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黄帝内经》构建了一个以"四时五藏阴阳"(《素问·经脉别论》)为核心的生命巨系统。在此框架中,"五脏应时"是藏象实质内涵的一个基本理论认识,也贯穿于《黄帝内经》诊断治疗观中。溯本求源,"应时"思想与道家渊源甚深,该词不仅首见于《庄子外篇·天运》,而且就道家核心思想"无为"而论,"无为"的结果是"无不为",其外在表现正是"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其内涵包括应时而为、为而后舍、为之于未兆、为而复归,"应时"思想皆贯穿于其中。不仅如此,庄子的"一龙一蛇,与时俱化"是其重要理念;"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是其养生要旨;而礼义法度也必须"应时而变"。先秦时代的《鹖冠子》对"应时"思想的阐发也别树一帜。其对"圣人""至人""贤人"的判准皆以"应时"为据。故先秦道家对《黄帝内经》"应时"思想有着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7,(8):1616-1617
综观《内经》关于脾与时关系的论述,可以发现其主流思想是在"五脏模式"下的"脾之应时"说,包括"脾不主时""脾主四时"和"脾主长夏",而此外尚有在"非五脏模式"下形成的"脾之应时"说,即"脾主立秋至秋分四十五日"与"脾应三月、四月"。其中,在重土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脾寄望于四季各十八日的思想催生出"四季脾旺不受邪"的病机理论,而脾主长夏说则影响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3.
从先秦"中和"思想之源、先秦儒家之"中和"思想、先秦道家之"中和"思想、先秦法家之"中和"思想、《黄帝内经》之"中和"思想5方面入手探讨先秦"中和"思想对《黄帝内经》理论建构的影响,指出《黄帝内经》的"中和"思想深受先秦诸子的影响,体现在"中和"是天道变化的谐和状态、"中和"是人与天地的谐和关系、"中和"是人与社会的谐和相处、"中和"是人体功能的谐和状态、"中和"是养生的指导原则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正先秦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思想空前活跃。先秦文化中的健康观与养生观是密切相连的,健康是养生的目的,其养生的方式是建立在对健康认识基础上的。兹选择儒家、道家、杂家的健康观简要介绍如下,一窥古人对健康的认识。儒家的健康观儒家提倡仁义道德,故其健康观亦以此为基准,注重道德健康,而兼顾身体健康。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仁者寿"(《雍也》)、"仁者无忧"(《宪问》),《礼记·中庸》中也讲道:"大德必得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构建了一个"四时五藏阴阳"(《素问·经脉别论》)为核心的生命巨系统,"五脏应四时"(《素问·金匮真言论》)更是贯穿通篇的主线。而"时"正是《周易》中最为重要的哲学概念,故从《周易》溯源紧紧围绕"时"与"位"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应时"思想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范畴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圜道时观"的运行法则,揭示宇宙生命的圜道规律。  相似文献   

6.
陶功定 《山西中医》2005,21(2):43-45
研究《内经》生态医学思想的渊源,当上溯至古代的中国文化。特别是先秦文化。1.先秦时代生态学思想萌芽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至为深远,是构成儒家环境意识的历史源头。儒家的天人观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2.《周易》和诸子百家对《内经》生态医学思想形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诸如《周易》的平衡观、道家的辨证法思想与养生原则、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和“中庸”思想与修身养性之论、阴阳家的阴阳五行学说、以及杂家的论述等。《内经》理论博采众长,兼取百家,内容博大而富于包容性。  相似文献   

7.
正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众所周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使当时处于下层的人民也有受教育的机会。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主张"为政以德",认为最高尚的治国之道是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由孔  相似文献   

8.
王永祥  潘吉星 《光明中医》2013,28(2):245-247
通过分析与"阴阳更胜之变"相关《黄帝内经》条文的内涵,揭示证候应时节律性动态变化的规律,并探讨该规律与"以时测脏"的关系。"阴阳更胜之变"是指在"时"所涵盖的诸多致病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五脏应时"产生的病理现象,常有应时节律性特征,该特征在特殊情况下可发生变异;立足于中医时脏一体观,应用阴阳更胜之变规律认识中医藏象理论应时特征内涵"以时测脏"的辨证方法具有理清简化辨证思路,提高辨证准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脱胎于先秦文化的《黄帝内经》,既受到其深刻的影响,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人性论方面,主要受到西汉初年董仲舒"气禀人性论"的影响;在人本精神方面,与儒家直接式的关怀、关爱人的思想一致;在人生境界方面,共同境界完全浸润着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而医者"上医医国"的境界则与儒家的"内圣外王"和黄老道家的"身国同治"极为相像。  相似文献   

10.
仁者寿——儒家致中和思想在中医养生学中的反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拟从分析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本质内涵入手,主要引用《黄帝内经》等历代医著为立论依据,探讨"致中和"思想在中医学养生学方面影响,揭示儒家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以便完整地继承传统文化精萃,弘扬中医药学精华,准确指导临床实践,为人类养生祛病延年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几几”辨正@贾延利$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相似文献   

12.
精、气都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名词,意义深广。在"气一元论"的影响下两者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逐渐形成了"精气学说"。然在中医范畴下,精和气有了相对明确的分流,并且多是针对人体而言。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气是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由此可知,精和气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手于经典医学著作,查找相关论述,分析中医之"阴精"、"阳精"、"阴气"以及"阳气"的涵义,以期明确其所指并对今后中医阴阳相关名词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辨明"疫"的含义,兼剖析"寒疫"的学术内涵,认为"寒疫"包括流行而不传染的"时行寒疫"和流行并传染的"沴疠寒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开"闭"时辰取穴和"主客"客主"顺序取穴针刺对子宫收缩的影响,探索孕期选穴用穴的规律。方法:选怀孕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开主客组、开客主组、闭主客组、妊娠模型组,另设正常未孕对照组8只。按灵龟八法,开主客组、开客主组在"照海开穴"时辰,闭主客组在"非照海开穴"时辰,分别针刺"照海"穴、"列缺"穴各5 min,再针刺"合谷"穴20 min,之后针刺"三阴交"穴5 min,观察子宫张力和子宫收缩频率的变化。结果:与正常未孕对照组比较,妊娠模型对照组及3个针刺组的子宫张力和子宫收缩频率大多显著增高(P<0.01,P<0.05)。与妊娠模型对照组比较,闭主客组的子宫张力在第8时段显著降低(P<0.05);另两个针刺组的子宫张力与妊娠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针刺组的子宫收缩频率与妊娠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灵龟八法"闭穴"时辰、"主客"顺序取穴针刺,能减缓晚孕大鼠子宫的收缩活动,保持妊娠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内经>言:"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试将此认识引申到中医经典教学中,做一探讨. 1教学环节与过程 教学环节有3体,即学生是主体(本),教师是客体(标),教材是载体(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内因,教师为外因,教材为工具.教学目标以教材为载体,通过教师的导入,使书本(外部)知识为学生(内部)感、知、用,从而变成学生个性化的认知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传统意义上"春七"与"冬七"中氨基酸含量差异,为明确两种采收方法对三七药材质量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七不同部位的氨基酸含量,利用SAS 9.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总氨基酸含量顺序为"春七"剪口"冬七"支根"冬七"剪口"春七"支根"冬七"主根"春七"主根;不同采收方法下,三七同一部位有9种氨基酸存在含量差异;同种采收方法下,三七不同部位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差异;"春七"和"冬七"各部位必需氨基酸以及药用氨基酸占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文山产区"春七"和"冬七"仅在部分种类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性,故而推断氨基酸含量可能不是影响两种三七质量的主要原因,文山地区"春七"和"冬七"的差异性还需在其他方面进行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心""脑"认识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理论中的“心主神明”是指精神、意志及思维活动由心统领,它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医心理学的一个支撑点。明清时期人们认识到脑是产生思维和控制情感的器官,“脑主神明说”逐渐发展起来,而传统医学理论中的“心主神明说”受到了质疑。正确理解古代“心”与“脑”概念的内涵,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心”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是辨证论治的专书 ,其辨证包括了辨病、辨脉、辨症三大内容。“病”、“证”是《伤寒论》使用频率极高的字眼 ,尤其“病”字 ,有约一半的条文用到 ,它们在不同地方具有不同含义。正确理解其“病”、“证”的含义 ,对于正确认识《伤寒论》辨证的内容 ,明确辨证的含义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逻辑学——知识的基础》载 :“概念单独存在时 ,是显不出它的作用的。只有在一定的系统内 ,与其他概念进行一定的联结 ,形成一定的联系时 ,它才具有表达作用。”“因此 ,相同的单词 ,如果它所从属的系统不同 ,作为概念来说也不同。或者 ,即使…  相似文献   

19.
李鼎 《中医药文化》2007,2(3):40-42
称人为“侬”,多见于南部吴语以及闽语,这在早期“吴声歌曲”中也有所反映。但因历来诗歌中多数是用“侬”作自称,用于称人者趋向减少,以致为人们所忽略。字书对“侬”,字的解释,一般只说是“吴人称我”而不说“称人”。考证吴语的实际情况,显然是有欠全面。  相似文献   

20.
《内经》明确提出饮食有节的重要性。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古人又多次指出饮食过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