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从药材形状、显微特征及理化性质等方面对内苁蓉与其混伪品进行鉴别,为肉苁蓉的真伪鉴别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刘志红  党应川 《中草药》2001,32(2):169-170
目的,对兰州肉苁蓉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性状、显微、TLC和UV光谱鉴别、结果,详细描述了兰州肉苁蓉性状、显微特征,并绘制了显微特征图,建立了TLC和UV鉴别方法。结论为该药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3.
肉苁蓉及混淆品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肉苁蓉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 Cistanche deserticolaY.C.Ma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 ,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之功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近年来由于大量采挖 ,加上寄生植物繁殖困难 ,药源紧缺 ,市场上时有混淆品出现。因它们的性状与正品极为相似 ,使用中极易混淆。现将肉苁蓉与管花肉苁蓉 ,盐生肉苁蓉、草苁蓉、新疆莎东肉苁蓉的性状加以比较 ,以供鉴别。1 肉苁蓉呈扁圆柱形 ,稍弯曲 ,长 3~ 5 cm,直径 2~ 8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 ,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叶 ,通常鳞叶先端已断。体重 ,质硬 ,微有柔性 ,不易折断 ,断面棕褐色 ,…  相似文献   

4.
张勉  付晓丽  王胜勇 《中药材》2004,27(6):400-402
目的 :对来自全国 10个地区的肉苁蓉类商品药材进行数码显微鉴定。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与显微数码成像技术 ,对性状不易区别的种类进行了显微鉴别。结果 :10件商品药材样品的基原植物分别为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Y C Ma、盐生肉苁蓉C salsa(C A Mey)BenthetHook f 和管花肉苁蓉C tubelosa (Schrenk )R Wight。结论 :市场上的肉苁蓉和盐生肉苁蓉各占 2 / 5 ,管花肉苁蓉占 1/ 5。盐生肉苁蓉与肉苁蓉性状较难区别 ,但本文的数码照片真实、直观地反映了两种药材显微构造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阐明管花肉苁蓉是否可以作为肉苁蓉代用品使用。方法 :根据其主治功效 ,对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水煎液对小鼠通便作用及对“肾阳虚”小鼠体重、耐寒时间等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 :二者均具有一定的通便润燥和温补肾阳的作用。结论 :初步认为在目前肉苁蓉地道药材资源急骤减少时 ,管花肉苁蓉可以代肉苁蓉使用。  相似文献   

6.
新疆产四种肉苁蓉的红外光谱鉴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世杰  王岩 《中药材》1992,15(6):16-17
列当科植物中各种肉苁蓉都为干燥带鳞片的肉质茎,其性状较相似,极易混淆。因此本文选用红外光谱法对新疆地产的肉苁蓉、管花肉苁蓉、盐生肉苁蓉和迷肉苁蓉进行鉴别分析。现将结果报道于下。一、材料及仪器仪器:日本岛津IR-440红外光光度计。材料:内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  相似文献   

7.
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通便与补肾壮阳药理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阐明管花肉苁蓉是否可以作为肉苁蓉代用品使用。方法:根据其主治功效,对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水煎液对小鼠通便作用及对“肾阳虚”小鼠体重、耐寒时间等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二者均具有一定的通便润燥和温补肾阳的作用。结论:初步认为在目前肉苁蓉地道药材资源急骤减少时,管花肉苁蓉可以代肉苁蓉使用.  相似文献   

8.
肉苁蓉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肉苁蓉 ,多年生高级寄生植物 ,为列当科Cistanchedeser ticolaY .C .Ma肉苁蓉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主产于我国内蒙古、新疆、甘肃和宁夏等地 ,生长于盐碱地 ,干河沟沙地和戈壁滩一带。在蒙医药方剂中具有补肾益精 ,润燥的功能。近些年来人们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及大量的动物实验对肉苁蓉及有效成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综述了有关肉苁蓉的药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1 调节免疫功能作用日本学者木下刚等对 14种产地及来源明确的中药中的多糖成分进行了一系列免疫功能的研究 ,当肉苁蓉多糖给药剂量为每只 80 0 μg·ML-1时 ,血清溶血…  相似文献   

9.
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 C. Ma)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属多年生寄生性植物,其化学成分含有苯乙醇苷类、多糖、环烯醚萜、木质素及半乳糖醇等。药理研究表明,肉苁蓉具有抗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记忆和学习能力和抗炎、抗疲劳等作用。由于当前市场流通的肉苁蓉类药材混乱,并且评价肉苁蓉药材质量的标准过于局限,为了更好地评价肉苁蓉的质量,保证药材及其产品的疗效,本文从鉴别和成分分析两个方面,对肉苁蓉质量控制及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肉苁蓉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坤  焦智浩  张根发 《中草药》2006,37(1):140-143
肉苁蓉由于采挖过度而濒临灭绝,组织培养是合理利用肉苁蓉,防止其资源枯竭的有效方法。组织培养研究较多的是荒漠肉苁蓉和盐生肉苁蓉,分别对这两种肉苁蓉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的优化和药用成分的诱导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介绍了应用组织培养生产肉苁蓉药用成分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以及利用组织培养进行肉苁蓉快速繁殖的实践意义,浅析了肉苁蓉大规模细胞培养的产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11.
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的组织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的组织结构差异。方法:利用石蜡切片法、徒手切片法及解离组织等方法对两种植物的茎、叶、花等器官的解剖学特征进行比较,显微观察并照相。结果:管花肉苁蓉与荒漠肉苁蓉在内部构造上存在明显差异。结论:两者在形态结构方面都有抗旱的适应性,荒漠肉苁蓉更能适应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肉苁蓉及管花肉苁蓉中半乳糖醇含量的测定方法,为肉苁蓉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建立半乳糖醇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对20个批次的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中半乳糖醇进行分析。色谱条件:采用Alltech Pevail Carbohydrate ES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80∶2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μL;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流管温度为80℃,载气流速为3.0 L/min。结果半乳糖醇在89.6~1120 mg/L范围内峰面积对数值与进样量对数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0),方法检出限为15.998 mg/L,定量限为79.903 mg/L,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中半乳糖醇的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100.34%和101.11%,RSD分别为1.72%和1.33%。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以作为肉苁蓉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肉苁蓉对雄性正常大鼠及“肾阳虚”大鼠排尿的影响。方法:给正常雄性大鼠一次ig肉苁蓉,收集测量给药后不同时间内的排尿量;用im氢化可的松造成“肾阳虚”大鼠模型,同时连续ig肉苁蓉,末次给药后收集测量给药后不同时间内的排尿量,并称量体重及体内部分脏其重量。结果:雄性正常大鼠一次ig肉苁蓉10g/kg和20g/kg明显增加给药后0-1h及1-2h的排尿量。与对正常大鼠的作用相反,给大鼠连续ig肉苁蓉10d,明显减少“肾阳虚”大鼠末次给药后0-1h,1-2h内的排尿量增加,并增加“肾阳虚”大鼠的体重和部分脏器重量。结论:肉苁蓉对正常大鼠和“肾阳虚”大鼠的排尿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药肉苁蓉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产地肉苁蓉的宏量及微量元素特征谱,用系统聚类法进行处理,依据聚类谱系图对样品进行分类,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肉苁蓉花序挥发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为其综合利用和种子繁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研究近自然状态下肉苁蓉花期花序挥发物成分。结果:现蕾期到盛花期共从肉苁蓉花序中鉴定出40种挥发性化合物。现蕾期主要为烃类与绿叶挥发物,随着肉苁蓉花序上花朵开放,部分挥发物相对含量消失或减少,部分化合物相对含量增加,并出现一些新化合物。初花期和盛花期肉苁蓉花序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芳香性酯类与苯环类化合物,其相对含量较现蕾期显著增加。结论:肉苁蓉花序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多,且随开花进程出现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变化,构成了肉苁蓉不同花期的香韵。  相似文献   

16.
肉苁蓉中苯乙醇甙类化合物的L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振杰  赵文军  吴雪萍 《中药材》2004,27(3):175-177
目的:研究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在不同采收季节苯乙醇甙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LC-MS法对肉苁蓉中的四种苯乙醇甙类化合物(麦角甾甙、海胆甙、肉苁蓉甙A、2′-乙酰基麦角甾甙)进行定性分析和含量测定.结果:在春季和秋季肉苁蓉中分别检测出了四个苯乙醇甙类化合物,但除麦角甾甙外,其余三种化合物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别.结论:肉苁蓉采收季节不同,苯乙醇甙类化合物的含量也不同,药材质量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肉苁蓉是一味常用的抗衰老、养生与美容中药之一,就肉苁蓉的相关作用机制进行了诠析。认为,肉苁蓉通过补肾作用达到抗衰老、养生与美容的目的。深入研究肉苁蓉的抗衰老机制及其养生与美容作用,在当前关注养生与美容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肉苁蓉对感染性休克肝线粒体ATP酶的影响.明确肉苁蓉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12小时对照组;12小时给药组;16小时对照组;16小时给药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败血症模型,比较各组存活率和平均动脉压(MAP),肝线粒体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大鼠在复制感染性休克模型后,肝线粒体ATP酶活性降低,24小时存活率明显下降。给予肉苁蓉后肝线粒体ATP酶活性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与大鼠死亡率的降低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感染性休克线粒体ATP酶活性下降,细胞钙超载和水肿坏死是败血症大鼠死亡的直接原因,肉苁蓉能增强ATP酶活性是肉丛蓉治疗感染性休克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尹刚  王贵林  袁岳沙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742-2743
目的研究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对败血症大鼠肝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明确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败血症模型,采用生理多导仪监测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定磷法测定肝线粒体ATP酶活性,采用Clark氧电极法测定呼吸控制率(RCR),Ⅲ态的变化。结果大鼠在CLP术后,线粒体ATP酶活性,RCR和Ⅲ态显著降低(P<0.01)。肉苁蓉给药组肝线粒体ATP酶活性,RCR和Ⅲ态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与大鼠死亡率的降低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肉苁蓉能增强实验性败血症大鼠线粒体能量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