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临床实践中,很多疾病出现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现就189例脑梗塞病人发病前血液流变学变化总结报告于下。 一般资料1.病例选择:均为发病前血液流变学指标追踪观察最后确诊为脑梗塞(包括CT检直确诊)病例。男性94例(20~49岁14例,50~60岁44例,61~70岁以上 36例);女性95例(20~49岁12例,50~60岁45例.61~70岁以上38例). 2.对照组:健康献血员及科技体检健康者。男性141例(20~49岁58例,50~60岁86例,51~60岁59例,61~70岁以上41例);女性186例(20~49岁86例),50~60岁59例,61~70岁以上41例). 3.血液流变学检查项目:全血粘度(低切、高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31~60岁的体检人员.血液流变学指标增高,女性257人,男性455人.胆固醇指标增高,女性512人,男性1,145人.甘油三酯指标增高,女性642人,男性2,032人.结果 31~40岁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其它两组增高明显;41~50岁组胆固醇、甘油三酯较其它两组增高明显.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阳江地区体检人群血液流变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不同群体的各项指标有无性别及年龄差异.方法 测定体检人群的血液流变指标,再用SPSS软件系统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流变学指数存在性别差异(P<0.05),男性组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压积的异常均高于女性组.全血黏度和压积,30~39岁组分别与50~59岁组、≥6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与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比较,其红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变形指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50岁以上组的异常率较其他年龄组高.结论 (1)全血黏度的异常正逐渐年轻化;(2)血液流变指标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群体差异建立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参考值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肺癌患者不同组织病理类型与性别及年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的1 861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男性鳞癌构成比高于女性,腺癌、小细胞癌构成比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60岁及>60~70岁男性各组织病理类型构成比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年龄>50~60岁女性腺癌构成比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60~70岁女性小细胞癌构成比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结论男性鳞癌多见,女性腺癌及小细胞癌多见,>50~70岁为肺癌高发年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男性年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与关系。方法检测6个不同年龄组348例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系数,血细胞聚集系数,微循环滞留时间,血栓形成系数),并比较组间差异率。结果与20-30岁年龄组比较,31~40岁有7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增高;41~50岁有3项指标增高;51~60岁有6项指标增高;61-70岁有3项指标增高,1项指标降低;71-93岁有6项指标增高。结论各年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差异性。血液流变学指标监测,对早期发现和防治疾病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湛江市健康人群不同年龄组的血液黏度指标,通过对血液黏度结果的比较和分析来探讨性别和年龄因素对血液黏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北京普利生N6B+锥板式黏度计测定30~80岁的400例健康人的血液黏度,分别比较不同年龄组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各项血液黏度指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40~49岁年龄组和女性50~59岁年龄组血液黏度指标数值最高。男性50岁以后年龄组和女性60岁以后年龄组血液黏度指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结论性别和年龄是影响血液黏度指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在不同年龄段皆可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成人PSVT类型是否与年龄、性别存在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因PSVT入院成年患者共726例。按手术时年龄分为四组:<20岁,20~40岁,41~60岁,>60岁;按类型分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AVRT按位置进一步细分为左侧、右侧、心外膜三种类型旁道。结果 (1)AVNRT较AVRT发生率高(63.1%VS.36.9%),女性AVNRT发生率是男性的1.7倍,男性AVRT发生率是女性的1.26倍;(2)随着年龄的增长,AVNRT发生率逐渐增高(37.9%、48.1%、61.7%、72.5%),AVRT发生率逐渐降低(62.1%、51.8%、38.3%、27.5%);(3)<20岁和20~40岁年龄组男性AVRT比AVNRT发生率高,41~60岁和>60岁年龄组女性AVNRT比AVRT发生率高;(4)41~60岁是射频消融手术的高峰年龄,占总人数51.1%。结论 成人室上速类型与性别、年龄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武汉地区公务员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武汉地区9 790例公务员血清Hp抗体,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人群Hp感染率。结果 Hp阳性率为25.1%,其中男性阳性率(27.6%)高于女性(21.1%)(χ2=52.33,P<0.01);随年龄增长Hp阳性率逐渐增高,在>50~60岁年龄组达到感染高峰,随后略微回落(χ2=152.16,P<0.01);>30~40岁年龄组男、女性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年龄组男、女性Hp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武汉地区公务员Hp感染率与性别、年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组之间脂蛋白(a)[Lp(a)]水平的差异.方法 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Lp(a)水平.结果 男性组和女性组,>30~≤40岁年龄组与大于40~≤50岁年龄组,男性大于30~≤40岁年龄组与男性大于40~≤50岁年龄组,男性大于50~≤60岁年龄组与男性大于60~≤70岁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市研究结果 显示,不同年龄和性别组的血清Lp(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目前大部分文献和商品试剂盒将Lp(a)水平在300 mg/L以上定为病理性增高,该市研究结果 与文献有较大差别,建议各地区、各实验室建立各自的血清Lp(a)的参考值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年龄和性别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bk红细胞压积和血粘度两方面分析了2000~2004年我院检测的147名健康疗养人员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各年龄组中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者所占比例无显著差异,男性血液流变指标异常比例高于女性。结论:血粘度增高的现象已趋于年轻化,男性更应注意预防血粘度增高。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血液流变学测定与经颅多普勒检查的相互关系.本文对89例患者在测定血液流变学的同时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显示:在89例受检患者中,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不同程度异常者61例(占68.5%)。其中心血管疾病的36例中异常者27例(占75.0%).脑血栓及腔隙性脑梗塞21例中均显示血液流变学异常(占100%),无明确诊断的32例中异常者13例(占40.6%)。而多普勒检查89例中异常者共52例;占58.4%。其中有心血管病史者22例(占61.1)%,脑血栓及腔隙性脑梗塞者21例均异常(占100%).无明确诊断者9例(占28.1%)。 两者对比表明,血液流变学测定与多普勋检查给果有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检测顺德地区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初步建立适宜顺德地区人群血液流变学的参考范围.方法 采用MVIS-2040血液流变仪,测定1 976例健康成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按性别和年龄分`组,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组均从40~49岁年龄段开始全血黏度及全血还原黏度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下降,男、女性别组除血浆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外其余血液流变学指标各年龄阶段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男性 60岁以上和60岁以下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压积差异明显;女性各年龄段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调查有助于建立本实验室适用的、健康成人血液流变学参考范围,为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3.
血液流变正常参数值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经严格挑选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健康人902名(男495,女407),以微量毛细管法测定红细胞压积(HCT),将男性分60岁以上和20~59岁、女性50岁以上和20~49岁各为一组,将HCT按以上性别年龄组分别统一在M±2S范围内(男性35%~48%和37%~49%;女性30%~42%和32%~43%)选定血液流变学正常值研究对象731名(男387名,女344名),测定血液粘度。结果表明,除血浆粘度男女间无显著差异,其它参数男性显著地高于女性,男性全血粘度与HCT同步,50~58岁组开始下降,60岁以上全血粘度和还原粘度均非常明显地低于其它各年龄组。女性全血粘度各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全血还原粘度50~59岁和60岁以上组显著地高于其它年龄组。该值与仪器随带的参考值比较259例高粘血症重点对象的全血粘度升高检出率,前者显著地高于后者。该正常参考值适合南方地区临床实际和应用。并首次报道了将HCT按不同年龄、性别统一在M±2S范围内选定血流变正 常值研究对象及正常值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00例偏头痛病人在发作期进行了血液流变学九项指标的检测, 同时以8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偏头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偏头痛病人的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沉、红细胞变形指数等指标均明显升高(P<0.01);偏头痛组男女之间.典型偏头痛与普通偏头而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偏头痛患者易发生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其中一项以上异常者68例;二项异常者24例;三项异常者8例;四项异常者3例。所检各项指标异常,主要表现为高粘血症和高凝血症。这为本病治疗提供了依据。至于这些变化是其原因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石家庄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病情况,总结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点,为石家庄地区甲状腺结节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健康管理部行甲状腺彩超检查的体检人群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符合入选条件者共4166人,对甲状腺结节的分布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我院健康体检人群成年人的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64.27%,其中,男性成年人的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62.13%,低于女性的6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30岁年龄组的检出率为19.35%,30~40岁年龄组的为29.17%,40~50岁年龄组的为61.95%,50~60岁年龄组的为65.82%,老年组(60岁及以上)为68.31%,20~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以及60岁及以上年龄组成年人的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有显著差异性(P <0.05),且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各年龄组成年人中,男性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女性(P <0.05)。结论甲状腺结节在成年人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检出率较高,男性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低于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高校教职工的血脂健康状况,为保障高校教职工的健康提供策略性建议。方法收集3900例南京市某高校教职工的血脂体检结果,采用异常检出率和χ2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血脂异常总体检出率为30.69%。≤40岁年龄组人群中,男性血脂异常的总体检出率高于女性;≥60岁年龄组人群中,女性的所有血脂项目异常检出率均高于男性。男性人群中,41~59岁年龄组的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检出率均高于≤40岁年龄组和≥60岁年龄组;女性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大,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检出率均逐渐升高。结论应加强高校教职工对血脂异常及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保障高校教职工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与代谢紊乱的相关性。方法对体检中心2 849例体检人群进行血糖、血脂、血压的检测,计算出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2 849例体检人群中,骨代谢异常组男性占37.3%,女性占44.9%,女性患病人数显著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加骨密度值逐渐减少。骨代谢异常组中,男性各年龄组间患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1,P>0.05);女性40~<50岁与50~<60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4,P<0.05),50~<60岁与60~<70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P<0.05)。骨代谢异常组患者胆固醇、血压水平均高于骨量正常组,BMI低于骨量正常组。结论女性患病人数高于男性,年龄、胆固醇、血压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高BMI能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所以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维持一定的BMI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老年人尿沉渣结果的调查.方法 用日本Sysmex UF-100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426例50岁以上老年干部体检尿液进行了调查.结果 老年人尿液中总阳性率男性以红细胞最高,上皮细胞第二,白细胞第三,管型第四,细菌第五(女性除外).性别上女性组各参数明显高于男性组,年龄上除管型和细菌外,70岁以上的高于其他年龄组,细菌和管型则以60-69岁组偏高.结论 老年人易发生泌尿系等感染;老年人肾功能降低,尿沉渣异常,女性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对农民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的分析,一般文献报道尚少.本院自1978年至1990年3月共收治农民AMI 116例,本文就其特点进行初步探讨.一、性别与年龄男83例(71.6%),女33例(28.4%),男:女=25:1.男性年龄35~80岁,平均57岁,高峰年龄组在50~69岁(49例,占男性59%),其中50~59岁20例(占男性的24.1%),60~69岁29例(占男性的34.9%).女性年龄41~85岁.平均55岁,高峰年龄组50~69岁(19例,占女性的57.6%),其中50~59岁10例(占女性的33.3%),60~69岁9例(占女性的27.3%).  相似文献   

20.
南京城区部分职业人员生化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南京城区职业人员空腹血糖、尿酸、血脂、转氨酶等五项生化指标水平,初步评估南京城区居民健康状态.方法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 575例体检者空腹血糖、尿酸、血脂、转氨酶指标.结果 血糖随年龄增长其上升幅度女性约为每10 y 0.1~0.21 mmol/L,男性在-0.08~0.33 mmol/L间;胆固醇高峰在50~59 y组,≥60 y后下降,其中男性高峰在40~59 y,女性在50 y.三酰甘油从年轻组起阳性率就高达14%以上.谷丙转氨酶异常则主要集中于年轻组.男性各年龄组尿酸阳性率持续20%以上,女性60y后阳性率反超男性(30%).结论 南京城区职业人员血脂高峰较早,年轻人尤其男性自我保健意识差,三酰甘油、谷丙转氨酶争尿酸异常率高,应加强健康教育,预防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