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靶控输注(TCI)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醚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食管中段癌根治术患者30例,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瑞芬太尼组(RF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设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 mg/L,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0.6、6μg/L,2组分别TCI异丙酚及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麻醉维持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不变,停止TCI异丙酚,持续吸入七氟醚,维持呼气末七氟醚浓度0.7~1.5MAC,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监测患者围术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变化,观察麻醉苏醒情况,记录术后Ramsay镇静评分及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随访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RF组比较,SF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手术结束至呼吸恢复、呼之睁眼、气管拔管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长(P〈0.05)。SF组拔管后出现暂时性呼吸抑制2例;RF组诱导时给与麻黄碱6 mg 4例,麻醉苏醒期出现烦躁3例。2组术后镇痛期间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但RF组追加曲马多例数多于SF组。结论舒芬太尼TCI时需要提前较长时间停药,而瑞芬太尼TCI可控性优于舒芬太尼,适用于麻醉维持。但舒芬太尼镇痛作用强,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优于瑞芬太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0年2月-2013年2月宫腔镜手术患者12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观察组使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比较两组术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术后宫缩痛评分。结果对照组术后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宫缩痛评分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麻醉均安全可靠,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少,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镇痛效果优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更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陈君  梁禹 《天津医药》2008,36(12):939-941
目的:比较神经外科麻醉中靶控输注舒芬太尼(SF)和瑞芬太尼(RF)的麻醉效果。方法:神经外科手术患者40例,分为SF组和RF组,每组20例。采用静脉靶控技术,舒芬太尼以效应部位靶浓度0.5μg/L给药,瑞芬太尼以效应部位靶浓度4.0μg/L给药,异丙酚以靶浓度3mg/L为起点,达到预期靶浓度后每30s增加0.5mg/L,直至患者意识消失,给予罗库溴铵0.6mg/kg行气管插管。术中调整麻醉药用量,将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维持在40~60水平。记录插管前(T0)、插管即刻(T1)、切皮即刻(T2)、帖敷硬膜即刻(T3)及缝皮即刻(T4)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分别记录2组麻醉时间、麻醉药用量及复合用药情况;分别记录拔管时间、拔管后10min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结果:SF组舒芬太尼靶浓度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30±0.02)μg/L和(0.61±0.03)μg/L;RF组瑞芬太尼靶浓度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1.02±0.18)和(5.01±0.34)μg/L。2组患者术中异丙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RF组T1、T2时MAP、HR降低(P<0.05);与SF组T1、T2比较,RF组T1、T2时MAP、HR降低(P<0.05)。RF组拔管时间短于SF组,但RF组拔管后10minVAS评分高于SF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可为神经外科手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小儿先心病手术的麻醉效应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40例先心矫正手术患儿随机分成舒芬太尼组(SF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0例。复合咪唑安定、丙泊酚、罗库溴铵和七氟烷实施全程静脉麻醉,分别在诱导时、切皮前、锯胸骨前各时点静脉注射舒芬太尼(SF组)1μg&#183;kg^-1和芬太尼(F组)10μg&#183;kg^-1,观察并记录患儿入室时(基础值,T0)、诱导时(T1)、插管时(T2)、切皮时(T3)、锯胸骨时(T4)、关胸时(T5)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ABP),以及阿片药物用量和术后清醒、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患儿术前一般情况、心肺转流(CPB)时间、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T1时点F组HR、MAP下降明显,与T0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SF组HR、MAP下降与T0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T3、T4时,F组HR升高(P〈0.05),MAP基本稳定。SF组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小儿先心病手术麻醉安全有效,与等效剂量芬太尼相比具有心率和血压变化更为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联合镇痛在全麻应用的效果、安全性以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2011年入院的即将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联合用药组。在手术全程中分别记录3组患者的血压、麻醉时间、心率和苏醒时间和疼痛评分,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在麻醉诱导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均优于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患者在手术后拔管时和离开时的疼痛评分高于联合用药组和舒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中瑞芬太尼组手术后拔管时间和在恢复室停留时间短于联合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5min的呼吸频率联合用药组优于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联合镇痛,术中血流动力学状况平稳,能有效避免单独使用舒芬太尼时出现的苏醒困难和呼吸过缓,患者能快速恢复自主呼吸,且避免了瑞芬太尼苏醒后追加镇痛药,避免了患者由于疼痛而产生躁动。  相似文献   

6.
邓雪峰  李齐 《安徽医药》2012,16(5):669-671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TCI)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对高血压全麻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腹部手术的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芬太尼组(F组)。SF组麻醉诱导舒芬太尼靶浓度为0.5μg.L-1,麻醉维持舒芬太尼靶浓度不变;F组麻醉诱导芬太尼4μg.kg-1,麻醉维持芬太尼0.03μg.kg-1.min-1;两组麻醉维持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5 mg.L-1。观察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3 min(T4)、手术探查即刻(T5)、拔管后即刻(T6)、拔管后3 min(T7)患者的MAP、HR、血浆皮质醇(Cor)、血糖(Glu)的变化、麻醉恢复情况,随访术后延迟性呼吸抑制、术中知晓情况。结果与T1时比较,两组T2、T4时MAP和T4时HR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F组T6时Cor和T3、T5、T6时Glu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SF组比较,F组T3、T6时MAP和T3时HR显著升高(P0.05),F组T5、T6时Cor和T6时Glu显著升高(P0.05或P0.01);SF组拔管期间体动、呛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F组(P0.05),两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高血压全麻患者,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与丙泊酚能更有效地减轻术中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助于提高全麻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舒芬太尼对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娟  李爱军  赵永泉  董振明 《河北医药》2009,31(10):1199-1200
目的比较在腹部手术中应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患者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及血糖、皮质醇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uf组)和芬太尼组(Fen组)。分别测定诱导前(T0)、拔管后1min(T1)、拔管后3min(T2)、拔管后5min(T3)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计算RPP(SBP×HR),并测定血糖、皮质醇浓度。结果Suf组各项指标低于Fen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有效地抑制围拔管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宫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行宫腔镜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n=40)和舒芬太尼组(n=40)。舒芬太尼组给予舒芬太尼静脉滴注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瑞芬太尼组给予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并监测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瑞芬太尼组手术期间各时刻心率、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舒芬太尼组麻醉后10 min、手术30 min后、术毕、术毕后10 min心率和麻醉后10 min、手术30 min后、术毕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瑞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舒芬太尼组麻醉诱导时间、睫毛反射消退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高于瑞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舒芬太尼组术中体动次数和术中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舒芬太尼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0%)低于瑞芬太尼组(17.5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术中持续输注小剂量舒芬太尼对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下患者术后的痛觉过敏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6月~2015年6月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共60例。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30例和生理盐水组(NS组)30例。2组术中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和丙泊酚4~8 mg/(kg·h)维持麻醉。手术开始之后,SF组与NS组分别输注舒芬太尼和生理盐水。记录呼唤睁眼、自主呼吸恢复、拔管时间;苏醒后5 min、30 min、12 h、24 h、48 h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T2)、术中(T3)、拔管时(T4)、拔管后10 min(T5)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过度镇静、呼吸抑制、术中知晓、苏醒时躁动、术后呕心/呕吐、静注曲马多等情况。结果 2组呼唤睁眼、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的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F组苏醒后5 min、30 min和4 h VAS评分低于NS组(P<0.05);在T4、T5时点比较,SF组MAP和HR低于NS组(P<0.05);SF组后使用曲马多发生率、疼痛(VAS评分≥3)、苏醒时躁动均低于NS组(P<0.05)。结论术中持续输注小剂量舒芬太尼可有效改善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下患者术后的痛觉过敏,具有良好的临床麻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舒芬太尼与传统的丙泊酚乳剂复合芬太尼对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较两组苏醒及拔管时间、苏醒质量.方法 100例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择期患者,按入院时的单双号排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依托咪酯乳剂+舒芬太尼全麻诱导并静脉持续微泵依托咪酯乳剂麻醉维持,对照组患者丙泊酚乳剂+芬太尼全麻诱导并静脉持续微泵丙泊酚乳剂麻醉维持.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插管前5 min(基础值,T0)、全麻诱导后2 min(T1)、插管后即刻(T2)、气腹后5 min(T3)、手术半小时(T4)、苏醒拔管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并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T0时无明显区别,但在T1、T2、T3时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为(5.1±2.3)min、拔管时间为(8.1±2.4)min,对照组为(10.3±5.2)min、(12.8±2.3)min;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妇产科腹腔镜手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少,麻醉效果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曹晓芳  刘存明 《安徽医药》2014,(6):1153-1155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1(10 min泵注完毕),术中继以0.4μg·kg-1·h-1持续泵注;对照组以同样方式泵注等量0.9%氯化钠。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T0)、插管即刻(T1)、手术开始即刻(T2)、气腹10 min(T3)、拔管即刻(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呛咳反应和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在T1、T2、T3和T4点的MAP、HR低于同时点对照组(P<0.05)。C组T1~4各时间点MAP、HR均较T0时升高(P<0.05)。D组拔管呛咳反应和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较C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1(10 min泵注完毕),术中继以0.4μg·kg-1·h-1持续泵注可减轻妇科患者腹腔镜手术中循环动力学反应,降低拔管呛咳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从而提高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80例择期行Lc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2组手术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HR的变化并加以比较,比较2组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切皮后和术毕的平均动脉压和HR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切皮后、术毕的平均动脉压、HR高于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83±10)mmHg(1mmHg=0.133kPa)比(76±8)mmHg,(89±10)mmHg比(80±8)mm Hg;HR:(78±12)次/min比(704-8)次/min,(854-8)次/minE(76±6)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分别为(6±2)nlin比(11±2)min,(11±2)min比(16±2)min,均P〈0.05],且OA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3±1.6)分比(3.0±1.3)分,尸〈0.05]。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维持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拔管早,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应用于小儿扁桃体肥大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复合麻醉,对照组患儿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复合麻醉。麻醉期间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等各项指标,详细记录两组患儿诱导时间、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同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入室后静卧5 min(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5 min(T2)、扁桃体切除时(T3)、术毕拿出开口器(T4)、拔管后5 min(T5)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两组患儿拔管后5 min、15 min、3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及FLACC镇痛评分,并对其中评分≥6分者给予镇痛治疗,对两组患儿术后镇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诱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T3、T4时间点,两组患儿MAP及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两组患儿T1、T2、T3时的MAP及HR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5时,观察组患儿MAP及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拔管后5 min、15 min、30 min时Ramsa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LAC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拔管后5 min、15 min时躁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30 min时,两组患儿躁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无1例给予镇痛,对照组4例给予镇痛,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应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术后麻醉恢复快且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七氟烷麻醉复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用于神经内窥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择期神经内窥镜下相关手术56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术中吸入七氟烷1.0~1.5 MAC维持麻醉。试验组于切开脑膜时以瑞芬太尼2μg.kg-1静脉注射,后予0.08~0.5μg.kg-1.min-1,控制及维持平均动脉压(MAP)于60~65 mmHg。对照组不行控制性降压。连续监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呼气末七氟烷浓度(ETSev)、脑电双频指数(BIS)、中心静脉压(CVP)。记录手术时间、控制性降压起效时间、控制性低血压持续时间(即血压控制到低血压状态持续的时间)、出血量、尿量、补液总量、拔管时间、苏醒时间。2组由同一手术者操作并于内窥镜进入手术野操作后5、15、30、45、60 min进行手术野质量(SSFQ)评分。结果:试验组控制性降压起效时间(4.0±0.3)min,控制性低血压持续时间(72.4±10.6)min,停用瑞芬太尼后(5.8±0.5)min后血压自动恢复到降压前水平。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毕拔管时间、苏醒时间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在内窥镜进入手术野操作后各时点,MAP均降到目标范围,与降压前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R比降压前和对照组明显减慢(P<0.05),试验组各时间点SSF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烷麻醉复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用于神经内窥镜手术,降压效果确切,易于调控,明显改善手术野质量,为术者提供清晰的手术野,不影响患者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中丙泊酚安全有效的镇静剂量范围。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5组,各20例。Ⅰ组丙泊酚0.2mg.kg-1.h-1微泵输注;Ⅱ组丙泊酚0.6mg·kg-1.h-1微泵输注;Ⅲ组丙泊酚1.0mg·kg-1.h-1微泵输注;Ⅳ组丙泊酚1.4mg·kg-1.h-1微泵输注;Ⅴ组为对照组,不给予丙泊酚,给予生理盐水1.0mg·kg-1.h-1微泵输注。结果各组患者用药前后及组间MAP、HR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6例患者SpO2降至90%以下,经面罩吸氧后逐渐好转;Ⅰ、Ⅱ、Ⅲ、Ⅴ组患者未见SpO2下降与Ⅳ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Ⅴ组患者镇静催眠为5级,Ⅱ组患者镇静催眠为4级,Ⅲ组患者镇静催眠为3级,Ⅳ组患者镇静催眠为1级。结论采用0.6~1.0mg·kg-1.h-1微泵输注的丙泊酚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可消除椎管内麻醉患者的焦虑与恐惧或使其在催眠中安度手术,术后遗忘效果满意,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在乳腺区段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行乳房肿块区段切除术的患者120例。按年龄编号,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方式分为4组:单纯肋间神经阻滞组(INB组);低、中、高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组(D1、D2、D3组),D1、D2、D3组均予0.7μg·kg-1右美托咪啶负荷量后分别给予0.25μg·kg^-1·h^-10.5μg·kg^-1·h^-11μg·kg^-1·h^-1右美托咪啶维持量。观察并记录4组患者在肋间神经阻滞开始前(T0),麻醉后30min(T1)、切皮时(T2)、手术中牵拉深部组织时(T3)、手术后1 h(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指脉搏氧饱和度(SPO2)、镇静评分(RAMSAY)、镇痛评分(VAS)等指标,并对总体麻醉效果进行评估。结果:D2、D3组在T1~T3时点上的MAP和HR明显低于INB组和D1组,但D3组心动过缓、低血压有明显发生(P〈0.05)。D2、D3组的术中(T2、T3)及术后(T4)时点的VAS评分低于INB组和D1组;RAMSAY评分D1、D2、D3组优于INB组,但D3组存在过度镇静现象(P〈0.05)。结论:0.5μg·kg^-1·h^-1持量的右美托咪啶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应用于乳腺区段手术镇静、镇痛更满意,呼吸、循环平稳,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舒芬太尼伍丙泊酚时持续输注舒芬太尼最佳剂量。方法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90例,ASAⅠ级。随机分为三组(S1、S2、S3),每组30例。采用持续输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5 mg/kg·h维持麻醉,S1组、S2组、S3组分别输注舒芬太尼0.2、0.4、0.6μg/kg·h。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大于基础值15%或心率(HR)大于基础值20次/min,静脉注射10μg舒芬太尼。记录舒芬太尼使用情况;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T2)、术中(T3)、术毕时(T4)、拔管后(T5)MAP和HR;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出现疼痛时间;术中知晓,苏醒时躁动、恶心/呕吐、疼痛及术后肌肉注射曲马朵情况。结果①S3组舒芬太尼量高于S2组与S1组;S3组静脉注射10μg舒芬太尼例数少于S2组和S1组,S2组少于S1组(P<0.05);②各组同时点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各组T1时点MAP和HR均低于T0及其他时点(P<0.05);③S3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出现疼痛时间长于S1组与S2组(P<0.05);S3组苏醒时疼痛和术后肌肉注射曲马朵发生率低于S1组和S2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伍丙泊酚时持续输注舒芬太尼最佳剂量为0.6μg/kg·h。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地塞米松对全麻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地塞米松组(D组)、帕瑞昔布钠联合地塞米松组(C组)、生理盐水组(N组)。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①麻醉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min(T2)、拔管后10min(T3)四个时点四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②拔管后反应:镇痛及舒适度情况(疼痛评分(PS)、躁动评分(RS)、镇静评分(RSS)、全麻后身体舒适度评分(BCS))。结果①各时点MAP与HR比较:①组间比较:T1、T2时点,P组、D组及C组MAP、HR均低于N组(P〈0.01),其中,C组与P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3时点P组、D组及C组MAP、HR均低于N组(P〈0.01)。②组内比较:各组MAP、HR均在T1时点最高,T2、T3时点有所下降;D组在T1,T2时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1时点MAP、HR高于其余时间点(P〈0.05);P组、N组四个时点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四组患者拔管后反应比较:P组、C组疼痛评分(PS)、躁动评分(RS)明显低于D组和N组(P〈0.05);镇静评分(RSS)、全麻后身体舒适度评分(BCS)明显高于D组和N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及地塞米松均可减轻全麻患者拔管期间的心血管反应,两者联合应用作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帕瑞昔布钠或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