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 (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发生率为 6 % 〔1〕。 1999年以来 ,我们共收治 84例VSD合并PDA的婴幼儿 ,均经外科治疗。现对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手术病例的选择及手术方法进行讨论如下。临床资料 全组 84例中男 4 5例 ,女 39例。年龄 2个月~ 3岁。体重 3 6~ 14 0kg。合并肺动脉瓣狭窄 (PS) 11例 ,房间隔缺损 (ASD)或卵圆孔未闭 (PFO) 8例 ,主动脉缩窄(COA) 6例 ,二尖瓣反流 (MR)、三尖瓣反流 (TR)各 2例。病儿均有活动后心悸、气短症状。查体 :胸骨左缘 2~ 3肋间闻及连续性机器样心脏杂…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 患者,女.28岁反复头痛、心悸1个月。查体:右上肢血压170/80mmHg.下肢血压110/65mmHg,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3/Ⅵ级收缩期杂音。  相似文献   

3.
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对110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现就其外科治疗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1993年 2月至 2 0 0 2年 12月 ,我们手术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 (室缺 )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5 2例 ,现就该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和时机等问题进行讨论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5 2例中男 2 9例 ,女 2 3例。年龄 5个月~ 14岁 ,平均 (2 5± 4 5 )岁。体重 5~ 4 2kg,平均 (15 1±9 5 )kg。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 ,2 4例有心衰史。X线胸片均示肺血增多 ,心胸比率 0 5 5~ 0 79,平均 0 6 2± 0 0 8,肺动脉段凸出 5 0例 ,心肌劳损 18例。超声心动图确诊 4 6例、提示 1例、漏诊 5例 ,漏诊率 9 6 %。本组伴肺动脉高压 5 0例 ,占96 1%。…  相似文献   

5.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主动脉缩窄5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导管未闭 (PDA)易合并主动脉缩窄 (COA)。COA是主动脉局限性短段管腔狭窄引致主动脉血流障碍 ,其临床表现不典型 ,易发生误诊、漏诊 ,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甚至导致术后早期死亡。我院于 1 999~ 2 0 0 1年手术治疗 1 6 8例PDA ,其中合并COA 5例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PDA 1 6 8例 ,年龄 5月~ 7岁 ,体重 5~ 1 9kg。术前检查胸骨左缘第 2肋间闻及连续性机器样响亮杂音。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ECHO)检查证实所有病人均存在PDA ,1例合并COA ,2 6例合并室间隔缺损 (VSD)等其他心内畸形。麻醉方法 术前不配合的…  相似文献   

6.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间隔缺损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 (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44例VSD伴PDA婴幼病儿的临床特征、手术过程、围术期处理与转归。结果 婴幼儿VSD合并PDA者易早期产生重度肺动脉高压和心功能不全。手术死亡 2例 ,病死率 4 5 %。结论 VSD伴PDA婴幼病儿宜在 1岁前手术治疗 ,PDA可根据病情分期或一期手术 ,PDA恰当处理与术后转归关系密切 ,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围术期应注意心功能保护 ,加强呼吸道管理及营养支持 ,预防和治疗肺动脉高压危象。  相似文献   

8.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年 3月至 2 0 0 1年 6月 ,我们对 6 3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 (PDA)进行了 3种术式的手术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全组中男 36例 ,女 2 7例。采用 3种手术方法 :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缝闭术 12例 ,年龄 18~ 31岁 ,平均(2 4 5± 3 4)岁 ;动脉导管切断缝合术 10例 ,年龄 18~ 2 9岁 ,平均 (2 3 5± 4 1)岁 ;荷包缝合结扎术 41例 ,年龄 19~ 48岁 ,平均 (33 5± 4 5 )岁。X线胸片检查所有病人均明显肺动脉充血及不同程度的心脏扩大。所有病人经彩色超声检查及临床估测 ,5 5例有中—重度肺动脉高压 ,荷包缝合…  相似文献   

9.
李树森  汪波 《医师进修杂志》1997,20(12):640-641
本文应用SSH-65A彩色超声心动图仪测量15例室间隔缺损(VSD)和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的左房内径(LAD)和主动脉根径(AOD)以及VSD的直径(D),并与健康者及手术后所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患儿的LAD和LADI(左房内径指数)高于正常者(P〈0.01)且LADI与D/AOD具有相关性,其回归方程为D/AOD=0.044LADI-1.21(r=0.85,P〈0.01),但其  相似文献   

10.
室缺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室缺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和治疗乔峻张立生木拉提申康王幼平高晓明自1981年8月至1995年1月,我们共收治室间隔缺损(VSD)病人620例,其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15例,发生率24%。现将其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中男7例,女8例;年龄...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06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室缺)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心脏畸形,手术治愈率高,但并发症发生机率相对较高。我科自1997年以来应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技术手术治疗上述畸形106例,效果良好,现将诊断和治疗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应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婴幼儿粗大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在介入治疗婴幼儿粗大动脉导管未闭(PDA)中的临床应用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6月—2009年5月,应用对称膜部VSD封堵器对5例婴幼儿粗大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儿进行介入封堵治疗。男1例,女4例,年龄5个月~3岁,体重5.1~15.0 kg,体表面积(BSA)0.37~0.58 m2,动脉导管呈类似管型,内径5.7~8.5 mm,肺血管阻力4.8~5.7 Wood单位,体循环血量比(Qp/Qs)为3.4~4.6。术后3例患儿接受波生坦治疗。结果5例患儿全部封堵成功,术后4~5天出院。其中1例患儿选用膜部VSD封堵器,其余4例选用肌部VSD封堵器。5例患儿多汗症状明显改善,体重增加明显。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封堵器位置固定、无残余分流,无左肺动脉及降主动脉狭窄;根据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反流估测肺动脉压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随访6个月以上的患儿肺动脉压均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对于合并动力性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粗大PDA,由于导管粗大及弓降部内径限制,应用VSD封堵器封闭动脉导管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选择,但需更大样本量的病例和长期随访积累。  相似文献   

14.
<正> 为减少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简称PDA)结扎术中导管出血、撕裂等并发症,术中均应控制性降压。我们自1981年起用硝普钠(SNP)静脉持续滴注降压3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本组32例中,男10例,女22全,年龄18~38岁。全组均有不同程度劳累性胸闷、心悸、气短。术前经UCG检查证实,心功能Ⅰ级13例,Ⅱ级18例,Ⅲ级1例。ECG示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外科诊疗的经验。方法32例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UCG),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畸形矫正和赘生物清除。其中18例单纯PDA采用直视缝合法,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室缺修补术和房缺修补术各4例。结果UCG发现赘生物27例,阳性率84.4%,术后病检证实IE改变。1例急诊行PDA直视缝合术及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后因顽固低心排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4~152个月,无晚期死亡和IE复发。结论UCG在诊断中有重要作用,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1病例资料 病例1:患儿,男,4月龄,体重7.5k。因”发现心脏杂音3个月”入院。无缺氧发作、紫绀晕厥史:曾患“肺炎”,无“心衰”病史。心脏彩超检查示:室间隔缺损(VSD)嵴下型,动脉导管未闭(PDA),降主动脉显示不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2004年11月~2006年12月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其他心脏畸形44例,40例采用正中切口,上、下腔静脉插管,转流前游离动脉导管,双10号线结扎;对导管粗大者可在并行转流下分离导管并结扎,4例患者实行分期手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经积极治疗治愈;2例发生血红蛋白尿,均在2d内恢复。44例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均无再通,无灌注肺发生。术后随访36例,均在3个月~2年顺利恢复,活动正常。结论经胸部正中切口手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同时修补其他心内畸形。分离、结扎动脉导管时应熟练掌握导管及其邻近解剖关系,根据生命体征及导管直径的大小决定是否应用并行心肺转流。  相似文献   

18.
病例1 女,5岁。发现心脏杂音1年。就诊时查体:血压126/75mmHg,无紫绀,左胸第2肋间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P2亢进。超声心电图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峡部膜样回声。以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主动脉缩窄收入院。入院后行升主动脉造影及再次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9.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开口器结扎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效果。方法自1990年~2002应用开口器结扎成人动脉导管未闭32例。结果本组病人术后杂音均消失,复查彩超示动脉导管无分流,远期随访无导管再通。结论本法结扎动脉导管未闭线结牢靠,并可预防结扎线切割导管,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