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征护理在减少小儿出血性疾病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本组146例,其中女92例,男54例。最大年龄15岁,最小年龄1.7岁,平均6.7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4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22例,淋巴瘤7例,血友病7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7例,过敏性紫癜29例。  相似文献   

2.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3):264-264
答:常见有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母亲血型是Rh阴性,胎儿Rh阳性;或母子ABO血型不合)、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肺肾综合征和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20%病人)。  相似文献   

3.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由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正日益受到临床各科的重视。本文就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近年来在诊疗方面有所进展的相关疾病,如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疾病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本病是机体对某些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广泛性小血管炎,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伴渗出性出血和水肿。临床上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肿痛、腹痛、胃肠道出血为特征。一般过敏性紫癜患者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而在典型皮肤紫癜出现之前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者较少。现将对13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误诊病例分析,以探讨过敏性紫癜误诊原因及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3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出血的观察及护理,认为密切观察患儿神志、生命体征、皮肤出血点的增减及有无内出血征象等病情变化极为重要。护理人员平时多巡视、细观察,经常与患儿家人沟通交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处理。做好出血护理,加强颅内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的护理,预防颅内出血,观察其先兆是护理抢救的关键。做好出院指导,教导家长和患儿正确识别出血征象,避免外伤,定期回医院复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 80例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以中医辨证为主治疗前后疗效对照。结果 根据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判定,80例患者中,起效时间最短为5d,最长为58d,治疗1~6个月后统计疗效,显效26例,良效41例,进步8例,无效5例。结论 以中医辨证为主治疗ITP疗效稳定,长期治疗无明显毒副作用,并且对长期应用强的松伴随的副作用,有很好的拮抗作用,体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护士进修杂志》2013,(18):1718-1718
答:动机是激励人们行为的原因,是引起、维持和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意念和愿望。也可以说,动机是有一定指向的需要。动机的种类多种多样,其中意义较大的是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物性动机,又称生理性动机、原发性动机,它包括饥饿、渴、睡眠、温暖、性、趋利避害等;社会性动机,又称心理性动机、继发性动机,包括友谊、爱情、归属和赞许等。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以皮下黏膜与内脏出血为主要特征。本病多发生于儿童与青年,女性多于男性,分急性和慢性两种,而以后者为多见。由于血液中存在一种抗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而减少,引起紫癜,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巨核细胞变性幼稚化,因其发病原理与免疫有关,故又称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相似文献   

9.
10.
在小儿出血性疾病中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最常见 ,临床以自发性皮肤粘膜出血 ,血小板减少为特征。 1999年 2月至 2 0 0 1年 2月我们采用丙种球蛋白 (IVIG)与强的松联合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ITP患儿 2 0例中男 8例 ,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急性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31例患儿分为对照组20例,治疗组1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地塞米松治疗基础上予以静脉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VIG),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内每日复查血小板计数。结果: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在予HDIVIG后24h、48h、72h,血小板升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出血症状改善更为显著,血小板在48h内达安全范围。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急性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能短期内迅速提高血小板计数,降低重要脏器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过敏性紫癜是常见的一种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主要临床特点为皮肤紫癜、腹痛、便血、粘膜出血、关节痛及血尿等。我科从2001年至2003年共收治了20例,其中10例以腹部症状为主,又称“腹型”过敏性紫癜。  相似文献   

13.
何谓DIC?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5-15
答:DIC(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出血性病理过程。特征为凝血功能障碍而引起弥散性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积及血小板聚积,形成微血栓。因此消耗大量凝血因子的血小板,并可继发纤维蛋白溶解亢进,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4.
何谓DIC?     
《护士进修杂志》2011,(13):1182-1182
答:DIC(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出血性病理过程。特征为凝血功能障碍而引起弥散性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积及血小板聚积,形成微血栓。因此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并可继发纤维蛋白溶解亢进,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分原发性、继发性和特殊类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典型者不难诊断,但该病常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多个脏器,临床表现也具有多样性。因忽视非典型表现易造成误诊,现将所遇到的4例非典型性(ITP)患者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答:获得性血友病A是指非先天性的血友病的患者体内产生了抗因子Ⅷ的抗体,使因子Ⅷ的水平严重降低而引起的一种罕见的出血性疾病。患者合成因子Ⅷ的能力正常,但测定因子Ⅷ:C常常很低。多见于老年人和青年人,可发生在女性。临床出血症状与血友病相似,常表现为肌肉等软组织血肿,但一般不出现关节出血。实验室检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且不能被正常血浆纠正,  相似文献   

17.
《护士进修杂志》2006,21(6):545-545
阿托品应早期、足重、反复静脉给药。首次量应中大,以后第10~30min给药1次,直至达到阿托品化。其指征是:皮肤干燥,多汗和流延消失,颜面潮红,心率加快,瞳孔散大,肺部罗音减少或消失,意识障碍减轻,有轻度躁动等。  相似文献   

18.
蛋白C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丝氨酸蛋白酶,是抗血栓形成调节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抗凝和纤溶特性。蛋白C在体内以酶原形式存在,在内皮细胞表面凝血酶-血栓调节蛋白复合物的作用下激活成活化蛋C(APC)[1],在蛋白S辅助下,通过灭活活化的凝血因子V和凝血因子Ⅷ来抑制凝血酶的产生,发挥抗凝作用,主要作用部位在微循环[2]。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以反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出血性皮肤坏死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多器官出血或血栓形成。1981年Griffin等[2]首次报告,编码蛋白C的PROC基因发生突变可导致蛋白C含量和(或)功能异常,导致血栓性出血性疾病。现报告我院收治的2例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致新生儿暴发性紫癜患者,旨在提高对该病的临床及基因诊断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IP)是一种少见的,获得性的,易反复发作的血栓性疾病。本病病程凶险,进展快,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本院采用血浆置换术治疗TIP,疗效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常见的由于免疫因素致血小板破坏过多、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而引起的一种出血性疾病,计数血小板对该病治疗效果监测非常重要,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患者疾病病情的正确判断和治疗措施的调整。目前血小板检查普遍采用机测法,简便迅速,但在ITP治疗中,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结果与人工计数存在一定差异,使得对治疗效果的判断出现偏差。本文对11例ITP患者二种血小板计数结果作一比较,旨在提示ITP治疗中人工计数血小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