肿消失.1例患者初诊为急性坏死性肠炎,复查考虑并发产梗阻,手术治疗证实.1例患儿初诊符合小儿急性坏死性肠炎,后复查彩超,考虑并发肠套叠,手术治疗证实.结论:对小儿急性坏死性肠炎患者采用超声检查,属于一种良好的辅助检查方法,具有无创性的特征,易于被患儿及家长接受,便于后期选择良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病因及诊治措施,提高肠套叠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0例小儿肠套叠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患儿22例,女患儿8例.结果 非手术治疗26例,手术治疗4例,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 提高小儿肠套叠的早期诊断率,尽早使用空气灌注复位,可避免肠坏死、减低手术率.  相似文献   

20.
168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168例经超声诊断为肠套叠,并有空气灌肠和手术结果对照的患儿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68例超声诊断为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患儿,经空气灌肠和手术结果对照,162例诊断符合,超声诊断准确率96.4%。“靶环”征和“套筒”征是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超声图像的特征性改变。结论依据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超声图像的特征性改变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准确、迅速而无痛苦,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