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胸腹联合伤5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胸腹联合伤是指胸部开放性或闭合性损伤同时合并有腹腔内脏器的损伤.是外科创伤中的严重情况,病情复杂.救治困难,常危及生命。本院白2000年2月至2005年2月.共收治伤情严重的胸腹联合伤5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自1952年2月至1997年10月,67例胸腹联合伤病人在我院接受外科治疗,占同期胸外伤1385例的4.84%,其中开放性胸腹联合伤51例,闭合性胸腹联合伤16例,全组病人死亡6例,死亡率8.95%。本文着重讨论了胸腹联合伤的命名、特点、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3.
胸腹联合伤155例救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腹遭受钝性暴力或下胸上腹穿透伤,均可导致胸腹联合伤。患者常有多发伤使伤情互相掩盖,如缺乏警惕性和对伤情特点的认识,易造成早期诊治延误。我科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胸腹联合伤155例,现总结救治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4.
胸腹联合伤是致伤因素同时损伤胸部和腹腔脏器,常伴有膈肌损伤,病情危重、复杂,并发症及病死率较高。本院处舟山渔区,自1998年7月至2007年7月共收冶胸腹联合伤病人112例,其中船上作业致胸腹联合伤57例.占同期胸腹联合伤病人的50.9%。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胸腹联合伤63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胸腹联合伤属严重多发伤,患不仅有胸腔脏器损伤同时还有腹腔脏器损伤,伤情重,早期容易误诊,死亡率高。我院自1996年5月~2004年5月共收治胸腹联合伤63例,其中开放型胸腹联合伤44例,闭合型胸腹联合伤19例,全组病人死亡3例,死亡率4.76%。本着重讨论了胸腹联合伤的特点、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6.
胸腹联合伤4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腹联合伤多属严重多发伤,伤情重,伤情复杂,休克发生率高。在胸部、腹部外伤中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在开放性和闭合性胸腹部创伤中均可能发生。笔者回顾分析本院1990~2005年收治的42例胸腹联合伤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如何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及最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凡有膈肌破裂,累及膈肌毗邻胸。腹两大体腔及其内脏的损伤均称为胸腹部联合伤。近年来,交通业及建筑业迅猛发展,交通及工伤事故等因素所引起的胸腹部外伤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而胸腹部联合伤所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会威胁到伤者的生命。笔者从1995年8月至2006年6月共参与救治严重胸腹部联合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29例,现就救治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严重胸腹联合伤12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及交通道路的高速发展,使严重胸腹联合伤在创伤中的比例激增,死亡率较高。我院自1996~2002年共收治胸腹联合伤128例。死亡14例。现对诊治问题作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9.
胸腹联合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胸腹联合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1996年8月-2004年8月收治的59例胸腹联合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院后早期死亡2例,其余57例中行开胸手术22例,胸腔闭式引流 开腹手术30例,同时胸部和腹部切VI4例,经胸腹联合切口1例。术后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6例,死亡1例。本组治愈55例(93.2%),死亡4例(6.8%)。结论胸腹联合伤病情重,表现复杂;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是减少死亡,提高救治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胸腹联合伤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胸腹联合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1993-2003年收治的36例胸腹联合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胸手术15例,胸腔闭式引流加开腹手术21例。治愈34例,死亡2例(6%),死亡病例均因心血管损伤严重失血性休克。结论胸腹联合伤病情重,临床表现复杂,早期正确诊断、及时和合理的手术治疗是减少死亡率、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积极抗休克,重症监护和防治并发症等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胸腹联合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胸腹联合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史红宇朱晓峰徐宗云林秉铨周刚邹志田我院1984~1994年共收治开放性胸腹联合伤64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组共64例,男52例,女12例。年龄18~55岁。锐器伤56例,火器伤6例,牛角顶伤2例。各脏器损...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年来,交通肇事、生产事故所致外伤日渐增多,其中胸腹联合伤占很大比例,提高胸腹联合伤的救治水平,是既现实又紧迫的课题,自1998年7月~2002年7月外科共救治胸腹联合伤46例,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46例中,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  相似文献   

13.
损伤控制分期手术技术在严重胸腹复合伤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严重胸腹复合伤救治中,常须多部位、长时间外科处理,而患者的生命指数却难以承受,此时损伤控制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院2004年以来采用了损伤控制、分期手术技术来处理严重胸腹联合伤的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胸腹联合伤创伤评分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关系,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83例胸腹联合伤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简明创伤分级(AIS)及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其中交通事故伤38例,刀刺伤24例,坠落伤8例,挤压伤8例,重物砸伤5例。患者手术治疗43例,胸腔闭式引流28例,保守治疗12例。结果治愈73例,死亡10例,死亡率12.1%。结论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胸、腹部X平片,CT、胸腹部B超、消化道钡剂造影及钡灌肠造影检查有助胸腹联合伤的诊断。对诊断明确的胸腹合并伤,首先改善呼吸功能,恢复有效循环量,对ISS评分大于26的患者,应积极做好手术准备。  相似文献   

15.
创伤性膈肌破裂与膈疝延迟诊断原因分析(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创伤性膈肌破裂与膈疝往往是胸腹联合伤的一部分,因其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我院1998年1月~2004年10月间,共收治胸腹联合伤105例,其中创伤性膈肌破裂与膈疝14例,早期诊断3例,延迟诊断11例,延迟诊断例数占78.6%,分析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6.
32例胸腹联合伤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32例胸腹联合伤外科治疗体会丹东市第一人民医院(118000)王贵源1990年1月至1996年7月共收治胸腹联合伤32例。开胸开腹处理26例,占81%,胸腔闭式引流加开腹手术6例,占19%。治愈30例,占93.7%,死亡2例,占6.3%。现总结治疗体...  相似文献   

17.
胸腹联合伤(附5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总结胸腹联合伤的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56例胸腹联合伤,意外伤害的原因和分类,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结果 交通事故致伤15例,占26.8%,建筑施工致伤18例,占32.1%;其它(打架、斗殴、刀伤、爆炸等)致伤23例,占41.1%。轻度伤23例(41.1%),中度伤26例(46.4%),重度伤7例(12.5%)。手术治疗38例,占67.9%。总治愈率82.1%,死亡率17.9%。轻度伤全部(100%)治愈;中度伤治愈21例(80.8%),死亡5例(19.2%);重度伤治愈2例(28.6%),死亡5例(71.4%)。结论 胸腹联合伤是意外伤害中较严重的一种,胸腹联合伤入院后,应迅速纠正呼吸,循环功能紊乱;有手术指征者应尽快手术,胸腹二组手术重要。及时正确的掌握以胸外伤为主的联合伤的早期开胸指征,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胸腹联合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胸腹联合伤是一种严重的意外伤害,其病情复杂,伤情较重,休克病死率较高.笔者自1989年3月至2003年3月间手术治疗胸腹联合伤34例,并结合相关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胸腹联合伤4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2006年8月收治的48例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车祸伤16例,刀刺伤10例,击打伤8例,坠落伤6例,挤压伤5例,枪击伤3例。形成创伤性膈疝16例。合并有血、气胸者38例,休克20例,创伤性湿肺11例。术前确诊41例,误诊7例,误诊率14.6%。45例行手术治疗,其中经左胸切口24例,经右胸切口7例,经腹、胸分别切口5例,经胸腹联合切口2例,经腹部切口4例,经双侧胸切口3例。治愈43例,死亡5例,病死率为10.4%。失血性休克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胸腹联合伤病情复杂严重,易误诊,病死率高,临床应根据病史、体检、X线检查及穿刺引流等做出综合判断,对确诊及高度可疑病例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胸腹联合伤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叶明 《浙江创伤外科》2004,9(5):310-311
胸腹联合伤为严重创伤所致,常为多种因素引起休克,受损脏器易漏诊.本文就1999年至2003年,于本院就诊的63例胸腹联合伤患者的诊断、紧急处理、手术方面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