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罹病后极易死亡或致残。患者多见猝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诸症出现。笔者采用补阳还五汤随证化裁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举例如下。1资料1.1病例患者王某,女性,54岁,2003年8月6日初诊。主诉:1周前于午饭后突然感觉脸部麻痹,舌根胀紧,言语不清。次日晨起右手握物不紧,步态不稳,口眼歪斜,口角流涎,伸舌右偏,在某医院治疗未愈。检查:形体肥胖,左眼裂较小,鼻唇沟变浅,口角略向右侧歪斜,伸舌右斜,舌质暗红,舌苔白根部厚,脉弦紧。辨证为气滞血凝,痰阻经络。治以活血通络,祛瘀涤痰。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  相似文献   

2.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风”之名始于《内经》,见于历代医家论说中。《金匮要略》以邪之深浅、病情之轻重分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元·王履将中风分为真中和类中两类。当今所说的中风乃为类中风,属中经、中腑、中脏之类。轻则眩晕,语言障碍,半身不遂;重则神志不清。在脏属心,在腑属脑,累及经络。病机无非虚、火、风、痰、气、血六端,或有兼夹之轻重,主次的不同,总有虚实夹杂的表现。或以肝风为主,则有肝阴不足之因;或以血瘀为主,则有气不行血之前兆;或以火旺为主,则有阴虚在先;或以痰阳为主,则有脾肺气虚为由。多以内邪为主,风、火、痰、瘀为标。从正气来…  相似文献   

3.
补阳还五汤治疗不同类型中风疗效的系统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可建 《天津中医药》2006,23(5):365-368
[目的]系统评价并比较补阳还五汤治疗不同类型中风各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荟萃分析(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统计比较相关数据。[结果]纳入24项研究,研究对象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2篇,其余22篇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Jadad评分所有研究得分均低于3分,属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总有效率比较的相对危险度(RR)99%可信区间(CI)为1.19(1.10,1.30),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的加权均数差(WMD)(99%CI)为-2.34(-3.61,-1.08);补阳还五汤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总有效率比较的RR(99%CI)为1.35(1.03,1.76),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的WMD(99%CI)为-6.73(-13.71,0.25)。[结论]补阳还五汤对出血性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均有效,且对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优于出血性中风急性期。  相似文献   

4.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泓  李先浩 《中成药》1997,19(1):42-43
补阳还五汤由黄芪(重用)、当归、地龙、川芎、桃仁、红花、赤书组成,功在补气活血、通经活络,为清代名医王任清所创,始载于《医林改错》,现将用其治疗中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临床应用研究中风(脑卒中)分缺血性及出血性两类,用本方治疗效果较好。1.1缺血性中风中医辩证可分多型.但气虚血瘀或兼瘀血者为多,且有认为“气虚是致病的根源,血瘀是病邪的核心”,[1]故益气活血的补阳还五汤有较好疗效。司氏[2]等治1002例分五组,本方加减组总有效率96,4%,优于血管扩张药、单纯碳酸氢钠、静点脉通和对症治疗组。阮氏L…  相似文献   

5.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根据其气虚血瘀理论而创立 ,全方由 7味药组成 ,君药黄芪生用四两大补元气之虚 ,而奏益气行瘀之功 ;臣药以当归尾 2钱 ,活血祛瘀而不伤正 ,轻用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地龙为佐使 ,以活血化瘀通络。全方配伍严谨 ,气血并顾 ,标本兼顾 ,独具匠心。近年来本方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不断深入 ,丰富了本方的治疗领域 ,尤其是本方临床治疗中风的广泛应用 ,无疑为补阳还五汤作用的研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1 临床研究对于缺血性中风的认识大多数学者认为 ,气虚血瘀为重要病机 ,气虚是本病之本 ,血瘀乃本病发生发展的核…  相似文献   

6.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的现代医学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外文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所纳入3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涉及3539例患者。结果显示,在临床疗效方面,补阳还五汤加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与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 1.26,95%CI(1.20,1.31),Z = 10.05,P < 0.00001],补阳还五汤与其他中成药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 1.12,95%CI(1.06,1.19),Z = 3.82,P = 0.0001];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MD = -2.55,95%CI(-3.10,-2.01),Z = 9.20,P < 0.0000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MD = -3.85,95%CI(-5.21,-2.50),Z = 5.56,P <0.00001];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MD = 6.10,95%CI(1.19,11.01),Z = 2.43,P = 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MD = 9.09,95%CI(6.95,11.23),Z = 8.33,P < 0.00001];在改善血流变指数,血清过氧化物脂质(LPO)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化指标方面,因研究数量较少,可能有一定疗效。大部分研究未报到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基于现有临床证据,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缺血性中风在总体疗效方面优于西医常规治疗,且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纳入研究数量及方法学质量限制,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大样本的RCT进一步提高上述证据强度。  相似文献   

8.
笔者自 1986年至今共收治中风患者 4 0例 ,其中男性 2 2例 ,女性 18例 ,年龄最大者 77岁 ,最小者 4 6岁 ,平均年龄 5 9岁 ,均经CT确诊。入院后给予补阳还五汤为主方 ,随证加减治疗 ,并尽早在患者神志清醒后行推拿、按摩、针灸综合治疗 ,取得很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4 0例中风偏瘫患者均经CT确诊 ,男性 2 2例 ,女性 18例 ,脑出血 10例 ,脑梗塞 30例 ;急性中风 11例 ,恢复期 2 1例 ,后遗症期 7例。发病最长时间 3年 ,最短 1年 ,治疗天数最长180天 ,最短 10天 ,平均治疗天数 90天 ,基本痊愈 16例 ,显效 6例 ,有效 11例 ,无效 5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补阳还五汤对比其他干预方法治疗中风的系统综述/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期刊网,维普,万方,中国知网,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纳入补阳还五汤对比其他干预方法治疗中风的系统综述/Meta分析的文献,检索时限截至2015年5月。采用Oxman-Guyatt Overview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OQAQ)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结果:共检索到92篇文献,最终纳入9篇文献,纳入的Meta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文献检索不全面、选择性偏倚控制不佳、原始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不标准、数据合并方法和前提准确性不高。原始文献实验设计存在以下缺陷:随机方法不明、没有开展分组隐蔽及盲法、没有报告意向性分析和不良反应事件、控制玷污或联合干扰描述不详细等。结论:近年来国内外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逐渐增多,但能够达到高质量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较少,需进一步提高方法学水平和规范实验设计。  相似文献   

10.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鸿飞 《光明中医》1998,13(1):41-43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的体会舒鸿飞徐云祥张书昌湖北省英山县人民医院(436700)关键词补阳还五汤/中风偏瘫偏瘫是中风最主要、最常见的后遗症。如何解决偏瘫病人长期卧床的痛苦,给予病人生活自理的能力,是医生最主要的任务。笔者近10余年以来,以补阳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临床疗效。[方法]本组8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87.8%。[结论]应用补阳还五汤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是治疗中风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补阳还五汤促进缺血性脑中风大鼠轴突再生和神经康复的作用。方法:SD大鼠共180只,建立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12 g·kg~(-1))和尼莫地平组(20 mg·kg~(-1)),另设假手术组,每组28只。连续灌胃给药7 d后,断头取脑,通过TTC染色检测脑梗死率,测定脑含水量检测脑水肿程度,改良银染法观察轴突变性,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微丝蛋白-200(NF-200)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排斥性导向分子a(RGMa),Ras同源酶(Rho),Rho激酶(ROCK)和脑衰反应调节蛋白2(CRMP2)的mRNA表达,并通过改良神经功能评分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脑梗死体积和脑含水量显著上升(P0.01),神经功能显著下降(P0.01),轴突变性和神经纤维损伤严重,轴突生长相关蛋白的mRNA表达异常(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和尼莫地平组的脑损伤程度明显降低,表现为脑梗死率和脑含水量显著降低(P0.01),轴突变性减少;NF-200阳性染色增多;RGMa,Rho和ROCK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CRMP2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神经功能明显提高(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通过调节轴突生长相关蛋白的mRNA表达促进缺血性脑中风损伤后轴突再生,从而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结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采用补阳还五汤结合头针、体针的方法治疗。治疗4个疗程进行疗效判定。[结果]痊愈42例,显效13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20%。[结论]补阳还五汤结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补阳还五汤对兔骨折骨痂成份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以兔作人工骨折模型,并于造模后第7、14、21、35、49天后进行骨痂成份及生物力学性能测定。结果:用药组骨痂羟脯氨酸含量与钙的含量在造模后第7、14、21天高于对照组;用药组造模后第35、49天腓骨抗折荷重力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提高骨折兔骨痂钙及羟脯氨酸含量,提高生物力学性能,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补阳还五汤(BYHWT)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OIP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ies,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收录的BYHWT预防OIPN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9月。在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共纳入8个RCT,包括48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BYHWT组与对照组在OIPN总发生率、严重OIPN发生率及外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BYHWT组与甲钴胺组在OIPN总发生率及严重OIPN发生率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2纳入所有研究均未发现与BYHWT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BYHWT能有效预防OIPN的发生,降低OIPN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所限,上述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中文数据库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外文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及Corchrane 数据库。文献检索期限为数据库收录最早至2019年12月,以“补阳还五汤”“慢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作为关键词全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纳入补阳还五汤加减加西医基础治疗对照西医基础治疗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文献,提取资料。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文献质量进行评分,采用Stata14.0软件对纳入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并用TSA0.9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对异质性采用敏感性分析,做出合理解释;发表偏倚采用倒漏斗图进行评估。结果 共纳入21项RCT研究2 037例患者,文章质量风险评估普遍为Unclear risk of bias,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0.901,95%CI(0.772,1.029),P<0.01];试验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650,95%CI=(-0.854,-0.446),P<0.01];试验组BN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1.212,95%CI=(-1.359,-1.066),P<0.01];试验组6分钟步行试验(6MW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0.797,95%CI=(0.447,1.146),P<0.01];试验组有效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1.840,95%CI=(1.680,2.016),P<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减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有效率,且能有效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LVEF,缩小LVEDD,降低血浆BNP水平,延长6分钟步行距离,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在补阳还五汤抗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活化与自噬中的作用。方法: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CK-8)法筛选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活力值的最适LPS浓度。在最适LPS浓度下,利用PI3K阻断剂3-甲基腺嘌呤(3-MA)(5 mmol·L~(-1)),Akt阻断剂MK2206(5μmol·L~(-1)),m TOR阻断剂Rapamycin(10μmol·L~(-1)),Beclin-1阻断剂Spautin-1(5μmol·L~(-1))及不同剂量的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5%,10%,20%)处理RAW264.7巨噬细胞24 h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磷酸化(p-)PI3K,p-Akt,p-mTOR通路蛋白的表达及微管轻链蛋白3(LC3),泛素结合蛋白1(p62),Beclin-1的水平。自噬双标腺病毒转染检测RAW264.7细胞自噬流的变化。结果:CCK-8结果显示10 mg·L~(-1)LPS作用时,细胞活性显著增强。模型组IL-1β,IL-6,TNF-α浓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Rapamycin显著升高IL-6浓度,其他给药组均可降低IL-1β,IL-6,TNF-α的水平(P0.05,P0.01)。模型组p-Akt,p-PI3K,p-mTOR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LC3,p62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Rapamycin显著降低p-Akt蛋白表达量,不影响p-mTOR表达,补阳还五汤各剂量组与其他各阻断剂组均可明显升高p-Akt,p-PI3K,p-mTOR蛋白表达量(P0.05,P0.01),降低LC3,p62蛋白表达量(P0.05,P0.01),各组Beclin-1蛋白表达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有明显的自噬体斑点形成,自噬流顺畅;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组,3-MA,Spautin-1组自噬斑点的形成明显减少或消失,MK2202,Rapamycin组自噬体斑点大小明显减小,但自噬活力仍较强。结论:补阳还五汤抗LPS诱导巨噬细胞活化与自噬与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反应,调控PI3K/Akt/m TOR信号通路,抑制自噬的过度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炎症角度探讨补阳还五汤(BYHWT)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及具体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50只Apo E基因敲除(Apo 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YHWT组低、中、高剂量,雷帕霉素组,以C57/BL小鼠作为正常组。模型组,BYHWT组给予高脂饮食造模12周,正常组给予正常饮食。造模成功后,BYHWT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5,10,20 g·kg~(-1)BYHWT灌胃,雷帕霉素组给予促进Treg细胞增殖剂-雷帕霉素(4 m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所有组灌胃4周;4周后取心脏主动脉窦,制备成石蜡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评价斑块面积,采用免疫组化评估斑块内Treg细胞表达数量。眼内眦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外周血炎症因子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外周血叉状头转录因子p3(Foxp3)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显著增加(P0.01),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0(IL-10)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Foxp3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BYHWT中、高剂量组斑块面积明显减小(P0.05),外周血TNF-α,IL-6含量降低(P0.01),BYHWT高剂量组TGF-β,IL-10表达增加(P0.05,P0.01),高剂量组斑块内Treg细胞表达增加(P0.01),各剂量组外周血Fxop3 mRNA表达增加(P0.01)。结论:BYHWT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增加Treg细胞数量,进而抑制体内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