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威平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190-191
目的:观察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对4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措施,治疗方法包括正确放置患肢、向心性加压缠绕、关节腔注射、冷疗、电针、超短波、电脑中频治疗、气压循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经过4周的综合康复治疗后,48例患者病情均有明显改善,共显效34例(70.8%),有效14例(29.2%)。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A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为SHSAS的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程序治疗;综合康复组在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针灸、理疗、生物反馈、手法康复等综合疗法治疗。治疗前后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分。结果综合康复组有效率、Fugl-Meyer积分和MBI积分的增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SHSAS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56例因脑卒中导致肩-手综合征患者,经过早期心理干预、及早、及时、按摩、正确训练和肢位摆放等康复治疗,并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痊愈29例,占51.78%。有效19例,占33.92%;无效8例,占14.28%。满意度评测,以Ridit分析,均较治疗前改善。对照组:痊愈19例,占33.92%;有效15例,占26.78%;无效22例,占39.2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肩手综合征(SHS)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5%~32%,约74.1%发生在发病后1-3个月,最早在发病后第3天,迟至6个月后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肩手综合征综合康复治疗措施。方法脑卒中偏瘫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还采用了一系列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向心性缠绕法、红外线照射法和冷热水交替疗法。结果观察组39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7.2%,明显高于对照组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肢疼痛,消除患肢水肿,阻止手部肌肉萎缩,应为肩手综合征的首选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抽样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功能康复情况极其理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85.0%(34/40),远高于对照组的62.5%(2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指导用于脑卒中偏瘫疗效佳,可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玉才 《北方药学》2015,(10):99-100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12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利用电脑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训练,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M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MBI评分分别为(43.56±10.82)、(59.36±13.1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48±10.02)、(54.14±12.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26,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27,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王彦香  王瑞玲 《河北医药》2002,24(10):830-831
我科自 1999年 2月~ 2 0 0 1年 12月间住院治疗的 51例急性脑血管病伴发“肩 手”综合征的患者实施系统康复护理 ,均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51例在神经科住院的急性脑血管病伴有“肩 手”综合征患者 (诊断按WHO标准均经CT或MRI确诊 )其中男3 2例 ,女 19例 ,年龄在 43~ 78岁 ,平均 (63 .7± 6.4)岁 ,发病均在6个月以内 ,均有偏瘫伴“肩 手”综合征。脑出血 3 4例 ,脑梗死15例 ,混合型 3例。1 2 康复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在接受常规的脑血管病药物治疗外 ,康复小组护士与患者一对一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1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和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还另外采用良肢位摆放、向心性缠绕手指法、冷水温水交替浸泡法等护理干预措施,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康复护理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降低,治疗后康复护理组与对照组VAS评分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NIHSS,FMA与BI评分明显改善,康复护理组改善更明显。结论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肩周封闭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光伟  车福友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910-2911
目的:观察肩周封闭对肩手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肩周封闭治疗,2周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比较,治疗组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肩周封闭治疗对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系统的康复治疗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与临床意义。方法将14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70例)和对照组(n=70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护理治疗照顾。结果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患肢疼痛、水肿及肩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系统的康复治疗护理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方法对98例脑卒中患者合并肩手综合征38例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早期心理干预、及早、及时、正确训练和肢位摆放等康复护理,对改善微循环、松解粘连,对肩痛的症状缓解,患肢的消肿、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康复疗法用于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3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1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脑卒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综合康复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6.9%、92.6%,高于对照组的15.9%、3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疗法用于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周彬 《中国医药指南》2013,(14):359-36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除常规护理外给予良肢位摆放、康复锻炼、按摩、心理护理等,结果判定采用Fugl Meyer(FMA)评定方法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Barthel(MBI)指数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降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药物导入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在威海市中心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针对肩手综合征的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超声药物导入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2组患者治疗4周后FMA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FMA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超声药物导入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临床水肿、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中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改良气压及用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后精细运动能力评定表(FMFM)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ROM)。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333,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FMFM评分为(73.15±5.62)分、NIHSS评分为(3.59±1.48)分、ADL评分为(90.12±5.1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59.61±3.24)、(9.65±1.56)、(71.65±4.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后伸ROM为(38.12±15.68)°、前屈ROM为(82.31±19.11)°、外展ROM为(72.91±30.83)°,均优于对照组的(29.62±13.67)、(73.65±20.11)、(50.36±21.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在康复治疗中应用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损伤,进而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使用以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肩手综合征(SHS)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在发病后的1~3个月出现,发生率为12.5%~70%[1],是严重影响瘫痪上肢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所在科针对此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09-01~2010-12入住笔者所在科的63  相似文献   

20.
肩手综合征是导致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功能无法得到较好康复的最常见并发症。国际上,肩手综合征也被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属于Ⅰ型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近年研究显示,以手法淋巴引流为基础的康复治疗对肩手综合征有良好的效果。本文以肩手综合征患者淋巴循环障碍为切入点,讨论手法淋巴引流在肩手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