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熔附温度和熔附时间对多微孔纳米二氧化硅粒子(SP1 SiO2)表面结构及形态的影响。方法:将SP1SiO2以250℃/h的升温速度分别升至500、650、800、950、1100℃,并分别保持10、30min和3h制作试样,进行表面结构及形态测试。结果:随烧结温度的增高和时间的延长,SP1 SiO2颗粒表面的Si-OH键特征峰值逐渐减弱,条件为950℃、10min和30min,650℃、3h时完全消失;随着熔附温度的升高和熔附时间的延长颗粒增大、粒度分布变窄。结论:熔附温度和熔附时间影响SP1 SiO2颗粒表面的Si-OH含量和颗粒大小、粒度分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熔附温度和熔附时间对多微孔纳米二氧化硅粒子(SPl SiO2)表面结构及形态的影响。方法:将SPlSiO,以250℃/h的升温速度分别升至500、650、800、950、1100℃,并分别保持10、30min和3h制作试样,进行表面结构及形态测试。结果:随烧结温度的增高和时间的延长,SPl SiO2颗粒表面的Si—OH键特征峰值逐渐减弱,条件为950℃、10min和30min,650℃、3h时完全消失;随着熔附温度的升高和熔附时间的延长颗粒增大、粒度分布变窄。结论:熔附温度和熔附时间影响SPl SiO2颗粒表面的Si-OH含量和颗粒大小、粒度分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熔附条件对新型牙科复合树脂弯曲性能的影响。方法:将自制的以硼酸铝晶须(ABw)和二氧化硅(SiO2)为主要成分的新型牙科复合树脂混合填料在不同熔附条件下制作试样并测试其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利用透射电镜(TEM)观察高温处理过程对晶须表面形态的影响。结果:ABw-SiO2熔附体复合填料可显著提高牙科复合树脂的弯曲性能;高温处理过程并未破坏ABw表面形态;熔附温度和时间为900℃、30 min时新型牙科复合树脂的弯曲强度达(151.90±8.89)MPa。结论:不同熔附条件改善了新型牙科复合树脂的弯曲性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MPS) 对SP1 SiO2 、α-Si3N4及α-Si3N4~ SP1SiO2熔附体无机填料表面的修饰作用.方法:1)用醋酸乙醇(95%)水溶液(pH4.5~5.5)水解γ-MPS,制备成浓度为25%的水解液(Wt%);2)3种无机填料在环己烷和正丙胺溶液中25 ℃恒温水域回流搅拌,分4次滴入25%水解液处理40 min(终浓度:4%γ-MPS、2%正丙胺Wt%);3) 洗涤、抽滤至pH值中性加入环己烷(1:20Wt%),90 ℃恒温水浴和负压下干燥后恒温箱中120 ℃维持2 h制作试样,表面结构测试.结果:3种无机填料表面的H-O-H特征峰消失,出现了C=C和C=O两个新特征峰,表明γ-MPS 已接枝于3种填料表面.结论:γ-MPS在3种无机填料表面形成整体覆盖的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固化工艺对硼酸铝晶须熔附SiO_2颗粒(ABw-SiO_2)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方法根据胺活化剂(DHET)在复合树脂中的质量百分数,分为0.2%,0.3%和0.4%3个实验组,光固化型作为对照组,分别制作ABw-SiO_2复合体牙科复合树脂试件,检测试件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测试树脂的双键转化率。结果3组双固化ABw-SiO_2颗粒复合树脂弯曲性能差异无显著性。双固化型ABw-SiO_2颗粒复合树脂双键转化率为(62.23±1.43)%,光固化型为(55.96±1.86)%。结论双固化型ABw-SiO_2复合树脂的双键转化率高于光固化型树脂。 相似文献
6.
3种牙科合金对龈沟液中IL-6和TNF-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种牙科合金对局部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全冠(钴铬合金、镍铬合金、金合金),在修复后第一个月和第六个月,用WhatmanⅠ号滤纸采集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样本.用ELISA法测定GCF中Interleukin-6(IL-6)和Tumeo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结果:对TNF-α的影响,修复后1个月3种材料之间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别;修复后6个月钴铬合金相对于镍铬合金、金合金引起TNF-α分泌量增加.而3种全冠都没有引起IL-6分泌量的显著增加.结论:不同的牙科合金材料对龈沟液中某些细胞因子的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类烤瓷基底冠修复对基牙龈沟液及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烤瓷基底材料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上颌前牙烤瓷冠修复的患者48人,共72颗受试牙,按照烤瓷内冠不同分为镍铬合金、金合金和金沉积三组,每组24颗,患牙对侧同名牙为对照组。修复后6个月和12个月检测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分泌量及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含量。结果修复后6月镍铬合金和金合金组GCF分泌量及GCF中TNF-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6含量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月后镍铬合金组和金合金组的GCF分泌量高于对照组(P<0.05),TNF-α和IL-6分泌量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沉积组各指标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组间比较GCF量及TNF-α含量,镍铬合金组大于金合金组和金沉积组(P<0.05)。结论不同种类金属基底材料对牙周组织均有刺激性,但程度不同,长期效果有待继续观察。不同的牙科合金材料对龈沟液中某些细胞因子的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钴铬合金、纯钛金属及二氧化锆不同烤瓷冠基底材料对局部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病例30例,分为3组,分别采用钴铬合金烤瓷冠、纯钛烤瓷冠、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在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3个月分别进行龈沟液(GCF)量、菌斑指数(PLI)、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的测定及统计分析。结果:修复前3组之间各检测指标无明显差异;修复后1个月、3个月时钴铬合金烤瓷冠组的GCF量、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均高于纯钛烤瓷冠和二氧化锆全瓷冠组;而纯钛烤瓷冠组与二氧化锆全瓷冠组的GCF量、TNF-α和IL-1β水平无显著变化且两组之间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钴铬合金烤瓷冠可导致GCF量及其成分变化,对牙周组织有一定的不利影响,而纯钛烤瓷冠和二氧化锆全瓷冠对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镍铬合金烤瓷冠对龈沟液中IL-1β及AST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镍铬合金烤瓷冠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病例24例,共29颗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的上颌前磨牙,以患牙的对侧同名健康牙为对照牙,在烤瓷冠戴入6-9个月后复诊,进行牙周临床检查,分别吸取患牙及对照牙的龈沟液并定量,在实验室对龈沟液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进行分析。结果:符合临床合格要求的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后,患牙的菌斑指数、龈沟液量没有明显改变,但探诊深度、龈沟内出血指数、龈沟液内IL-1β、AST水平增高。结论:临床合格的镍铬合金烤瓷冠对患牙的牙周组织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拔牙区骨改建对牙齿移动影响的组织学及组织形态测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愈合阶段的拔牙区内骨密度及骨质结构对牙齿移动的影响 ,以及邻牙向不同愈合阶段的拔牙区内移动时的组织学变化 ,确定邻牙向拔牙区移动的最佳时机。方法 :选择同源 13周龄雄性、SPF级SD大鼠 3 0只 ,分成 3个实验组。3组动物均拔除上颌第一磨牙 ,分别在拔牙后 1、7、2 1d戴用统一规格的矫治器牵第二磨牙向拔牙区移动。所有大鼠在实验结束处死后 ,将上颌骨解剖制备硬组织切片和组织学切片。通过大体标本及组织学观察、组织形态测量等手段 ,研究拔牙区骨改建对牙齿移动的影响。结果 :随着拔牙后间隔时间延长 ,拔牙区骨密度逐渐增加 ,骨结构日趋致密、牙移动逐渐减少 ;拔牙后立即移动牙齿 ,更容易引起根尖牙周组织损害及牙根吸收。结论 :拔牙后应早期移动牙齿 ,其理想的移动时机为拔牙后 1周左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对实验性大鼠牙槽骨缺损修复过程中不同时期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DM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DM组大鼠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成DM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行大鼠牙槽骨骨缺损制备,2组均分别于骨缺损制备后1、2、4、8周各取6只大鼠处死,取术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镜下观察缺损区内新生骨样组织形成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术后1、2、4、8周缺损区内BMP-2的表达情况,比较各组的平均光密度。结果 HE染色观察显示DM组成骨较对照组减少。术后1周、2周免疫组化观察对照组新骨BMP-2的表达强于DM组,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8周对照组BMP-2表达较之前弱,但与DM组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影响了大鼠牙槽骨缺损的修复,可能是DM使BMP-2形成减少,从而抑制了未分化间充质向成骨细胞的转化,从而影响种植体骨结合,降低种植初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口腔医学》2017,(10):889-89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因子-1(PAI-1)水平的变化,探讨TNF-α、IL-6及PAI-1的表达对2型糖尿病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清洁级8~9周龄Wistar大鼠60只,分为4组:(1)伴牙周炎糖尿病组(n=15);(2)不伴牙周炎糖尿病组(n=15);(3)伴牙周炎非糖尿病组(n=15);(4)不伴牙周炎非糖尿病组(正常对照组,n=15)。采用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法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给药后每周1次,连续4周测定大鼠尾静脉血糖水平,以判断大鼠糖尿病建模情况。用浸有牙龈卟啉单胞菌株的丝线结扎左侧上颌第二磨牙牙颈部,复制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实验性牙周炎建模20周后,采用腹腔注射水合氯醛法在全麻状态下处死大鼠。从腹主动脉采集血液,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及PAI-1水平。处死前测量术区的牙周附着情况。制作牙体牙周联合切片,观察牙周组织学改变。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表现为血糖和体质量水平显著升高(P<0.05);糖尿病组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得分均显著升高(P<0.05);用浸有牙龈卟啉单胞菌株的丝线结扎后,牙周炎组表现为典型的牙周炎临床特征;与不伴牙周炎糖尿病组相比,伴牙周炎糖尿病组大鼠血清TNF-α、IL-6及PAI-1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糖尿病通过促进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降低牙周组织对局部致病因子的抵抗力,从而加重、加速牙周炎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