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药材种类繁多,化学成分和性质各异。多数中药材在生产、采收、加工、运输尤其储藏过程中,由于条件和技术的简陋,加之没有科学的养护,在自身和外界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极易出现霉变现象,不仅影响中药材的品质、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且造成严重的药材浪费和经济损失,甚至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中药材储藏过程与其质量密切相关,受干扰因素最多,因此,储藏过程中进行中药材科学养护是防止中药材霉变的关键措施。该文分析了中药材霉变的危害,总结了导致药材储藏过程中霉变的内、外在因素,提出进行中药材养护的重要性。进而针对现行中药材养护技术的特点和局限性,展望了新型科学合理的中药材养护技术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做好中药材的科学养护、防止药材霉变、保证药材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将互联网监测预警技术与中药材密封养护贮藏帐结合,对密封贮藏库的环境进行智能监测,监测数据通过GPRS主机传送到电脑、手机等终端,通过终端报警提示管理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实现中药材贮藏环境不间断监测。还可通过网络与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连接,实现中药材种植、贮藏所有环节的质量监控。该技术设备应用监测报警准确可靠,对环境要求低,企业和个人都可应用,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姜振宏  魏玉琴 《中国现代中药》2015,17(11):1130-1132
目的:中药材气调养护是一项绿色、环保、无污染的现代贮存技术。本文通过对气调养护的9个品种、约500 t中药材进行抽样检测,结果证实该技术具有显著地仓储保质效果,可作为解决定西中药材贮藏问题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定西市中药材新型气调养护技术应用及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定西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环境,使得其中药材产业独具特色。为了保证中药材在贮存过程中的品质,定西市通过引进当前的一种新型气调养护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养护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定西市中药材新型气调养护技术应用及推广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在生长、收获、运输、加工、储藏的过程中,易受到各种真菌的浸染而产生真菌毒素,这不仅影响中药材及其加工品的质量安全,而且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中药材养护中,化学养护法是利用化学合成抑菌剂熏蒸药材以达到抑制真菌生长及真菌毒素积累的目的,但由于易造成残留、降解周期长、污染环境等缺点,不利于长期大剂量使用。因此,研发有效的、安全无毒的、纯天然的、对环境友好的植物源抑真菌剂替代化学药剂,对中药材的"绿色"科学养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对真菌毒素及其危害、植物中有效抑菌成分和抑菌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研发植物源抑真菌剂提供科学参考,并对植物源抑真菌剂在中药材科学养护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王丛斌 《光明中医》2013,28(8):1733-1734
"药对"又称"对药"、"药对子",是临床用药中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在方剂配伍中能起到相互相成的作用。医生临床治病,"用药如用兵",选方遣药,尤如军人临阵调兵遣将,组方配伍具有十分严格的规律性。因此,除选药必须精当之外,还要重视药物的配伍,选择最切合病情的药物组合起来,才能提高疗效。在处方中我们经常看见某些药总是配在一起用,这就是在  相似文献   

7.
数据挖掘技术在药对配伍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药对配伍研究意义的分析,阐明了对药对配伍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从现有的方剂资源着手,将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这一全新手段运用于药对配伍规律的研究。通过相应的数据挖掘算法,来找寻脾胃类方中药对配伍所应具有的规律和原则。  相似文献   

8.
药对与中药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药对在中药学教学中所发挥的辅助作用。认为药对可加深学生对药物"七情"概念的理解;药对可加强学生对中药药性、功效和应用的学习和记忆;药对可增强中药学的临床应用意识,强化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相反相成药对,可培养学生临床用药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9.
生物防治技术在绿色中药材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药用植物在引种栽培过程中 ,遭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危害 ,直接影响其产量和质量。为防治药用植物病虫害 ,目前主要依靠化学农药。由于长期、过量施用化学农药 ,造成中药材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害虫的抗药性问题及造成流水、土壤等的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提出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为生产绿色中药材提供新技术。现已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①应用管氏肿腿蜂防治蛀茎性害虫 ;②研制木霉制剂 ,用于药用植物病害的防治 ;③应用农抗 1 2 0防治人参根疫病 ;④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枸杞负泥虫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
肾脏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炎症介导、血液高凝状态、高血脂等因素密切关系。虫类药多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功效。笔者将虫类药合理配伍成对药治疗肾脏病,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从医数载,喜用药对,尝研读《药对论》—书,受益非浅,将其中部分药对用于妇科临床,均获得药到病除之效。列举一二,供同道参考。1半夏合枇杷叶治妊娠恶阻 妇女孕早期出现轻度恶心、呕吐等症不影响饮食及身体状况,不需治疗,可自行消失。少数孕妇呕吐频繁,饮食不进,甚至发生代谢紊乱等严重病情.称之妊娠剧吐,西医治疗以镇静止吐、补充营养为主;中医称之妊娠恶阻,责之脾胃气虚冲气上逆或肝气偏旺、肝旺侮脾,治以调气和中,降逆止呕,辨证施治选药得当,多能收效。笔者常取枇杷叶配半夏,每每取效。 病例:关某,女,25岁,…  相似文献   

12.
<正>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系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具有滋补强壮、止血、活血、活血化瘀和消肿止痛等功效。三七中的皂苷、三七素、氨基酸、挥发油等主要有效成分多为受高温易分解的物质,使用传统的干燥加工方法对温度要求非常严格,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引起有效成分的分解和损失,从而降低药效。因此应用先进的干燥工艺成为三七加工过程中一个急需研究和开发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7,(1):58-60
术数之学,古今皆奥,其根源于《周易》,合道之精神。三为生生之基数,万物源于一,万化分于三,万物由三而见繁荣,万事由三而见繁复。仲景组方,端正谨严,制方遣药,妙合三数,谙通至理,或从标本治,或从源流止,或从表里出,务求精准恰当,吻合病机。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6,(9):1924-1925
术数之学,古今皆奥,其根源于《周易》,合道之精神。三为生生之基数,万物源于一,万化分于三,万物由三而见繁荣,万事由三而见繁复。三味对药之运用,滥觞于仲景,发挥于各家,或从三焦治,或从源流止,或连横,或合纵,务求精准恰当,吻合病机。  相似文献   

15.
<正>药对是指在方剂配伍中能起到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作用,在临床中又经常一起使用的两味药,又称“姊妹药”。药对的形成是方剂不断发展和配伍经验不断积累的结果。方剂是以药物为基础,而两味以上药物配伍应用治疗疾病,正是方剂形成的最初阶段,随着医疗实践的发展,经历代医家的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6.
慢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胃炎中有很大的优势,将某些药物组合在一起使用,若应用得当,往往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学法 《四川中医》2000,18(1):17-17
中药配伍应用是祖国医学的优势和特点,笔者根据这一特点,将两种特性相同或不同的药物组成对药,取其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用于胸痹心痛的治疗。经过临床实践,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合理选用这些药物,往往可达事半功倍的作用。现将临床常用的对药介绍如下:半夏配黄连:半夏辛开性温,能行水湿降逆气,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良效;黄连芳降性寒,能清热燥湿,为情心除烦、消痞、治疗湿火郁结之主药。二者合用,辛开苦降,寒温并调,升降复常,常用于痰热扰心而致心中灼痛或心下痞、烦躁之胸痹心痛。桂技配龙骨:桂技辛散温通,入心走血分,…  相似文献   

18.
中药药对是两味中药的有机组合,它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依据,以针对一定病症所采用的相应治法为前提,结合中药本身性能及功效组合而成,并经临床验证确有疗效,在临床治疗中通过组成一定的方剂而加以应用。笔者在妇科临床诊疗中应用药对,稍有心得,愿与同道共勉。  相似文献   

19.
道地药材是我国中医药文化的精品,是特定的生态环境、基因型和栽培措施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不同地域的药材可能具有不同的医用效果,因此要保持道地药材的优势长久不衰,建立道地药材的鉴定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因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技术具有高通量、高度并行性、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目前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药材道地性的研究。对目前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中药材道地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王世静 《光明中医》2020,(3):334-336
在我国,因为地域辽阔,物产多样,其中中药材资源同样十分丰富,且种类繁多,因此涉及到筛选和鉴定的问题。另外有部分药材属于人工种植,所以在质量和品质方面有较大差异,而且这类药物近年来在市场上的流通越来越广泛,无疑也为鉴定工作增加了阻力。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中药材鉴定的不同方式和技术,试分析它们在应用方面的价值和意义,为今后鉴定工作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