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宁夏回族、汉族发旋的数目、分布以及发旋方向的基因频率 ,并对其进行遗传学分析。方法 :将颅顶部分为六个象限 ,记录发旋的分布位置、数目和发旋的方向。结果 :宁夏回、汉族单旋出现率分别为 :95 36 %和 93 6 0 % ,主要分布在右后象限 ;顺旋基因频率分别为 :0 4 2 2 6和 0 4 96 2。结论 :宁夏回、汉族单旋出现率、顺旋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2.
贵州布依族7项人类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贵州布依族部分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平塘县426名布依族(男性222人,女性204人)的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耵聍、中指毛和小指弯曲7对遗传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贵州布依族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耵聍、中指毛和小指弯曲显性性状出现率分别为87.8%、54.0%、21.8%、60.8%、27.2%、23.7%、93.7%。其中,男性分别为83.8%、52.3%、28.8%、62.2%、25.7%、32.0%、94.1%,女性分别为92.2%、55.9%、14.2%、69.3%、28.9%、14.7%、93.1%。结论:贵州布依族7对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存在性别差异,且彼此相关性极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贵州汉族部分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684名汉族人群(男性186人,女性498人)的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耳耵聍5对遗传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贵州汉族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耳耵聍显性性状出现率分别为67.5%、18.0%、37.1%、60.4%、30.8%。其中,男性分别为68.8%、23.1%、38.7%、64.5%、33.9%,女性分别为67.1%、55.6%、16.1%、36.5%、58.89%、29.7%。叠舌率存在性别间差异(P〈0.05),卷舌与叠舌、耵聍与前额发际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贵州汉族5项遗传性状的性别间差异不明显,且彼此相关性极小。  相似文献   

4.
4104例侗族发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侗族的发旋特征 ,为人类学、民族学及法医学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对 410 4例侗族发旋进行了活体观察并与其他民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侗族发旋单旋出现率为 92 .4% ,双旋出现率 6.63 % ,男女间有性别差异 (P均 <0 .0 1) ;发旋旋向 63 .16%为顺旋 ,2 9.2 4%为反旋 ,男女间无性别差异 (P均 >0 0 5 ) ;发旋主要分布在右后象限 5 7.0 2 % ;与部分民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湖南侗族的发旋具有本民族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贵州彝族、白族7项面部生物学特征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贵州彝族、白族面部特征出现率及其分布特点。方法按邵象清《人体测量手册》和吴汝康等编的《人体测量方法》方法和标准,调查了879人彝族、白族(其中彝族472人、白族407人)6对遗传性状,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贵州彝族、白族鼻翼比眼间距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上唇高度和耳廓外展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彝族性别间眉毛、上唇高度(P<0.01)和口裂宽度(P<0.05)差异有显著性,白族男女间眉毛、耳廓外展度和上唇高度(P<0.01或P<0.05)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贵州彝族、白族面部特征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贵州畲族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分布特点,为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采用遗传学界公认的方法对320名贵州畲族利眼、扣手、利手、利足、叠臂、叠腿和起步类型等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进行活体观察,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贵州畲族利眼、扣手、利手、利足、叠臂、叠腿和起步类型的右型出现率分别为51.9%、65.3%、93.1%、55.9%、50.9%、71.3%、44.7%;除利足和叠臂外,其它5种特征间出现率男女间差异无显著性;利手与叠腿、利足与起步类型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或P〈0.01),其它特征间关系不明显。结论:贵州畲族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多为右型,特征出现率男女间差异多不显著,特征间相关性极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农村水族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教师调查问卷)和自制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对610名5~14岁水族儿童的行为问题流行特征进行现况调查。结果:水族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49%,其中A、N和M行为检出率分别为31.30%、40.06%和28.10%,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是否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收入、家庭管教方式(P〈0.05或P〈0.01)。结论:水族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处于国内儿童行为问题(6.5~12.97%)的较高水平,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与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贵州少数民族群体惯用手群体遗传学特点。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贵州白裤瑶、布依族、苗族、侗族、水族、土家族、彝族和汉族等8个民族群体惯用手的基因频率进行调查。结果:贵州白裤瑶、布依族、苗族、侗族、水族、土家族、彝族和汉族的惯用手显性基因频率分别为0.5991、0.5398、0.5821、0.6450、0.4935、0.6795、0.7795和0.7061。结论:惯用手的基因频率分布存在民族和性别问差异,为国人惯用手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贵州北部地区彝族、白族、穿青人头面部形态特征。方法:采用整群抽取贵州北部地区彝族、白族、穿青人和汉族群体1581人(男性868人、女性713人)的头面部28项指标进行活体观察和比较。结果:各民族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结论:贵州北部地区彝族、白族、穿青人和汉族群体头面部形态特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这些特征对探讨贵州少数民族起源及其渊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少数民族地区汉族、彝族、哈尼族、傣族、拉祜族、佤族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少数民族地区不同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对云南省普洱卫生学校一、二年级2894名汉族、彝族、哈尼族、傣族、拉祜族、佤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对其心理健康特点比较分析。结果①少数民族卫校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0.3%,心理问题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是佤族48人(55.8%)、傣族75人(41.4%),彝族258人(41.0%),哈尼族182人(40.2%),汉族557人(39.1%),拉祜族46人(38.3%);各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强迫(38.6%)、人际关系敏感(33.2%)、恐怖(27.5%)、敌对性(25.3%)、抑郁(23.6%)、焦虑(22.4%)、偏执(21.9%)、精神病性(17.4%)、躯体化(13.7%);②除敌对外,各民族心理问题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③少数民族卫校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青年常模,多数因子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④佤族心理健康水平最差,彝族、拉祜族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其他各族。结论少数民族地区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