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无凝血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1、3、7日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计数(PLT)。结果治疗组治疗第7日各项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白细胞计数(WBC)、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计数(PLT)的影响,从而了解血必净注射液对炎症及凝血系统的影响及用于辅助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库查找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发表的有关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相关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RevMan4.2.9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8项随机对照临床试,治疗组共539例患者,对照组共54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血必净治疗组WBC计数降低[OR=-1.87,95%CI(-2.92,-0.81)],TNF-α浓度下降[OR=-5.67,95%CI(-6.63,-4.75)],PLT计数降低[OR=6.58,95%CI(4.01,9.16)].结论 现有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血浆WBC计数、TNF-α浓度明显下降,PLT计数降低.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0只,模型组20只,血必净组20组。血必净注射液(4 m L/kg)预先给药,连续3 d;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予生理盐水(4 mL/kg),连续3 d。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注射法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2、24 h观察脓毒症大鼠心肌形态学改变;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检测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羟胺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检测心肌细胞Caspase-3活性检测。结果空白对照组心内、外膜完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组织显示出无序的心内膜结构,广泛的炎症细胞浸润。血必净组心肌组织损伤程度有所降低,但仍有心肌结构轻微混乱,可见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出血,细胞坏死和纤维化,24 h时上述改变稍减轻。12 h时各组心肌组织MD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4 h时模型组心肌组织的MDA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24 h时血必净组MDA下降明显(P <0.01)。12 h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组织SOD含量下降明显(P <0.05),与模型组比较,血必净组心肌组织SOD含量升高明显(P <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4 h时模型组心肌组织的MDA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24 h时血必净组SOD下降明显(P <0.05)。12 h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Caspase-3活性明显升高(P <0.01),与模型组比较,血必净组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下降明显(P <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Caspase-3活性明显升高(P <0.01);与模型组比较,24 h时血必净组Caspase-3下降明显(P <0.01)。结论预先给予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血必净注射液能够降低心肌细胞氧化损伤、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抗炎作用观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的抗炎作用。方法将6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观察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WBC水平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PCT、CRP和WBC水平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则变化不大,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炎症因子具有拮抗作用,可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病理反应过程,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3年7月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时(T0)及72h后(T1)的体温(T)、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APACHEⅡ评分的变化及28d病死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72小时T、WBC、CRP及PCT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APACHEⅡ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72小时APACHEⅡ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28d病死率分别为35.5%和52.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早期大鼠血浆蛋白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早期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水平的影响,拟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明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5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和血必净治疗组,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脓毒症模型.各组在建立模型后6,12,24 h作为观察点,测量各组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值;采用Western blot法对3组大鼠肝脏AMPK,eEF2蛋白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u)s尾静脉注射6,12 h后,脓毒症组、血必净组的TP及ALB尚无变化;但24 h后脓毒症组TP和ALB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pho-AMPK,pho-eEF2在肝脏的表达也相应增加(P<0.01),而血必净组无明显变化;各组间总AMPK,eEF2均无统计学差异.与脓毒症组比较,血必净治疗组24 h TP,ALB明显升高(P<0.05),但稍低于对照组;血必净组pho-AMPK,pho-eEF2在肝脏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脓毒症早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可以通过AMPK途径抑制肝脏蛋白的分解,减少血浆蛋白的分解. 相似文献
9.
脓毒症是严重感染、严重创(烧)伤、休克、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已成为临床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半年来笔者选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该病3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治疗组30例患者,男12例,女18例,病程平均15d;对照组30例患者,男14例,女16例;病程平均18d。1.2纳入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华盛顿会议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高热或恶寒、气促、心悸、烦躁、舌质红绛、脉数等瘀毒互结证[1]。1.3疗效标准1.3.1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医证候积分判定中医证候疗效。治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通过Medline、CNKI和VIP数据库查找2000年-2010年2月发表的有关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危重病的相关文献,并采用RevMan4.2.2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入选标准,有41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必净治疗组28天病死率低于常规治疗组(RR=0.56,95%CI为0.47,0.65),7天和14天病死率方面(RR=0.56,95%CI为0.47,0.65;RR=0.47,95%CI为0.35,0.62)也低于常规治疗组。血必净在改善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减少住ICU天数和使用呼吸机天数,及调控体温、炎症反应(CRP、WBC、N%)和凝血功能(PT、APTT)方面,均较常规治疗有优势。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降低脓毒症病死率和改善APACHEⅡ评分有一定疗效,对控制体温和炎症反应.调节凝血功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治疗效果。方法:选脓毒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血必净组,每组2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如何治疗,监测患者体温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d、治疗7d采静脉血栓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TNF-a,IL-8。结果:2组患者治疗均有效,血必净组体温、白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水平下降,血TNF—a、IL-8及CRP浓度随病情好转,浓度随之下降,血必净组下降明显,28d病死率及住ICU时间较对照组下降。结论:中药血必净能够降低炎症介质水平,改善脓毒症顸后,缩短住ICU时间,从而降低总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1月医院收治的320例脓毒性休克(SS)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室每搏做功指数(LVSW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I)、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I)、心排血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比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对比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治疗后两组LVSWI、LVEF、C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LVESI、LVED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PBMC中TLR4、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显著提高SS患者心脏射血功能、降低心脏前负荷,改善其心功能,并且能减轻炎症反应,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温下健脾法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对重度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炎症指标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温下健脾法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指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炎症指标、胃肠功能指标变化。同时比较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RR)、心率(HR)、体温(T)、APACHEⅡ评分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研究组RR、HR、T、APACHEⅡ评分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水平(WBC)、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研究组WBC、IL-6、TNF-α、PCT、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胃泌素(GAS)、腹腔内压力(IAP)、胃残留量(GRV)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胃动素(MO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 <0.05),且研究组GAS、IAP、GR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OT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28 d病死率为17.78%,低于对照组的37.78%(P <0.05)。结论温下健脾法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度脓毒症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胃肠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血浆组蛋白H4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对2017年7月—2018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检测患者入院时、24及72 h时血浆组蛋白H4、D-二聚体和白介素-6(IL-6)水平。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及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SOFA),随访28 d生存状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24 h时血浆组蛋白H4、D-二聚体和IL-6显著降低(P0.01)。72 h时两组间D-二聚体和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72 h时的APACHEⅡ及SOFA分值有统计学差异(P0.01)。死亡患者入院时EH4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能通过降低脓毒症患者血浆组蛋白H4,纠正凝血功能紊乱和过度炎症反应,改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接受无刨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对照组2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无创通气,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无创通气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滴,每日2次,共10d;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氧饱和度等监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h、24h、3d、7d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神志、呼吸、心率、呼吸困难等在各个治疗时期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均明显好转出院,对照组治疗后3例无改善而改用有创通气治疗,其余17例患者均好转出院;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3d、7d时呼吸困难计分、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面部压伤、感染等不良反应治疗组明显减少。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无创通气治疗COPD能明显缩短患者住院和机械通气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亮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5):86-87
[目的]评价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23例有凝血功能障碍的脓毒症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疗程7天。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PT、APTT、TT、FiB和血小板计数)。[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治疗后部分指标两组间比较亦有显著差别。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通腑泄热方对脓毒症大鼠肺功能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每组20只,空白对照组大鼠常规喂养,假手术组大鼠行开腹、取出盲肠后放回腹腔并缝合切口的操作,模型组与中药组大鼠行盲肠结扎穿孔术制作脓毒症模型。各中药组大鼠分别于造模成功后6h、18h、30h、42h给予相应剂量汤剂灌胃。观察48h后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并取大鼠动脉血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进行血气分析。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各数据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死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中高剂量通腑泄热方灌胃干预可提高大鼠生存率;模型组大鼠外周血中CD3^+、CD4^+、CD8^+细胞的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低剂量组大鼠外周血中CD3^+、CD4^+、CD8^+细胞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大鼠CD3^+、CD4^+、CD8^+细胞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PaO2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低剂量组大鼠PaO2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则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剂量组与中药高剂量组大鼠PaO2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则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泄热方可有效保护脓毒症大鼠肺功能,降低脓毒症相关性肺损伤,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起到调节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肓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腹腔感染脓毒症动物模型。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脓毒症组(CLP),参附注射液低、高剂量治疗组(LSF,HSF)共4组。记录手术后6、18h各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收缩功能指标(LVDP和+dP/dt)、心脏舒张功能指标(LVEDP和-dP/dt)、心肌细胞凋亡发生率(AI)、心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呼吸控制比(RCR)。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术后6h的HR显著升高(P0.05),但术后18h的HR显著降低(P0.01);术后6h和18h的MAP、LVDP、+dP/dt、LVEDP、-dP/dt、SOD、RCR均显著下降(均P0.01),AI、MDA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而与CLP组比较,LSF组术后6h的MAP和HR、HSF组术后6h的HR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但HSF组术后6h的MAP及LSF组和HSF组术后18h的HR、MAP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LSF组和HSF组术后6h、18h的LVDP、+dP/dt、LVEDP、-dP/dt、SOD、RCR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LSF组和HSF组术后6h、18h的AI、MDA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不同程度地增高CLP大鼠的平均动脉压、改善其心功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和心肌组织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保护线粒体功能;且高浓度参附注射液则以上结果更明显。参附注射液有助于脓毒症大鼠心肌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呼吸功能异常的恢复,这些作用的强度与参附注射液的剂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