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行介入治疗术后服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12月收治的96例老年下肢动脉支架术后患者设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收治的109例老年动脉支架术后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出院后按常规进行出院指导,并告知定期来院复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出院后1 w、1、3、6个月给予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按时复诊率、生活方式(吸烟、饮酒、运动)是否健康、血压、血糖、血脂控制情况及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按时复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住院率和再吸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电话随访能提高老年ASO患者支架术后服药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随访方式对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SBBs)二级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非住院患者服药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EGV)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纳入传统门诊随访组(A组)、远程平台随访组(B组)和联合随访组(C组)。记录患者服药依从性、心率应答、病情变化及治疗情况,对不同方式随访患者NSBBs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2例患者,其中A组24例,B组23例,C组25例。40例患者(55.6%)NSBBs服药依从性好,其中34例(85.0%)达到心率应答。B组(65.2%,15/23)与C组(68.0%,17/25)服药依从性高于A组(33.3%,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8,P=0.029;χ^2=5.889,P=0.01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2,P=0.838)。A组依从性好亚组与依从性差亚组比较,本地患者比例高[7/8比37.5%(6/16),P=0.033]。随访期间NSBBs服药依从性好患者较依从性差患者胃镜复查比例高[75.0%(30/40)比21.9%(7/32),χ^2=20.085,P<0.001];并发EGVB患者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2/40)比21.9%(7/32),P=0.073]。结论门静脉高压合并EGV患者NSBBs服药依从性不高。远程平台随访可提高药物预防依从性,是一种较好的随访方式。NSBBs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胃镜复查依从性高,以胃镜复查结果为基础评估曲张静脉出血风险及内镜序贯治疗有望降低EGVB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的关系,旨在提高ISR患者临床检出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收治的冠心病首次PCI患者3100例,PCI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ISR患者430例(ISR组),未发现ISR患者2670例(无ISR组),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化验指标,分析ISR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与CRP的关系。结果ISR组出院时及随访时CRP水平明显高于无ISR组[17.1(1.1,26.9)mg/L vs 12.9(0.9,23.5)mg/L,P=0.034;15.2(0.7,23.9)mg/L vs 3.9(0.2,7.9)mg/L,P=0.001]。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出院时及随访时血清CRP水平是预测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ISR的危险因素(P<0.05,P<0.01)。随访时CR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95%CI:0.815~0.907,P<0.01),截点值12.23 mg/L,敏感性80.5%,特异性77.9%;出院时CR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7(95%CI:0.566~0.709,P<0.01)。结论冠状动脉ISR发生与出院时及随访时CRP水平密切相关,应用随访时CRP水平对ISR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冠状动脉瘤病例的临床情况,探讨药物支架后发生冠状动脉瘤的机制及远期预后。方法:支架置入后5~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对比药物支架与普通支架术后冠状动脉瘤发生情况;并对发生动脉瘤的患者进行长期临床随访。结果:457例患者于支架术后5~12个月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有5例随访时发现了支架部位冠状动脉瘤(4例药物支架,1例裸支架);Cypher支架、Taxus支架和裸支架后发生冠状动脉瘤的比例分别为2.13%(3/141)、0.90%(1/111)和0.49%(1/205),P>0.05;药物支架术后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瘤分别有2.05%(3/146)、2.08%(1/48)和0%(0/48),P>0.05。这些患者平均19个月的临床随访中没有发生任何不良事件。结论:药物支架和裸支架在不同部位发生动脉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及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新发糖代谢异常的情况。方法 A组为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5例,B组为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70例。两组在住院期间行空腹血糖检查,口服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均排除了糖代谢异常。在随访1~18个月期间,监测患者空腹血糖及OGTT,明确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在随访过程中确诊糖尿病3例,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12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22例;B组确诊IGT 4例,IFG 9例,无糖尿病患者。两组随访18个月时确诊糖尿病、IGT、IFG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3/65)vs.0,P<0.05;18.5%(12/65)vs.5.7%(4/70),P<0.05;33.8%(22/65)vs.12.9%(9/70),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并发糖代谢异常的风险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冠心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包括OGTT检查,以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并早期给予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应用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150例,其中48例在平均(10.0±7.5)个月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无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2例和无再狭窄组36例。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患者随访时最小管腔直径明显减小[(2.7±1.0)mm vs (3.5±0.4)mm,P=0.0001]、直径狭窄率明显升高[(31.4±26.4)% vs (8.3±5.3)%,P=0.0000]、晚期管腔丢失明显升高[(0.8±0.7)mm vs (0.2±0.3)mm,P=0.0000];双支架置入术的再狭窄率明显高于单支架置入术[(75.0% vs 13.9%),P=0.0011]。结论左主干远端分叉病变双支架置入术的疗效较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在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LMCA)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条件连续的120例无保护LMCA病变患者行DES的疗效,将其分为分叉病变组(80例)和非分叉病变组(40例)两组,根据病变特点行单支架术或双支架术,分析其支架术的操作特点,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靶病变重建)及支架内血栓形成(ST)的情况。结果两组间的临床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106(88.3%)例患者完成随访,分叉病变组更多使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治疗(但P>0.05),分叉病变组33例行双支架术,非分叉病变组5例行双支架术(P=0.001),住院期间无MACE及支架内血栓(ST)发生,出院随访平均(26.3±14.5)个月,MACE11例(9.2%),总共死亡3例(2.8%),都是SYNTAX积分及EuroSCORE均属高危的患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例(1.9%),靶病变重建(TLR)6例(5.7%),造影再狭窄6例(占造影随访患者的15.8%),两组ST各1例,两组间M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比12.5%,χ2=0.801,P=0.503)。结论在选择性患者行DES治疗无保护LMCA病变不论是否分叉病变近远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预防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急性、亚急性支架血栓的疗效,以及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基础上予替罗非班负荷量,后维持量24 h;对照组100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基础上,术后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3 d。观察两组支架血栓及出血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冠状动脉病变中B2、C型病变分别为63例、37例,对照组为70例、3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植入支架的数量及植入支架的总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1±1.3)枚vs.(2.9±1.2)枚,P>0.05;(32.4±13.8)mm vs.(33.2±12.7)mm,P>0.05]。治疗组急性支架血栓形成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了意义[2%(2/100)vs.7%(7/100),χ2=45.82,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2/100)vs.9%(9/100),χ2=5.18,P>0.05]。结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CI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且降低了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观察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实施家庭随访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出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出院时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加强定期家庭随访工作)和对照组(仅仅进行常规出院指导),随访观察半年,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运动依从性、饮食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复诊依从性及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血糖值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运动依从性(100%)、饮食依从性(100%)、服药依从性(93.3%)、复查依从性(9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0%、53.3%、63.3%、30%;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率(93.3%)、餐后2 h血糖控制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80%,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出院后家庭随访,可很好的监督、指导患者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家庭随访指导康复训练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02例,其中男性7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随访组各51例。随访组通过随访接受指导的康复训练运动,服药以及生活方式的健康宣教,常规组仅接受出院指导。出院时、出院1年后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情况;记录患者出院1年后的吸烟、饮酒、低盐饮食、低脂饮食的比例和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出院1年后,与常规组比较,随访组TC、血压下降,HDL-C升高,[(5.26±1.12)mmol/L vs.(4.30±0.94)mmol/L]、[(137.6±11.6)mm Hg vs.(129.8±10.3)mm Hg]、[(84.2±9.3)mm Hg vs.(75.9±10.0)mm Hg]、[(1.20±0.19)mmol/L vs.(1.37±0.15)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1年后,与常规组比较,随访组的吸烟比例(23.53%vs.3.92%)、饮酒比例(31.37%vs.7.84%)均降低,低脂饮食比例(92.16%vs.74.51%)、低盐饮食比例(94.12%vs.70.59%)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组患者出院1年内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9.80%vs.25.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随访指导康复训练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术后的生活习惯、血脂、血压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并且降低术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主支支架加边支预埋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 以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支支架加边支预埋球囊术进行治疗.依据研究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特点,选取行单导丝边支保护的60例边支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术后,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1年后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TMP)血流分级等.结果 术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介入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8.84%和85.7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6%和11.1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期间,研究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98%(6/86) vs.31.75%(20/63) P<0.05];TIMI血流分级、TMP血流分级以及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右心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支支架加边支预埋球囊可提高冠状动脉分支病变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血运重建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血管再通后“心肌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将100例ST段抬高型AMI随机分为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组(直接支架组)和球囊预扩张置入冠脉内支架组(预扩张支架组),应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灌注显像(SPECT)、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肌呈色分级(MBG)、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和峰值时间及6个月临床随访来评价两种方法对AMI患者的心肌灌注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虽然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术后24h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6%、(48.14±4.43)%、(96.38土10.31)ml、(49.52±4.91)ml出境 vs 92%、(47.94±4.47)%、(99.66±13.26)ml、(48.18±5.32)ml,P〉0.05];但直接支架组与预扩张组比较,术后即刻MBG分级2~3级明显增高(90%VS74%,P〈0.05)、无复流发生率达10% vs 26%(P〈0.05),术后24h内SPECT心肌灌注积分(MPDS)明显降低(3.68±1.52 vs 4.93±1.84;P〈0.05)、CK-MB峰值明显减少[(217.2±96.86)U/L vs (260.22±97.78)U/L;P〈0.05)、CK-MB峰值时间明显提前[(11.72±2.67)hVS(13.7±2.06)h;P〈0.05),而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显著减少[分别为(40.48土7.18)min、(12.84±3.77)min、(134.82±55.05)ml vs (44.54±6.2)min、(15.82±5.08)min、(158.12±53.9)ml;P〈0.05];随访6个月后,与预扩张组比较,直接支架组LVEF明显增高[(52.19±3.36)% vs (50.2±5.32)%;P〈0.05],MPDS、LVEDV、LVESV显著减低[分别为2.39士1.50、(92.2±5.8)ml、(44.76±3.28)ml vs 3.11±1.74、(95.41±7.79)ml、(47.05±5.54)ml;P〈0.05]、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2级明显减少(8% vs 24%,P〈0.05)。结论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可降低AMI血管再通后心肌无复流的发生、缩小梗死面积、减轻左室重构,并可改善远期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在青年与老年患者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青年冠心病患者与15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青年组冠心病患者女性比例占6.25%(3/48),明显低于老年组的33.33%(52/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组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03±2.73)kg/m2vs.(25.16±3.05)kg/m2,P0.01]。青年组大量吸烟的比例也远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00%(36/48)vs.36.54%(57/156),P0.01]。老年组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28%(80/156)vs.16.67%(8/48),P0.01;30.77%(48/156)vs.6.25%(3/48),P0.01]。青年组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浓度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5±1.80)mmol/Lvs.(1.08±0.23)mmol/L,P0.01]。青年组血浆尿酸浓度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9.10±67.02)mmol/lvs.(323.77±73.82)mmol/L,P0.01]。青年组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且左前降支病变发生率最高。结论男性、肥胖、大量吸烟为青年冠心病主要发病危险因素,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和高尿酸浓度也可能为青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青年冠状动脉病变轻,以单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经外科旁路移植术(CABG)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ULMCA196例,其中PCI95例,CABG105例,比较2组围术期并发症,左心室大小和心功能,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围术期死亡:PCI组4例,占4.4%,CABG组8例,占7.6%;主动脉球囊反搏使用:PCI组12例(13.2%),CABG组23例(22.0%);MACE:PCI组15例(16.5%),CABG组22例(21.0%),P<0.05;平均随访(13±5)个月,PCI组死亡3例,免于MACE77.6%,MACE19例(22.4%),CABG组死亡3例,免于MACE87.6%,MACE12例(12.4%),射血分数改变PCI组1.2%±0.7%,CABG组2.3%±1.1%,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大小变化PCI组(3.5±0.2)mm,CABG组(4.6±0.7)mm,P<0.03,纽约心功能分级PCI组(2.5±0.6)级,CABG组(1.5±0.3)级,P<0.02。结论:PCI和CABG术对ULMCA治疗都有较好的近、远期结果,但围术期PCI疗效优于CABG,对左主干累及分叉病变,CABG则优于PCI。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老年ACS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内使用替罗非班负荷量)和研究组(冠状动脉内使用替罗非班负荷量),每组各59例患者。比较两组PCI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结果,PCI术后7、30 d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间的差异。结果 PCI结束后共有115例患者入选。研究组(58例)与对照组(57例)比较,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栓积分(0.7±0.2比1.6±0.5,P<0.01)、TIMI血流分级(TIMI 3级:51%比41%,P<0.05)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 3级:49%比38%,P<0.05)均明显改善,远端血管栓塞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1.7%比14%,P<0.05)。PCI术后30 d时研究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67.4±6.2)%比(60.7±4.6)%,P<0.05]。研究组PCI术后7 d时总MACE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比17.5%,P<0.05),但PCI术后30 d时两组总MACEs的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比7.0%,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老年ACS患者,与静脉内使用替罗非班相比,冠状动脉内应用安全,且更有利于改善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7 d时MACE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0 d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和非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的差异。方法将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年龄≥75岁的46例患者(高龄组)与〈75岁的308例患者(非高龄组)进行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和采用的治疗措施。结果与非高龄组比较,高龄组患者以呼吸困难、疲乏等心功能不全为首发症状者多见(39.1%vs16.6%,P〈0.01),女性(56.5%VS29.2%,P〈0.05)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45.7%w28.2%,P〈0.01)多见。高龄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60.9%W47.1%,34.8%Ⅷ15.6%,P〈0.05)比例高,而血脂异常、吸烟比例低于非高龄组(32.6%VS52.3%,34.8%VS63.6%,P〈0.05)。高龄组从出现症状到入院时间更长(P〈0.05),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再灌注治疗者少于非高龄组(78.2%VS95.8%,71.8%VS94.8%,P〈0.05。高龄组肾功能恶化者更多见(6.5%VS0.3%,P〈0.05)。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典型临床症状多见,而且接受再灌注治疗者的比例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1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临界病变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CAG组(95例,接受CAG检查)和IVUS组(35例,先后接受CAG和IVUS检查)。应用量化冠状动脉造影(QCA)分析法和血管内超声定量分析法测量两组最小管腔直径、参考血管直径、直径狭窄率及面积狭窄率的差异,并比较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AG组相比,IVUS组的冠脉内膜钙化率[8.4%(8/95)比28.6%(10/35)],直径狭窄率[(43.97±6.53)%比(55.25±7.41)%]及面积狭窄率[(56.48±10.38)%比(69.87±9.97)%]显著升高(P〈0.05),而最小管腔直径及参考血管直径无显著差异(P〉0.05)。住院期间两组的MACE发生率无差异(P〉0.05),但自随访1月起IVUS组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CAG组(2.86%比6.32%,P〈0.05)。结论:血管内超声检查能显著提高冠脉临界病变的检出率,更好地指导冠脉介入治疗,防止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胸闷、胸痛伴心电图改变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15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根据年龄和性别分成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进行比较.结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为82.8%.男性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比女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3%(157/184)vs.67.7%(21/31),P<0.05].女性冠心病的发病年龄比男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3±5.7)岁vs.(61.2±8.3)岁,P<0.05].老年组男性和女性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均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9% vs.80.3%,P<0.05;75.0%vs.42.9%,P<0.05];非老年组女性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明显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9%vs.80.3%,P<0.05];老年组女性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与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女性患者以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病变为主,非老年组女性患者以右冠状动脉病变为主;老年组患者以三支血管病变为主,而非老年组女性患者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结论 对于临床上有胸闷、胸痛伴有心动图改变疑诊冠心病的患者,特别是中年以上男性患者或老年女性患者,应尽早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冠状动脉造影术(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DSCT-CA)在冠状动脉小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6例(男59例,女17例)有胸闷、胸痛的患者在术后6~12个月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后行DSCT-CA检查。根据心率及造影结果将患者分成不同的组别:心率≤70次/min组[n=48,扫描时心率(58±5)次/min]与心率﹥70次/min组[n=41,扫描时心率(78±9)次/min];简单病变组(单个支架,n=54)与复杂病变组(重叠支架及分叉支架,n=35);右冠状动脉组(n=33)、左回旋支组(n=43)和左前降支组(n=13),并比较分析DSCT-CA对各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76例患者共植入89个支架,其中31.4%(28/89)的支架经血管造影证实有再狭窄。DSCT-CA对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87%、76%和95%。DSCT-CA对心率≤70次/min组与心率﹥70次/min组的诊断价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CT-CA对冠状动脉三主支的诊断价值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DSCT-CA诊断复杂病变组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均低于简单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vs.94%,P<0.05;63%vs.88%,P<0.05;74%vs.95%,P<0.05;89%vs.97%,P<0.05)。简单病变组组内分析结果显示,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vs.95%,P>0.05);阳性预测值低于阴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vs.97%,P<0.05)。4年的质控分析结果显示,DSCT-CA检测小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年及2007年再狭窄率均在平均水平以下,2009年超出了平均水平的一倍。结论DSCT-CA可作为小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筛选手段,阴性者可排外支架内再狭窄,阳性者需进一步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 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时,不同时机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