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对某聚甲醛生产企业新建项目(简称"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验证效果。方法在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过程中,通过分析甲醇、甲醛、苯等职业病危害,确定危害关键控制点(CCP)和关键限值,以及建立CCP监督控制程序、纠正措施和建立HACCP体系验证程序等步骤,建立和应用HACCP体系,验证HACCP体系应用效果。结果该建设项目工作场所空气中甲醛的最高浓度(CMAX)超标率为19.4%,最高检出浓度为2.25 mg/m~3,其余因素检测浓度或强度均未超标;通过建立HACCP体系指导甲醛危害整治后,该建设项目工作场所甲醛CMAX均不超标。结论 HACCP体系可用于聚甲醛生产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和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某铅酸电池企业治理前后铅危害情况,为中小蓄电池企业提供职业病防护措施。方法对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铅尘水平进行检测,收集铅作业工人的血铅资料,并对其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及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整改前工作场所铅烟、铅尘水平全部超标,接铅工人血铅值最高达4.75μmol/L;整改后铅烟、铅尘合格率分别为100%和66.7%,工人血铅水平未发现超标。结论通过对防护设施的合理设计以及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中小蓄电池生产企业工作场所铅烟、铅尘水平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辨识某阀控密封式铅布铅酸蓄电池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间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其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途径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采用检查表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铅烟、铅尘、硫酸雾、噪声、高温、高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铅作业工人的健康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某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630名铅作业工人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及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铅烟、铅尘超标的岗位中,出现神经衰弱症状的工人检出率较高,血铅异常率较高。检出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16名;检出中度贫血4名,为铅作业职业禁忌证。接触铅的工龄越长,血铅异常率越高;男性接铅工人血铅异常率明显高于女性;女性接铅工人血红蛋白异常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铅酸蓄电池企业铅作业工人存在明显职业健康损害,职业卫生监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执法力度,督促企业做好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从而预防控制职业性慢性铅中毒。  相似文献   

5.
采取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场检测与评价等方法,对某铅酸蓄电池生产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价。铅酸蓄电池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是铅烟、铅尘、噪声等。铅烟检测超标率为40.0%,铅尘检测超标率为100.0%,噪声检测超标率为50.0%;职业健康体检血铅水平达到400μg/L以上者占总人数的15.3%;极板、焊接岗位职工血铅超标率高达34.1%和26.2%;部分作业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不合理;部分岗位员工个体防护用品佩戴不规范,提示铅酸蓄电池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现状不容忽视,需加紧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措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某铅酸蓄电池企业生产工艺改造后铅烟、铅尘危害控制效果。
方法 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分析工艺改造对铅烟、铅尘浓度的控制效果。
结果 该企业工艺改造措施包括淘汰手工作业工序和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工艺设备, 对产生不同危害的区域进行相互隔离、独立布置、以及增设多种类型的局部抽排风净化系统和密封措施。现场检测结果显示, 改造后作业场所工人接触的铅烟、铅尘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且较改造前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该项目的工艺改造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铅烟和铅尘的产生量, 降低了劳动者接触浓度, 技术改造效果明显,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张宏光 《职业与健康》2012,28(6):665-667
目的了解惠州地区铅酸电池生产铅职业病危害情况,为监管部门整治铅酸电池生产行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现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通风防尘(毒)设施检测、工作场所铅烟(尘)浓度检测及对接触铅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铅酸电池生产工艺落后,工作场所通风防尘设施设计、安装不合理,效果差;工作场所中铅尘超标率达75%,铅烟超标率达100%,最高超标29倍;接触铅作业工人血铅超正常值29人,占14.4%;疑似职业性慢性轻度铅中毒6人,占3.0%。结论该铅酸电池组装厂铅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议企业加强对工作场所局部通风设施的改造,提高其控制效果,治理铅酸电池铅职业病危害的根本途径是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自动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某蓄电池生产企业运行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防护建议。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查表分析、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 结果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铅烟、铅尘、硫酸、噪声、二氧化锡等。产生铅烟岗位的铅烟40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0.016~0.022 mg/m3,产生铅尘岗位的铅尘CTWA为0.026~0.042 mg/m3,有硫酸挥发的作业岗位的硫酸CTWA为0.65~0.94 mg/m3,二氧化锡CTWA为1.0 mg/m3,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接触铅作业员工血铅检查项目均合格。 结论 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因素为铅及其化合物、硫酸和噪声。其中铅及其化合物的关键控制点为装卸模焊接区域、焊过桥区域、焊端子区域、包片区域;硫酸关键控制点为加酸区域、充放电区域、化成区域;噪声的关键控制点为正极板铸板区域、装卸模焊接区域、焊过桥区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铅酸蓄电池行业的职业病危害现况,发现其生产工序的关键控制点,探讨该行业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建议和对策。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对山东省10家铅酸蓄电池企业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铅粉制造工序铅尘超标率为27.3%,板栅制造工序铅烟超标率为40.9%,极板制造工序铅尘超标率为57.1%,组装电池工序铅烟、铅尘超标率分别为50%和58.3%,电池化成及包装工序硫酸超标率为零;其中铅烟最高超标17.8倍,铅尘最高超标46倍;板栅铸造工序和组装电池工序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P0.01),铅粉制造工序、极板制造工序和组装电池工序中铅尘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铅酸蓄电池行业普遍存在铅烟、铅尘超标的现象。应提高生产工艺自动化、机械化程度,增加铅烟、铅尘岗位局部排风,配备适宜的个体防护用品,提高员工防护意识和加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韶关市5家铅酸蓄电池厂综合治理前后的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尘)进行检测和接铅工人血铅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了解韶关市铅酸蓄电池行业综合治理前后的铅危害状况,分析综合治理效果。结果显示,综合治理后,5家厂的铅烟中位数从0.05降至0.02mg/m3,铅尘中位数从0.06降至0.03mg/m3,铅烟超标率从62.1%降至23.1%,铅尘超标率从56.8%降至20.7%,接铅工人血铅水平从(1.78±0.67)降至(1.36±0.54)μmol/L,血铅超标率从43.4%降至15.7%,疑似铅中毒检出率从4.4%降至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5家厂仍有9个铅烟超标点(占23.1%)和12个铅尘超标点(20.7%),仍有86名血铅超标工人(15.7%)。提示,通过综合治理,大部分岗位的铅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有部分岗位的铅危害未得到有效控制,须进一步治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铅酸蓄电池企业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及对从业人员血铅浓度的影响,为职业健康监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调查,检测铅烟(尘)、硫酸浓度、噪声强度,利用电位溶出仪,对655名从业人员进行血铅检测。结果该铅酸蓄电池厂作业场所铅烟(尘)暴露严重,不合格率达64.3%(9/14),;噪声检测不合格率达31.0%(9/29);硫化物检测合格率为100.0%(15/15);铅烟(尘)不合格岗位主要有:包片、磨片、铸板、铸焊等,以磨片最为严重;高浓度铅暴露岗位的从业人员血铅水平和血铅超标率也较高。不同年龄、性别从业人员平均血铅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该铅酸蓄电池企业铅暴露严重,血铅水平与从业人员年龄、性别、岗位相关,建议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理论应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价值.方法 通过对某新建煤矿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应用HACCP理论找出职业病危害显著的关键控制点,提出预防控制措施,评价控制效果.结果 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煤尘、噪声、化学有毒物质和工频电场.针对采煤工、掘进工、皮带司机工种煤尘浓度和掘进工、支护工、皮带司机、压风机司机、抽风机司机工种噪声强度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危害情况,从工程防护、个人防护、管理防护等3方面设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并实施监控.经验证,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良好.结论 HACCP理论运用到煤矿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中,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解近三年来嵊州市铅酸蓄电池制造企业铅危害控制状况,收集嵊州市两家铅酸蓄电池制造企业2008-2010年现场铅烟、沿尘浓度监测数据和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1内容与方法1.1调查对象嵊州市两家铅酸蓄电池制造企业。1.2现场调查依据现场职业卫生学及相关采样方法,分析企业生产工艺及生产布局,确定现场采样点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武汉市铅酸蓄电池行业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污染状况,分析铅污染与暴露者血铅浓度相关性,并对企业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建议。方法在武汉市4家铅酸蓄电池企业的工作场所采集铅烟和铅尘的样本,并检测铅接触工人血铅水平。结果生产岗位空气中铅浓度超标率为34.95%;1 435名工人中血铅浓度超标率1.74%。随着接害龄的增加,工人血铅平均浓度也升高,且各企业工人血铅浓度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汉市铅酸蓄电池行业铅尘超标情况较严重,不同企业铅接触者血铅浓度有明显的差异。对此相关部门及从业人员均应采取相应措施,以减轻其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某铅酸蓄电池厂铅危害治理工程的控制效果,为治理铅酸蓄电池企业铅烟(尘)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通用的设计原则对卫生防护设施进行改造,按照职业卫生评价及检测规范定点和采样检测,分析与评价工程治理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结果在安装局部排风设施前,24个铅烟样品的合格率仅为16.7%,铅烟最高浓度(TWA)为2.176 mg/m3,超标72.5倍;18个铅尘样品的合格率仅为5.6%,铅尘最高浓度(TWA)为3.424 mg/m3,超标68.5倍。安装局部排风设施后,28个铅烟样品的合格率为85.7%,铅烟最高浓度(TWA)为0.120 mg/m3,超标4.0倍;23个铅尘样品的合格率为78.3%,铅尘最高浓度(TWA)为0.098 mg/m3,超标1.96倍。结论本治理工程项目对控制铅酸蓄电池企业的工作场所的铅烟(尘)浓度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宿迁市某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铅尘铅烟的治理效果,找出存在问题,以助企业后期整改。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综合分析治理前后工作场所的铅尘铅烟检测情况和铅作业劳动者血铅体检情况。结果治理后的铅尘、铅烟浓度无明显降低,仍有75%铅尘铅烟岗位超标;且休息室中铅尘和铅烟的浓度较高(0.129 mg/m~3);治理后劳动者血铅超标率变化不大,仍有劳动者血铅≥400μg/L。结论本次治理效果一般,地面、设备表面、工作台面积尘较多,休息室和劳动者工作服积尘较多,未制定劳动者盥洗、进出休息室着装、防护用品佩戴的制度,应立即按照治理方案进一步整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探讨用于金属餐厨具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评估与控制。方法 2021—2022年选取云浮市8家金属厨具制造企业,利用危害分析原理进行职业危害调查和评估,找出关键控制点,提出有效控制措施,通过监测验证HACCP体系应用效果。结果 金属餐厨具制造企业存在粉尘、噪声、化学毒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矽尘、铝合金粉尘和棉尘岗位检测合格率分别为21.7%、54.8%和63.6%,噪声岗位检测合格率45.6%;职业性尘肺病检出率0.1%,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者检出率9.3%。应用HACCP方法分析,确定抛光岗位粉尘(矽尘、棉尘及铝合金粉尘)危害、冲压及抛光岗位噪声危害为关键控制点,针对职业病防护设施技术工程、个体防护、职业健康监护和管理防护等关键点实施监控,抛光岗位矽尘、棉尘和铝合金粉尘检测合格率100.0%,冲压成型及抛光岗位噪声>90 dB(A)超标率由32.1%降至15.7%,但噪声岗位超标率较高,为74.5%。结论 建立和应用HACCP体系能够有效评估和控制金属餐厨具制造行业粉尘危害,仍需要加强噪声作业个人防护、职业健康监护和管理防护监控...  相似文献   

18.
对某铅酸蓄电池厂工作场所铅烟(尘)浓度进行检测,测定工人血铅含量。结果显示作业环境中铅烟(尘)浓度未超标,但工人血铅值却明显增高。提示定期对接触低浓度铅作业工人进行血铅检测,有助于预测可能产生的职业健康损害,预防铅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韶关市铅酸蓄电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明确该行业职业病防护的重点问题,并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方法 应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收集韶关市3家铅酸蓄电池企业的相关情况,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并对调查情况和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结果 3家企业一线工作人员数量、年产能相当,生产工艺流程基本相似,检测期间各装置运行正常,职工均发放了防护用品,均设置了通风除尘排毒设施;铅酸蓄电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较多,其中铅烟、铅尘、噪声是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铅尘的岗位总合格率为62.50%,其中极板制造、分板包板、电池组装3个生产工段的铅尘浓度超过标准限值要求;铅烟的岗位总合格率为73.33%,其中板栅铸造、电池组装两个生产工段的铅烟浓度超过标准限值要求;噪声的岗位总合格率为76.92%,其中铅粉制造、极板制造、分板包板、电池组装、电池化成的噪声测量值超过标准限值的要求。结论 韶关市铅酸蓄电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较差,存在问题较多。其中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铅烟、铅尘和噪声,需及时整改,并加强职业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某铅酸蓄电池企业防护设施整改前后工作场所铅烟(尘)浓度检测,评价其防护设施整改效果。结果显示,整改前工作场所铅烟和铅尘水平合格率分别为33.3%和20%,整改后为78.6%和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厂如按建议完善超标岗位防护设施,可有效控制铅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