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分别应用布托啡诺 高乌甲素 自控镇痛(PCIA) (A组)、布托啡诺 高乌甲素 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B组)、芬太尼 高乌甲素 PCIA(C组)和芬太尼 高乌甲素 PCEA(D组)治疗80例剖宫产妇.观察术后1、6、12、24、36、48 h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双盲镇痛、舒适度和镇静评分.结果①PCIA和PCEA应用芬太尼0.02 mg/kg镇痛效果最好,与应用布托啡诺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CIA应用芬太尼0.02 mg/kg舒适度最佳.②镇痛药液应用芬太尼0.02 mg/kg性价比高,与布托啡诺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四组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指标、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均无显著差异.术后24 h各组镇痛评分基本相似.提示剖宫产术后镇痛应首选芬太尼0.02 mg/kg PCIA.  相似文献   

2.
张银凤  张文敏  张芬 《山东医药》2009,49(14):104-105
目的 比较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20分娩单胎孕产妇,随机分为B、S组,各60例。分娩时,B组应用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S组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镇痛,均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输入。观察两组镇痛效果,镇痛起效时间,首次自控给药(PcA)时间及PCA次数,运动神经阻滞情况,不良反应以及产程、分娩方式和新生儿情况。结果B组首次PCA时间延迟16min,PCA量和次数较S组明显减少(P〈0.05);S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较B组增高(P〈0.05);两组生命体征监测、镇痛评分、产程、剖宫产率和新生儿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静、镇痛的效果,以及对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的影响。方法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术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F组(40例)配方芬太尼20μg/kg+昂丹司琼8mg+生理盐水至100ml;FI潍(40例)芬太尼16μg/kg+氯胺酮2mg/kg+昂丹司琼8mg+生理盐水至100ml。术后静脉持续泵注2ml/h,观察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镇静、呼吸血压变化、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血清TNF-α和IL-1β的表达。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镇痛、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F组患者与F组比较,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术后0及4hIL-1β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及24hIL-1βp表达明显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点TNF-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较传统的单用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同时能抑制炎症因子IL-1β的表达,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将4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各20例.PCIA和PCEA两组均应用布托啡诺9 mg,观察术后1、6、12、24、36、48 h镇痛、舒适度、镇静评分及生命体征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显示两组术后均无明显疼痛感,镇痛良好.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指标、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12 h舒适度评分PCIA组均高于PcEA组(P<0.05).认为剖宫产术后用布托啡诺PCIA较PCEA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张东海  许静  金延武 《山东医药》2010,50(42):103-104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术麻醉诱导前应用小剂量布托啡诺的临床效果。方法接受人工流产术的妇女60例(孕龄8~10周),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芬太尼组(F组)、利多卡因组(L组),各20例;B、F、L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0μg/kg、芬太尼0.5μg/kg、利多卡因20 mg,然后均静注丙泊酚,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根据患者有无体动追加适量丙泊酚。记录患者苏醒睁眼时间(T0)、完全清醒时间(T1)、丙泊酚总用量(TA)及手术开始前(t0)、手术开始后1 min(t1)、手术结束时(t2)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B组的T0、T1明显短于F组(P均〈0.05)和P组(P均〈0.01),B组、F组的TA明显低于P组(P均〈0.05)。与t0相比,F组t1的HR、MAP均下降(P均〈0.05),L组t1的MAP下降(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应用小剂量布托啡诺,患者苏醒快,可减少丙泊酚用量。  相似文献   

6.
芬太尼与吗啡用于小儿术后镇痛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择期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M组20例,术后采用吗啡3μg/(kg.h)镇痛;F组20例,术后采用芬太尼0.2μg/(kg.h)镇痛。F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M组(P〈0.05),F组副作用显著少于M组(P〈0.05)。表明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吗啡。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小儿胸外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胸外科手术患儿(ASAⅠ-Ⅱ级)于术后随机分为F1、F2、F3三组各30例,均采用芬太尼行PCIA,芬太尼持续剂量分别为0.1、0.15、0.2μg/(kg&#183;h),单次追加剂量0.25μg/kg,锁定时间20min,1h最大量1μg/kg。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镇痛、镇静评分,芬太尼用量、按压次数(D1)、有效按压次数(D2),D1/D2,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疼痛及镇静评分:F1组在0.5、2、8、12h高于F3组(P〈0.05);F2组在0.5、2h高于F3组(P〈0.05);芬太尼总用量、D1、D1/D2、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F1组〈F2组〈F3组(P〈0.05)。结论认为芬太尼行PCIA用于儿童术后镇痛安全、有效,持续输注剂量以0.2μg/(kg&#183;h)为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对冠心病(CHD)患者术后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择期行腹部手术的C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中及术后镇痛A组用芬太尼,B组用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两组麻醉诱导及其他维持用药相同,术后48h内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镇痛效果,1~8d监测动态心电图S-T改变。结果术后4、7d心肌缺血发生例数B组少于A组,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8dB组少于A组(P〈0.05)。两组VAS评分及缺血程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PCIA可降低CHD患者术后发生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9.
孟志秀  黄冰  钱卫 《山东医药》2009,49(51):71-72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术后患者血清五羟色胺(5-HT)和P物质(SP)浓度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术毕观察组行布托啡诺PCIA,对照组肌注盐酸曲马多.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及术后12 h(T1)、24 h(T2)、36 h(T3)、48 h(T4)测定两组血清5-HT和SP水平,记录患者T1、T2、T3、T4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T1、T2、T3、T4 VAS评分及5-HT、S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布托啡诺PCIA镇痛效果确切,其机制可能为降低血清5-HT和SP水平.  相似文献   

10.
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眼科术后镇痛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0例眼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酮咯酸氨丁三醇(Keto)组和芬太尼(Fen)组,各50例.分别使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或芬太尼进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A).记录术后0、4、8、12、24、48 h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PCA次数、并发症.结果 术后4、8、12、24 h Keto组VAS评分明显低于Fen组(p<0.05),;Keto组各时间点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Fen组(P<0.05);Keto组PCA按压次数显著低于Fen组(p<0.05).认为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眼科手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且镇静效果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用于老年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ASAⅠ~Ⅱ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双盲分为4组(n=30):A组(芬太尼0.004rag/k)、B组(芬太尼0.008mg/kg)、C组(氯胺酮4mg/mg)和D组(氯胺酮8mg/kg)。4组均复合布比卡因150mg,并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ml后注入PCEA泵。观察记录4组患者术后48h内血压、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SpO2);术后6、12、24和48h各时间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镇痛效果并记录自控按压镇痛泵次数,48h内镇静评分(SS)评定镇静情况。记录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尿潴留及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结果4组患者48h内血压、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稳定,尿潴留及镇静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与B组相比,C组与D组相比VAS评分及自控按压镇痛泵次数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和D组相比VAS评分及自控按压镇痛泵次数无差异(P〉0.05);与A组和B组相比C组和D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且未观察到氯胺酮精神症状。结论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用于老年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PCEA)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可安全地用于老年患者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2.
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行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吗啡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三组均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注入腰麻药液后布托啡诺组注入布托啡诺1mg,吗啡组予吗啡2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5ml。观察新生儿出生1、5min的Apgar评分,生后15min的神经行为和适应能力评分(NACS);术中及术后2、4、8、12、24h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Apgar评分、NA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布托啡诺组术中探查痛及宫缩痛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布托啡诺组和吗啡组术后2、4、8、12、2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布托啡诺组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组。结论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手术镇痛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对心脏手术后镇痛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心内直视手术患者3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24、48、72h呼吸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术后24、48h的FVC%、FEV1%和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PaO2和P(A-a)O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诺昔康用于心脏手术后患者镇痛可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4.
氯诺昔康与吗啡镇痛对开胸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与吗啡镇痛对开胸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开胸手术患者40例,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24、48、72h呼吸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术后24、48h的FVC%、FEV1%和FEV1/FVC和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C0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Pa02和P(A—a)O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诺昔康与吗啡镇痛用于开胸术后患者可改善其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吸烟者胸部手术后的自控静脉镇痛( PCIA)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152例实施PCIA的男性胸部手术患者分为非吸烟组(NS组)70例和吸烟组(S组)82例,比较两组术中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及术后24、48 h的舒芬太尼用量;术后0~48 h采用数字评价量表( NRS)评估静息与咳嗽时的疼痛评分;观察有无镇痛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中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均无显著差异( P均>0.05);S组术后24、48 h舒芬太尼累积用量及每千克体质量用量均明显大于NS组,术后0~48 h静息与咳嗽时NRS评分均高于NS组( P均<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过度镇静、呼吸抑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与不吸烟者比较,吸烟者胸部手术后疼痛程度增强、PCIA所用药物剂量增大,但PCIA相关不良反应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联合不同剂量的布托啡诺用于老年全子宫切除病人的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效果,旨在为老年病人选择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案。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全麻下行择期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病人术后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50μg+布托啡诺6 mg+托烷司琼5 mg,B组病人为:舒芬太尼50μg+布托啡诺10 mg+托烷司琼5 mg,C组病人为:舒芬太尼50μg+布托啡诺15 mg+托烷司琼5 mg,对3组病人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B组和C组病人在术后4 h、12 h、24 h和48 h等时间点的静息痛和翻身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病人术后各时间点的静息痛和翻身痛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病人在术后4 h、12 h、24 h和48 h等时间点的Ramsay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5);C组病人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50μg+布托啡诺10 mg+托烷司琼5 mg的镇痛方案用于老年全子宫切除病人的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刘欣 《山东医药》2012,52(19):81-82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足月剖宫产手术孕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麻醉诱导及术中麻醉相同,但术后分别采用布托啡诺5 mg+瑞芬太尼2mg、芬太尼1.0 mg(均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进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术后视觉模拟(VAS)镇痛评分、舒适度(BC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镇痛效果均满意(优良率均>87%),组间各时点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各时间点B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效果好,且具有术后镇静适度、改善产妇睡眠、毒副作用轻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分别复合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围术期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50例择期行正中开胸心血管手术的患者,随机双盲对照法分为3组:氟比洛芬酯组(FF),曲马多组(QF),芬太尼组(F)。分别于深静脉通路建立后和缝心包时给予研究药物,FF组为氟比洛芬酯1mg/kg,QF组为曲马多2mg/kg,F组为空白脂肪乳5ml;手术结束时连接静脉恒速镇痛泵,内装研究药物与脂肪乳混合液100ml,流速2ml/h,FF组为氟比洛芬酯200mg和芬太尼1.0mg,QF组为曲马多700mg和芬太尼1.0mg,F组为芬太尼2.5mg。分别于围术期各观察点记录患者的VAS评分、恶心评分,镇静评分,胸液量,初醒时间,拔除气管插管时间,镇痛效果与副作用,是否追加镇痛药物,ICU停留时间,出院时间。其中每组随机抽取30例病例,分别于深静脉通路建立后(T0),缝心包时(给与研究药物之前,T1),术后4h(T2),20h(T3),24h(T4)抽取静脉血,检测细胞因子IL-1,IL-10,TNF-,PGE2。结果(1)VAS评分三组间相似,但术后追加镇痛药物F组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2)F组恶心评分较高(P〈0.05),镇静评分,呕吐、皮肤瘙痒、排尿困难等副作用的发生率三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3)T1-T4,F组IL-1较哟升高明显,且明显高于FF,QF组(P〈0.05);术后各组各时间点IL-10,PGE2较哟升高明显,F组升高持续时间较长(P〈0.05);F组TNF-在T2,T4较T0明显升高(P〈0.05),T2时明显高于FF,QF组;(4)初醒时间,拔出气管插管时间,ICU停留时间,24h胸液量,肝肾功能等三组患者无明显差异。结论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或曲马多复合芬太尼的镇痛方法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心血管手术术后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减轻术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并比较芬太尼、舒芬太尼单独或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开胸术后的静脉镇痛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组(FK组)、舒芬太尼组(S组)、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组(SK组),每组15例。观察并记录术后2、6、12、24、48h镇痛、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SK和FK组的2、6、12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F组(P均〈0.05),SK和FK组的12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S组(P均〈0.05),且SK组的12h的VAS评分也显著低于FK组(P〈0.05);SK组12h的Ramsay评分显著低于FK和F组(P均〈0.05),SK和FK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S和F组(P均〈0.05)。结论芬太尼、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对于开胸术后镇痛的效果优于单独芬太尼或舒芬太尼,且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布托啡诺术后镇痛对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布托啡诺镇痛,观察组术后给予地佐辛复合布托啡诺镇痛。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舒适程度、免疫功能、神经功能、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术后24、48 h,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 h,观察组布氏舒适评分(B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48 h,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IL-6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24 h,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956,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布托啡诺有助于缓解老年腹腔镜胃癌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调节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