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抑郁新药及抑郁症药物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介绍几类新型抗抑郁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及其在临床上应用的优越性,并对当前抑郁症药物治疗的一些新观点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2.
3.
抑郁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人群中几乎1/5者在其一生中经历过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的发作.尽管目前药物是治疗抑郁障碍最有效方法,仍存在诸多疑惑,如:单一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障碍即使在足量足疗程的给药条件下仅30%~45%的患者获得临床症状的完全缓解[1];且症状缓解存在延迟反应,时间从数周至数月不等;另有10%的患者对于任何种类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均无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目的是归纳并总结新型抗抑郁药物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和安全性,为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药物干预提供参考。抑郁症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成长,可造成自杀等严重不良后果。使用抗抑郁药物是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重要手段,然而可用于儿童青少年的抗抑郁药物种类较少,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文就近十年抗抑郁药物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试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探讨新型抗抑郁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新型抗抑郁药物应考虑作为伴有或无心血管疾病抑郁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认知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物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的疗效。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 Med 、Cochr 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 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所有关于认知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PSD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分析两组治疗 方法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的改善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 结果 共纳入9个RCTs,共计584例患者,对认知行为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PSD的早期(4周、8周)及 长期(12周、21周、52周)疗效做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认知行为合并抗抑郁药物治 疗组更能显著降低患者早期及长期的HAMD评分[4周WMD -1.4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2.02,-0.78),P<0.001;8周WMD -3.74,95%CI(-5.50,-1.99),P<0.001;12周WMD -1.86, 95%CI(-2.55,-1.17),P<0.001;21周WMD -2.20,95%CI(-3.09,-1.30),P<0.001;52周WMD -3.73,95%CI(-4.75,-2.70),P<0.001],同时也促进了治疗8周后患者Fugl -Meyer运动评分量表的改 善[WMD -0.32,95%CI(-0.60,-0.04),P =0.03]。 结论 认知行为联合抗抑郁药物较单纯使用抗抑郁药物更能显著降低PSD患者的抑郁评分,促进 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常有诸多不良反应。其中便秘就是常见副作用,为此造成病员的违和不适,或则降低服药依从性。如何解除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提高病员的生活质量,是精神科临床医师必须重视的工作。作者试以新型胃肠动力药普瑞博思(西沙比利Perpulsid)治疗精神药物所致的便秘,并与传统通便药物酚酞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抗抑郁药物治疗惊恐障碍的疗效及可接受性。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纳入抗抑郁药物治疗惊恐障碍的头对头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 5.1.0版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进行偏倚评价,采用Stata 14.2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25个研究进入网状Meta分析,涉及10种药物,分别为米氮平、帕罗西汀、氯丙咪嗪、西酞普兰、氟西汀、文拉法辛、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瑞波西汀、安非他酮。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性较好的药物为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文拉法辛、帕罗西汀,但药物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分效果最佳的药物为氟西汀、艾司西酞普兰、米氮平、安非他酮,与氯丙咪嗪比较,氟西汀[MD=4.27(1.12,7.43)]、艾司西酞普兰[MD=3.84(1.49,6.19)]、米氮平[MD=3.42(0.83,6.01)]、帕罗西汀[MD=2.81(0.82,4.80)]、文拉法辛[MD=2.06(0.11,4.02)]在减分效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显著降低HAMA评分,其他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受性较好的药物是帕罗西汀,其次是文拉法辛、艾司西酞普兰,但药物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治疗惊恐障碍的一线治疗药物,帕罗西汀、文拉法辛、艾司西酞普兰兼具疗效和安全性,为可供选择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前瞻性探讨抗抑郁药物在治疗抑郁发作过程中出现转相的几率。方法对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抑郁发作或双相抑郁诊断标准的190例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抑郁发作患者,在医生针对性选择抗抑郁药物治疗情况下进行为期3个月的前瞻性观察,评价转相发生率。结果 1 3个月的治疗中,190例患者转相18例,转相率为9.47%。2男性患者转相率为6.56%,女性患者转相率为1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P0.05)。3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患者转相率分别为5.88%和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9,P0.01)。4应用心境稳定剂与未使用心境稳定剂者转相率分别为13.8%和8.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P0.05)。5服用2种或2种以上抗抑郁药物者与仅服用一种抗抑郁药物者转相率分别为12.96%和8.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P0.05)。6有心境障碍家族史者与无心境障碍家族史者转相率分别为18.4%和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5)。7转相时间大约在用药后一个月左右。8各种抗抑郁药物转相几率差异不明显。结论抑郁发作患者在抗抑郁药物治疗下会出现一定比例的转相。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拉莫三嗪联合抗抑郁药物与单一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双相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对符合标准的5项研究进行分析,评价拉莫三嗪联合抗抑郁药物与单一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双相抑郁的有效率、症状学变化以及转相率的差异。结果拉莫三嗪联合抗抑郁药物与单一使用抗抑郁药物相比,症状改善更为明显(WMD=-1.81,95%CI:-2.64~-1.71,Z=5.52,P0.01),有效率较高(59/109 vs.35/106,OR=2.43,95%CI:1.38~4.27,Z=3.08,P0.01),而且也显著降低了联合组的转相率(7/86vs.21/85,OR=0.26,95%CI=0.10-0.66,Z=2.86,P0.01)。结论拉莫三嗪联合抗抑郁药物不仅可以增加治疗效应,而且也降低了转相风险。  相似文献   

11.
抗抑郁治疗的PE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目前针对抑郁障碍的治疗有为数众多的各类抗抑郁药物及其他干预方法可供选择,但这些抗抑郁治疗措施的反应在有效程度、起效时间和频率等方面仍存在着不可预测性,而且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诸多变数。功能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在探索抗抑郁治疗反应和疗效差异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相  相似文献   

12.
作者选择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象 ,并在原用抗精神病药无效的基础上 ,加用万拉法新进行疗效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于后。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为符合CCMD - 2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 ,病情以阴性症状为主 (SANS >6 0分 ) ,不伴有明显的抑郁症状 ,病程≥ 3年 ,均经三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系统治疗并在6个月内未服用其它抗抑郁药 ,共 5 8例。其中男 32例 ,女 2 6例 ,平均病期 (17 2± 7 6 )年。 5 2例完成全程治疗1 2 方法 在原服用抗精神病药不变的基础上 ,联用万拉法新 ,其剂量为 2 0 0mg/d ,连续 16…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的药物长期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综述了抑郁症的长期治疗、长期治疗中的副作用、依从性及撤药症状问题。副作用主要及体重增加、性功能障碍、失眠、嗜睡和虚弱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抑郁症药物治疗的一些近代观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抗抑郁药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抑郁症是由于五羟色胺(5—HT)和/或去甲肾上腺素(NE)的利用缺陷所致。5—HT参与调节心境、睡眠、记忆和学习、性行为等生理功能,5—HT受体至少有15种亚型,5—HT1A、5—HT1B和5—HT2A几种受体亚型与抑郁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抗抑郁治疗对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情绪障碍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35例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5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糖尿病控制情况,对照组常规给予降糖药、神经营养药、止痛药、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20mg,1次/d,共14d。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程度的变化,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PIS)评估疼痛改善情况,同时记录镇痛药物的等级,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评价糖尿病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情况、HbA1c及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第14天HAMD评分(17.69±7.45)显著低于治疗前(26.82±9.66)及同期对照组(24.71±8.92)(P<0.05),抑郁症状明显改善;治疗组第14天NPIS评分(2.5±0.8)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4.8±1.1)和治疗前(6.0±2.2)(分别为P<0.05,P<0.01),镇痛药物的等级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抗抑郁治疗不仅可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还有益于疼痛的缓解。  相似文献   

16.
老年期抑郁症的药物治疗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结合抗抑郁药在老年人体内分布改变的生理基础及老年期抑郁症临床特点,对选用抗抑郁药的注意事项给以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介绍心境恶劣障碍名称的由来、概念的变迁、药物治疗的可能性及有效性、药物治疗在该症中的位置等。  相似文献   

18.
惊恐障碍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综述了治疗惊恐障碍的药物种类、药物剂量及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19.
<正>在抗抑郁药的使用频度中,三环抗抑郁药(TCAs)之所以日渐向后排,不是因为它疗效不好,而是因为它不良反应大,不易耐受,过量时危险性大,故医生在使用TCAs期间,不但要掌握TCAs药效学,而且要熟悉TCAs的药物相互作用,这里将专门讨论TCAs的药物相互作用。1概论多数精神药物主要经肝细胞色素P450单氧合酶(CYP)代谢,称为Ⅰ相氧化代谢;次要经葡萄糖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国精神科高级职称医生对双相抑郁治疗过程中抗抑郁药物与躁狂转化的认识。方法:自编与双相抑郁治疗有关的因素评价表让全国各地的专科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选择。结果:调查信回收率70%,有56位医生回答了全部问题。医生认为,使用抗抑郁药物(94.6%)、联合多种抗抑郁药物(64.2%)、不同时应用心境稳定剂(50.9%)与双相抑郁治疗过程中引发躁狂有关。结论:我国精神科高级职称医生对双相抑郁治疗过程中药物引起躁狂发作的认识比较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