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单胞菌污染直接入口食品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预防我市发生气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为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易受气单胞菌污染的6个种类549份食品样品进行检测并对可疑菌落进行鉴定。结果:所调查的549份样品中共检出99株气单胞菌,检出率为18.2%,其中豚鼠气单胞菌占检出总数的53.5%,温和气单胞菌占28.3%,亲水气胞菌占12.1%,维隆气单胞菌占4.0%,舒伯特气单胞菌为2.0%。结论:气单胞菌引起腹泻及食物中毒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2.
2006年5月2日,桂阳县发生了一起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临床表现的食物中毒,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一起由亲水气单胞菌污染“基围虾”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方法与内容使用统一的调查表格对参加家庭聚餐人员逐个进  相似文献   

3.
一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起引起食物中毒的可疑病原菌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按照GB/T4789-2003,开展实验室细菌分离和病原学鉴定。结果:对10份来源于酒店的样品,17份病人大便,2份呕吐物进行细菌分离,生化试验与血清学诊断;对24名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进行肥达氏反应。结果检出21株肠炎沙门菌,双份血清滴度均有4倍以上升高。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致病菌分离结果,证实这是一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暴发事件。  相似文献   

4.
两起食物中毒标本中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两起食物中毒标本中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在采集的14份食物中毒样品中,检出嗜水气单胞菌3株、温和气单胞菌4株。证实两个型别的气单胞菌均可引起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5.
2003年3月6日,靖江市季市镇黄某家因办丧事聚餐发生1起29人发病的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的病原学鉴定及患者双份血清抗体的测定,证实是1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对有关标本的实验室检测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快速分离病原菌,追溯其食源性疾病的来源。方法:采集食物中毒者剩余食物、呕吐物、粪便,进行病原学检测,同时采集病人的双份血清进行相应的抗体检测。结果:在1份凉皮、1份呕吐物、2份大便中检出蜡样芽孢杆菌。其中凉皮、呕吐物中蜡样芽孢杆菌菌落总数>106cfu/g,病人双份血清中,蜡样芽孢杆菌抗体有四倍以上的增高。结论:按照WS/T.82-1996诊断标准,这是一起被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凉皮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分析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采集食物中毒患者的肛拭子12份,剩余食物12份,呕吐物1份,按GB/T478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等进行检验。[结果]从患者肛拭子与可疑食物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用2种细菌测定病人恢复期血清抗体比初期抗体呈4倍以上增长。[结论]本次食物中毒由副溶血性弧菌和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气单胞菌引起的群体性腹泻等食源性疾病在不断增加,在本市就发生过多起气单胞菌性食物中毒。据调查该类事件常与食用不洁贝(甲)壳类海产品有关,对贝(甲)壳类海产品在食用习惯大多为生食或半生食,存在食用危险性。因此,检测贝(甲)壳类海产品中致病性气单胞菌的种类,了解其分布,对防止致病性气单胞菌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食品安全和卫生学意义。由于国内对贝(甲)壳类海产品中携带致病性气单胞菌情况了解甚少,探讨其卫生学意义更少见报道,为此我们采集宁波市场上贝(甲)壳类海产品进行致病性气单胞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起由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3月 17日 ,大连某大学发生一起学生因食用炸鱼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现场采集患者粪便 6份、可疑剩余食物 2份 ,进行实验室分离培养及鉴定。根据临床症状、病原学检验、血清学鉴定 ,确诊为肠炎沙门氏菌所致。现报告如下。临床症状 患者体温在 39℃以上 ,伴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潜伏期短者 6h ,集中在 12~ 2 2h发病 ,呈急性胃肠炎型。材料与方法 现场采集患者粪便样品 6份 ;可疑剩余食物2份 ,其中 1份为炸鱼 ,1份为炖片口鱼 ;采集 6份患者双份血清 (急性期和恢复期 ) ,放入冰箱内待测抗体效价。按G…  相似文献   

10.
[目的]查找引起本次食物中毒暴发的食品和病原微生物。[方法]开展个案调查寻找可疑的中毒食物和餐次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确定中毒食物,采集标本送往实验室进行相关致病微生物分离和鉴定。[结果]个案调查发现,2月26晚餐为可疑餐次,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发现,以红油猪心为暴露因素其OR值达到132.00,其95%的可信区间为16.66~1537.46,说明吃红油猪心引起食物中毒的危险性是不吃红油猪心的16.66~1537.46倍。红油猪心制作过程不符合卫生学标准。从采集到的部分标本中分离到弗劳地枸橼酸杆菌,而且8位患者的双份血清的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抗体凝集试验呈4倍增长。所有标本中未检出其他相关病源微生物。[结论]这是一起通过红油猪心传播弗劳地枸橼酸杆菌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暴发。  相似文献   

11.
2005年8月26日,我县某酒楼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临床特征综合分析,认定为由气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 0 3年3月6日,靖江市季市镇黄某家因办丧事聚餐发生1起2 9人发病的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的病原学鉴定及患者双份血清抗体的测定,证实是1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对有关标本的实验室检测情况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 根据对2 0 0 3年3月6日靖江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查明引起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方法 对就餐者、食物加工者及引起食物中毒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采集可疑中毒物样品及剩余食物进行检测鉴定。结果 事件中毒人员的发病潜伏期约2 h,进食者发病快、病情重,未进食者未发病。结论 该起事件是由误食曼陀罗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4.
1996~ 2 0 0 0年 ,我市公共卫生监督所对 15起食物中毒及可疑食物中毒进行了可疑食品、容器、用具的常规检测。采集各类可疑样品 12 5件 ,检出阳性数 36件 ,阳性率2 8 80 %。阳性结果最高为海水产品 ,其次为刀、砧板。阳性结果分布以细菌为主 ,其中占首位的是副溶血性弧菌。据此在厨房卫生、餐具消毒及食品进货渠道、贮存、烹调方法方面查明引起食物中毒被污染的原因 ,现报告如下。资料来源平湖市卫生局公共卫生监督所食物中毒、可疑食物中毒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可疑食品、容器、用具检测数据库。结 果采集 12 5件可疑样品经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推断、确定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体,为更好地处理食物中毒提供经验。方法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从可疑食物及患者排泄物中分离培养致病菌,检测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相应抗体效价及其变化,应用微生物学、免疫学原理及方法确定食物中毒的真正病原体。结果自1份患者肛拭子、3份患者大便、2份剩余食物中分离到奇异变形杆菌,患者恢复期血清凝集效价均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自1份剩余食物中检出鼠伤寒沙门菌,恢复期血清凝集效价不升高。结论本起食物中毒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  相似文献   

16.
亲水气单胞菌(简称Ah)可引起人类、动物多种疾病,近几年国内外已有从腹泻病人、食物中毒及外环境检出气单胞菌的报道[1~3]。1996年2月至1998年2月对患白粉病的观赏鱼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研究,检出了亲水气单胞菌。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1996年2月至1998年2月,收集患白粉病的观赏鱼200份,进行病原菌分离研究,健康鱼20份作对照。12 发病症状 患病鱼初期表现为萎缩,呼吸困难,经常偏浮不动,游动困难,鱼身出现白斑或红斑,鱼鳃下有大量脓样分泌物。13 菌株分离及鉴定131 检验方法参照文献[1~4]进行。132 毒力测定用小白鼠及家兔均…  相似文献   

17.
类志贺邻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应坚  甘莉萍  杨慧  刘渠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4):4681-4682
[目的]采集感染性腹泻患者肛拭子和粪便样本进行病原学分析,调查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以生化分型方法和Sensititer Autoreader微生物鉴定分析仪鉴定菌株,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57例患者肛拭子和粪便样品中检出16株类志贺邻单胞菌。[结论]这是一起由类志贺邻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8.
豚鼠气单胞菌为弧菌科气单胞菌属,以往被认为只能引起冷血动物的疾病,对人的致病性较弱,从食物中毒标本中检出豚鼠气单胞菌罕有报道.1994年滨州市发生一起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1994年10月6日,滨州市某机关因食用熟牛下货发生一起食物中素,发病以家庭为单位,中素食物购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引起本次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和分子分型的特征。方法采集患者肛拭子、剩余食物和水样样本进行致病菌检测,对分离的可疑致病菌进行鉴定、PCR毒力基因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从27份样本中分离出16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属8个血清型;经PFGE分型,16株菌共产生11种带型,相似度为51.45%;12株菌携带tdh基因,所有菌株均不带有trh基因。结论此次食物中毒由多型别的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引起。建议在处理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过程中,每一个样本均需挑取多个可疑菌落,留待后续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一起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对一起可疑食物中毒的病原菌相关实验室检测。方法:参照GB/T7489、WS/T.9-1996对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进行致病菌检测,并对分离的可疑致病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和药敏试验。结果:11份患者肛拭标本中,8份(占72.7%)分离出副溶血弧菌,血清分型均为03:K6;毒力基因检测为tdh阳性,trh阴性;RAPD结果显示,8株副溶血弧菌具有相似的RAPD图谱。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可疑致病菌检测、毒力基因检测及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结果,证实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弧菌引起,致病毒素主要为tdh编码的TD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