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用皮内基因免疫注射的方法定位显示重组质粒pCDSj32在皮肤细胞的表达及其诱发小鼠抗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效果。方法 用生理盐水做媒体,将大量制备的质粒pCDSj32溶至100μg/100μl,于小鼠尾根部远端1-2cm处进行皮内注射,4wk后取注射部位皮肤,石蜡包埋,切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pCDSj32在皮肤细胞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 DNA疫苗 p CDSj32不同免疫次数及末次免疫后不同攻击时间对小鼠保护性免疫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 10 0 μg/ 10 0 μl的 p CDSj32经股四头肌注射免疫 BAL B/ c小鼠 ,并分为一次免疫组合三次免疫组。各组于末次免疫后 4wk或 8wk,每只小鼠用 4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 6 wk后剖杀小鼠 ,观察各组小鼠的减成虫率和肝组织减卵率。结果 各免疫组与对照组相比均产生较好的保护免疫效果 ,减成虫率为 35 .6 1%~ 44 .44 % ,肝组织减卵率为 39.6 4%~6 9.0 6 %。结论  DNA疫苗不同免疫次数及末次免疫后不同攻击时间对小鼠抗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效果有一定的影响。该疫苗免疫一次及免疫后 8wk攻击感染可获得最佳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探讨 p CDSj32诱发小鼠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免疫机制 ,分别用 10 0 μg和 30 0 μg p CDSj32质粒免疫小鼠 ,观察血清 Ig G抗体滴度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 ,单剂量免疫后 4wk,血清 Ig G滴度可达 1∶ 32 0以上 ,以后血清抗体滴度均维持在 1∶ 6 40~ 12 80 ,最少可持续 2 4wk。末次取血清后 ,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后 7d,测定血清抗体滴度可骤升至 1∶ 2 5 6 0以上。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表明 ,10 0 μg p CDSj32质粒免疫后 4wk及 8wk血清可介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很强的体外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免疫耐受对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0、100、和1000μg的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腹腔注射1周龄小鼠,诱导其对虫卵抗原产生免疫耐受性.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42、56、70和84d分批剖杀小鼠,取出肝脏作病理切片测量肉芽肿的大小.结果100~1 000μg SEA可诱导小鼠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耐受性,使虫卵肉芽肿反应减轻.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耐受性逐渐减弱或消失.结论SEA诱导的免疫耐受性可以减轻血吸虫感染早期的肝脏肉芽肿反应,但对慢性期的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5.
免疫耐受对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免疫耐受对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10、100、和1000μg的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腹腔注射1周龄小鼠,诱导其对虫卵抗原产生免疫耐受性。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42、56、70和84d分批剖杀小鼠,取出肝脏作病理切片测量肉芽肿的大小。结果 100-1000μg SEA可诱导小鼠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耐受性,使虫卵肉芽肿反应减轻。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耐受性逐渐减弱或消失。结论 SEA诱导的免疫耐受性可以减轻血吸虫感染早期的肝脏肉芽肿反应,但对慢性期的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肌球蛋白部分重链基因核酸疫苗对小鼠的保护效果。方法用致弱童虫免疫血清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获得的阳性克隆之一与曼氏血吸虫肌球蛋白重链基因同源。PCR法扩增该片断基因,产物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构建成肌球蛋白部分重链基因核酸疫苗。将50μg肌球蛋白(myosin)核酸疫苗注射C57BL/6小鼠的两侧股四头肌,免疫3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2周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尾蚴30条/鼠,感染6周后用门静脉灌注法收集成虫,计算核酸疫苗免疫组减虫率与空质粒对照组减虫率。结果核酸疫苗免疫组获得了33.02%的减虫率,空质粒对照组获得了24.50%的减虫率,经t检验,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肌球蛋白部分重链基因核酸疫苗在小鼠中未能诱导出保护力。  相似文献   

7.
日本血吸虫编码抱雌沟蛋白保守区cDNA核酸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为研究血吸虫性别特异性表达基因的核酸免疫特性。方法 本研究将所克隆的编码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抱雌沟蛋白基因保守区cDNA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中 ,得到的重组质粒直接免疫昆明系小鼠 ,感染血吸虫尾蚴 ,7周后剖杀小鼠冲虫 ,进行成虫和虫卵计数。结果 其减虫率为 32 4 % ,肝脏减卵率为 4 6 9%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初步显示血吸虫抱雌沟蛋白基因DNA疫苗具有一定的核酸免疫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Sjcb2 DNA疫苗在日本血吸虫病小鼠模型中的保护性作用和机制,为血吸虫疫苗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候选抗原分子。方法 构建pcDNA3.1(+)/Sjcb2 核酸疫苗,将6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pcDNA3.1(+)/Sjcb2 核酸疫苗组、pcDNA3.1(+)空质粒组及生理盐水组,每组35只,采用后腿股四头肌注射方法,每次免疫质粒DNA 100 μg,每2周免疫1次,共免疫3次,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各组小鼠。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Sjcb2基因在小鼠体内的稳定性及表达情况;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Sjcb2抗体水平及攻击感染前后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的水平;计数小鼠荷成虫对数和肝脏荷虫卵数。结果 疫苗组小鼠均可在小鼠肌细胞中检测到Sjcb2基因及其抗原的表达;DNA疫苗组T细胞增殖显著增高(P <0.05);ELISA 结果显示疫苗组IFN-γ 水平显著增高(P <0.05),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后各组小鼠IL-4水平显著升高(P <0.05)。DNA疫苗组小鼠荷成虫对数及肝脏荷虫卵数与其它组比较显著性减少(P <0.05),其减虫率为36.32%,减卵率为60.61%。结论 Sjcb2 DNA疫苗接种小鼠后能在小鼠肌细胞中稳定存在和表达;Sjcb2可能通过提高IFN-γ 和降低IL-4水平调节Th1细胞亚群产生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复合表位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抗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pcDNA3.1组(对照组),每鼠经两侧股四头肌注射100μg pcDNA3.1质粒DNA,每侧50μg;TPI组,每鼠肌注100μg pcDNA3.1-TPI质粒DNA;TP组,每鼠肌注100μg pcDNA3.1-T-linker-P质粒DNA;PT组,每鼠肌注100μg pcDNA3.1-P-linker-T质粒DNA。每隔2周加强免疫1次,剂量和方法相同,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4周每鼠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45±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45d后剖杀,计数成虫及肝脏虫卵数。首次免疫前2 d及感染前2 d尾静脉采血,间接ELISA检测特异IgG及IgG1I、gG2a水平。末次免疫后3周,每组取2只小鼠制备脾细胞,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脾细胞经ConA和rSjCTPI刺激后培养上清中的IL-2I、L-4和IFN-γ水平。结果TP组和PT组小鼠减虫率分别为34.76%和36.14%,显著高于TPI组(P<0.05)和对照组(P<0.01);减卵率分别为51.20%和50.79%,与TPI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P组和PT组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水平均升高(P<0.05),IgG2a/IgG1的比值分别为4.23和4.34。脾细胞经ConA和rSjCTPI刺激后,IL-2水平TP组和PT组较对照组均升高。结论复合表位DNA疫苗能诱导小鼠产生抗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力,效果优于rSjCTPI疫苗。  相似文献   

10.
鉴于抗IL-2和抗IL-4的McAb对成虫所产虫卵与小鼠尾静脉注入虫卵的免疫调节作用有所不同,作者实验观察了曼氏血吸虫成虫在肉芽肿免疫致病中的作用,特别是单性成虫对注入虫卵的免疫应答。 用100条单性波多黎各株曼氏血吸虫尾蚴经浸尾感染C3H/HeN雌性小鼠,并以正常小鼠和双性感染小鼠作对照。9周后各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