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疱性类天疱疮(BP)及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在临床、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的鉴别有时非常困难。目前采用的一些鉴别方法有昂贵、费时,或不方便,甚至不可靠等缺点。作者用改良的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查能够比较简便可靠地鉴别BP及EBA。 8例BP及3例EBA患者,均被血清学和(或)抗原定位检查证实。取其用来作常规DIF检查的冰冻的损害周围正常皮肤活检  相似文献   

2.
1895年Elliot首次报告了两例非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以后不少专家对此病进行了报道和研究。由于免疫荧光技术、电镜和免疫电镜的应用,近10年来对于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 acquisita,EBA)的认识有了较大突破,使EBA从附属于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中分了出来,成为一独立的疾病。 EBA又名类天疱疮样病(pemphigoid—li kedisease)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免疫病理型(EBA of the immunopathologieal ty pe,EBA—IP),或真皮松解性类天疱疮(der-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3例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中,检测到了循环和组织沉积的抗皮肤基底膜带(BMZ)的IgG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这3例病人的血清和从血清制备的IgG组分中,其中1例病人的皮肤免疫沉积物的洗脱液中,亦检测到此抗体。以经1.0M氯化钠孵育通过透明板分离的成人大腿皮肤作底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易检测到这种抗体,但用完整的新生儿的包皮作底物则不易检出。检测到的这种抗体有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抗  相似文献   

4.
成人线状IgA病(LAD)和儿童慢性大疱性皮病(CBDC)是在真皮表皮连接处均有线状IgA沉积的临床上不同的疾病,其抗原是否相同?尚不明。在人和动物组织中,这些抗原的表达亦未被研究。为此,作者以人的皮肤:结膜、口腔粘膜、直肠和阴道粘膜、胎盘组织等及猪、大鼠、家兔和蟾蜍等动物的皮肤、粘膜组织作底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5例成人LAD、13例CBDC病人的阳性血清进行了研究,与3例大疱性类天疱疮(BP)和2例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病人的阳性血清作对比。结果,在人、猪、大鼠和兔的皮肤、粘膜组织中存在成人LAD和CBDC抗原,在蟾蜍皮肤中未能证实有此抗原。这两种抗原皆见于皮肤  相似文献   

5.
作者用体外培养的人类角朊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分别取自新生儿包皮的表皮和真皮),以确定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抗原的来源,并用5例EBA患者的血清来鉴定这种抗原。这些血清均含抗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11例新诊断的和1例复发性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进行了上胃肠道的内窥镜检查。其中女9例,男3例,年龄25~85岁。除1例外,均不接受全身性治疗。活组织检查标本取自食道下、上段(分别为35和20cm处)。每份标本一分为二,一份供组织病理学检查,另一份冰冻切片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DIF)。皮肤活检标本应用同样技术作DIF。病人血清标本作间接免疫荧光检查(IIF),查IgG类天疱疮抗体。结果:内窥镜检查显示5例患者食道受累,3例食道上端有水疱或糜烂,2例整个食道有纵行的线状红斑。这5例中3例有食道  相似文献   

7.
免疫荧光法检测生殖支原体抗原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检测生殖支原体(Mg)抗原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以PCR为对照,采用Mg单克隆抗体作一抗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生殖支原体抗原,对标准株及82份临床标本进行检测,比较其检出率和符合率。结果82例标本中IFA检测Mg抗原的敏感度为66.67%,特异度为100%,两种方法Mg检出率IFA为7.33%,PCR为10.9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FA检测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好和直观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作者用228份怀疑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血清,再次检查了抗基底膜区抗体 IgG 沉积的部位。皮肤分离术(split-skin technique)即用1.0M 的氯化钠处理正常皮肤,使真表皮在透明板下方裂开。再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抗体沉积的部位。结果:212例(93%)与典型的 BP 一样,荧光呈表度染色型(裂隙顶部)。7例表现为混合型,即荧光位于裂隙的顶和底部,在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的病例中无这种表现。9例(4%)荧光在裂隙的底部,表现为 EBA 的荧光型。作者又  相似文献   

9.
作者为了确定DH患者肾脏是否受累,对11例DH病人进行了肾脏检查。在接受谷胶饮食的情况下进行了研究。同时测定病人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和抗麦胶蛋白抗体(AGA)、抗网硬蛋白抗体(ARA)。 7例男性、4例女性,皆无肾脏病史。自愿接受此项研究。采用细针作肾脏吸引穿刺,穿刺技术证实是无害的。标本分别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并对其中1例取常规活检(Tru—Cut针),标本作直接免疫荧光,以检查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沉积。皮  相似文献   

10.
免疫荧光(IF)技术对诊断大疱性皮病有相当大的帮助,但它不能代替常规的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只有将这两种方法和临床检查结果结合起来,才能避免作出错误的诊断.检查方法(一)直接免疫荧光技术(DIF)皮肤标本:最好取自早期水疱或大疱边缘部位的皮肤.一般来说不宜用钻孔法,它只能用于疱疹样皮炎(DH)外观正常皮肤的取材.目前多用快速冷冻法来固定标本.对于尚无条件作免疫病理检查的医院,可用  相似文献   

11.
天疱疮患者头皮常受累,作者试图寻找毛囊鞘上的上皮细胞层内抗原表达增加的证据,以解释头皮天疱疮的发生率。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标本取自5例天疱疮(寻常型和落叶型)患者腹壁、头皮,头皮活检沿毛干定位,有利于切到终末毛的纵切面。间接免疫荧光所用的血清取自6例本地患者(4例落叶型,2例寻常型)、6例印度患者(寻常型),用同一患者的正常头皮和腹部皮肤作底物对照,用一系列稀释病人的血清检测产生荧光的最低抗体浓度,也采  相似文献   

12.
用免疫印迹技术已证明,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循坏自身抗体是直接抗基底膜的一种独特的蛋白。该技术可用于EBA的诊断研究。EBA抗体的靶抗原是Ⅶ型胶原的羧基端区。这种胶原是新近发现的,是形成锚纤维的主要成分,体外培养的真皮成纤维细胞和角朊细胞均能合成这种  相似文献   

13.
作者报道3例及其他作者报告的2例确诊为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之后发生SLE的病例,并检查了另外15例无SLE临床表现的EBA患者的血清狼疮相关抗体.结果提示SLE和EBA之间有明显的关系.在观察和检查的20例确诊为EBA的病例中,9例有狼疮相关抗体,其中5例在EBA确诊后出现SLE的临床表现和自身免疫血清学特征(抗dsDNA抗体、循环抗U1RNP抗体和ANA的阳性率均为100%,抗Ro/SSA抗体为20%;抗Sm抗体为20%),1例在诊断为EBA时即有U1RNP抗体,5例在SLE发病时均出现这种抗体.5例伴有SLE的EBA病人最终均出现了抗  相似文献   

14.
应用盐裂皮损周围皮肤直接免疫荧光 (DIF)检查 2 2例表皮下水疱病的结果 :IgG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表皮侧 1 7例 ,表皮真皮两侧均有 2例 ,均为大疱性类天疱疮 (BP) ;真皮侧 3例 ,2例为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EBA) ,1例为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BSLE)。对照组均阴性。此法简便易行 ,经济实用 ,准确可靠 ,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4例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 acquisita,EBA)患者的病损和未受累皮肤作活检,用免疫荧光(IF)、电镜和免疫电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直接IF检查所有4例的损害周围及正常皮肤均发现IgG与C_3、C_4沿着表皮和毛囊的基膜,呈线状或粗锯齿状沉积.间断线性、微纤维性和颗粒型往往只见于水疱邻近及其下方.脉管壁不含有颗粒状沉积.3例发现有IgA与IgG和C_3、C_4相同形式的沉积,但不广泛.有IgM沉积者1例.间接IF检查发现血清中有几种IgG自家抗体.在复层鳞状上皮的基膜部位的抗体  相似文献   

16.
沙眼衣原体(CT)在性传播疾病(STD)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非淋菌性尿道炎(NGU)40~50%由沙眼衣原体引起,检查衣原体的方法有多种:可以对细胞涂片做姬姆萨(Giemsa)染色;也可以做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标本中有无感染衣原体包涵体或原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为了指导要用免疫荧光来帮助诊断某些皮肤病的医生而作的,免疫荧光对常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检查能提供有价值的辅助。免疫学的结果对于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疤痕性类天疱疮和疱疹样皮炎这些病是有特异性的,在慢性盘状红斑性狼疮(DLE)和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是有高度重要性的。某些血管性的皮肤病,扁平苔癣和各种类型的卟啉症的皮肤表现的免疫荧光的检查产生了特殊的意义。在某些疾病  相似文献   

18.
报告3例大疱性类天疱疮(BP)180抗体阳性的寻常型天疱疮患者。所有患者均以口腔、外阴黏膜糜烂,躯干多发水疱逐渐加重就诊。皮肤科检查:患者分别在头皮、面部、颈部、口腔、外阴、躯干及下肢等部位出现绿豆至花生米大的孤立或融合性水疱,部分糜烂面潮湿。实验室检查:血清检测抗桥粒芯糖蛋白(Dsg)抗体和Bp180抗体均阳性,直接免疫荧光(DIF)示抗棘细胞桥粒抗体(PCDA)阳性或抗表皮基膜抗体(EBA)阳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内水疱,棘细胞松解,基底呈"绒毛"样改变,基底层见中量淋巴细胞浸润。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BP180抗体阳性的寻常型天疱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2例糜烂性扁平苔藓(LP)伴潜在性HBV感染具有循环抗表皮细胞核抗体的患者.例1.女性,64岁,口腔粘膜糜烂性LP及四肢LP皮损伴慢性肝炎早期硬化,HBsAg阴性,但抗HBs及抗HBc抗体阳性.例2.女性,53岁,口腔粘膜糜烂性LP及左颞部基底细胞癌(经病理证实),HBsAg阴性,但抗HBs及抗EBVIgG抗体阳性.2例患者的损害病理检查均示LP改变.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查示表皮细胞核内有斑点状IgG沉积.间接免疫荧光(IIF)检查示:以大鼠肝为底物抗核抗体(ANA)阴性,以猴食道为底物ANA阳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用人表皮提取物以及以牛鼻表皮提纯的桥粒体制剂为抗原,用免疫印迹法检查了27份巴西落叶型天疱疮(BPf)、13份日本散发性落叶型天疱疮(Pf)和7份寻常型天疱疮(Pv)血清.取其结果进行比较.作者用各型天疱疮血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