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结核 "树芽征"CT 影像的特点.方法 对328例肺结核患者行螺旋CT 检查,对各种类型肺结核"树芽征"的形态、部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涂阳肺结核和空洞肺结核的树芽征出现率分别为84.8%和91.0% ,结核球的树芽征出现率为22.22%.空洞肺结核树芽征分布跨叶分布的频率占70.35%,对侧累积率为49.74%.结论树芽征是肺结核经气道播散的特征影像,在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肺部感染性疾病CT树芽征的病因病理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复习并探讨CT树芽征的病因病理和影像特点,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99例各类肺部感染性疾病行CT检查,对各类疾病树芽征的形态、部位及共存征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痰涂阳性肺结核、空洞性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及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树芽征出现率分别达到了90.0%、94.1%、88.9%及78.3%。边缘较锐利的树芽征出现在肺结核中。肺结核树芽征所在叶段支气管可表现无异常,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及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树芽征所在叶段支气管均有异常表现。结论:肺结核树芽征有不同于其他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形态及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特征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在肺结核耐多药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7月接受胸部CT检查并取得耐药检测结果的新发耐多药结核和药物敏感肺结核共150例患者资料,以病原学和耐药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CT影像特征,并通过多因素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估模型诊断效能,模型的拟合优度用Hosmer-Lemeshow检验进行评估。采用MedCalc软件计算预测耐药性的截断值。结果耐多药结核和药物敏感肺结核的空洞数目、树芽征、最大层面长短径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树芽征、空洞数目及空洞最大层面长短径比值是发生耐多药肺结核的危险因素(均P<0.05)。模型拟合优度好(模型1,P=0.900;模型2,P=0.732)。树芽征、空洞数目及空洞最大层面长短径比值诊断耐多药肺结核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0(P=0.011)、0.670(P=0.000)、0.678(P=0.019)。MedCalc软件计算空洞数目预测耐药性的截断值为3时,诊断敏感度为16.88%,特异度为95.89%。空洞最大层面长短径比值预测耐药性的截断值为1.69时,诊断敏感度为28.89%,特异度为95.45%。结论以CT影像特征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有助于鉴别耐多药肺结核和药物敏感肺结核。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及分析 CT、MRI 应用于老年性肺结核诊断的价值。方法:对选取的64例老年肺结核患者分别进行 CT 及 MRI 检查,利用单盲法对患者的影像表现分类、综合分析,并利用统计学软件对这两种方法诊断的准确率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CT、MRI 对老年性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93%、60.94%,诊断准确率均较高且 CT 诊断准确率比 MRI 高,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 ﹤0.05);CT 的钙化显示结果明显优于 MRI;MRI 的结核球诊断结果明显优于 CT;对干酪样坏死、空洞及结节、肿块的显示结果,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T 及 MRI 对老年性肺结核检查的结果准确率均较高,在影像显示方面,CT 检查对钙化的显示显著优于 MRI,MRI 对结核球的显示显著优于 CT。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曲霉菌感染的CT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例肺结核合并曲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图像资料,观察CT影像表现.结果 病灶分布:双侧肺8例,单侧肺3例;多叶10例,单叶1例.病灶形态:多发斑片状、小结节状影,呈“树芽征”、“晕征”共4例;片状实变影5例;空洞内随体位移动软组织结节灶7例,空洞内条索状、絮状内容物4例;伴有胸腔积液和(或)胸膜肥厚6例.结论 肺结核合并曲菌感染CT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空洞内曲菌球及絮状、条索状内容物形成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芳敏  蔡春仙  唐光才  刘爱民  廖宽 《四川医学》2018,39(12):1404-1407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肺结核CT影像表现的差异。方法按青少年组(≤35岁)、中年组(36~59岁)及老年组(≥60岁)回顾性分析未行抗结核治疗的145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以进一步认识不同年龄组肺结核的影像特征。结果 (1)老年组双侧发病率高于青少年组(P<0. 01),青少年组不典型分布率高于中年组、老年组(P均<0. 05);(2)老年组空洞出现率、多发率高于青少年组(P<0. 05; P<0. 01);(3)老年组小叶中心结节、腺泡结节及树芽征出现率均低于青少年组(P均<0. 05);(4)老年组胸膜增厚出现率明显高于中年组(P<0. 01)。而其他影像表现各年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年龄组肺结核有其共同的特征,但老年组以多叶多段、双侧分布多见,青少年及老年组更易出现不典型部位分布;老年组更易现空洞并多发、出现胸膜增厚表现,但小叶中心结节、腺泡结节及树芽征发生率相对更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RCT在痰涂片阴性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7例痰涂片阴性疑似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HRCT资料,被证实涂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73例作为涂阴结核组,其他肺疾病患者94例作为对照组,随机选择100例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组成涂阳结核组,对以上各组HRCT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节(<10mm)、“树芽征”、肺实变、支气管损害、病灶分布(上叶尖段、后段,下叶背段)等征象与涂阴活动性肺结核有显著联系;结节、“树芽征”、肺实变等HRCT征象,在痰涂片阴性、阳性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洞、胸腔积液、纵膈淋巴结增大等HRCT征象,在涂阴活动性肺结核HRCT中较少出现,在痰涂片阴性、阳性患者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RCT对诊断及鉴别涂阴活动性肺结核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菌阴肺结核MSCT征象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  韩铭钧  关文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49-50,F0003
目的探讨菌阴肺结核的MSCT征象特点。方法选择68例菌阴肺结核患者与同期47例菌阳肺结核患者,比较其病变在MSCT上的表现形式的差异。结果菌阴肺结核实变征和空洞征的发生率(47.06%,26.47%)低于菌阳肺结核的发生率(68.09%,74.47%)(P〈0.05);菌阴肺结核多发空洞出现率(22.22%)低于菌阳组(77.14%),同时伴有树芽征的出现率(27.78%)低于菌阳组(80.0%)(P〈0.05)。结论菌阴肺结核的CT征象有其特殊性,熟悉这些特征有利于提高菌阴肺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CT诊断和鉴别诊断肺结核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2例经痰检、活检和临床治愈证实的肺结核病例。全部病例均做了胸部平片和薄层CT扫描,其中27例做了增强CT扫描。结果 HRCT能够发现平片和常规CT不能或不能全部显示的许多征象,如小叶中心分布的气腔结节,小气道结节(树芽征),肺间质异常和马赛克灌注等。在52例肺结核中:①磨玻璃密度与实变29例,占55.76%。②空洞13例,占25%。③树芽征26例,占50%。④随机分布的结节8例,占15.38%。⑤小叶间隔增厚14例,占26.72%。⑥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增厚9例,占17.3%。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能够真实、形象地显示肺结核的各种重要征象,因此,作为一种无创检查,多层螺旋CT对肺结核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李占峰  向述天 《中外医疗》2014,33(2):178-179
目的探讨观察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部CT影像表现特点及患者的CT诊断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3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分析患者cT影像所呈现出来的病态分布和形态特征,并与普通肺结核病患者做对比,前者为观察组,后者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39.8%病灶位置在双肺的上叶的尖、后段或者下叶的背段;34.9%病灶在左肺上叶舌段或者是右肺中叶:25%病灶位于一侧或者双肺上中前段、双下肺叶基底段。大面积发生病变62.6%;病灶点状分布、部分融合37.3%;合并出现空洞51.8%。而对照组的患者资料显示,患者病灶面积和孔洞等均比观察组轻很多。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具有一定的特征,与普通肺结核患者相比,病情较为严重,表现为多个肺叶肺段病灶呈现片状、多面积布局;合并出现空洞、支气管播散的几率很大。  相似文献   

11.
新发与复发活动性肺结核CT影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发与复发活动性肺结核的CT影像特征。方法:收集2006~2008年住院治疗的新发与复发肺结核患者各100例,对比观察两组CT征象的异同点以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有价值的征象。结果:小叶中心结节、磨玻璃影、树芽征、空洞征、小叶样实变、亚段以上实变,新发组及复发组CT检出率依次为:86%/81%、75%/65%、66%/59%、37%/33%、66%/55%、28%/35%,纤维条索影、支气管扩张、肺气肿、钙化两组为6%/52%、12%/35%、9%/28%、10%/35%;小叶中心结节、磨玻璃影、树芽征、空洞征、小叶样实变、亚段以上实变的检出率在新发与复发病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条索影、支气管扩张、肺气肿、钙化的检出率在新发与复发病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叶中心结节、磨玻璃影、树芽征、空洞征、小叶样实变、亚段以上实变为共同征象,作为CT活动性征象,而纤维条索影、支气管扩张、肺气肿、钙化为不同征象,作为CT非活动性征象。CT活动性征象有助于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但尚需结合临床和痰检检查。  相似文献   

12.
方涛  刘娅  刘亚莉 《重庆医学》2011,40(27):2707-2708
目的了解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在诊断涂阴肺结核患者中的作用,以减少漏、误诊率的发生。方法选择2005年7月至2007年2月197例涂阴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前用PPD试剂进行PPD试验和3次痰培养检查,治疗2、5、6个月进行X线胸片和痰涂片复查。结果 PPD阴性27例(13.71%),阳性170例(86.29%)。结论 PPD试验对是否感染过结核杆菌有意义,而对判断肺部病变的范围、性质无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MSCT观察并探讨不同年龄组继发性肺结核的分布与形态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71例继发性肺结核病例的MSCT资料,按照年龄分组对病变的发生部位与形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组继发性肺结核均可累及肺内的各个肺叶。左肺下叶的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性(r=0.973,P<0.05),各年龄组右肺中叶发病率均高于左肺舌叶(P<0.05)。不同年龄组累及范围以Ⅰ度多见(P<0.05),其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621,P>0.05)。树芽征与空洞的发生与年龄呈负相关性(r= -0.829,P<0.05; r= -0.943,P<0.05)。 结论 不同年龄组继发性肺结核在病变分布、形态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熟悉这些差异有利于提高继发性肺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以烟花征为主要表现的肺结核多层螺旋CT征象及其转归表现,以提高对该型肺结核的认识。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1月于台州市立医院确诊的肺结核且CT主要表现为烟花征的患者55例,分析其治疗前后的CT表现及转归。结果 纳入患者病灶以双肺弥漫分布为主,占49.09%。烟花征形态包括均匀样、反晕征样和晕征样,其中以均匀样为主,占比50.90%(28/55);21例患者同时出现2种及2种以上形态的烟花征,其中20例可见均匀样。伴随活动性肺结核征象包括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亚段或小叶实变、空洞、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等,其中小叶中心结节最为常见,检出率100%。51例患者治疗有效,主要表现为病灶缩小、结节减少、密度减低;2例患者病灶融合成高密度结节及斑块影;2例患者病灶起初吸收不明显,2个月后病灶逐步吸收。结论 肺内烟花征是肺结核经支气管播散在CT上的形态学改变,主要表现为均匀样或均匀样合并反晕征样,其转归主要表现为病灶缩小、结节减少、密度减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合并肺结核的X线及CT表现,以提高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胸部平片及CT表现,45例均行胸片检查,其中30例同时进行CT检查。结果 45例糖尿病肺结核中,36例主要表现为大片状实变影(80.0%,36/45),9例主要表现为多发小结节及树芽征(20.0%,9/45);38例出现空洞(84.0%,38/45),其中空洞大3cm者31例,多发空洞者20例。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表现为大片状实变影及较多较大空洞者比例较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合并肺结核的多排螺旋CT(MDCT)表现,提高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糖尿病患者合并肺结核的MDCT表现,总结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特点。结果 106例病例中,累及多叶多段者占80.19%,累及非结核病常见部位的占38.99%。主要表现为大片实变影的占41.51%,多发小结节及树芽征,合并肺内空洞的占60.37%。结论糖尿病肺结核的C T图像具有一定特征性,在病变分布上具有多肺段累及、较容易累及非肺结核好发部位。主要表现为大片状实变影,合并空洞者较多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活动性及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在新发、复发及慢性肺结核中的表现。方法以我院放射科收治的148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45例新发型结核患者(A组)、53例复发型结核患者(B组)以及50例慢性结核者(C组),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B组活动性CT征象(树芽征、肺实变、毛玻璃阴影、节段性分布小叶中心结节影)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组,后壁空洞检出率低于C组,差异显著(P0.05);A组活动性CT征象与B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C组非活动性CT征象(肺气肿、支气管聚拢迂曲、纤维条索影、钙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显著(P0.05);B组非活动性CT征象检出率高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活动性及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在新发、复发及慢性肺结核中的表现均存在显著差异,其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通过对活动性及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进行分析,可对临床诊治肺结核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在肺部厚壁空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肺部厚壁空洞37例CT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肺癌厚壁空洞表现偏心空洞、内壁凹凸、壁结节,分叶、棘状突起、毛刺,胸膜凹陷、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厚壁明显强化;结核性厚壁空洞有卫星灶、多形态灶;慢性肺脓肿空洞内有液气平面、周围渗出性灶;肺霉菌病厚壁空洞有空气新月征、晕征.结论:CT能清晰显示肺部各类厚壁空洞特征性影像表现,是其他影像检查不可代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