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省吸毒人员滥用合成毒品的情况及变化趋势,为禁毒工作提供方向性参考。方法:调查对象为獉獉獉獉2010-2014年度药物滥用监测机构收治/收戒的药物滥用者,回顾性地收集并分析调查对象所填写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对近五年合成毒品滥用形势、特征等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近五年来,滥用合成毒品群体的平均年龄獉獉均比当年的药物滥用总群体小约3-4岁,滥用人员以男性为主,但滥用合成毒品的人群中女性所占的构成比高于总人群中女性的构成比,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但合成毒品滥用群体高中以上者高于药物滥用的总群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2011年外,近五年来曾滥用合成毒品的人数逐年成倍上升。其中,"冰毒"的滥用频率最高,其次为"K粉",而"麻谷丸"和"摇头丸"保持较低的频率。调查对象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历年构成比均在70%左右。结论:广东省合成毒品滥用形势严峻,呈迅速上升趋势,且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严重。其中,"冰獉獉毒"是滥用频率最高的合成毒品。合成毒品的滥用人群具有年轻化、以男性为主的特点,但女性滥用的构成比较我省女性总体药物滥用情况严峻。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河南省2012年女性药物滥用者流行病学特征,加强特殊药品管理以及本地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由具有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医务人员(或管教人员),使用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编制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对2012年河南省女性药物滥用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女性药物滥用者774例,年龄分布16-60 a,其中31-40 a者占37.7%,居各年龄段之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3.8%;从业情况:无业人员占83.5%;婚姻状况:未婚关系占52.2%;滥用的药物以"底料黄皮"为主,愈来愈多的女性吸毒者特别是30 a以下的女性吸毒者选择新型合成毒品;主要滥用原因是追求欣快、刺激;毒品主要来源是同伴提供;滥用方式以烫吸(踏食)为主;滥用场所以居家住所为主。结论:建议针对女性药物滥用者的人口学特征和滥用的流行病学特征,加强关心与关爱女性药物滥用者的教育,减少对社会、家庭、个人造成的危害,共同构筑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苟艳艳 《中国药事》2017,31(3):247-254
目的:了解东营市药物滥用情况,为药品安全监管提供依据,也为药物滥用的预防与控制提出建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药物滥用系统收集东营市药物滥用监测哨点提交的近3年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监测数据,对药物滥用的种类和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调查显示:药物滥用者男性多于女性;多数人文化程度较低;吸毒者以无业人员为主;冰毒为主要滥用的物质。结论:东营市药物滥用人群趋向低龄化、低学历、多元化,合成毒品滥用占有较高比例,应继续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药物滥用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漆建军  江莹 《安徽医药》2019,23(9):1904-1908
目的 了解武汉市药物滥用人群的具体情况与相关行为特征,掌握药物滥用动态,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预防与控制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流行病学的原理和调查方法,武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2015—2017年收集到的16 506例有效《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滥用人群以男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无业人员为主,年龄主要分布在21~50岁,中高年龄层滥用药物人数有一定幅度增加;(2)主要滥用物质为新型合成毒品麻谷丸,传统毒品海洛因次之,近3年麻谷丸滥用发生情况有一定程度下降,而海洛因滥用发生情况有一定程度上升;(3)主要来源于同伴,以烫吸为主,主要滥用原因为追求欣快、刺激,多选择隐私性较强场所;(4)2015—2017年初次滥用年龄主要集中21~30岁之间,35岁以下青少年占比分别为84.02%、84.99%、81.25%,滥用药物年限在5年以上、脱/戒毒次数在2~5次之间者居多。结论 武汉市药物滥用人群呈缓慢增长,初次滥用药物人群以青少年为主,新型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发生情况存在此消彼长的现象。建议采取切实有效传播方式进行药物滥用宣传与教育,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治理机制,有效遏制药物滥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8年甘肃省药物滥用流行情况,为我省药物滥用防治情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08年收集到的4510例监测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药物滥用者文化程度较低,吸毒者以无业人员为主,海洛因仍然为主要滥用的精神活性物质,曲马多和地芬诺酯的滥用增长明显。结论:继续加大对特殊药物的监管力度,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药物滥用防治工作,并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对恢复药物滥用者的个人功能,家庭功能和社会功能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河南省合成毒品滥用者现状,为更科学地进行药物滥用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国家药物滥用监测系统数据库,对2016年河南省合成毒品滥用者的人口学资料和滥用行为特征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合成毒品滥用以青少年、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男性、无业或者农民为主要滥用人群。滥用主要原因是好奇,滥用方式是烫吸,主要滥用场所为无固定地点,毒品主要来源是同伴提供。结论:滥用合成毒品的青少年及女性群体的增长情况不容忽视,针对药物滥用者的人口及流行病学特征,应加大合成毒品的知识和危害的宣教力度,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对主要滥用场所的监督和检查,也应扩大监测范围,以提高药物滥用监测覆盖率。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药物滥用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调查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药物滥用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本文对1992年 -1998年天津市安康医院收治的1020例脱毒治疗者的病史资料进行了文档分析调查。结果··:本市药物滥用者以30a以下青年男性为主 ;职业以无业者和个体人员占首位 ,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毒品主要来源是从黑市购买 ;滥用方式以注射方式滥用为主。并对个人和家庭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结论·· :建立预防机制 ,打击毒品犯罪 ,切断黑市渠道 ,是减少毒品非法需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国药物滥用情况及趋势,通过药物滥用监测工作,科学地认识和评价药物滥用流行现状和水平,为预防药物滥用和科学监管提供信息支持。方法根据2016年国家发布的《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以及中国知网、万方等渠道进行药物滥用为关键词的文献检索,分析我国药物滥用情况现状及滥用趋势。结果虽然近年传统毒品占比有所降低,但绝对占比依然较高;滥用新型毒品的占比逐年提升。医疗用药品滥用略有抬头趋势,多药合并滥用情况仍然存在。性别比例中男性毒品滥用一直占主导地位,35岁以下低学历青少年是药物滥用高危人群。药物滥用具有明显的地域趋势且滥用场所以非公共场所为主。结论药物滥用现状不容乐观,且有向低龄化发展趋势,提示药物滥用危害的知识普及应得到更大的重视。药物滥用具有地域特点,应因地施策。药物滥用场所大多较为隐蔽,且获取途径多样。应加大检查力度,加强相应法规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1382例新发生药物滥用者药物滥用监测数据的回顾性分析,预测药物滥用流行趋势,为预防药物滥用和禁毒工作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对比分析法,对安徽省2017—2021年收集的1382例新发生药物滥用者有效《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利用EXCEL和监测系统数据分析等功能,对药物滥用者人口学特征和滥用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安徽省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以男性、未婚、无业、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2)主要滥用物质为冰毒,新型毒品和医疗用药品滥用呈增长趋势;(3)滥用药品多数来源于同伴,便利店/小卖部、医院/个体诊所等来源呈增长趋势;(4)滥用方式以烟枪吸、烫吸为主,香烟吸、溶入饮料等方式呈现增长趋势;(5)滥用原因主要以满足好奇心、家人或同伴影响/教唆及吸毒环境影响为主;(6)滥用场所以暂住地/租住屋、宾馆、居家住所等为主,滥用地点多而杂。结论 近五年来,安徽省新发生药物滥用者趋向低龄化且初次滥用年龄偏低,滥用新型毒品和医疗用药品增加,建议加强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和特殊药品监管,加大青少年教育力度,有效遏制药物滥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湖南省药物滥用流行病学特征,为药物滥用监测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2005年-2009年《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收集的数据。结果:近5 a资料反映,汉族、男性、青壮年、家庭不稳定者、无业或个体人员、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为药物滥用高危人群;滥用的主要物质为海洛因,每年均占90%以上;2006年以来,丁丙诺啡滥用均占第二位;2009年安定滥用占第三位,氯胺酮占第四位,甲基苯丙胺占第五位;满足好奇感、追求欣快/刺激是5 a中滥用毒品占前两位的原因;2005年和2006年占滥用原因比例较高的解除戒断症状,在2007年-2009年中已消失;2007年后选择无固定场所和注射滥用比例上升迅速;药物来源占前两位的是黑市和同伴提供;多数为一次以上参加脱毒治疗者。结论:5 a的监测数据反映了湖南省的药物滥用流行情况;预防和监管为主,治疗和监测为辅,可有效遏制药物滥用的泛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昆明市药物滥用情况,为药品安全性监管提供依据,也为预防药物滥用提出建议。方法:参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13年收集到的9059例有效监测报表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药物滥用者男性多于女性;多数人文化程度较低;吸毒者以无业人员为主;海洛因仍然为主要滥用的精神活性物质(占96.64%),安定和麻谷丸(冰毒片)也是主要滥用的物质(分别占2.03%和2.44%)。结论:继续加大对特殊药物的监管力度,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药物滥用防治工作,并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自愿戒毒患者药物滥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药物滥用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及药物滥用行为特征,探讨戒毒新途径,为相关部门制定预防和干预药物滥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16例自愿戒毒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对调查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男性患者、40a以下的无业人员是药物滥用的主体;(2)滥用人群受教育程度较低,大部分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91.7%);(3)滥用物质主要为海洛因(98.1%),滥用原因以追求欣快/刺激,满足好奇为主;(4)滥用方式以烫吸(43.0%)和注射(34.3%)为主;(5)脱毒次数以第一次脱毒(34.3%)为主,脱毒次数超过3次的(46.0%)也占相当大比例;(6)实验室生化检测显示,艾滋病检查阳性者有16例(2.6%)。结论:顺德区药物滥用情况与我国整个社会吸毒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大致相符,患者的复吸率高,应加强社区康复戒毒并将此做为今后预防和干预药物滥用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河南省2005年至2008午监测报告药物滥用流行现况和新发生人员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药物滥用行为特征,为本地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编制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对2005年至2008年本地区戒毒机构收戒药物滥用者进行监测,其中新发生人员作为本项研究调查对象。结果:2005年至2008年监测报告新发生药物滥用者所占比重呈增长变化趋势,2008年与2005年相比增长3.8%。新发生药物滥用者主要滥用物质从鸦片变为海洛因,2008年海洛因滥用比例为83.1%。新发生人员以男性、35岁以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和无业人员居多,四年期间未有明显变化。与药物滥用有关行为方面,“满足好奇”是发生滥用药物主要原因;“同伴提供”是获得滥用药物的主要途径;“居家住所/朋友家”是滥用药物主要场所;烫吸是主要滥用药物方式。结论:海洛因已成为本地区目前主要流行滥用物质,同时存在其他物质(大麻、“K粉”、“麻谷丸”、“摇头水”及吗啡、度冷丁、曲马多、安定、三唑仑等)的滥用情况,且滥用物质的种类逐年增加。男性青壮年、低学历和无业人员是发生药物滥用行为的易感人群,而缺少防范药物滥用的心理素质,易受同伴诱惑或外环境影响,可能是导致发生滥用药物行为的重要原因。滥用药物多采用吸入方式,注射药物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2005年药物滥用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2005年药物滥用流行情况,为药物滥用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安徽地区监测到的1142例自愿和强制戒毒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安徽地区吸毒群体除具有青年男性、未婚、初中文化程度、无业闲散人员占多数等特征外,与2004年监测的数据相比,还呈现以下流行特征:(1)20a以下青少年吸毒人数比例持续不降;(2)女性吸毒人数比例有所增加;(3)滥用药物种类多;(4)吸毒引发的犯罪比例高;(5)吸毒者中合并性传播疾病的比例有所增高。结论:药物滥用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很大危害。加强毒品危害和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和高危人群的教育刻不容缓。提高戒毒质量,降低毒品危害也应提到议事日程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区药物滥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药物滥用流行病学情况 ,为药物滥用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2年 -2000年上海地区收治的23730例自愿和强制戒毒者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上海地区吸毒群体除具有青年男性、未婚、初中文化程度、无业闲散人员占多数等特征外 ,近年来呈现以下流行特征 :(1)吸毒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2)18a以下青少年吸毒人数上升速度明显 ;(3)女性吸毒人数急剧增加 ;(4)多药滥用严重 ,毒品种类呈多样化 ;(5)吸毒引发的犯罪呈上升趋势 ;(6)吸毒者中合并躯体疾病比例逐年增高。结论·· :上海地区药物滥用趋势严重 ,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很大危害。加强毒品危害和知识的宣传教育 ,特别是对青少年和高危人群的教育刻不容缓 ,提高戒毒质量 ,降低毒品危害也应提到议事日程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6.
D.A.R.E项目是美国最成功的学校药物滥用预防教育项目,在大麻、阿片类毒品、处方/非处方药物、酒精、电子烟等药物滥用课程理念、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文献和调查研究,本文阐释了D.A.R.E药物滥用项目科学化、循证式的设计理念,介绍了小学、中学、大学药物滥用预防教育的分层次、多元化课程内容、互动式、网络化的教学方法以及多方参与的课程评价模式,对我国探索去中心化的药物滥用尤其是禁毒教育管理机制,建构毒品、酒精等药物滥用教育共同体课程设计理念,实现健康、可持续性的药物滥用教育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对我国建构新时代科学化的学校药物滥用预防教育机制和课程模式,推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Monitoring systems are useful epidemiological instruments for assessing the problem of drug abuse.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drug dependence problem in Malaysia led to increased awareness of the need for a system for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the situation. Preliminary work on the design of an appropriate monitoring system was initiated in 1976. A fully integrated national reporting system was established in 1978, linking all public services and agencies coming into contact with drug-dependent persons, including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 drug abuse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centres, and social and welfare institutions. The information system included a mechanism for systematic gathering, processing, analysing and presenting essential data on the preven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drug abuse problems. It also included reporting on drug-related events, such as hospitalizations and arrests, as well as data on known drug-dependent persons and new cases of dependence. The system has been used for routine monitoring of the extent, trends, pattern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drug abuse problems in Malaysia, providing basic information for policy-making and programme planning. On the basis of data generated by the system, it was estimated that the prevalence rate of drug-dependent persons per 100,000 population increased from 84.3 in 1976 to 754.6 in 1986. It was estimated that there were 119,001 drug-dependent persons in Malaysia in 1986.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美沙酮维持治疗服药人员退出原因,提高治疗维持率。方法:将2006年11月6日门诊开诊到2008年12月31日期间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的210例服药人员分成退出组与治疗组,探索影响维持率的因素。结果:两组人员的年龄、民族、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服药前主要使用的毒品种类、是否注射、是否共用过注射器、是否戒过毒、近半年吸毒方式和服药前吸毒年无显著性差异,服药时间短(小于6个月)、尿检阳性、未感染HIV或HCV的服药人员退出较多。结论:退出原因与服药时间、尿检、是否感染HIV或HCV有关,应加强对这一人群的管理和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自愿戒毒机构海洛因依赖者防御方式。方法:应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海洛因依赖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采用防御方式量表(DSQ)对83例自愿戒毒的海洛因依赖患者进行测评,并与57例正常人对照。结果:海洛因依赖者的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均分高于正常人,而成熟型防御机制均分低于正常人(P<0.05);不同性别海洛因依赖患者在防御方式上除"缓解"外其余无显著性差异;伴有多药滥用的患者与不伴有多药滥用的患者相比更不擅长使用成熟防御方式来应对各种事件(P<0.05)。结论:自愿戒毒机构的海洛因依赖者防御机制上存在一定缺陷,合并多药滥用的患者更加不擅长使用成熟防御机制应对应激事件。在治疗机构中应针对患者不成熟的防御机制采用个体化的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建立成熟防御机制,延长操守时间,增强戒毒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