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耳胆脂瘤并发面瘫患者的病程和程度对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30耳)中耳胆脂瘤并发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13例,年龄21~77岁,平均54.7±8.9岁;面瘫时间9天~5个月,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30耳)中耳胆脂瘤并发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13例,年龄21~77岁,平均54.7±8.9岁;面瘫时间9天~5个月,其中,术前面瘫≤2个月14例,>2个月16例;术前不完全面瘫组(III-IV级)14例,完全面瘫组(V-VI级)16例;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方法分析术前面瘫病程和程度对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30例患者中,3例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术中探查见面神经骨管先天性缺损,无面神经受损,术后面瘫完全恢复;27例面神经骨管受损,伴有面神经充血、水肿或肉芽形成,其中20例面神经受损部位累及鼓室段;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和局部面神经减压术,术后14例(46.67%,14/30)面瘫恢复良好.面瘫病程≤2个月者面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78.57%,11/14)高于>2个月者(18.75%,3/16)(P<0.05),不完全面瘫者面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71.43%,10/14)高于完全面瘫者(25%,4/16)(P<0.05).结论 本组中耳胆脂瘤并发面瘫者面神经受损多位于面神经鼓室段,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和局部面神经减压术是治疗中耳胆脂瘤并发面瘫的有效方法.术前面瘫病程越短、程度越轻,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颞骨CT及耳内镜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术前评估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患者42耳病历资料,从CT、耳内镜及术中发现进行分析。结果 ①根据CT结合术中所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CT分型分为单纯型、硬化灶型、肉芽型、硬化灶肉芽型。胆脂瘤型CT主要表现为听骨链消失或锤砧关节消失,乳突大部分呈硬化型,少部分为板障型,上鼓室鼓窦扩大,上鼓室、中鼓室甚至后鼓室乳突腔为软组织影占据,部分病例外半规管骨质破坏、面神经管水平段骨质破坏,部分病例外耳道后壁骨质破坏;单纯型CT示中耳鼓室乳突呈不完全气化型;硬化灶型CT示中耳鼓室乳突呈硬化型,病变局限于中鼓室,锤骨柄及镫骨周围有“类似骨质影”包裹;肉芽型、硬化灶肉芽型CT相似,示病变累及鼓室及乳突,听骨链基本完整,面神经管水平段骨质完整,但硬化灶型与肉芽型区别之处在于前者鼓室内听骨链周围有“类骨质”样散在高密度影。②耳内镜所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鼓膜紧张部穿孔,鼓膜可有钙化斑;中耳胆脂瘤型则有上鼓室内陷或穿孔、后上象限穿孔、大穿孔、外耳道顶壁或后上壁下塌。结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的术前CT及耳内镜评估,对病变性质、范围、程度及指导手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耳源性面瘫的治疗(附5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52例耳源性面瘫。面瘫的原因:急性中耳炎6例、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或慢性骨疡型中耳炎21例,乳突手术致面瘫25例,其中迟发性面瘫14例,即发性面瘫11例。36例通过手术治疗,包括单纯乳突凿开术、乳突根治术、面神经减压术或神经移植术。16例行药物治疗。本组病例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者32例占61.5%,部分恢复者11例,未恢复者9例,并对耳源性面瘫的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面神经     
~7.7mm,砧骨窝一面神经锥曲段间距1.3mm~2.16mm,匙状突~橙骨足板中点间距1.26mm一2.62mm,面神经水平段~橙骨足板中点间距1.4mm~2.6mm。明确该解剖情况,有助于中耳乳突手术及鼓室成形术中避免对面神经误伤。表1参5(简文)961746耳源性面瘫的治疗(附52例分析)/刘公汉…//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一1 995,1(2)一98~100 分析了52例耳源性面瘫。面瘫的原因:急性中耳炎6例、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或慢性骨疡型中耳炎21例,乳突手术致面瘫25例,其中迟发性面瘫14例,即发性面瘫n例。36例通过手术治疗,包括单纯乳突凿开术、乳突根治术、面神经减压术或神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应用面神经监测对面神经保护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术中应用神经完整性监护仪进行面神经定位,记录反应电流阀值及同步反应波振幅.结果:7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术中见鼓室段或乳突段面神经部分暴露,其余13例骨管完整.所有病例均成功诱发面神经同步肌电位反应,面神经暴露组电刺激阈值与面神经非暴露组电刺激阈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无面瘫发生.结论: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行面神经监测有助于定位面神经,避免医源性面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耳源性面瘫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52例耳源性面瘫。面瘫的原因:急性中耳炎6例,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或慢性骨疡型中耳炎21例,乳突手术致面瘫25例,其中迟发性面瘫14例,即发性面瘫11例。36例通过手术治疗,包括单纯乳突凿开术,乳突根治术,面神经减压术或移植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面神经暴露在鼓室硬化症与中耳胆脂瘤手术中的差异,探讨面神经暴露后面瘫发生的原因及相关处理。方法对在初次手术证实存在面神经暴露的14例鼓室硬化症、41例中耳胆脂瘤进行回顾总结,其中鼓室硬化症组男性4例,女性10例,左耳7例,右耳7例,年龄40.21±14.69岁,病史17.20±14.43年,中耳胆脂瘤组男性21例,女性20例,左耳17例,右耳24例,年龄32.83±14.77岁,病史13.30±12.58年,两组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手术,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面神经颞骨内段暴露的节段和并发面瘫的差异。结果鼓室硬化症组面神经暴露几乎全部发生于鼓室段,共12例(85.7%),膝状神经节暴露1例(7.1%),膝状神经节及鼓室段暴露1例(7.1%),其术前合并面瘫1例(7.1%),术后完全恢复,术后并发面瘫2例,其中1例为迟发型面瘫,治疗后均完全恢复。中耳胆脂瘤组面神经暴露发生于鼓室段28例(68.3%),乳突段6例(14.6%),膝状神经节1例(2.4%),乳突段至鼓室段5例(12.2%),膝状神经节及鼓室段暴露1例(2.4%),其术前合并面瘫4例(9.6%),一期行面神经减压术后显著好转,术后出现面瘫1例,为迟发型面瘫(2.4%),保守治疗后完全恢复。两组之间暴露节段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8),但术前术后并发面瘫无统计学差别。结论中耳胆脂瘤中面神经暴露节段较鼓室硬化症形式多样,主要取决于病变范围,鼓室硬化症中面神经暴露主要位于鼓室段,两组面瘫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耳后瘘管为首发症状的先天性胆脂瘤中耳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0例以耳后瘘管为首发症状的先天性胆脂瘤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发病前均无中耳炎病史,鼓膜完整,表现为耳后乳突区皮肤红肿破溃伴有瘘道,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X线及CT检查示中耳乳突炎。均在全麻下行耳后切口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耳后瘘管梭形切除修补及耳甲腔成形术。术中发现胆脂瘤病变主要发生在乳突、鼓窦和鼓室,乳突、筛区和外耳道后壁部分骨质破坏;上鼓室胆脂瘤肉芽3例,面神经垂直段暴露2例,砧骨长突破坏缺失2例,听小骨缺失仅残留镫骨底板1例,乙状窦骨板破坏1例,鼓窦天盖骨质破坏1例。术后所有病例耳后切口I期愈合,瘘管无复发,无面瘫或脑脊液漏。术后听力改善3例(30%),无变化2例(20%),下降5例(50%)。结论先天性胆脂瘤中耳炎多见于儿童,早期无特殊临床表现,容易误诊,临床上对鼓膜完整且无中耳炎病史,以耳后瘘管为首诊的病例要高度重视,颞骨高分辨率CT有助于诊断。手术治疗是唯一选择,术后听力改变取决于病变范围和程度。  相似文献   

9.
少年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少年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特点与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1986至1999年收治的少年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43例、49耳的临床资料.结果听骨破坏43耳(43/49,87.76%),其中三听骨均破坏22耳(22/49,44.90%);听骨链破坏中断,包括砧骨和(或)镫骨,砧骨和(或)锤骨21耳(21/49,42.86%);三听骨均破坏22耳中,19耳(19/22,86.36%)胆脂瘤上皮伴肉芽增生,仅胆脂瘤上皮为3耳(3/22,13.64%).单纯行上鼓室/乳突根治术16耳,上鼓室/乳突根治术同期行鼓室成型术(成形Ⅰ型/Ⅲ型)33耳.48耳术后干耳,1耳术后2周上鼓室肉芽生长,感音功能下降.除2耳因年龄小听力检查不合作外,术后听力平均提高5.1dB,其中气导(AC)为500,1000,2000Hz的均值(下同),在30dB之内有25耳(25/47,53.19%),AC在40dB具有实用听力的5耳(5/47,10.64%),听力改善率为63.83%.结论青少年胆脂瘤型中耳炎具有发展快、侵蚀性强、破坏范围大和易复发的特点.为青少年胆脂瘤型中耳炎施术,应考虑青少年胆脂瘤的特点,视患者的病变情况和病灶范围确定术式.目的是彻底清理病灶.对于病变范围小,炎症轻者可行Ⅰ期鼓室成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耳炎手术中面神经的定位和辨认。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185例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或加鼓室成形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中耳炎患者的手术资料,对术中面神经探查定位及辨认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①185例中,面神经探查发现58例面神经裸露;②面神经鼓室段定位标志为匙突、齿突、砧骨短突,185例中33例匙突消失,25例齿突遭到破坏,19例砧骨短突破坏或移位;乳突段定位标志为水平半规管、二腹肌脊,185例中12例水平半规管遭破坏,14例二腹肌脊被破坏;33例鼓索神经变异;③面神经与肉芽组织的关系为肉芽组织覆盖于神经表面78例,肉芽包裹神经47例,肉芽组织来自于面神经本身24例。结论中耳炎手术中面神经的定位主要根据相对固定的砧骨、水平半规管、匙突等结构,当这些结构遭破坏或观察不清时,应联合多个标志综合判断,提高面神经定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