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分期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程度.方法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239例经B超检查,确定肝纤维化分级;同时抽取患者血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结果 S1级24例(10.0%),S2级61例(25.5%),S3级154例(64.5%).肝纤维化S1级至S3级,HA和ⅣC渐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和PC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肝纤维化分级与HA和ⅣC呈正相关.结论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程度与HA和ⅣC具有显著相关性,它为无创法量化检测肝纤维化程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酒精性肝纤维化阶段饮酒量与发病相关性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致病因子酒精摄入量与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多中心收集AF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统计分析,寻找饮酒量与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日饮酒量140g/d,饮酒年限20年,累计酒精摄入量1000kg左右时,具有较高的AF患病率.结论饮酒量与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在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检测106例丙型肝炎患者和79例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LB、TBIL)和肝纤维化标志物(HA、LN、PCⅢ、Ⅳ-C),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A、LN、PCⅢ、Ⅳ-C、ALT、TBIL含量高于正常人,ALB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表明:ALT与PCⅢ存在显著正相关(r=0.201,P<0.05);ALB与HA、 PCⅢ、Ⅳ-C存在显著负相关(r=-0.391,-0.239,-0.303,均P<0.05);TBIL与HA、LN、PCⅢ和Ⅳ-C存在显著正相关(r=0.319,0.211,0.377,0.389,均P<0.05).结论 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较正常人群有所下降,肝纤维化风险更高.肝功能指标ALT、ALB和TBIL在辅助诊断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时有一定作用,三者在肝纤维化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呈TBIL > ALB >ALT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楼皂苷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以及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重楼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秋水仙碱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CCl4致肝纤维化造模。第7周后,正常组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灌胃相应药物,1次/d。末次给药后,禁食8 h,处死动物取血,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ALT、AST、肝纤四项指标(CⅣ、PCⅢ、LN、HA)含量以及肝组织HYP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重楼皂苷各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和肝纤四项指标含量、肝组织HYP含量降低(P0.05,P0.01)。ALT、AST含量与CⅣ、PCⅢ、LN、HA含量具有相关性(P0.05,P0.01)。结论:重楼皂苷具有一定的保肝降酶作用,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慢性磷中毒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慢性磷中毒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113例慢性磷中毒患者和50例正常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对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IV型胶原(IV-C)和Ⅲ型前胶原(PCⅢ)进行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磷中毒组HA、LN、IV-C、PCⅢ与工种、磷接触方式、工龄、每日接触磷的时间和防护措施密切相关(P<0·01)。结论:慢性磷中毒导致的肝脏损伤可能是形成肝纤维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肝脏储备功能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8例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和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吲哚氰绿(ICG)排泄试验、肝脏硬度检测、肝脏组织纤维化定性分析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结果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增加,K值降低,R15值增加,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ICG R15值、ICG K值与肝脏硬化程度间有显著的相关性,ICG R15值与肝脏硬化程度间呈显著正相关(r=0.792,P〈0.01);ICG K值与肝硬化程度间呈显著负相关(r=-0.724,P〈0.01)。随着肝功能分级越严重,MELD评分越高,肝功能损害越严重。MELD评分与肝脏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r=0.842,P〈0.01)。结论慢性肝病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随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对肝纤维化程度的检测有助于衡量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贮备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 摘要 ] 目的 探讨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在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检测106例丙型肝炎患者和79例健康体检人群的肝功能指标(ALT、ALB、TBIL)和肝纤维化标志物(HA、LN、PCⅢ、Ⅳ-C)的血清含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A、LN、PCⅢ、Ⅳ-C 、ALT、TBIL含量高于正常人组,ALB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表明:ALT与PCⅢ存在显著正相关(r=0.201,P<0.05);ALB与HA、 PCⅢ、Ⅳ-C存在显著负相关(r=-0.391,-0.239,-0.303,均P<0.05);TBIL与HA、LN、PCⅢ和Ⅳ-C存在显著正相关(r=0.319,0.211,0.377,0.389,均P<0.05)。结论 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功能较正常人群有所下降,肝纤维化风险更高。肝功能指标ALT、ALB和TBIL在辅助诊断肝纤维化时有一定作用,三者在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呈TBIL > ALB >ALT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 (CA125)水平与肝硬化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81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血清CA125检测,同时检测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并分析CA125与肝硬化肝纤维化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81例患者经Child-Pugh分级后,A级26例,B级28例,C级27例;C级组血清CA125、HA、PCⅢ、LN、Ⅳ-C水平最高,B级次之,A级最低,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检验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HA、PCⅢ、LN、Ⅳ-C呈正相关(r>0,P<0.05)。结论:CA125与肝硬化肝纤维化指标呈正相关,能够准确反映肝硬化患者的肝纤维化进程,为疾病早期评估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epatitis C virus core antigen,HCV-cAg)与丙型肝炎病毒RNA(hepatitis C virus RNA,HCV-RNA)关系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与HCV-RNA病毒载量之间的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脂肪肝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方法 检测 80例老年脂肪肝患者透明质酸 (HA)、层粘蛋白 (LN)、Ⅲ型前胶原肽 (PⅢP)、IV型前胶原肽 (IVC)的水平 ,并分别与对照组均值进行比较。 结果 老年脂肪肝组HA、LN、PⅢP、IVC均值分别为 199 5 8± 10 7 3 5 ,2 90 46± 96 48,12 1 46± 2 8 2 1,3 8 5 6± 10 3 0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老年脂肪肝有较为明显的肝纤维化倾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维生素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人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122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87例慢性乙型肝炎非肝纤维化患者和61例健康对照者VDR基因多态性,观察其与肝纤维化关系,分析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生物化学指标与比较VDR基因型的关系。结果 肝纤维化组a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非肝纤维化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对照组与非肝纤维化组VDRaa基因型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VDR基因多态性与肝纤维化标志物、肝功能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等位基因是肝纤维化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VDR基冈多态性与中国人肝纤维化发病存在基因连锁,a等位基因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治疗前后肝组织内HCV—RNA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前后,肝组织内丙型肝炎病毒RNA(HCV- RNA) 的变化与血中HCV- RNA 及ALT 的关系。方法:对丙型慢性肝炎(CAH) 患者20 例,经过干扰素(IFN) 治疗,使用逆转录PCR(RT- PCR) 和原位杂交方法(ISH) ,对肝组织内和血中HCV- RNA 及ALT 值分析。结果:IFN 治疗丙型CAH 的有效率为70 % ,停药后6 个月有效率为30 % 。血中HCV- RNA 转阴率为55 % ,停药后6 个月转阴率为15 % 。肝组织中HCV- RNA,经治疗消失的有3 例,占15 % 。结论:肝组织中HCV- RNA 的有无,对IFN 疗效的判定非常重要,即使血中HCV- RNA 阴性、ALT 正常的病例,如果肝组织中有HCV-RNA 残留,以后血中ALT 值上升的可能性很大,应该进行抗病毒的再治疗。  相似文献   

15.
脾静脉管径及脾脏厚度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脾静脉管径宽度及脾脏厚度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16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肝活检,肝组织按肝纤维化分级标准分为S_0~S_4。B超测量患者脾静脉管径宽度(SPV)及脾脏厚度(SPT)。结果 S_0至S_4组脾静脉管径宽度及脾脏厚度分别是:S_0为(5.0±0.9)mm和(31.7±6.9)mm,S_1为(5.5±1.0)mm和(33.3±4.3)mm,S_2为(6.2±1.0)mm和(36.2±5.5)mm,S_3为(7.1±1.8)mm和(42.1±13.6)mm,S_4为(8.6±2.8)mm和(47.4±11.6)mm。自S_2到S_4期脾静脉管径宽度逐步增加;S_3、S_4期脾脏明显逐渐增厚。结论脾静脉管径宽度及脾脏厚度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了解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依据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方案 ,将 175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 5组 ,并选择 30例体检健康者作对照 ,分别检测各组被检者的血清透明质酸、板层素、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 ,以探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脏炎症损伤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被检者与各组患者的 4项指标的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4项指标的均值与肝功能受损程度间有一定的依从关系。结论 四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病毒性肝炎肝功能的损害有关 ,故诊断肝纤维化时 ,应考虑肝组织炎症对 4项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洪伟  江涛源  王建芳  陈晓蓉 《吉林医学》2010,31(12):1588-158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及炎性反应活动度不同阶段的血清甘胆酸水平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CG水平,所有患者均做肝组织活检,同时检测血清甘胆酸。结果:CG水平与肝组织炎性反应随着肝组织炎性反应分级进展而升高,最高值在G3-4.血清CG与肝组织炎性反应分期呈正相关(r=0.534,P<0.01)。血清CG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0.329,P>0.05)。结论:CG与肝组织炎性反应程度发展的阶级性一致,可作为反映肝脏炎性反应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激活素A(activin A,ACTA)与肝细胞损伤、肝纤维组织增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118例慢性乙肝患者(其中慢性轻度35例,中度30例,重度28例,肝硬化25例)血清ACTA及透明质酸(HA)、四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其中35例进行肝活检,行苏木素染色(HE),应用多媒体彩色图文分析系统对肝内胶原纤维进行定量分析。同时测定肝功能(TBil、ALT、GLB),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乙肝轻、中、重度及肝硬化(LC)患者血清ACTA水平依次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除慢性轻度组LN外,其他各组血清ACTA与HAI、VC、LN呈明显正相关(P<0.01或P<0.05)。ACTA与肝功能指标(TBil、ALT、GLB)明显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ACTA在慢性肝病纤维化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血清ACTA的检测可做为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和肝细胞受损程度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探讨激活素A(activinA,ACTA)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12例各种病毒性肝炎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ACTA、透明质酸(HA)及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通过比较各组病毒性肝炎之间及健康对照组血清ACTA、HA、PCⅢ水平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ACTA、HA、PCⅢ水平,从慢性肝炎轻、中度患者开始明显升高,以慢性重度、肝硬化组为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升高程度与肝纤维化及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动态检测血清ACTA、HA、PCⅢ水平可以做为反映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前,肠道微生态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之一,肠道菌群的变化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至关重要.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与失调影响肝纤维化过程的发展.同样,在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肠道菌群也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本文主要介绍肠道微生态平衡与失衡、肠道菌群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