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切割球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10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应用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 10 2例冠心病患者的 116处病变行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对其进行分析 ,并短期随访。结果  116处病变血管直接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成功率 94 %,结合普通小球囊预扩张后其成功率为 97%。 16例支架内再狭窄均扩张成功。 116处病变切割球囊扩张后安放支架 72个 (支架安放率 6 2 %) ,4 4例单纯行切割球囊扩张术者残余狭窄为 0~ 2 0 %[平均为 (11 6± 5 9) %]。 1例患者术后出现心包填塞 ,1例发生严重内膜撕裂。无急性闭塞、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随访 1~ 2 0月 (平均 11 2月 ) ,10 (9 8%)例患者于术后出现心绞痛。其他患者随访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 12例病人复查冠脉造影 ,其中 3例发生再狭窄。结论 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安全、有效 ,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切割球囊冠状动脉腔内成行术治疗开口病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5 2例冠心病患者 5 2处开口病变行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对其进行分析并短期临床随访。结果 5 2例病变血管直接切割球囊扩张治疗成功率98% ,切割球囊扩张后残余狭窄程度 (18.2± 17.1) % ,术终残余狭窄程度 (16 .8± 11.5 ) %。 1例对角支扩张后出现严重内膜撕裂安放支架 ,无急性闭塞、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随访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切割球囊冠状动脉腔内成行术治疗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安全、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对角支开口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7例冠心病病人行切割球囊扩张手术并随访3~6个月。结果直接切割球囊扩张治疗47例病变血管,全部成功。切割球囊扩张后残余狭窄程度(20±17)%,术终残余狭窄程度(17±12)%。1例扩张后出现明显撕裂需要安放支架。无急性闭塞而需急诊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随访期间无发生心脏事件。结论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对角支开口病变疗效良好、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经皮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病人,探讨其对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1999年3月-2003年3月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3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病人,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32处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单纯切割球囊成形术成功率为93.8%,配合支架置入术成功率达100%,其中有1处病变狭窄为95.0%,切割球囊不能到位,在用2m小球囊预扩张后顺利到位并扩张成功.无严重内膜撕裂、血管闭塞、冠状动脉穿孔、心包填塞等并发症,住院期间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外科急诊手术的病例,所有病人均在术后5 d内出院.平均随访8.4个月,随访率达83.9%(26/31),无死亡及心肌梗死心脏事件发生;临床心绞痛发生率为11.5%(3/26),复查造影率为46.2%(12/26),被证实支架内再狭窄2例.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切割球囊成形术在老年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观察组行切割球囊成形术,对比两组球囊扩张后即刻弹性回缩率、血管最小直径和狭窄程度、管腔丢失和再狭窄发生。结果两组均成功顺利完成球囊血管成形术,手术成功率为100.00%,观察组球囊扩张后即刻弹性回缩率〔(6.28±2.65)%〕明显小于对照组〔(20.08±12.56)%〕(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随访各时刻血管最小直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血管狭窄程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3、6、12个月管腔直径丢失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狭窄率(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老年患者行切割球囊成形术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即刻弹性回缩率低,血管扩张效果明确,再狭窄率低,可作为首选的球囊扩张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6.
冠脉内切割球囊术67例使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冠脉内切割球囊术对支架内再狭窄、分叉处病变、起始部病变、多支病变及小血管病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从 2 0 0 0 - 0 9~ 2 0 0 1- 0 7共完成冠脉内切割球囊术 6 7例 ,其中支架内再狭窄 9例 ,分叉处病变13例 ,起始部病变 11例 ,小血管病变 2 2例 ,较大血管 (≥ 3 0mm)单纯行切割球囊 6例 ,多支病变切割球囊 6例 ,用切割球囊作扩张后植入支架的患者 12例。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 ,1例患者出现第 2对角支起始部严重撕裂 ,经支架植入后无不良后果。支架内再狭窄者随访 1~ 8个月 ,平均 5 6个月 ,3例复发心绞痛 ,其中 2例为切割球囊术后再狭窄 ,另 1例为回旋支病变明显加重 ,而支架内无明显再狭窄 ,经单纯切割球囊术后已 3月余 ,无心绞痛发作 ,其余病人随访 3~ 8个月 ,平均 5个月 ,无心绞痛发生。结论 冠脉内切割球囊术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冠脉内介入手术  相似文献   

7.
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直接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 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6月接受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 171例患者中 ,孤立性、狭窄程度≤ 90 %、参考直径≥ 2 .5mm、长度≤ 18mm ;无明显的钙化、扭曲和成角 ,非完全闭塞和分叉处病变者 5 6例行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术。观察住院期和术后 3个月随访期内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5 6例的 6 0处病变成功 5 5处 (91.7% ) ;1处因支架未能通过狭窄处而改行球囊预扩张后的支架植入术 ,1处在支架植入后因远端血管发生撕裂而需再植入 1个支架 ,3例因支架植入后冠脉造影显示支架扩张不满意而再用高压球囊扩张。住院期和术后随访期内无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旁路术发生 ;9例行冠脉造影复查 ,其中 2例因显示再狭窄而行再次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治疗。与经球囊导管预扩张后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相比 ,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术费用降低 2 9% ,造影剂用量减少 2 7% ,手术操作和X线照射时间缩短 2 6 %和 2 5 %。结论 :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在经选择的病变中安全可行 ,并可降低手术费用 ,减少X线照射。  相似文献   

8.
陆士娟  Sengjue Tahk 《心脏杂志》2003,15(4):344-346,349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切割球囊及β射线 (1 66Ho)冠脉内放射治疗对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对 2 0 0 1- 0 1~2 0 0 2 - 0 3韩国亚洲大学医院心脏中心完成的 6 0例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 ,全部使用切割球囊预扩张 ,满意扩张后使用充满液态 1 66Ho的长球囊 (30~ 40 mm )进行冠脉内放射治疗。术后随访主要临床不良事件 ,并于术后 8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 ,用 MEDCON Viewer软件包进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 (QCA)分析。结果 :6 0例患者 6 5处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均被满意扩张 ,血管内放射治疗全部成功 ,无撕裂、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随访 8个月 ,无 1例死亡。 5例 (8.3%)于术后 3个月出现心绞痛行靶病变血管重建术 ,其余 5 5例患者均于术后 8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 ,4例于支架内发生再狭窄 (7.3%) ,6例于支架边缘发生再狭窄 (10 .9%) ,全部患者无晚期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及冠状动脉瘤发生。病变长度为 2 5 .1± 4.7mm。晚期管腔丧失为 0 .19± 0 .6 8mm。最小管腔直径术前为 0 .38± 0 .2 6 mm ,术后即刻为 2 .0 8± 0 .36 m m ,8个月随访时为 1.82± 0 .76 mm。结论 :联合应用切割球囊及β射线 (1 66Ho)冠脉内放射治疗对支架内再狭窄是有效及安全的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对角支开口病变的安全性及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对38例冠心病患者的38处病变行切割球囊扩张治疗,对其进行分析并短期临床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 (PTCBA)结合支架术治疗冠脉分叉处病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 89例冠心病患者主支病变应用 PTCBA预扩张后置入支架、分支病变单行 PTCBA而不置入支架 ,观察其冠脉病变特点、手术过程相关因素、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近、中期随访结果。结果 :89例患者中分叉处病变位于前降支 /对角支占 71% ,回旋支 /钝圆支占 2 5 % ,右冠脉 /后降支或后侧支占 4%。对分支血管行 PTCBA后 1例因残余狭窄 >5 0 %而植入支架 ,1例因并发轻度钙化且分支成角较大切割球囊未通过 ,改用常规 PTCA球囊扩张成功。病变 PTCBA成功率达 97.8% ;无院内死亡、急性心肌梗死 (AMI)、急性心包填塞及急诊冠脉搭桥术等严重并发症。对手术成功的 87例术后临床随访 3~ 2 6个月 ,无死亡及 AMI等心脏事件发生。临床心绞痛复发率 17.2 %。复查冠脉造影 (CAG)率 5 6.3 % ,示 49处分叉病变主支支架内再狭窄率 14.3 % ,分支血管再狭窄率 18.4%。结论 :PTCBA结合支架术治疗冠脉分叉处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技术 ,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