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颊黏膜鳞癌的治疗方法及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我科于1987~1999年收治的52例颊黏膜鳞癌患者,分析病理分期、淋巴结情况、上下颌骨受侵与否、治疗失败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52例颊黏膜鳞癌,11例单纯手术,41例术前放疗。5年生存率为56.4%,早期(Ⅰ+Ⅱ期)和晚期(Ⅲ+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64.6%、53.0%。影响预后的因素有:(1)鳞癌病理分级,高分化者明显好于低分化者;(2)颈部淋巴结情况,cN0术后淋巴结阳性率为14%,cN1-3术后淋巴结阳性率为44%,病理淋巴结阳性和阴性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5.7%和64.8%;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临床和病理分期的早晚。治疗失败以局部复发占多数,共出现11例局部复发,3例颈部淋巴结复发或转移,4例远处转移。结论颊黏膜鳞癌手术中的局部处理很重要,应注意保留足够的安全界,并需提高一期修复的能力。要重视对颈部淋巴结的处理,对cN0病例应行肩胛舌骨肌上清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胃癌病人淋巴结转移个数及率与胃癌病人预后以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74例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人行胃癌根治术加D2或D3淋巴结清扫,分析淋巴结转移阳性个数、率、部位与预后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根治术后(D2、D3)5年生存率为29.59%(50例)。阳性淋巴结个数为1-5个5年生存率为46.47%(33例) ,大于5个的17.35%(17例)(P<0.005);阳性淋巴结率在1%-20%的5年生存率为70.58%,20%以上5年生存率为11.86%。5年生存率随着阳性淋巴结个数、率增多而呈下降趋势。随着肿瘤浸润加深,淋巴结转移个数、率增高(P<0.005)。结论 胃癌转移淋巴结状态与胃癌病人预后有相关性,胃癌转移淋巴结个数、转移率可作为简单、 有效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3.
青年与老年直肠癌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年与老年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差异。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自1990年1月至2000年1月收治40岁以下直肠癌患者138例(青年组),65岁以上者163例(老年组),对这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生存分析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青年组Ⅲ期直肠癌患者比例(53.6%,74/138)明显高于老年组(34.3%,55/163);P=0.001;青年组中黏液腺癌和低分化腺癌患者比例(28.2%,39/138)也高于老年组(10.4%,17/163)P〈0.001。青年组和老年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50.4%和6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按照TNM分期进一步分析显示.同期别两组的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分期(P=-0.001)和淋巴结转移(P〈0.05)是影响两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与老年直肠癌相比,青年直肠癌患者的病期较晚、肿瘤分化程度较低,影响其预后;但相同病期者生存率相似。早期诊疗是提高直肠癌总体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腺癌中VEGF-C、VEGF-D与微淋巴管密度MLVD(VEGFR-3)、微血管密度MVD (CD34)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48例肺腺癌组织中VEGF-C、VEGF-D、MLVD、MVD蛋白的表达。结果VEGF-C、VEGF-D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0.8%(34/48例)、58.3%(28/48例),肿瘤周边部位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Ⅲ~Ⅳ期显著高于Ⅰ~Ⅱ期。在VEGF-C蛋白阳性组,MVD高于阴性组(P=0.016),MLVD显著高于阴性组(P=0.006),淋巴结转移(P=0.042)增多;而VEGF-D蛋白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MVD无显著差异(P=0.943), MLVD高于阴性组(P〈0.01),淋巴结转移(P=0.012)增加。结论VEGF-C的表达与肺腺癌血管生成及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而VEGF-D的表达只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与血管生成无关。  相似文献   

5.
应用Cox模型分析影响胸段食管癌切除术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影响胸段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预知的因素,探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计算机比例风险模型(Cox模型),对影响胸段食管癌三区域淋巴结清除根治术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预后与肿瘤侵及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个数及区域数呈正相关,而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性别和肿瘤长度与预后无关。淋巴结转移个数与肿瘤分化程度和侵及深度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而与3年和5年生存率显著相关(P<0.01)。本组5年生存率为53.7%。结论 胸段食管癌的预后与肿瘤的侵及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个数、肿瘤的部位及患者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胸段食管癌三区域淋巴结清除根治术有效地提高了淋巴结转移阴性和转移较少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胃癌癌周淋巴结转移状况与胃癌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胃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率及个数与胃癌病人预后以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74例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人行胃癌根治术加D2或D3淋巴结清扫,分析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个数,部位与预后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根治术后(D2,D3)5年生存率为29.6%(50例)。阳性淋巴结率在1%-20%的5年生存率为70.6%,20%以上5年生存率为12.0%,阳性淋巴结个数为1-55年生存率为46-6%(33例),大于5个为17.4%(17例)(P<0.005)。5年生存率随着阳性淋巴结率及个数增多而呈下降趋势。随着肿瘤浸润加深,淋巴转移率及个数增高(P<0.005)。结论:胃癌阳性淋巴结率及个数与胃癌病人预后有相关性,胃癌阳性淋巴结率,个数可作为简单,有效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7.
胃癌浸润深度及组织学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浸润深度及组织学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临床进行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至1998年1月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268例胃癌患者的病理资料,统计胃癌浸润深度及组织学类型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浸润深度在T1、T2、T3和T3时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6%、53.1%、78.7%和100%,依次呈递增趋势(P〈0.01)。未分化癌、黏液腺癌、低分化腺癌、分化型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0%、66.7%、77.8%、48.8%和33.3%(P〈0.01)。N0、N1、N2和N3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4.3%、30.1%、9.1%和0,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的浸润深度及组织学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而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患者的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淋巴结转移的进展期胃癌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1998—2008年10年间行D2胃癌根治术的236例淋巴结清扫数目在12枚以上、无淋巴结转移(N0期)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224例(94.9%)接受了随访,其5年总体生存率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2%和66.4%。T2期和T3期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5.8%(8/138)和14.0%(12/86):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2.5%和59.0%;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0.4%和5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浸润深度、Lauren分型及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本组胃癌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证实,浸润深度是本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T2N0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T3N0期患者;对N0期胃癌患者决定是否行辅助治疗及制定随访策略时应考虑浸润深度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9.
外科治疗ⅢA期N2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影响ⅢA期N2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因素,并分析经手术治疗不同亚组病人的生存率差异。方法 分析1997年1月至2000年1月146例手术治疗的ⅢA期N2 NSCLC病人的可能影响预后因素:病理类型、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手术方式、临床N2情况,N2转移组数及个数、术后辅助治疗等,并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 ank检验生存率差异,Cox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各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ⅢA期N2 NSCLC病人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19.86%和14.56%。单因素分析示肿瘤位置、临床N2情况、N2转移组数及个数是影响生存率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示肿瘤大小、临床N2情况,N2转移组数和肿瘤位置影响预后。右肺下叶肿瘤单组或单个N2转移,预后最好。结论 纵隔N2转移淋巴结的大小、个数和组数是影响术后生存率主要因素。手术前未发现N2转移(mN2),有1组N2转移(N2h),N2转移数少于4个者手术治疗效果好。右肺下叶肿瘤发生单组N2淋巴结转移预后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998.1~2003.3经手术治疗的22例肝细胞性肝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发病年龄、性别比、HBsAg阳性率、肿瘤大小、部位1合并肝硬化及肝功能与无淋巴结转移相比无差异(P〉0.05);AFP≥400μg/L阳性率为31.8%(7/22)、病理分化Ⅲ~Ⅳ级者占59.1%(13/22)和术后1年生存率13.6%(3/22),与无淋巴结转移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肝细胞性肝癌淋巴结转移有如下临床病理特点:(1)AFP≥400μg/L的阳性率低。(2)原发肿瘤病理分化分级以Ⅲ~Ⅳ级多见。(3)小肝癌也存在淋巴结转移。(4)术后1年生存率低,提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5)手术彻底清除转移淋巴结有可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