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常规胃镜及结肠镜检查发现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并行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间质瘤患者92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48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4岁。根据术前超声内镜检查显示起源层次及大小,分别采取内镜下治疗、手术治疗及随访。结果超声内镜诊断间质瘤共92例,食管39例,胃44例,十二指肠5例,结肠4例。发生于黏膜肌层47例,发生于固有肌层45例。内镜下治疗26例,其中高频电凝电切术6例,内镜下套扎术12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8例,内镜治疗术后出血1例,经内镜下保守治疗止血成功。外科手术治疗8例。内镜下治疗中14例病理检查均为良性间质瘤,手术治疗中3例为交界性间质瘤,5例为良性间质瘤。结论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间质瘤定性诊断有较高的特异度及灵敏度,使对消化道间质瘤内镜下治疗成为更快速、损伤更小、更为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评估肿瘤起源及组织学特征能否提高内镜下切除食管平滑肌瘤的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6月因食管黏膜下肿瘤于消化内科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8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接受术前超声内镜检查评估后进行内镜下切除。统计患者的肿瘤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术前超声内镜提示,平滑肌瘤起源于黏膜肌层39例,固有肌层19例。瘤体平均直径1.50(0.2~6.5)cm,其中20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32例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6例行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总体完整切除率为96.6%。平均手术时间为38.29(15~100)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5%(9/58),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在39例黏膜肌层起源平滑肌瘤中,20例行EMR,19例行ESE,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及并发症发生上差异不显著,但EMR组的手术时间及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明显更短(P<0.05)。在19例固有肌层起源平滑肌瘤中,13例行ESE,6例行STER,两组患者在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上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术前超声内镜精准评估肿瘤起源及组织学特征可提高食管平滑肌瘤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是指利用各种电刀对大于2 cm的病变进行黏膜下剥离的内镜微创技术,随着内镜器械的不断发展,ESD已成为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而ESD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对ESD的完成和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本院最近2年来,在消化内科住院的63例经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对异位胰腺的诊断治疗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2009年5月经普通胃镜及EUS共检出的54例异位胰腺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6例;年龄19~76岁,中位年龄49岁。回顾性分析异位胰腺的EUS图像特征及随访观察。结果在EUS下异位胰腺均表现为隆起型病变,可发生于胃壁任何一层或多层,以黏膜下层多见,呈低、中或混合回声。51例随访观察无特异性症状,其中33例内镜复查病变大小无改变。9例(≥15mm)局限于黏膜下层以内行内镜下切除者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 EUS对异位胰腺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且内镜下治疗安全有效;异位胰腺恶变罕见,对于无症状且直径较小的异位胰腺可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姜阳 《医学信息》2019,(20):172-174
目的 分析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及超声征象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50例(62个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超声诊断,比较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对结节分型的诊断率、良恶性结节的诊断率、良恶性结节超声诊断指标(边界不清楚、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低、无声晕、有钙化、纵横比≥1)发生率、良恶性结节血流信号分布情况,结果 超声诊断50例,62个甲状腺结节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72.58%)和恶性结节(27.41%)超声诊断率分别与术后病理诊断率69.35%、30.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恶性结节超声诊断指标边界不清楚、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低、无声晕、有钙化、纵横比≥1发生率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良性结节血流信号分布少于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准确率高,对患者无创伤、操作简单,且可显示良恶性结节超声征象特点,为良恶性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对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内镜检查中发现的4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行超声内镜检查,其中30例为起源于黏膜肌层的食管平滑肌瘤,4例为起源于同有肌层的食管平滑肌瘤.对30例起源于黏膜肌层的食管平滑肌瘤,根据病变大小决定行内镜下EMR或ESD治疗,完整切除病变.对4例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食管平滑肌瘤,考虑穿孔可能性大,未予内镜下治疗.结果 4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病变直径0.4~2.5 cm(中位直径1.45 cm).24例行内镜下EMR治疗,6例病变直径超过1.5 cm行内镜下ESD治疗,ESD手术时间15~45 min(中位时间30min).2例术中出血较多.经内镜喷洒止血药物、电凝、氩离子束凝固治疗及金属钛夹钳夹止血,无术后出血,无ESD穿孔.所有EMR或ESD切除病变送检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后1.5个月及6个月随访,创面愈合,无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 超声内镜能够准确地诊断食管平滑肌瘤并指导其治疗.大多数食管平滑肌瘤的EMR治疗是简便和安全的.对于病灶较大、EMR难以完整切除的病变可行ESD治疗,也是安伞有效的,它可以完整切除食管病变,并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结合BI-RADS分级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东莞市石碣镇参与“两癌”筛查乳腺体检者2874例,应用超声检查双乳情况。对2874例乳腺体检者进行随访,其中经穿刺检查或手术切除肿物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恶性肿瘤17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对照,评估高频超声结合BI-RADS分级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 乳腺恶性病变的高频超声高评分的例数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病变BI-RADS评分Ⅳ级例数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评分与BI-RADS分级诊断乳腺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联合诊断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较单独高频超声评分诊断、单独BI-RADS分级诊断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两种方法联合诊断时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与两种方法单独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与BI-RADS评分分级在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上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两者联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是较为理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日益提高,但病灶的良恶性鉴别在声像图上仍缺乏独有的特征性.以结节的常规超声征象为基础,应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结节进行正确分级,有利于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超声造影(CEUS)技术能显示病灶的微血管状态,通过观察不同的增强模式分析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超声弹性成像(UE)技术则通过评价不同组织间的硬度差异,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提供了补充方法;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US-FNAB)能准确定位,并为甲状腺结节的术前诊断提供病理依据.对于部分难以明确诊断的穿刺标本进行分子标记物检测则有助于术前诊断甲状腺癌.就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及相关分子标记物检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分类法(BI-RADS)、超声弹性评分法(UE)和超声弹性面积比法(EAR)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或随访的89例患者89个乳腺肿块的超声图像,运用三种方法进行诊断并比较不同方法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效能。结果三种方法在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运用BI-RADS分类法和UE评分法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8.7%、72.9%、85.3%和74.2%、81.2%和65.9%。运用EAR法判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最佳临界点为1.16,其对应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6%、83.3%、92.7%,三种方法对应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81,0.94。结论三种方法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其中弹性面积比法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结合BI-RADS分类、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提高对乳腺肿物的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ASMT)较常见,其发生率次于癌而居第二位,本文着重探讨其良恶性的诊断标准,以及平滑肌肉瘤的分级问题。 1 材料和方法 复查我院1970~1988年ASMT共75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部分作Masson,VG及Gomori网状纤维染色。随机抽取62例,应用ABC法,标记Desmin及S_(100)(均为Dako公司),3例被排除平滑肌来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在可疑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163例有消化道症状但经常规胃镜、肠镜检查和放射线检查无阳性发现的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男性113例,女性50例;年龄15~82岁,平均年龄47.8岁。计算胶囊内镜检查成功率.全小肠检查完成率、诊断阳性率、平均运行时间及各种疾病检出率等。结果163例患者检查成功161例.成功率为98.8%.全小肠检查完成率92.6%,7.4%的患者因电池电量耗尽未见进入回盲部。诊断阳性率68.1%,主要为小肠炎35.1%(39例)、多发溃疡16.2%(18例)、黏膜下隆起14.4%(16例),余可见肿物、蛔虫、血管畸形、克罗恩病等。平均工作时间9.47h。疑胃内嵌顿需内镜辅助7例(4.3%)。结论胶囊内镜操作简便,检查舒适.并发症低,病变检出率高.使得其在可疑小肠疾病的诊断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腹膜假性黏液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PMP)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9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PMP的超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9例病例均为超声首先发现,7例提示为PMP.超声对腹膜假性黏液瘤的诊断符合率为77.8%(7/9)。超声和CT均误诊为腹膜恶性间皮瘤1例,误诊为腹腔结核1例,误诊率为22.2%(2/9)。结论超声作为PMP的首选检查方法,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笔者认为影像学表现在对该病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29例胃肠道类癌内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衍伟  甘少光  李明  张琳 《医学信息》2006,19(6):1035-1037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内镜诊断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胃肠道类癌29例的内镜表现、活检病理及部分临床资料。结果29例患者术前各部位胃肠道类癌内镜及活检病理确诊情况:胃底贲门癌2/3例(66.7%);十二指肠类癌1/2例(50%);直肠类癌4/7例(57.1%);回盲部阑尾类癌6/8例(75.0%);结肠类癌5/8例(占62.5%);末段回肠类癌0/1例。误诊率37.9%。较早期类癌内镜下表现为表面光滑质地硬隆起型粘膜下层肿物,灰白色或黄色,部分病例内镜下可呈毛玻璃样外观,亚蒂或广基,大部分类癌内镜下与腺癌差别不大,难以区分,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率65.5%.结论胃肠道类癌内镜表现特征不明显,活检病理取材准确性不高,结合免疫组化可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蔡俊红 《医学信息》2009,22(8):1587-1588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9例乳腺肿物的声像图特征和彩色多普勒特点,以提高乳腺肿瘤超声定性诊断的符合率.方法 对乳腺肿物进行二维超声检查,了解其形态、边界、边缘、内部回声、有无后方衰减及侧方声影等,然后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观察肿物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并分别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在乳腺肿物声像图诊断中,以肿物边界回声特征最为重要.及内部血流的多少是肿物良、恶性鉴别的关键.本组大多数恶性肿物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肿物前侧缘有不规则强回声,同时彩色多普勒检出丰富血流信号.良性肿瘤多表现为边界光滑,侧缘回声减弱,彩色多普勒不能检出或检出少量星点状血流信号.结论 超声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特征,对乳腺肿瘤性质的判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乳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3例(64个病灶)乳腺病变患者,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43岁。其中61例乳腺病变,2例腋窝病变。可触及乳腺包块49例,未扪及明确包块12例。回顾性分析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并与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及门诊随访结果对照.计算准确率。结果恶性肿瘤31例,良性肿瘤32例,诊断准确率98.4%。假阴性1例。63例中12例触诊阴性,其中3例为恶性。结论对触及或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能在术前明确诊断,为外科手术方式、治疗措施的确定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MRCP与ERCP鉴别肝外胆管良恶性狭窄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良、恶性狭窄患者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与内镜逆行胆胰管造戥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征象,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46例经手术或病理检查明确病因的肝外胆管狭窄患者的术前MRCP和ERCP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图像肝外胆管狭窄的形态描述为边缘不规则或平滑、狭窄不对称或对称、狭窄中断或呈鼠尾状及双管征等,计算MRCP与ERCP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用标尺准确测量肝外胆管狭窄的长度,并用t检验来比较。结果:肝外胆管癌表现为不规则边缘和不对称狭窄(92%)较良性狭窄(分别为22%,35%)普遍。MRCP诊断肝外胆管癌与良性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是84%、71%及78%,ERCP分别是72%、71%及72%。肝外胆管癌引起狭窄长度平均是(30.0±8.5)mm,良性狭窄平均长度是(13.6±9.1)mm(P〈0.001)。结论:MRCP在鉴别诊断肝外胆管良恶性的病变引起胆管狭窄与ERCP相比是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EUS)在早期胃癌分期中的评估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患者10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EUS检查,明确胃癌精确分期,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计算EUS评价的准确率。根据EUS检查结果,将其分成准确组和不准确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肿瘤直径、分化类型、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大体分型、淋巴管浸润。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EUS评估早期胃癌分期的因素。结果:小探头超声评价早期胃癌T1a期、T1b期、T2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8.57%、82.61%、78.95%,总准确率为84.00%。准确组的肿瘤直径≥2 cm、肿瘤位于胃上段、隆起型占比分别为59.52%、17.86%、11.90%,低于不准确组的87.50%、50.00%、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直径(≥2 cm)、肿瘤部位(胃上段)、大体分型(隆起型)是EUS评价早期胃癌分期准确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评价早期胃癌分期的准确率较高,但其准确性受肿瘤直径、肿瘤部位及大体分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小探头超声内镜(EUS)指导小直径(最大直径小于1 cm)低级别(G1级)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治疗的应用价值,为其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和线索。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中心行内镜治疗的85例小直径低级别(G1级)R-NE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镜治疗前是否行EUS检查将患者分为EUS组(37例)和对照组(48例)。比较2组患者内镜治疗后的切缘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内镜治疗方式等指标。结果EUS组患者切缘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内镜治疗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直径低级别(G1级)R-NEN术前进行小探头EUS检查评估病变深度,并根据其结果选择内镜手术方式,可明显降低切缘肿瘤的残留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引导下的腹腔神经节阻滞术(CPN)治疗顽固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线阵超声内镜引导下将药物注射于腹腔神经节区域,观察病人腹痛缓解情况。结果CPN的总有效率为96%,其中,12周疼痛缓解率为63.2%,24周疼痛缓解率为58%。结论EUS引导下CPN治疗是晚期胰腺癌、腹腔转移癌、慢性胰腺炎等引起的顽固性腹痛较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压迫式弹性成像(CE)与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技术在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选择门诊或住院行超声检查发现的有乳腺肿块患者71例共89个病灶,经病理组织学确认良性病灶57个,恶性病灶32个。对各病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采取CE及ARFI技术,分别计算病灶弹性应变率比值(SR)及声触诊组织定量(VTQ)值,采用ROC曲线分析SR、VTQ对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组病灶VTQ值与SR值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VTQ、SR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效能,VTQ诊断曲线下面积(AUC)为0.918,95% CI为0.871~0.980(P<0.05),最佳截断值为3.97,在此最佳截断值下,VTQ诊断敏感性94.64%、诊断特异性90.63%;SR诊断AUC为0.899,95% CI为0.854~0.956(P<0.05),最佳截断值为4.12,在此最佳截断值下,SR诊断敏感性92.86%、诊断特异性84.38%。VTQ和SR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超声诊断技术对乳腺良恶性肿瘤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诊断效能相似,临床上可联合使用,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对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